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有苏醒的心灵才能真正看见.在常州市金坛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风貌,绘制成一幅山水和谐的自然画卷.在恍若仙境的美景中,拥抱黎明、清晨、白昼和傍晚,时间不再是冰冷的指针,而是一段充满色彩、温暖与美的旅程,是光阴赠给每个生命的丰厚礼物.  相似文献   

2.
古代物质文化中凝结着先民伟大的创造和质朴的审美,其中玉器就是一种人与自然的结合,通过造型、雕刻、搭配改造自然玉石后所创作的艺术品,为我们留下无尽的遐想。"石之美者谓之玉""君子比德于玉",古来圣贤为我们解开了玉器通天礼地、风度翩翩的文化密码。珍藏存世古玉为一方天地增加灵气,其中"因物赋形"的商代玉器在浩如烟海的玉器世界中最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3.
李普者 《神州》2011,(6X):11-13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民族地区保持良性生态环境的思想根基,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发展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弘扬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确立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创建人与自然界共生、共存、共荣的生产方式,创建顺应自然、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梦竹 《旅游纵览》2016,(8):122-125
正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一直以来,经济发展都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等也逐渐成为考核一地区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马波 《黑龙江史志》2013,(15):124+126
京都是川端康成的心灵故乡,也是其文学创作的摇篮。川端康成以京都为背景创作的中篇小说《古都》,以其成熟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荣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古都》中,川端康成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引领读者去寻访京都的名胜古迹,欣赏京都的四季美景,去体味京都之美,日本之美。小说好似京都的一首抒情诗,又似京都的一幅风景画,诗情画意处处体现了川端康成难以割舍的京都情结。  相似文献   

6.
吕悦 《世界》2014,(9):137-137
响沙湾着实是一个特别又美丽的地带,特别的是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之中隐匿着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美丽在于当地人的热情、真诚朴实和毫无保留。不用过多的言语来润色响沙湾,生活在这里的人和来过这儿的人都知道它的美,我想,只因这里是响沙湾。 当摄制团队来到响沙湾的第一刹,大家都在惊呼怎么会有如此舒适现代的度假村在沙漠中建起。所有人不自觉地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而响沙湾的景色之美也使得大家对于第二天的拍摄异常期待。怀着对沙漠的好奇,我们乘坐沙漠越野车来到沙漠的最深处。在此起彼伏的沙漠,上面唯有风痕留过的条条纹路,自然、纯净。,舒适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拍摄进程更加顺利,在镜头下响沙湾的每一个角度就是一幅美景,每一个画面都让人迷醉。我们出动了航拍机器,想要全面地记录响沙湾的美。  相似文献   

7.
《旅游纵览》2010,(8):76-77
<正>漫步沿河观光路体验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到石河生态区垂钓赏旖旎风光,在龙亭小憩品茶中感受石河独特文化……蓝天、碧水、绿岸、美景的石河生态景观长廊正扑面向我们走来。石河,古称渝水,发乎燕山,归于渤海。千百年来无私浇灌着两岸的广袤土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关城儿女。可以说,它是山海关的母亲河,是古城魂之所系、脉之所牵、情之所依。  相似文献   

8.
吴静 《攀登》2020,39(4):73-79
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发展的规律性共识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与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儒家生态智慧关怀和尊重天地万物的思想意识,是将所有的生命与物种普遍纳入道德关怀之内。这种关怀是提升生命体悟和道德修养的境界,并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人性与道德层面的价值支撑。在对"天人关系"的体认中,儒家生态智慧以"天人和谐"为价值旨归,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理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这种生态观念表现为对待自然始终保持着一种"仁爱"之情,其"道德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同自然界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基本一致。同时,把自然的欣欣向荣视为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繁荣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9.
董玲 《神州》2014,(11):231-231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老子是世界生态文明第一人,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天人关系的著作。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诸子百家影响很大。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同道家“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0.
正周瘦鹃的一生有三项杰作:笔墨之情、编辑之美、盆景之秀。它们都与园林有关。园林是周瘦鹃的精神家园,更是他文学、艺术、生活三位一体的原乡。一1931年,周瘦鹃在苏州买宅定居后,平素欢喜去处就是园林,而且游览后常将园林美景形诸笔端、一唱三叹。如游览虎丘后,他就发表了《姑苏台畔秋光好》一文,用了"尽人皆知""不用词费""幽茜独绝"来赞誉虎丘。在这篇文章中,他还点了几座园林之名以作苏园代表:"有创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元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