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述而不论是志书编纂的重要原则,但与揭示客观规律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矛盾的统一体,因为述而不论不等于没有观点,述而不论同样可以揭示规律。在编纂实践中,也可以通过特色内容升格设置、充分利用三级概述特点、精选材料合理取舍、写作技巧加强记述深度等途径,达到既遵循述而不论的原则,又能发掘志书资料的潜在价值,较好地寓观点于记述之中。但在追求揭示规律的时候,要尽力避免编纂者个体的主观色彩和编纂者随机、无度的评议。  相似文献   

2.
述而不论是志书编纂的重要原则,但与揭示客观规律性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矛盾的统一体,因为述而不论不等于没有观点,述而不论同样可以揭示规律。在编纂实践中,也可以通过特色内容纲目升格设置、充分利用三级概述特点、精选材料合理取舍、写作技巧加强记述深度等途径,来达到既遵循述而不论的原则,又能发掘志书资料的潜在价值,较好地“寓观点于...  相似文献   

3.
述而不论是志书编纂的重要原则,但与揭示客观规律性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矛盾的统一体,因为述而不论不等于没有观点,述而不论同样可以揭示规律。在编纂实践中,也可以通过特色内容纲目升格设置、充分利用三级概述特点、精选材料合理取舍、写作技巧加强记述深度等途径,来达到既遵循述而不论的原则,又能发掘志书资料的潜在价值,较好地“寓观点于...  相似文献   

4.
按照修志传统,方志述而不作,“寓褒贬于记述之中”,“据事直书,善否自见”,是修志的一条原则。但近年来,随着修志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主张对“述而不作”的原则作适当灵活掌握的意见纷纷出现。如胡大宇主张“述而略作,作必合道”,说“‘述而不作’的提法似乎太武断。……作为地方志书,在体例  相似文献   

5.
<正>述而不论与反映观点两者间似乎是对矛盾。既然"不论"为何又有"观点"?是否要"论"?怎样"论"?志书为何既要讲述而不作,又要提倡述而有作。探讨这些问题对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志书必须有正确的观点作指导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按朱熹注解:"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愿意是只阐述前人著作,无自己的创见,只记述客观事实,不加作者评论。用于地方志编写引伸为只记述客观事实,不加作者评论。这是方志界长期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志书讲  相似文献   

6.
图和表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编志书不可缺少的两种体裁。它是将复杂有序的事物,用图形、表格等形式表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有了图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文字记述,而且可以佐证文字记述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弥补文字之不足,形象直观地表现事物的各个细节。图和表在旧志中已被广泛应用。1985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中也指出:“新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有记、传、志、图、表、录等。以专业志为志书的主体,图表可分别附在各类目之中。”并要求“图表尽量采用现代技术编制。”由此可见,图表的运用是地方志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们评议的是第六篇盐业、第二十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总体来说,这两篇遵循横排纵写和述而不论的原则,做到行文简洁、朴实,能用平实的语体文进行记述,寓观点于资料之中,必要时还运用表格作对比说明。因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展开举例了,下面是我们审读两篇志稿时关注的几个志书编纂问题的一孔之见。错谬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述而不论”刍议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余楚修纂修志书是否应该坚持“述而不论”,目前在志界同仁中尚属见仁见智,并未形成一致意见。赞成者认为这是志书纂修的一大特点,应该坚持;反对者则认为这是老框框,应该突破。一些已成的志书,尽管《凡例》中讲了要坚持“述而不论...  相似文献   

9.
续修地方志增加反腐败斗争的内容,选取已定性的腐败案例。记述方法一种倾向于设专章专节,一种认为“宜粗不宜细”,一种主张有叙有论。应注意记述的严肃性、政策性、记述的力度与作法,着重反映在反腐败斗争中我党实行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述而不论.是我们编修志书需要坚持的基本手法,是志书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重要保证,也是志书区别于其他书籍的重要特征。述而不论的“述”,是“记述”,不是论述,也不是什么“夹叙夹议”,这是《地方志工作条例》明明白白地规定了的。坚持“述而不论”,就是要记述描写已经发生了的、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一般不作主观评论。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据实而述、“不著论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编纂了大批地方志书。但对其利用,却重视不够。究竟地方志有何价值?正如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说:“方志,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胡乔木同志更精辟地指出:“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其作用在于:一是它占有资料翔实、可靠、系统、准确,实用性强;二是它综合性和专业性记述结合,宏观和微观记述结合,  相似文献   

