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古发掘中所见砭石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砭石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一种医疗工具,是石器时代的产物。古籍中有关砭石的传说和记载很多。医书方面如《黄帝内经》中提到:"东方之域,……其病为痈肿,其治宜砭石。"又:"故其已成脓血者,岂唯砭石铍(pī音披)锋之所取也。"《难经》也说:"畜则肿热,砭射之也。"其他如《山海经》记"高氏之山"和"亮丽之山","其下多针石",据郭璞注,针石就是砭针或砭石的别称。《管子》也有"痤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的11个古代黄牛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10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全部是普通牛,由近东起源的T3(70%)和T4(30%)世系组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峁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通过与周边地区古代黄牛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中国古代黄牛的遗传结构主要以统治性的T3世系为主,同时伴有低频的T4或T2世系。单倍型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的单倍型H1在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反映出龙山时代晚期北方地区古代人群之间存在广泛的交流。单倍型H2在宁夏打石沟和河南二里头遗址中的出现,进一步支持黄牛由甘青地区进入中国并扩散到中原这一路线。  相似文献   

3.
瞻园名石记     
<正>观赏之石,古代又称"奇石""雅石""丑石""文人石"等,是古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审美门类,也是文学、哲学、绘画、经济等诸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高度相融合的产物,是审美自觉的一种完善,也是寄情于山水的一种形而上的心灵依托。南京瞻园素以奇石为胜,本文拟从史料和实物遗存两方面,对瞻园的古代赏石作相对严谨和全面的梳理。瞻园奇石的历史记载瞻园被誉为"金陵第一名园",始建于明嘉靖年  相似文献   

4.
石锛是古代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闽粤港台地区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大批的石质生产工具,其中石锛所占比重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本文拟将石锛放到一群遗物中去考察,从微观的角度对闽粵港台地区石锛的横剖面进行分类研究,并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这一地区石锛横剖面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向东南亚和南太平洋诸岛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高州市长坡镇雷垌村发现一批神秘的摩崖刻划符号,当地群众分别称它们为“凿字石”和“棋盘石”,经初步考证为古代俚人文字遗存。  相似文献   

6.
《周礼》"肺石"之制与"路鼓"之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慧辉 《史学月刊》2007,(6):126-128
直诉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指某些重大案情或冤抑莫伸者,可超出一般诉讼管辖和诉讼程序的范围,直接向最高统治者申诉。关于古代直诉制度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中的“路鼓”和“肺石”之制。《周礼.秋官.大司寇》:“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  相似文献   

7.
周郢 《民俗研究》2005,(4):200-205
民俗学者大多认为,石敢当信仰源于古代的泰山灵石崇拜.但泰山地区现存的古迹文物中,却极少有反映石敢当信仰的内容.近年笔者在泰山周边作考察时,新发现了两处关于石敢当信仰的文物遗存,可为研究这一民俗现象提供新的史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官员退休叫做“职官致仕”。退休制度起源于周朝,其作为一项制度,早在汉代就已形成。据《白虎通义》,汉时官吏七十致仕,以让贤能。二千石以上(官等)的高官致仕后,朝廷给原俸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石秀”名闻蜀中的安岳,有丰富的古代摩崖造像。卧佛院的唐代释迦涅槃像,堪称国宝;昆卢洞精美绝纶的北宋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安岳石刻与邻近的大足石刻有密切联系,在艺术上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笔者就安岳石刻造像的数量与始造年代,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安岳石刻的造像数量问题安岳石刻,确切地说,应是安岳摩崖造像,从广义上讲,它还应当包括圆雕造像、岩墓雕刻及其它石雕品。  相似文献   

10.
屐本是我国古代一种较为普遍的鞋,但在汉魏六朝时期却成了与其身份相配的时尚之物。贵族子弟食五石散,着宽衣,登木屐,招摇过市,以鲜明个性向世人展示落拓不羁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11.
在三峡地区墓葬建筑中,砖(石)室墓是最重要的建筑形制,它开始流行于两汉时期,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相当丰富,是古代厚葬风俗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研究中国古代风俗史和建筑史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原地区早期冶铜技术及相关问题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许多地区的古代文化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一般称之为红铜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我国何时由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有无红铜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早期冶钢和铜器制造技术如何?文物考古工作者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材料以资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弘扬蜀道及石门石刻这批历史文化遗产,汉中市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会于1993年11月1日至6日在汉中召开了第四届蜀道及石门石刻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日本古代交通界小仓芳彦、木下良、武部健一及书法界种谷扇舟诸先生和国内八省市的160余位专  相似文献   

14.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精湛艺术,古、多、精、美、秀,蜚声中外。在中国石刻发展史上有着“上承云岗、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不愧为我国又一伟大古代石刻宝库,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概括为“古、多、精、美”,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四年九月,济南市文化局在历城县柳埠神通寺遗址西北隅,古代小塔群的东北处,清理塔基淤土时,离现在地表1.40米(最深处计算)发现了这座古代石作雕磨建筑基台(图一、二、一七),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上海市普陀区志丹苑住宅小区建筑施工中发现一处元代水闸遗址。2002~2006年,上海市博物馆考占研究部对其进行了全面发掘,揭露了石质闸门、闸墙、底石、夯十层和大量木桩、水梁、衬石枋、闸板、挡水板等。有的木桩、地钉上存墨书文字及八思巴文戳记。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海岸水利工程的重要遗存,水闸遗址全套工程建筑保存完好,基础牢固,所用木桩粗大,桩上铺梁和衬石木板的工艺考究,闸门、闸墙和底石等细部结构的处理代表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进步,提供了长江水系、古海岸变化和城市变迁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弘扬蜀道及石门石刻这一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加强研究和保护工作及进一步对外文化交流,1993年11月1—6日,汉中市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会在古城汉中举行了第四届蜀道及石门石刻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及国内的160余位专家学者,提交学术论文80余篇.通过这次盛会,大家交流了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互通了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的信息和动态,对古代交通史的研究及其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出了许多积权的建设性意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中日古代交通研究专号就是由提交的论文中选编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四川郫县新胜乡汉代画像石棺上的一副图像历来被认为是“曼衍角抵”图.但考证“曼衍”一词的含义,可知“曼衍”为一种以人装扮的、以巨型鱼龙等形象演绎神鳖负山等古代神话的幻化之戏.根据画面内容,结合文献记载,可知郫县石棺上的“鱼龙曼衍”图案应为“象人角抵”.  相似文献   

19.
秦陵新近发现的石铠甲与石胄(即兜鍪、头盔),着实令人叹为现止。这批形态精美、工艺高超、分布密集、种类繁多的以扁铜丝连缀而成的青石甲胄,填补了中国古代甲胄发展史上秦甲胄实物缺乏的空白,对研究秦代甲制、兵制以及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晓峰 《民俗研究》2006,13(2):247-258
2003年第3期《民俗研究》刊登了曲彦斌《宝鞍山端午节“克仗斗石”民俗探析》一文。文章基于踏实的田野调查,对东北某地端午节械斗性“克仗斗石”做了非常详尽、生动的介绍,读来如临其境,让我们对这一今天已经很难找到的古俗孑遗有了很详尽的理解,这是我们要深深感谢的。这篇论文还有另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在“斗石”之俗的流行范围问题上提供了新的线索。因为直到目前仍然有外国学者认为“克仗斗石”只流行于中国的华南地区。曲文还注意到古代有“斗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