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为自己民族失去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歌当哭时,也只能满怀伤痛、深长思之。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北宋一前一后的两位政治改革家:范仲淹比王安石大32岁,他们所领导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前后相差25年;"庆历新政"于庆历三年(1043年)以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也即《十事疏》)为标志展开,此前1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王安石变法"于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戌变法怎样评价,不断有文章进行讨论。胡绳同志的近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有关的论述,和故宫康有为一批条陈、论著原本的发现,证明《戊戌奏稿》有重要篡改作伪,给这个讨论带来了新的动力。故宫新发现的康有为条陈、论著内容,见于《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  相似文献   

3.
张謇写对联     
甲午恩科状元公张謇是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读书人。他结合科举、游幕、生活、事业等具体实际,撰写了大量内容丰富、文采斐然的诗文、词赋和对联。张謇一生中撰写了很多对联,仅收录在《张謇全集》第五卷中的就有474副之多,大体可分为五类。  相似文献   

4.
孙鹏智 《沧桑》2009,(2):31-32
综览张謇与朝鲜问题(壬午兵变及其解决——作者注)的历史,可以看出,张謇从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力主“以战定和”,从而促进了出兵决策的出台;在朝鲜,张謇是平叛的主要谋划者和参与者,对迅速平息兵乱,化解中日冲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张敬礼《养性室日记》稿本为基本资料,对张謇之兄张警在北伐战争期间,遭到国民政府通缉一事之始末加以钩稽。同时对张謇身后,其子张孝若与张瞽之间的微妙关系略作探究,并分析南通张氏在宁汉合流之后,作为地方势力的代表,其家族力量受到政府方面的分化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引书但记篇名,标记卷数起于何时,学者看法不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余萧客皆认为始于唐人,汪远孙《借闲随笔》则注意到梁皇侃《论语疏》已有此例,如"子谓卫公子荆"条云,"事在《春秋》第十九卷襄公二十九年传也。"~①乔秀岩先生认为,"《十三经》注疏绝无此例,且《春秋》经传,言何公何年足矣,必言卷第则千古未见其例。"并推测皇侃疏的这种体例,"盖出日本学人备忘记之与?"~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张敬礼《养性室日记》稿本为基本资料,对张謇之兄张詧在北伐战争期间,遭到国民政府通缉一事之始末加以钩稽。同时对张謇身后,其子张孝若与张詧之间的微妙关系略作探究,并分析南通张氏在宁汉合流之后,作为地方势力的代表,其家族力量受到政府方面的分化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张謇佚文     
都樾 《民国档案》2005,(1):3-12
随着近年来对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研究的深入,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校订、出版工作也不断得以开拓,在原有《张季子九录》(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年版)、《张謇日记》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张謇全集》(江苏古籍出版杜1994年版)及《张謇著作及其事业档案资料篇目索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2版)等,但关于张謇的文稿和言词记录仍有大量散佚在以上汇编之外,笔者对此稍有留心,现将所见佚文点校整理,希有裨于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唐代贾公彦的《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其内容相当丰富。其中他对修辞手法的阐释创见迭出、精彩纷呈,主要体现在对互文、倒文、省文、并提等修辞手法特点和用法的说解中。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的成功,诞生了中华民国。在革命最初的日子里,在江苏省会的苏州,发生了巡抚程德全、立宪党首领张謇向清廷挑战性的上疏,要求皇上“解除亲贵内阁”、“下诏罪己”、“提前宣布宪法”。奏疏实质上已超越了君臣之间的规范,也可当作江苏响应革命率先独立的先声。因此,这份奏疏应视作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献,而它的疏稿真迹还具有文物和艺术上的价值。《秋夜草疏图卷》由草疏执笔者之一杨廷栋(字翼之)(1878—1950年)集成。杨老苏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法政专门学校,参加第一个留学生团体“励忠会”,与会员雷奋等创办《译书汇编》,鼓吹革命。杨返国后为“预备立宪公会”骨干,成为张謇、程德全的左右手,因而参与草疏。杨老保存奏疏原稿,请大画家吴湖帆画了当年在惟盈旅社  相似文献   

