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军是一个在部队大院里生长的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很逗人喜爱。今年上幼儿园不久,向老师告他状的孩子就越来越多:“老师,小军抢我的玩具。”“小军玩滑梯不排队。”“小军抢我的东西吃,还打我。”“小军说要拿枪毙了我。”小军在幼儿园表现“霸道”,如果老师批评他,强制他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出来,给其他小朋友玩,小军就会又哭又闹,耍赖。小军的爷爷是一位军人,戎马一生,自觉儿子小的时候他未能尽到作父亲的责任,深感内疚,因而孙子小军出生后,他把他视若掌上明珠,不愿让孩子受半点委屈,  相似文献   

2.
儿子4岁的时候,迷上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我们省吃俭用买的各种小玩具,只能满足他三五天的新鲜感,三五天过后,他又嚷嚷着要我给他买新玩具了。一个星期六,我在家里动手修一台坏了的洗衣机,工具摆了一大堆。儿子很好奇,学着我的模样拿起工具拧来拧去,累得小小的脸蛋上汗津津的,就这样一直玩到吃饭时还不肯放下工具。看着孩子对这些修理工具和修理活儿感兴趣,我想,如果能让他学着修理自己的玩具,那么他那一堆放在墙角的旧玩具,没准也能让他鼓捣一段时间,说不定他会对那堆旧玩具产生新的兴趣呢!而且“修理玩具”本身就是一件好玩的事儿。第二天,我…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身居高位,身上却保留着菜种孩童的东西。与其说这是孩子般的天真,不如说是好奇的童心。正是这种好奇心驱使着他去发现新的、未知的世界。各种机械玩具都让他着迷,他竟然常常去摆弄这种玩具,布尔拉茨基教授曾经陪同赫鲁晓夫出访南斯拉夫,他回忆说、在与铁托会谈时,  相似文献   

4.
童心未泯赫鲁晓夫身居高位,身上却保留着某种孩童的东西。与其说这是孩子般的天真,不如说是好奇的童心。正是这种好奇心驱使着他去发现新的、未知的世界。各种机械玩具都让他着迷,他竟然常常去摆弄这种玩具。布尔拉茨基教授曾经陪同赫鲁晓夫出访南斯拉夫,他回忆说,在与铁托会谈时,主人在对面讲话,赫鲁晓夫却不时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小怀表拨弄拨弄,那是著名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穆勒在学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成才,是和他父亲詹姆斯对他的早期教育分不开的。他1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英语,3岁时又教他希腊语。他对孩子的提问从不发脾气。詹姆斯常在早上带儿子散步,路上常让儿子给他讲昨天读过的书,因此,幼年的穆勒读书时常常在卡片上作笔记,第二天早晨,看着笔记同父亲交谈。父亲听后,总是耐心地帮他修改、补  相似文献   

6.
叶安呵 《南京史志》2011,(21):21-24
儿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明,报纸上一篇报道让父亲产生了效仿的想法。父亲辞职带儿子回老家,发誓要用私塾的教育方式,把儿子培养成北大天才少年。让他没有预料到的是,儿子受不了他那套"魔鬼式教育"离家出走,妻子为保护儿子与他离婚。如此结局,让人伤痛叹息。  相似文献   

7.
黄启量 《铁军》2020,(2):33-34
陶和寿先生一岁多时,父亲陶家齐与母亲朱维珍同时被日军刀劈于南京江宁湖熟的城岗头上。长大后,看到当地的老百姓、机关人员,还有学生都去他父亲墓前扫墓祭奠,他才知道,父亲是个烈士。从此,父亲陶家齐就在他的心中树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稍长一些他就有了一个愿望:重走父亲走过的路,了解父亲的战斗故事,理清母亲陪伴父亲被日本鬼子残害而死的史实。  相似文献   

8.
长大     
孩子不小了,都13岁了,上初中了,可他还像个小孩子似的。孩子没有母亲,只有父亲。父亲怕孩子受到什么委屈,从小就对他娇生惯养,所以孩子13岁了还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孩子连最简单的做饭不会,洗衣服也不会。孩子上初中,住校,每个周末都会带一大包衣服回来,让父亲帮他洗。父亲为此很着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呢?父亲曾不给孩子洗衣服,可孩子就拿钱去买新衣服。真要没衣服穿了,没洗的脏衣服也穿。不给孩子做饭,孩子就饿着。父亲让孩子做饭,孩子说他宁愿饿死也不做饭。好长一段时间,父亲都拿孩子没有办法,只好给他做饭洗衣服。眼看孩子就要…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而我则是为了报复父亲。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和母亲离婚时的情景。最终,在判决时我选择了父亲,我要让他难过一辈子。没过多久,他又结了婚,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恨。虽然继母总是竭力地讨好我,而我却从未对她笑过一次。每每父亲被我气得青筋暴起,我的心里就会燃起一丝可怕的喜悦。几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不过他只是个病秧子,没事就三天两头往医院送。每  相似文献   

10.
背影     
读书时第一次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当时尚小,只觉得朱老先生太过矫情,不过是父亲的背影而已,至于流泪吗?等到高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父亲的背影,小时学过的那篇课文忽然就浮现于[前,[泪忽一下就流了下来,让我措手不及。一直以来,父亲是我的骄傲,记忆中的父亲无所不能,会炒一手好菜,会修各种电器,会做家务,甚至还会用缝纫机。但让我最骄傲的是父亲吹得一口好口哨。他不太会唱歌,但是却能把听过的歌用口哨吹出来,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是那样的好听。以至于我当时认为,口哨只能我父亲吹,听到别人吹,我会跑出去,用我三岁的小嗓子喊:这是…  相似文献   

