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登》2016,(2)
青藏高原地区作为我国的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其生态屏障作用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通过建立青藏高原碳汇功能区,确定区域森林、草地碳汇基线,以制度安排形成长期稳定的碳汇交易机制,能够保障今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可进一步提高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功能,强化青藏高原地区作为我国生态屏障的作用。同时,建设碳汇功能区,以生态保护,特别是通过生态建设提高该地区的碳汇增量,以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四川平武白马生态脆弱地区经济模式变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玉銮 《人文地理》2007,22(3):47-50
历史上白马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的农牧业到消耗型的伐木经济,再到今天的民俗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经济的变迁。半个多世纪白马人的经济发展告诉我们,凡是以高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经济活动都难以持续。白马地区的经济变迁还显示,生态脆弱地区理想的经济结构应当是适应环境特点的多元复合结构,而不能是一条腿走路的单一结构;同时,生态脆弱地区发展生态经济还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充分发挥当地人民的创造性,走内源发展之路,避免盲目移植外来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攀登》2015,(4)
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的脊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直接影响河西走廊乃至我国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2012年批准实施的《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但在祁连山生态保护中,存在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不同步、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如何既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又不是简单就生态论生态、就保护论保护,而是努力走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是当前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祁连山青海部分为基础,通过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现状和保护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从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论述祁连山地区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主要方法,探索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产业在经济开发下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为论述对象 ,对影响农林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结构因素作深入分析 ,认为该地区局地范围内历史上形成的农林并重经济发展模式和土地利用方式不仅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 ,而且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形成的生态 -生产结构相对优化 ,有着进一步良性发展的潜力。但是由于影响农林生产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在深层次里存在着不合理性 ,使农林经济开发的良性运作缺乏必要保证 ,进而出现地方环境与社会恶性发展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要: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城镇用地"经济—社会—生态"绩效的空间分异与绩效障碍,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绩效评价模型和障碍度诊断模型对江苏省61个县域城镇用地进行绩效评价与障碍度诊断。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镇用地综合绩效呈现出苏南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小的空间格局,经济、社会、生态绩效分别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在主导障碍因素方面,苏南地区主导障碍因素是社会障碍因素,而苏中和苏北地区主导障碍因素是经济障碍因素。因此,面对江苏省县域城镇用地中存在的绩效障碍问题,需要减弱城镇用地绩效主导障碍、缩小地区内部县域城镇用地绩效差异、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绩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晶 《旅游纵览》2015,(3):189-192
生态旅游的兴起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普洱市作为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人文生态资源丰富、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发展生态旅游极具潜力。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是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面临着法律机制欠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凸显等问题。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框架下加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立法,研究完善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法律规制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前,民族地区发展的主题表面上是推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人和社会、人和生态的和谐,究其根本,其主题仍旧是国家利益的分配。因此,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本质是优化与化解国家利益分配问题,力求构建起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利益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本文就是以此为目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鑫文  陈琪  丁梓馨  陈静 《旅游纵览》2022,(19):116-119
民宿旅游是中国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湘西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进行活化利用,有利于促进湘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本文站在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对湘西地区民宿旅游发展中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进行研究讨论,旨在实现民宿旅游的生态性和文化性发展,促进湘西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桑杰 《攀登》2012,(5):1-3
2011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建立后,青海省认真领会国家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工作机构,认真开展多项工作。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立,成为加快青海省特别是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全省上下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动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资源型城镇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依赖资源型产业,导致环境破坏严重、经济结构单一,经济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因此,研究资源型城镇经济转型发展对西部地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韩墨武 《攀登》2013,(3):106-109
为实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安全。果洛州2008年起开始探索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通过几年的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初显成效。但继续推进生态畜牧业却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继续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作了分析,对继续推进生态畜牧业大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实施区域倾斜政策逐步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区域政策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变动中的作用,提出应当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区域倾斜政策,以实现控制地区相对差距不再扩大的第一步目标和地区绝对差距逐渐缩小的第二步目标。指出这一区域倾斜政策应当是一个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区域政策,是一个向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倾斜的区域政策,是一个包括经济优惠、社会公平和生态补偿等方面手段的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客家文化生态的形成及时空演变入手,根据生态学的若干理论,总结了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模型,在深入分析客家文化的生态学现象的基础上,对其生态位、生态幅、生态效应和生态边缘效应进行了文化解释,指出了客家文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在客家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基础上,吸收并融合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且客家地区处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湘楚文化、赣文化、江浙文化等各种文化的包围和竞争之中,处在各种文化的生态界面上,是山区各种文化生态因素综合形式的多维相空间组合,最后,提出了保护客家文化生态环境与弘扬客家优秀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江荣 《丝绸之路》2013,(8):143-147
更多不一定更好,这是人类在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前对工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理性反思。生态文明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生态理性、生态伦理与生态价值是生态文明范式的概念要件。本文以生态价值对经济价值的辩证否定为研究主线,逻辑与历史相自洽地考察了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具体内涵,突显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作为理论概念的整体性、时空性与社会性特征,得出了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才能高扬生态理性、确立生态伦理、端正生态史观、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韧性与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核心议题,促进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深度协同,是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以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其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哈肯模型探究二者的协同效应,并分析其动态演化态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整体旅游生态效率水平较高,是主导协同演化的序参量,区域旅游生态韧性有待提升。东部地区属于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双高”地区,但下滑趋势明显;西部地区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均有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属于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洼地”。(2)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整体协同水平呈现向优质协同发展的趋势。江苏省、上海市、贵州省、四川省属于优质协同区域;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属于系统失调区域。(3)随时间推移,优质协同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在降低,区域协同水平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到“东、西双核突出”再到“西部超越”的空间演化格局。(4)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存在复杂的竞合关系,三大地区也面临不同的协同困境,其中,东部地区旅游发展新动能不足,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作为实体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对于十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怎样处理好这些不足之处是关乎到整个十堰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一、发挥政府对旅游业作用十堰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资源环境。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是朝阳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目前发展的实践来看,生态旅游业应有更全面的考  相似文献   

18.
河西地区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河西地区要选择适当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发展草畜产业、沙产业和特色农业,并以农业品生产为龙头,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形成产业链,才能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赢得主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下的陕西省生态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陕西省1978-2006年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压力变化的关系。对6个反映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其载荷的大小确定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两个因子,并据此分析陕西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下的生态压力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生态压力的影响要大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经济增长使区域生态压力增大,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生态压力的变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减缓了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沈方 《风景名胜》2021,(1):0301-0301
本文基于徐州地区黄河故道两岸生态环境发展现状,从土壤、水体生态角度出发,通过农林、交通、政策配套设施完善,借助黄河故道两岸天然优势,提出以旅游观光、现代农业、水产养殖、田园生活体验、垂钓休闲等多个方面实现黄河故道地区经济和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故道沿岸居民生活改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