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艾大宾  王力 《人文地理》2001,16(2):7-11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分化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本文在介绍西方城市社会空间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独有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结合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对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虞蔚 《人文地理》1986,1(2):36-39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城市地理学在西方获得了新发展。其中,引起各国城市地理学者关注的是因子生态分析的产生及其被广泛应用。因子生态分析(factorial ecology analysis)是研究城市内部社会空间的新理论,由北美地理学家贝尔(Bell)和凡·阿斯多(van Arsol)创立。它采用统计数学中的因子分析,对城市内部每个统计小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居住和人口统计方面的大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归纳,概括提取出造成城市社会空间的主要因子及其作用的空间特征,据此解释城市社会空间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战和  许玲 《人文地理》2005,20(2):98-100
本文从高新区作为城市一个功能单元的空间属性出发,在总结高新区经济活动与城市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高新区与城市经济互动关系在空间上的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空间结构上的变化给城市空间效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后通过解析文化经济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关系,提出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对文化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划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层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系统总结国外城市社会地理学自60年代以来的发展,作认为激进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应当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城市地域内人地关系一一人类与他们生活的物质、社会环境的关系构成研究城市社会地理的基础。人(个体与群体)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Interacting)的连续过程,就是社会空间统一体:一方面,人创造、调整城市空间,同时他们生活工作的空间又是他们存在的物质、社会基础。邻里、社区可改变、创造和保持定居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另一方面,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这些派生之物也不可避免地影响邻里和社区,而且连续的城市过程产生变化的城市空间,使经济、人口、社会和科技力量在不同水平上相互作用得以延续和发展。本系统介绍了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的发展沿革,然后指明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100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受区域环境与经济成本的双重约束。基于100年来东北地区交通网络化过程分析,通过统计分析与现代GIS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作者探讨不同时间序列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重点分析了37个城市区域的人口、经济等的空间集聚与边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空间扩展等,揭示东北地区不同时期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化机制,并预测其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犯罪中的边际空间盲区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04,19(1):9-12,91
边际空间在城市的发展、变化中总是处于前沿位置,是城市地域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社会内聚力不强,空间控制能力弱,公共防控系统漏洞多,产生犯罪空间盲区的因素也多,从而形成了滋生犯罪的集中地带和城市犯罪防控的最薄弱地带。本文在分析了一般边际空间盲区普遍存在的空间特征及其综合治理的共性要求之后,重点讨论了"城乡结合部"这种特殊的边际空间的空间特征及其综合治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口与经济活动高度集聚的地区,都市区地域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特征引起了大量关注。本文以长三角两省一市地区221个区县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划分都市空间单元类型的基础上,考察都市区与非都市区以及各类型都市区之间城镇工矿用地增长的差异,并据此探讨在我国特殊经济社会环境下都市区地域的空间发展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地域单元在中心-外围关系上存在差异,都市区进入了均衡扩散阶段而非都市区以中心城市极化为主,孤立都市区的扩散效应较弱,非都市区地域的县域单元受到临近都市区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工矿用地扩展特征。都市连绵区内不同亚区域存在发展阶段与空间关系上的差异,加剧了都市连绵区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来自中心城市、外资拉动、县域经济内生的多重力量推动都市地域呈现独特的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9.
李小建 《人文地理》1986,1(1):37-41
七十年代前,受人重视的学科为城市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中,经济地理居首,其次为社会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和旅游地理(见附表)。七十年代澳大利亚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核心--外围"理论(Core-periphery Concept)被广泛应用于各分支学科国内、外的分析研究中。所谓"核心--外围"理论,是指在社会或经济地域结构中,某一地域在整个研究范围内处于核心地位,统治或支配其它从属地域的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0.
