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60年四月,太平軍在忠王李秀成統帅下,攻克苏、常,九月天王下詔,重申太平天国对苏州人民的基本政策。最近从北京明清档案及南京史料整理处主办的历史展覽会中,见到清刼获、繳存軍机处的“天王詔書”,这是研究太平天国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史料。茲將原文抄录如下: “朕詔苏省及所屬郡县四民知之:爷哥朕幼坐天京,救民塗炭拯民生,民有飢溺朕飢溺,痌(疒衆)在抱秉至情。何况尔民新归附,前遭妖毒陷害深。复經天兵申天討,遺家弃产朕憫憐。上帝基督带朕幼,照見民困發政仁。酌減征收舒民力,期无失所安众心,共体爷哥朕幼意,咸遵真道乐太平。朕覽秀胞本奏,历述苏省所屬郡县新附,四民前經胡妖抽捐抽稅、竭尽尔等膏脂,厚斂重征,同天打斗,茲經天朝統率大众,奉行天討,救民水炎之中,同申万郭归爷天义,勖哉,四民既列版圖,各宜遵守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为利用冈村宁次独揽接收许“准予劳绩赎罪,免以战犯惩处”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与帝国之现状,欲以非常措置收拾时局,兹告尔等忠良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接受其联合公告……”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点,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无条件投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他8岁登基,16岁那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大权独揽、专横跋扈、结党营私、残戮异己的辅政大臣鳌拜及其党羽,而被载入史册。康熙十分重视安民。他借鉴历代王朝兴衰治乱的原由本末,认识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重大意义,因此,他亲政后,把安民、养民、恤民、利民作为施政的基本方针。康熙六年,他谕吏部等衙门:“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近闻直隶各省,民多失所,疾苦颠连,深可悯念。或系官吏贪酷,削穷黎,抑或法制未便,致民失业,果何道以遂其生耶?一切民生利病,应行应革,尔内外…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4日上午,日本皇宫防空室。天皇裕仁在这里举行御前会议。同日发布了签有裕仁天皇御名御玺及各国务大臣副署的《停战诏书》。15日中午,《停战诏书》通过电台正式播发。其主要内容为: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  相似文献   

5.
康熙二十七年,蒙古喀尔喀部遭到准噶尔噶尔丹博硕克图汗的袭击,遂举部南下投奔清朝,并得到康熙的救助和安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蒙古堂档”中抄录有数十件反映康熙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康熙救助喀尔喀难民的满文、蒙古文档案,这些档案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南下喀尔喀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康熙卓有成效的救助,具有其他史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清圣祖康熙不仅政治上很有作为,而且还是一位十分注重学习的皇帝。他自称:“朕万几余暇,怡情翰墨。”他的座右铭是:“无一日不写字,无一日不看书,义理自然贯通。”旅顺博物馆收藏的一批康熙帝青壮年时期的临帖与手书墨迹,就是这位皇帝勤奋好学精神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7.
农本思想即重农思想,是康熙的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核。但是,农本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那么,是不是象有的学者所说:“康熙时期的经济政策,仍然是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受到重视,独立手工业和商业的地位低下”?康熙是否推行了一条“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大量的事实和康熙本人的言论看来,康熙具有农本思想是对的,可是他却没有推行过重本抑末的政策,更不用说“严格”了。他的农本观不同于传统的农本观,他的重农政策和传统的视农为本,视工商为末的政策有着重大区别。 由于农业是人类“生存与一切生产一般最先决的条件。在中国自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代起就极为重视农业,西周迄于春秋,重农思  相似文献   

8.
正一、性情中人雍正帝的房间挂着一幅写有"恩谕戒急"的四个大字。登基以来,每当处理政务,或召见大臣时,遇有不称意的事情,雍正帝胤禛总是强压怒火,尽量把急躁的情绪降下来,毕竟父亲康熙帝多次对此提出诫勉:"诸事当戒急用忍。屡降谕旨,朕敬书于居室之所,观瞻自警。"知子莫若父,康熙的儿子们性情各异,禀赋不同,加之宫廷特殊氛围成长下,巨大的权力宫墙阻碍了亲情,以至于出现了"九子夺  相似文献   

