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史学思想述论王云飞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不仅是我国宋代文豪、书画家,而且也是史学评论家。因其长期出任地方官和过着贬谪的生活,故未能属意著史。但从其文章里可知他读过《尚书》、《左传》、《史记》、《汉...  相似文献   

2.
<正>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以诗、词、文、书、画兼绝而垂范青史。其书法历来备受书家喜爱。苏轼小楷的研究现状苏轼小楷是其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但对苏轼小楷的研究却非常少,这是苏轼书法艺术研究的一个重大遗憾。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由于政治原因,苏轼去世后,其书法曾遭禁毁,导致其存世作品大量减少。周辉《清波杂志》:"欲乞  相似文献   

3.
《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刊出的《白玉错金嵌宝石碗》一文中,作者引清高宗乾隆帝御制五言诗一首,因诗中有“读史浮大白,,句,而在《高宗御制诗集》中注云:“用苏东坡事”,将宋代苏舜钦(子美)事误作苏轼(子瞻)事,作者附会《高宗御制诗集》注释,遂亦沿误。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苏轼的诗词文章,可谓家喻户晓,但要论及苏轼与上党的渊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他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考取进士后走上仕途,一生坎坎坷  相似文献   

5.
泉界对北宋的“元丰通宝”多有“东坡元丰”之称,去年的“中国历代货币展览”会上就展出了相传苏轼所书的“元丰通宝”。但也有东坡手书“元祐通宝”的说法,八三年的“上海物资市场报”的“货币丛读”之八,就刊有“元祐通宝”的拓影,认为系苏轼手迹。两种说法那个更接近事实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以管见所及,略谈一二,作为引玉之砖,请泉界专家与同好指正。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仕途坎  相似文献   

6.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县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文章翰墨,照耀千古,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脍炙人口,其词豪放高远,气象万千。此外,他还擅长书法,北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轼居首位;精于绘画,是位丹青妙手,爱画墨竹、枯木、窠石,乱藤,也画过人物肖像。嘉祐五年(1056年)正月,在成都净众寺为张方平画像留寺中。苏洵为此还作过一篇《张益州画像记》。画过螃蟹草虫,曾为兰陵胡世将画  相似文献   

7.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仲和,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省)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学著名,被称为“三苏”。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弟同登进士,遂名震京师。官至端明殿学  相似文献   

8.
苏轼、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宋代的著名文学家。据载,青神瑞草桥是宋代苏东坡的外婆家和丈人家所在地。我们参照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实地探索和走访。东坡集《致王庆源丈人》诗序载:“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薄,雅州户椽,遇民史如家人。即谢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桥,放怀自得。有书来往求红带,既以遗之,且作诗为戏,请黄鲁直学士,秦少游贤良各赋一首,为老人光华。其诗云:……归来瑞草桥边路,独游还佩平生壶。慈姥岩前自唤渡、青衣江上人争扶……”东坡集《送仲天贶、王元直绝勾五首》  相似文献   

9.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集诗、词、文才气于一身,又是书、画行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同时,苏轼又是美食家,有自己的爱好和品位,他特别爱吃甜食,如有上好蜂蜜,他每天要吃上五盒;姜蜜汤则要喝上几碗,说它“甘芳滑辣,使人意快神清”,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他特钟情于崖蜜,即今人所说的崖蜂蜜。《神农本草经》说此物久服能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像许多文人一样,苏轼亦喜酒,但酒量不大,尤其不能饮烈酒,稍饮烈酒即醉。酒淡了又觉寡味,于是,  相似文献   

10.
“龟头”一词在苏轼笔下凡两见。其一,见于其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所作的《书赠古氏》(1082年)一文:“今年秋冬,当作三间一龟头,取雪堂规模,东荫修竹,西眺江山。”这是苏轼第一次使用“龟头”。其二,见于其在儋耳(今海南儋州市)所作《与郑靖老书》(约1098年):“近买地起屋,五间一龟头。”林冠群《新编东坡海外集》(海南出版社1992)认为:“按繁体字,‘灶’与‘龟’形近,恐为笔误。  相似文献   

11.
在杂志上读过这样一则趣事。一日,东坡吃饱了饭,悠闲地散步。突发奇想问其侍从:“我这肚子里是什么?”侍从有答“一肚子学问”的,有答“一肚子才智”的,而当问到他的爱妾时,那女子说:“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东坡捧腹。东坡之妾,果不同寻常粉黛!这一句“不合时宜”,恰是对苏轼的性格最精妙的概括!那时的读书人,要么怀才不遇,要么唯唯诺诺,若是做官,便是趋炎附势,谋求高位。苏轼却以“人生有味是清欢”,诗意地栖居于乱世之外,不得不说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集诗、词、文才气于一身,又是书、画行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同时,苏轼又是美食家,有自己的爱好和品位,他特别爱吃甜食,如有上好蜂蜜,他每天要吃上五盒;姜蜜汤则要喝上几碗,说它“甘芳滑辣,使人意快神清”,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他特钟情于崖蜜,即今人所说的崖蜂蜜。《神农本草经》说此物久服能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像许多文人一样,苏轼亦喜酒,但酒量不大,尤其不能饮烈酒,稍饮烈酒即醉。酒淡了又觉寡味,于是,他悉心研制出一种蜜酒,味甜香醇,很适合自己的口…  相似文献   