南宋临安节日活动的时空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由于缺乏有关历史城市物理空间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及受研究资料所限等原因,关于历史时期的城市居民生活空间方面的研究较少开展。本文选择南宋时期的临安作为城市空间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的基础上,尝试结合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法和时间地理学两种方法,对南宋临安节日活动空间进行剖析,揭示其城市节日活动的时空间结构特征。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机制,提出物理空间奠定了临安节日活动空间的基本格局、都城地位是临安节日活动空间形成的控制因素、城市经济主导了临安节日活动的空间分异过程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低收入群体户外活动的时空排斥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公平问题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时间地理学的兴起,居民时空间活动为探讨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排斥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文章引入“活动排斥”概念,构建了一套定量衡量居民活动时空排斥程度的指标体系,归纳出时空排斥的衡量因子,将对时空排斥问题从描述统计层面深入到排斥衡量与解释层面。研究发现:低收入群体在活动空间范围与活动等级、丰富度等多个层面与整体评价水平存在差异,户外活动确实受到排斥。这种排斥现象受到受刚性活动时间及个体的社会经济属性等因素的明显制约;居住社区周边的设施服务供给、邻里社交网络等因素分别作用于各个时空排斥维度。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通讯技术对城中村女性居民活动空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健  郑黛 《人文地理》2021,36(5):73-82
21世纪以来,信息通讯技术(ICT)的飞速发展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的重构。本研究利用北京城中村居民问卷调查数据,探究ICT影响下的城中村女性居民的活动空间。首先,通过归纳城中村女性居民网络活动特征,发现具有年轻、未在婚姻关系内、受教育水平高、经济状况较好等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女性是进行上网活动的主体人群。其次,运用计量模型探究ICT影响下的城中村女性居民的活动空间,发现ICT不是居住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但能减小女性休闲娱乐活动空间的制约。此外,网络购物对实体购物的补充作用大于替代作用。随着ICT影响的日益扩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城市规划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长春市活动空间特征与社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时空行为成为透视城市空间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研究长春市活动空间及其社区分异,轮廓性的揭示居住空间、就业空间和消费休闲空间的分布规律,从人地互动的过程与格局的视角认识城市空间。研究发现,居住活动对中心城区依赖明显高于就业和消费休闲活动,就业活动呈现多中心连片发展格局,近郊的欧亚卖场和郊区的净月潭成为人们消费休闲活动的重要选择。就业-居住距离和消费休闲-居住距离的社区分异显著,折射出三类活动空间关系复杂,由此感知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和社会空间结构。通过对社区分异的空间聚类分析明晰各地域自身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长春的空间调整优化和居民行为引导提出建议,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中国早期货币铸造区域空间演变的研究对探索这一时期中国货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这里我所说的货币实指各种金属铸币,故本文所研究的货币铸造区域应是对各种金属铸币的铸造区域而言的。中国早期的金属铸币产生的确切时间应在春秋中期以后,而其普遍的流通当在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中国处于东西文化激烈的冲突、碰撞时期,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急剧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这样的时代特点反映到民众社会生活层面上,表现为民众社会生活范围的拓宽、社会生活模式的变换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更新。这种变化由于地域和民族的不同所产生的震荡效应和变革程度也不同。早期的殖民地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受到的冲击相对于内陆的城市来讲要大。西宁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重镇。而作为民国时期一个近代化意义的城市,其功能尚不健全,并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因而时代的剧烈震荡波及到这里仅是一次次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日本商业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商业地理学作为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以作为经济活动的商业及其空间分布;以及伴随着商业活动而发生的商业事务所等现象的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其中心研究主题是作为商品的诸产物的地域分布、以及作为那些商品的主要空间移动现象的贸易活动等。但是,现在已向零售店铺分布及其商圈分布为研究方向,以此变化为契机,从三十年代后半期到四十年代,在欧美各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中,已可以看到这一方面的研究,即零售业活动成为一个注目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城市网络分析工具测度武汉市主城区多尺度道路网络中心性并分析其与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随搜索半径增大,邻近中心性由多个高值区到趋于城市质心并呈圈层结构,中介中心性由片状到点轴式分布,直线中心性空间格局基本不变。②道路网络中心性随尺度变化与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相关性,且变化各异。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全域邻近道路网络中心性和搜索半径为3000 m的直线中心性相关性最强,与中介中心性基本不相关。③道路网络中心性与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关系略有差别,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业相关性最强,零售业其次,休闲娱乐业最弱。④道路网络中心性与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存在非协调区域,局域路网识别出来的中心性区域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竞争时代,大事件营销已经成为城市政府实现增长策略的重要工具。文章引入空间生产的分析视角,对城市大事件营销的物质空间效应、社会空间效应、经济与政治效应进行了客观的评述,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从而揭示了通过大事件营销实现城市空间生产过程的本质。文章指出,大事件营销成为城市在全球化流动空间中增强对资本等发展要素粘性的重要媒介,实现了从流动空间向场所空间的转变,对城市的空间、经济、社会与政治关系等都产生着深刻的重塑作用。但是,更加关注如何将外向增长机遇与城市内生增长能力进行更好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网络社会进阶中,移动互联网支撑城市环境的即时共享与未来愿景,非在地的空间感知生成元宇宙类现实/虚拟的城市意象,网络媒介叠加于建成环境主/客观作用的传统经验感知,形成感知拼贴、地方再构、时间重叙、认知分异的意象特征。研究通过梳理互联网语境下的城市意象研究,揭示网络社会背景下城市意象的先验式建构过程,发现了意象节点偏离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峰值区域的一般规律,并归纳了互联网环境下城市意象研究的图片、文本和轨迹等应用素材,以丰富人本主义城市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20.
边疆开发是区域开发的重要类型之一。所谓区域开发,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的拓展过程。"区域开发"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扩展,即一种较先进的经济活动逐渐扩大其空间范围,由一个地区向其他地区扩展,使更大的地域范围在先进经济的影响下出现同质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