12.
建置沿革内容在地方志编纂中,是重点也是难点。明清以来厦门地区已编成十多部地方志。系统梳理这些志书的得失,对第二轮修志有借鉴意义。通过对厦门13部地方志建置沿革文本进行梳理,分析主要问题,可以总结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层级设计不清、叙述概念认识不清、疏于考订等,而要正确记载某地建置沿革,也有如下对策可供参考:一是做好篇目设计,二是明确记述主体和对象,三是慎重考订前志记述。  相似文献   

13.
“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也”。志以存史,良志亦是信史。一部良志要经得起千秋万代的历史与人民的考验,除了资料丰富,更须翔实准确,阅毕《虞山镇志》(中央献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给人最大的观感是资料周详,选录严谨,详细得当,图并茂。该志记述开门见山,直陈其事,述而不论,寓观点于史事之中,既彰明因果,又反映规律。作为乡镇志,如此150万字巨,其规模之宏大,涵盖之广阔,内容之充实,在目前已出版的同类志书中,堪称前所未见,实属难得之佳作。  相似文献   

14.
1981年7月15日中国地方史志协成会立时,胡乔木同志在谈到新地方志编纂工作时指出:“新的地方志要比旧的地方志增加科学性和现代性。”1986年12月24日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他又指出:“旧的地方志作为一种资料书是有价值的,但它的科学性很差,……新的地方志应该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乔木同志的上述指示,是对他在1980年修志伊始提出的“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好地方志”指示的具体阐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书记述人物,应该从整体、群体、个体三个方面展开。记述社会群体应该是记人的重要内容。记述社会群体是地方志书的创新举措。首轮志书大量记述的是产业、行业、事业及部门工作的情况和自然环境、民族、宗教、基础设施等,很少记述社会群体的情况。第二轮修志,应充分记述社会群体,使记述内容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6.
梁润枝在《方志研究》1991年第3期《论地情与修志》一文中提出:地方志的研究,实际上是地域中的地情信息的研究,地方志的记述,也是人们在地域中实践产生的地情信息的记述。文章分三个部分:一、地方志是地域地情信息的产物,从古迄今进行了论述。二、地域是地方特点的根基。因此,研究地域性,①是新编地方志的重要观  相似文献   

17.
对于地方志和口述史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地方志的源头,地方志在各个发展时期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口述史成果。口述史方法在地方志领域的运用可以填补文献资料的空白,可以补救文献资料的偏差和讹误,可以完善地方志记述的内容,有利于正确认识并科学反映事物。并探讨口述史对地方志的四点理念启示:一是将历史的讲述权交还给当事者,二是重视第一手资料,三是多元的历史视角,四是关注历史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学应该是一门独立学科,应该有自己的特殊研究领域。地方志学是全面系统地研究记述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历史和现状的志书和综合年鉴以及是否能够反映地方志编纂工作基本面貌、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地方志书和综合年鉴是地方志学的首要任务。研究地方事物以及记述地方事物的方法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地方志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学性是地方志质量的根本保障,表现在具备正确的观点,运用具有科学性的方法去客观反映记述对象的性质和其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重视对入志资料的挖掘和考订,加强地方志的著述性,正确认识“述而不作”和“寓论于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哈密县志》出版了,它是我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开出版的第一部县志,是我国志坛上出现的又一朵新花。它的出版,值得庆贺。 《哈密县志》从编纂到出版,经历了八个春秋,它是哈密市党政领导关心、重视和市志编辑室同志辛勤耕耘的结晶,也是全区修志同行积极支持的结果。 《哈密县志》是一部较好的志书,它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坚持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寓褒贬于事实的记述之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