13.
纣和武王,是历史上一个时期两个相对立的人物,用孟轲的话说,前者是“至不仁”,而后者是“至仁”(参《孟子·尽心下》)。关于他们,史籍中有许多记载,有人却对某些记载表示怀疑。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其甚也”(《论语·子张》)。孟轲则怀疑《尚书·武成》说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孟子·尽心下》)。如此说来,正像明人叶盛所说:“信史诚有未足信者矣”)《水东日记·史官以心术为本》)。而怀疑一般都是有所见的。苏轼说:“子贡言此者,盖  相似文献   

14.
李艳霞 《收藏家》2006,(10):13-20
《兰亭序》—在宋人桑世昌集《兰亭考》卷一《兰亭修禊序》下注云:“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或云《兰亭记》,欧公(欧阳修)云《修禊序》,蔡君谟(襄)云《曲水序》,东坡(苏轼)云《兰亭文》,山谷(黄庭坚)云《禊饮序》,通古今雅俗所称俱云《兰亭》,至高宗皇帝(赵构)所御宸翰题曰《禊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统、孙绰等文士名流及亲友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溪畔集会“修禊”(一种古代民间习俗,于农历二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古人临水修…  相似文献   

15.
一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八六年宋哲宗赵煦亲政后,苏轼赴定州出任中山府知事(定州一度改为中山府),曾于府治后的中山后圃(定州曾是古中山国之地,汉代曾置中山郡)得一黑石。石高广二尺余,上有白脉,涵有水纹,甚为奇特。东坡极爱此石,据黑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东坡题跋》卷四“记与蔡君谟论书”一则,为古今研究苏轼和蔡襄者经常引用·本文考定其伪,系后人改窜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试笔》之文。进而考定该文为欧阳修于嘉祐年间(1060-1063)的叙事和追述欧、蔡二人同为馆阁校勘至同知谏院(1040-1043)时事情,并确认欧文别本“今思此语,已十余年”实为“二十余年”之脱文。  相似文献   

17.
苏轼和佛教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宋仁宗景祐四年),卒于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眉州眉山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散文和诗词艺术成就很高,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举进士。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出任杭州通判,后转知密州、徐州、湖州。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苏轼一度在朝任翰林学士。不久又出知杭州、颍州和定州。晚年又被贬官到南方的惠州和儋州。在北返途中,于1101年病死在常州,终年66岁。苏轼一生在政治上颇不得志,曾饱经忧患,  相似文献   

18.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载李从军同志的《论苏轼的婉约词》一文,对苏轼的婉约词从多方面作了分析和评价,读后获益甚多。但其中有的论点,鄙意以为尚可商榷。李文在“苏轼对婉约词的继承”一节中,首先品评了苏轼在婉约词人中的地位,说:“苏轼的文集中,留下了三百多首词,婉约词占了大半。这就使他完全可以置身于大家的行列而和第一流的婉约词人相抗衡。”接着举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为例,而引清人王士祯《花草蒙拾》中的话:“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以为佐证。  相似文献   

19.
正苏过(1072—1123),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苏轼第三子,以诗赋知名于当时,时人称为"小坡"。曾中两浙路解元,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应礼部试,未第。其后随父前往多个贬所。元符三年(1100年),苏过随父北归。苏轼卒,葬于河南郏县,苏过在此居丧三年后,依叔父苏辙闲居颍昌(今河南许昌),整理父亲遗作,编定《东坡后集》。又营湖阴地  相似文献   

20.
张元干有《芦川归来集》10卷,清《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卷158《别集类》11,在这部书的提要中,四库馆臣说:“元干及识苏轼,见《所作黄门帖跋》。”如果张元干确实得识苏轼,则堪称词坛上一段佳话,一位是豪放派的创始人,另一位则是以豪放雄壮、悲痛苍凉的特色,而赢得了宋代词坛豪放派词人的声誉。这样两位词人相识自不免会有些轶闻趣事流传,只可惜正史、野史均不见记载。究竟两人是否相识,得从他们的生卒年来考查。《宋史》卷338《苏轼传》载:“建中靖国元年,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