11.
我小时曾在汝南谭兴周先生的塾馆求学。谭不但国学根柢深厚,而且通晓西学,塾中订有《申报》、之枉民《大公报》、《新闻报》等。谭除讲授五经四书外,还讲授梁启超、章太炎的文章,讲授尺牍、公文。他为人刚正不阿,遇到不平事,敢大胆直言,因而诨号“谭小炮”。他目睹社会弊端,曾在30年代之初上书蒋介石“条陈六事”,我只记得其中一条是“尊孔教,以重教化”。蒋看过他的条陈,电询此人情况,拟加以任用。可是由于地方上派系倾轧,电文到汝南后,地方上不但不予以推荐,反而诬陷谭为疯癫之人。蒋接到报告,大为震怒,谓疯癫之徒,焉敢议论时政,遂下令通…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郑玄兼采今古文,遍注群经,而最精礼学,他注《三礼》,使《三礼》之学历千百年之久,其学术影响力绵延不绝,直至今日仍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礼学必读的重要注疏典籍,立言之德,泽被后学。郑玄《三礼注》的重要学术地位,历代均有学人对其进行研究。唐代贾公彦《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和孔颖达《礼记正义》专疏解郑玄《三礼注》。  相似文献   

13.
李健 《史学月刊》2005,(8):124-125
近日,笔在友人收藏品中发现了一封我国近代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一封亲笔信,信中谈到他对中国新学运动上颇有影响的《学衡》杂志等问题的看法。众所周知,张謇在政治、实业、教育等方面立论颇多、可谓自成体系,但他对新化运动“评头论足”、对白话“说三道四”还少有所闻,因此颇感新鲜好奇。后翻阅杨立强、沈谓滨等于1987编撰的《张謇稿存》,发现并未收录此信,估计这是张謇的一封佚札。现将全信内容抄录如下,以飧读:  相似文献   

14.
作为历史学家的汤寿潜及其《三通考辑要》竺柏松汤寿潜(1856—1917)逝世后近十年,他的知交张謇在《汤寿潜先生家传》中说,“君之所以立名于当时、可式于后人,固自有本;其见于事为者末也,又不尽其所蓄”。所说汤寿潜之“本”与“所蓄”为何?张謇在文中未作...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文学家王世懋撰有《闽部疏》一书,多记闽地风物,对于研究福建的历史地理很有帮助。但是学界在引用《闽部疏》条目时,对其版本源流往往不加考察,难免出现引述与解释错误的情况,而已有的版本研究成果失之简略,不乏疏误。本文即对《闽部疏》的版本问题详加考察,并对一些谬误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16.
张謇不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文学家。据《张謇日记》和《啬翁自订年谱》,他曾与当时几十位文学家有过交往,兹选择其中与张謇关系最密切的范当世、朱铭盘、张裕钊、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翁同龢7人,谈谈他们  相似文献   

17.
距今一世纪的1908年有哪些事值得举行百年祭?是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相继驾崩,青年土耳其党人发动政变,美国联邦调查局前身出现,还是母亲节的首度庆祝?但这些都是历史编年条陈,本文则试图在三个原本互不与闻的事件间建立某种联系。就在1908年,中、德、英三国各自出版了一部科幻小说,预测未来世界是一个黄白对决之局。中国是碧荷馆主人在上海出版的《新纪元》,德国人写的那部曰《万岁!》(Banzai!),英国则是大文豪威尔斯的《空中战争》(War In The Air)。  相似文献   

18.
清末状元张謇,字季直,号啬公,原籍海门县长乐镇。张謇有个远亲在二百里外的如皋岔河双甸乡,所以他小时候读私  相似文献   

19.
唐写本《论语皇疏》的性质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皇侃《论语疏》(以下简称《皇疏》)于南宋失传。此书的日本刻本,于清乾隆年间传入中国,曾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和争论。二十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了唐写本《皇疏》(伯3573号)残卷,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敦煌学专家王重民先生把敦煌写本与知不足斋翻刻本作了比较,认为日本刻本是日本人的改编本,敦煌写本才是《皇疏》的原形。此说至今似成定论。王重民先生学问渊博精深,但自云:"惜客中事冗,恨不得详考。"笔者有幸参加敦煌文书《论语》部分的整理工作,对写  相似文献   

20.
《仪礼注疏》17卷(或作50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这是《仪礼》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本文参稽大量文献,通过研究《仪礼注疏》的最早刊刻时间与版本源流,考辨了历代所刻《仪礼注疏》的版本(包括附唐陆德明《释文》者)及其存佚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