9.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一中记载:“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壬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先是谕礼部:‘蟒式舞者,乃满洲筵宴大礼,至隆重欢庆之盛典,向来皆诸王大臣行之。今岁皇太后七旬大庆,朕亦五十有七,欲亲舞称觞。’是日,于皇太后宫进  相似文献   

10.
金文中的“敬夙夕”与早期道德实践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敬夙夕”与天命观念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有:《蔡簋》:敬夙夕,勿法朕命。《师簋》:敬夙夜,勿法朕命。《师虎簋》:敬夙夜,勿法朕命。“夙夕”与“夙夜”同义。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又有:《师酉簋》:虔夙夜,勿法朕命。虔、敬同义。法,读为废,《诗经·韩奕》云:“无废朕命,夙夜匪懈,虔共尔位,朕命不易。”“夙夜”或“夙夕”即早晚,是一日之命,又称“小命”;“朕命”是周天子所受之天命,又称“大命”。“大命”由“小命”累积而成,《逸周书·命训》云:天生民而成大命,命司德正之以祸福,立明王以顺之,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成则敬,有常则广,广…  相似文献   

11.
读1975年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偶见几处疏漏,今摘列如下: 一、《金史》卷77《完颜亨传》:“亨本名孛迭,熙宗时,封芮王,为猛安,加银青光禄大夫.天德初,加特进.海陵忌太宗诸子,将谒太庙,以亨为右卫将军,语在太宗诸王传。”查《金史》卷76《太宗诸子传》:“韩王亨素号材武,使摄右卫将军,密谕之曰:‘尔勿以此职为轻,朕疑太宗诸子太强,得卿卫左右,可无虑  相似文献   

12.
康熙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曾三次粉碎准噶尔部上层分子噶尔丹的叛乱。关于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的时间,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二版)认为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则认为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究竟哪一种说法准确呢? 据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八日《曹寅奏贺圣祖荡平噶尔旦事折》记载:“六月六日得接捷报……大兵未及百日荡灭噶尔旦”和朱批:“朕亲率六师,过少(沙)漠瀚海,北征噶尔旦,皆赖上天之眷祐,旬有三日内,将厄鲁特杀尽灭绝,北方永无烽火,天下再不言兵矣。”(《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二辑322页)  相似文献   

13.
泽川 《文史月刊》2011,(6):12-12
清朝康熙皇帝执政60年之际,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康熙皇帝端起第三杯酒,说":这杯酒敬给朕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朕感谢他们。"  相似文献   

14.
金鑫 《满族研究》2012,(3):65-72
康熙三十四年八旗官学设立,并非是清代黑龙江地方文化教育的开端.此前,满语文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在索伦、达呼尔等黑龙江原居部族中,就已有一定的传播.康熙朝黑龙江所设八旗官学,应包括位于墨尔根城的两所敕建官学,以及在瑷珲、齐齐哈尔、博尔德三城各有两所的地方自办官学,其各自的教育对象有明确的区分.初设时,唯有敕建官学的教师称“助教官”,由朝廷自京城或盛京选派,自办官学的教师只称“师傅”,从各城识字官兵中选任.康熙年间的黑龙江八旗官学,既教授满语文,也教授汉语文,且其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内地传统的儒家经史.康熙四十七年,黑龙江八旗官学曾一度因故停办,直至乾隆九年始行复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科举制度自唐至清,共出596名状元。状元分文武两种,这里介绍几则文状元的怪闻。新科状元的选取往往取决于皇帝的好恶。清代龙如言未第前,在某都统家里坐馆。这年,仁宗皇帝做寿,某都统叫他代作祝词。龙胸无点墨,写不出诗词,只得抄录乾隆康熙两人的御诗以进。仁宗阅后,大为赞赏,曰:“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读先皇诗。今此人熟读如此,可见其爱君之诚。”便赐为举人,叫其参加会试,结果名落孙山,仁宗对主考官大发脾气。主考官向近侍太监探听,得知底细。次科会试时,主考官选龙如言为状元。仁宗大喜,曰:“朕所赏,果不谬也。”  相似文献   

