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世襄(1914-2009)是举世闻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他兴趣广泛,热衷传统文化,能藏、能写、能玩,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江湖传闻,王世襄年轻时听说安徽贵池刘惠之家中收藏有一架名琴"九霄环佩",心生爱慕,便有意求购。托人打听之后,刘惠之要价两根金条,即20两金子,其时为20世纪40年代末期,作为一介书生的王世襄即便倾家荡产也拿不出20两金子。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种说法,王世襄径直跑到当时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家中,二话不说当面跪下,求他赠送一幅元代画作去换“九霄环佩”。  相似文献   

2.
吴振文 《文物天地》2023,(8):114-117
胡若思旧藏“清角”琴,曾经被认为是唐琴“清风”。经过比对研究后发现,“风”字应为“角”。“清角”琴龙池两侧满布周必大的长篇铭文,铭文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九霄环佩”琴、原宋内府藏“虞廷清韵”琴的题刻基本相同。“清角”琴的琴面与琴底漆面保存状态差异明显,这种差异有其修复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古琴之制,其形若伏羲、神农、仲尼、伶官、连珠、落霞、蕉叶、正合,林林总总。其名若唐之九霄环佩、大圣遗音,宋之玉壶冰、梅梢月,元之戛玉、清籁,明清以还,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4.
语像     
《旅游》2015,(2):157
中国十大传统乐器:1、鼓;2、笙;3、埙;4、琴;5、瑟;6、笛;7、箫;8、编钟;9、二胡;1 0、琵琶。中国古代十大名琴:1、周,号钟;2、春秋,绕梁;3、汉,绿绮;4、东汉,焦尾;5、唐,春雷;6、唐,九霄环佩;7、唐,大圣遗音;8、唐,独幽;9、唐,太古遗音;1 0、明,奔雷。我国“五大古梅”:1、湖北章华楚梅;2、湖北黄梅晋梅;3、浙江天台国清寺隋梅;4、杭州超山唐梅;5、杭州超山宋梅。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就听到关心古琴的人说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张"九霄环佩"琴。据说它是一张有乾隆御题的宋琴,还附有御制琴箱等等。1987年笔者访琴东北,因得见此琴,经仔细观察,初步认为琴上的御题是伪作,乾隆辛酉年装的琴箱也是一件伪品,而琴本身也不是宋琴,它应是一件中唐时期的制作。尔后笔者围绕着上述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找到了一些证据,进一步肯定了上述看法。因为此文供识者和辽宁省博物馆的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1995年山东省东平县洪顶山发现北朝摩崖刻经以及多种佛号、题记、署名,为北朝刻经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其中,“僧安道壹”的题记、署名合有五种之多,可以断定,这位僧人是洪顶山刻经“工程”的重要人物。这一署名与铁山刻经书写者所署“东岭僧安道壹署经”、尖山刻经所署“大沙门僧安道壹”为同一人,而且洪顶山刻经的笔体与铁山、尖山刻经一致,  相似文献   

7.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圣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这是崆峒山南天门上的一幅楹联,它用绝妙的语言高度赞誉了崆峒山的高雄奇观。  相似文献   

8.
1987年7月8日,苍溪县伏公乡龙凤村出土两方唐代官印。其一为“蓬州之印”,7.6厘米见方,厚1.7厘米,柄椭圆,高8厘米,重2.3市斤,阳篆“篷州之印”四字,柄右刻楷书“蓬州之印”四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八月日”、“礼部造”十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五十二号”六字;其二为“蓬州儒学记”,长8厘米,宽5厘米,厚1.3厘米,柄椭园,高7厘米,重1.3市斤。阳篆“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右刻楷书“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十一月日”、“礼部造”十一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三百八十七号”八字。 两印均为青铜铸造,工艺细致,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9.
古典小说里常常会有“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如卢俊义要被处斩,“午时刻到了”一声喊,刽子手就要动手。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  相似文献   

10.
说图     
《贵州文史丛刊》2013,(2):F0003-F0003
乡贤姚华的铜刻作品很多,他将书法、线描画刻在铜墨盒上,使之升格文玩,并为人们所关注。姚华在京时,与同古堂老板张樾丞相交甚洽,常为张樾丞提供镌刻画稿,自己也自画自刻。作品落款有“茫父”加尾印篆字“姚”;又有“姚华”,或加篆书“茫父”的尾印。据业内刻铜收藏专家考证,凡署“茫父”款的刻铜墨盒,是由姚华提供书画底稿,张樾丞刻制;凡署“姚华”款的,则是姚华亲手撰画刻铜。当时刻钢墨盒盛极一时,是文人墨客赏玩馈赠的佳品,因此,后世将姚华与陈寅生、张樾丞三人誉为“近代刻铜三大家”。  相似文献   

