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2008年10月29日~11月19日期间,为配合集安市社区办公楼基本建设,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集安市文物局清理了集安市国内城一处高句丽居住址,获得了一批实物资料,对研究高句丽时期的建筑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吉林省德惠市李春江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江遗址位于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李春江屯,是一处单一文化堆积的遗址,时代在金代中期前后.遗址内发现有房址、灰坑等各类遗迹40余处,出土石器、陶器、瓷器、铁器、骨器、铜钱等各类遗物三百余件.房址均为带有取暖设施火炕的长方形建筑.灰坑形制各异,坑内包含物较少,往往夹杂大量红烧土颗粒.此外,遗址内还见有大量牛、马、猪、狗等家养动物骨骼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我们进一步认识金代物质文化及平民生存状况、经济形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战国秦汉时期,江南以及岭南各地居住着众多越人,因其支系繁多,故统称“百越”西瓯和骆越是“百越”中的两大重要支系。西瓯人主要生活在今广西西江中游及灵渠以南的桂江流域,骆越人则主要聚居于西瓯族的西部和南部,即今广西的左、右江流域和贵州省的西南部以及越南的红河三角洲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是西瓯、骆越的活跃期。受中原青铜文化影响,自春秋时起瓯络本土铸造的青铜器逐渐增多,器物地域特征也随着青铜文化的发展而增强。早期仅能制造简单的钺、剑、矛、镞等兵器和斧、凿等生产工具,战国时期已能制造铜鼓等大型器物。其青铜文化吸收了毗邻的滇、楚文化因素,同时与广东等岭南地区有着共性。战国时期,与楚地接壤的西瓯地区已开始使用铁器,制陶业则继承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几何印纹陶器的传统。西瓯、骆越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7.
清泉村位于上栗县福田镇,处于上栗县最南端,距萍乡市区十多华里。东邻潭台古城、319国道,西接青山镇上柳源村,南面是320国道,北面是昌金高速公路,属丘陵地形(图一)。为了配合萍乡至洪口界高速公路建设,2006年6月萍乡市博物馆协助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公路沿线进行 相似文献
8.
9.
1998年9月中旬,北方航空公司朝阳飞行大队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施工人员揭开墓顶封石进入墓室,并取出了三件随葬品。朝阳市博物馆(现朝阳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到现场调查,追回被取出的器物,并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张营遗址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的初步分析,可以将该类遗存分为两期三段,推断其年代为二里头文化四期至早商文化三期。结合文化因素分析,对诸类因素的消长及其动因进行了简要概括,并且还对与张营遗存相关的李大人庄遗存及朱开沟文化因素的东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94~1995年,铁岭市博物馆发现并几次调查了铁岭市东郊的大山嘴子青铜时代遗址,出土了三种代表不同时代和文化类型的文化遗物,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铜器,遗物非常丰富,是辽北地区一处典型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表现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年代在商周至春秋中期前后。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和2003年,对辽宁东港市山西头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50平方米,发现房址5座、灰坑4个、灶址2处。5座房址中有4座为土坑半地穴式,1座为石筑半地穴式。出土遗物以石器和陶器为主。遗址的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辽东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石棺墓葬的形制入手,根据墓葬本身的结构特点将石棺墓划分类型,并结合各类型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组合特征,探讨了辽东地区青铜时代各类型石构墓葬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文化属性做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2005年,对辽宁大连市土龙子4~7号积石冢进行清理。各冢均由数座长方形石砌墓室组成。墓室铺垫地石,再以石板、石块砌筑四壁,墓顶用多块石板封盖,墓室之上再积石堆垒。埋葬方式为多人二次或多人多次葬。出土遗物以陶片为主。冢群的年代应为庙山青铜时代遗址上层文化时期,距今约3000年。 相似文献
16.
2008年8月~11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扶余西车家店金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房址3处,灰坑11个.出土了陶器、瓷器、铁器、铜器、骨器、石器等遗物.该遗址为金代中晚期一处居住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