16.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藏有一件标签题为“康熙操舟说”的手卷(封三),字迹端庄凝重,全文三百一十二字,卷面纵28、横60厘米,首尾无题款,左下方钤有一印,印文是朱文篆书“宣统尊亲之宝”。此手卷全文论操舟之艺,引申为治国安民之道。文内有“朕南巡江淮间”字样,显  相似文献   

17.
《沧桑》1995,(5)
贞观十五年(641)五月壬申日,京城长安金碧辉煌的皇宫武成殿内,摆满了美味佳酿,群臣环坐,歌舞升平,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大摆宴席,招待“并州僧道及老人”,答谢他们上表请求李世民“以太原王业所因,明年登封已后,愿时临幸”。席间,面对这宏大热烈的场面,李世民感慨万端,他对身边的侍臣说:“朕少时在太原,喜群聚博戏,暑往寒逝,将三十年矣。”参加宴会的“并州僧道及老人” 中,有与李世民旧日曾相识者,他们纷纷上前与李世民“道旧以为笑乐”。君臣之间,畅所欲言。李世民说:“他人之言或有面谀。公等朕之故人,实以告朕,即日政教,于百姓如何?人间得无疾苦耶?”众人奏道:“即日四海太平,百姓欢乐,陛下之力也。臣等余年,日惜一日,但眷恋圣化,不知疾苦。”同时,又“固请”李世民重返并州。李世民下令赐物给这些故人,同时作出许诺:“飞鸟过故乡,犹踯躅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义,遂定天下,复少小游观,诚所不忘。岱礼若毕,或冀与公等相见。”(《旧唐书·太宗》)  相似文献   

18.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圣祖玄烨营建避暑山庄之后,塞外“穷荒人迹少”的热河,很快成为“聚民至万家”的兴盛都邑。不过,康熙朝的避暑山庄尚处于草创和初期使用阶段。雍正朝的十三年间,世宗胤禛没有巡幸热河。但是,他对避暑山庄的“经管缮修”却十分关心,曾硃批叮嘱:“朕拨银两,务用当用之处,尔等省约尽力,俾使热河行宫不致荒圮”;并多次传谕王大臣,“骑射武备,乃祖宗家法”,切不可忘记“习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是历史上少见的一位明君,不仅能求谏纳谏而且能用人。他认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且“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公元647年,有一次,唐太宗与群臣谈到他功成业就的原因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部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联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魏征原为太子…  相似文献   

20.
(一) 1644年,清廷定都北京。始则顺治,继而康熙,二朝交替,由乱而治。其间,名臣倍出。清初的这些名臣在实现统一,举荐贤能、安定社会、改革时弊、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方面都做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李光地就是其一。李光地,字晋卿,一字厚庵,号榕村。福建安溪人(今福建省安溪县)。生于明崇祯十五年九月六日(1642年9月29日),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1718年6月26日)。李光地在近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中,几经波折,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并深得康熙帝的宠眷。康熙帝称他们之间“义虽君臣,情同朋友;”“知之最真无有如朕者,知朕者也无有过于李光地者!”终康熙一朝,李光地受此殊荣,实属罕见。雍正帝即位之前,曾两次书赠扁额予之,一是“情虚怡简,”一是“昌时柱石。”雍正元年春,雍正帝首录并追恤康熙朝宣力效忠、名节清白之臣时,特赠其太子太傅衔。雍正十年(1731),再加恩宠,入祀贤良祠。上述史实说明了李光地在清前期历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