11.
唐代银板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达津 《中国钱币》2007,(3):12-13
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报告的分类中,与8笏银铤分列而单独列出的有60块银板,其中有的上端有一个穿孔,有的上端没有穿孔。这60块银板中刻“五两、朝”字的银板有55块,刻“伍两太北、朝”字砝码银板有2块,刻“拾两太北、朝”字砝码银板有1块,刻“叁宅”字银板有1块,另有无字银板1块。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在古代是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住穹庐毡帐,食肉而不粒。始无文字,刻木为契。正如孟珙在《蒙鞑备录》中所言:“今鞑之始起并无文书,凡发命令,遣使往来,止是刻指以记之。”彭大雅所撰之《黑鞑事略》中也说:“其言语,有音而无字。”“鞑人本无字书……只用小木,长三四寸,刻之四角,且如差十马则刻十刻,大率则其数也。”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冬,永城县高庄公社郝娄大队社员在县城南五十里马桥集治理包河工程中,挖土时发现一方金代官印。印、钮均呈梯形,铜质,重0.77公斤,通高5厘米,印面6.6厘米见方。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行军万户人字号之印”十字。印背右刻行书“大安三年四月”,左刻“礼部造”,边刻“行军万  相似文献   

14.
安岳石刻,内容丰富,雕刻精湛。世界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称赞其“紫竹观音”为“东方的维纳斯”。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将安岳石刻归纳为“古、多、精、美”,不愧为我国又一个古代石刻宝库。 安岳石刻,年代久远,延续不断,造像古朴,自成体系,安岳石刻史,可溯源于东汉崖墓中的石刻图像。据安岳县乾隆志载,佛、道造像始刻于“南北朝普通二年(521年)”。以现存卧佛院、千佛寨的造像风格判断,安岳石刻艺术的开创年代为初唐。在宋代全国石刻艺术走向衰弱时,安岳石刻艺术异军突起达到了鼎盛时期。八庙卧佛全长23米,为唐代左侧卧佛…  相似文献   

15.
蒲江县大塘镇洪福村何李氏碑记,碑质为红砂石,高1.23米,宽0.42米,厚0.2米。正面刻“清故显妣何母李氏孺人墓”。左刻“蒲邑文生何培英沐手敬题”;右刻“光绪廿七年仲冬月初十日吉立”。 碑阴刻碑序13行,每行字数不等,全文共442字。通观全序,为何廷玉所述,何培英所书。 序文云:(标点系笔者所加)  相似文献   

16.
1981年,陕西子洲县驼耳巷乡贺家墕村出土一方北宋官印。此印面为正方形,边长5.5厘米,厚1.1厘米,矩形柱纽,带纽通高4.8厘米。印背左侧刻“元丰七年”四字,右侧刻“少府监铸”四字,纽顶端上中刻一“上”字。印面自右至左两行朱文篆刻“河东第九副将之印”八字。铜质,完好无损(图一)。  相似文献   

17.
安岳石刻,内容丰富,雕刻精湛。世界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称赞其“紫竹观音”为“东方的维纳斯”。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将安岳石刻归纳为“古、多、精、美”,不愧为我国又一个古代石刻宝库。  相似文献   

18.
河北邢台南小汪西周甲骨刻辞考连劭名河北邢台南小汪发现的西周甲骨刻辞,根据王宇信先生的释文:其事:皇,陟四白牝。召卜曰:已。①这条刻辞对于研究周代占卜与祭祀,都很有意义,现考释如下:一、“其事”。古代占卜时有“事”与“志”的区别,相当于哲学上所说的内外...  相似文献   

19.
陈寅生,晚清著名的铜刻高手,被誉为在墨盒上刻文字、图案的第一人。“凡入都门购文玩者,莫不以有寅生所刻为重,足与曼生壶并传”。陈寅生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先进的商业意识,并与晚清收藏圈交游密切。寅生铜刻是“文人铜刻”,从一诞生起,就高于一般工匠在器物上的商品铜刻。陈寅生的高明,不仅是在技法上,更多的是文人趣味的先进,是美术理念的先进,是金石文化的先进。  相似文献   

20.
《尚书注疏》二十卷,“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明初刻本。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上鱼尾下刻“尚书疏卷第几”。钤“张鈎衡印”等印记。即《择是居丛书》影刻之底本。张钧衡跋云:“今得天一阁藏八行本,与《礼记》行款同,宋椠宋印,字大悦目,即行覆刻,以贻後学。”张氏所谓《礼记》指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八行本《礼记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