11.
父亲一八八0年生于遵义郊区(现忠在镇后槽乡),祖父母以务农为生。有子女五个,我父亲居长。由于家贫读不起书,而父亲又很想读书,便经‘带到附近一间私塾去看那些儿童读书,有时借书来读,还求他们教他认字,用树枝在地上写。就这样,他认得的字渐多,使我的祖父母非常高兴,便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让父亲上了当他的私塾。他非常用功,上进心很强,得到老师的厚爱,老师特别关心他,谆谆教导,使他进步很快、成绩优异。父亲回家后又教我的二位叔父以及姑母和邻近的几个儿童读书认字。在祖父母受所谓“鸡窝寒”的传染而病故后,父亲因为…  相似文献   

12.
与许玉文强扭终分道潘汉年的原配夫人叫许玉文,是1924年即他18岁那年被双方父母强迫成婚的。当时,潘汉年已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在黎锦晖创办的中华书局《小朋友》周刊当校对员,工作干得很出色。那年快到年底的时候,他接到家中的快信,说是父亲身患重病,望他立即回去。潘汉年得信后立即赶回家里,到家后他才知道这是父亲让他回家完婚。对象是本地许家的姑娘,其父许祝轩和  相似文献   

13.
雷·克洛克从小就想当老板。中学毕业后,他到快餐店打工,老板让他先从擦桌子干起。克洛克觉得这活太简单,根本学不到东西,当天就溜回了家。父亲知道后,没有责骂他,而是叫他把身旁的一张桌子擦干净。克洛克不情愿地拿起抹布,在桌上随便擦了几下,应付了事。随后,父亲拿起一块白毛巾,又把桌子认真擦了一遍,然后对他说:“你认为很简单的事,却干得很糟,如果连擦桌子都做不好,你凭什么还妄想当老板?”克洛克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4.
经贵阳市民政局批准,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了,可喜可贺。这不由让我想起几十年前的往事:1952年,我父亲毛国琦在贵阳师范学院任教,他除了教授英语外,还给学生讲授世界语,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已经从贵州大学退休,住到了我在蔡家关的家,他经常与贵阳的世界语爱好者来往,其中有不少人是年轻人,他们还到我家里来进行交流、请教父亲有关世界语的一些问题,他总是热情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在一旁的我听了很感兴趣,我就问父亲什么叫世界语,是多久学习世界语的。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人民海军之父”的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萧劲光大将,是我的父亲,他离开我们已经5个年头了,可是他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我们脑际。虽说往事如烟,却是永志难忘。 1949年,战争硝烟渐渐地在中国大陆上消逝,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当年9月,我和弟弟萧能所在干部子弟学校的校长,把我们叫到学校教务处,指着一位陌生的军人说,他是我们的父亲的秘书罗玉如同志,是父亲让他来找我们的。罗秘书说他是萧劲光司令派来的,代表他接我们姐弟俩回家,让我们就跟他走。 我们当时对“家”的观念很淡漠,只知道学校、教师、同学和阿姨们,大家一直在一起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父亲陆效先,出生在江苏涟水乡村一户贫苦人家,19岁就参加了革命,曾是新四军武工队队长。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也是新四军第三师在苏北战斗过的一个著名的地方。1941年7月和1943年2月两次有名的"反扫荡"也是发生在这里。我父亲是1986年5月6日病逝的,听父亲生前说过,也听过他生前的战友零零碎碎的说过,我父亲当年英勇杀敌的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现将父亲的一些作战故事记述下来,让后人们  相似文献   

17.
赌徒的信心     
亲爱的木木:我男友条件不错,且对我很好,只是其家庭条件一般,买不起房子。我同意结婚后暂住一起,我父母也同意了。问题是,我见男友父亲第一面就不喜欢他:长得流气,极爱吹牛,相处后更让  相似文献   

18.
王永福,男,土族,又名更登什嘉,1931年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现年74岁。他是我国唯一健在的一位能说唱长篇土族《格萨尔》史诗的艺人,他是著名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恰黑龙江(1875~1946)的外孙,王永福老人的父亲杨增(1890~1957)也是一位著名的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他很早就从岳父那里学会了说唱《格萨尔》。王永福老人在他一岁时,父亲为了逃荒避乱,带着一家人翻山越岭渡过大通河,来到今甘肃省天祝县朱岔乡多让沟,挖了一口窑洞住了下来,以租种荒山草坡、做长工、打短工勉强维持生活。到了1941年前后,他父亲得了眼病因无钱…  相似文献   

19.
大概是1969年夏天的一天上午,父亲程坦工作的单位介绍一名上访者到我家,要求父亲证明他于1935年加入共产党员的历史。来人50多岁,宽肩膀,鹰钩鼻,身高一米八以上,留着半尺多长的络腮胡子。他是甘肃省南部兴隆镇回民地区某基层单位的领导,“文革”中有人检举他是走资派、假党员、阶级异己分子。问明情况后,我请他进院与父亲见面。他与父亲一见面,犹豫片刻,两人的双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好长时间没有分开。来人激动地说:30多年啦,今天总算又见到你了。1935年七八月间,在甘南回民地区,我父亲担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秘书长并负责民运工作,发展了一…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父亲原名良瓒,字璃璋。关于他后来为何改名为"力展",大哥曾告诉我,那是父亲有一次去见阎锡山,阎对他说:"不要叫璃璋了,就叫力展吧,把力量展开嘛!"按照五台方言,璃璋与力展谐音,从此父亲就改名为智力展了。为什么父亲与阎锡山会有如此交往呢?这还要从他的学生时代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