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樟柯是关注底层人物较为细致的一个导演,对其电影《三峡好人》进行个案分析,从悲剧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影视符号学的理论观点,分别从主要人物的境遇式悲剧命运、烟酒茶糖不同章节的文化意象和组成影像整体的声音符号探索其悲剧底蕴,概括出《三峡好人》的“悲剧人文主义”观念在审美意义上对传统悲剧的超越,最后对中国式悲剧生态电影创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李瑞环  ;谷丹丹 《神州》2014,(12):26-26
顾曼桢是张爱玲《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本是个坚强独立的女性,怎奈何命运不济,落得一生悲苦,充满了悲剧色彩。顾曼桢身上的悲剧性给人带来一种震撼,让人充满了同情与惋惜之感,同时其悲剧原因也使人产生关于现实社会中小人物生存及命运悲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评价完颜亮,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对此,《完颜亮论》说:“对历史人物,尤其是对那些比较复杂的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我们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深入研究现有的全部史料,力求全面、正确地评定其功过,不虚美,不隐恶,使之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这话说得不借,笔者完全赞同,并将以此为指南。同时,笔者认为,历史主体是由个人、群体、阶级、社会多层次构成的,因此,如何处理好社会价值评价和个人价值评价的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将家国之恨、身世之悲融入废城残宫、残花败景、山林渔樵中,营造凋敝、破败的残缺意象,这些残缺意象,寄寓着晚唐唐诗人对人生遭际的种种乖舛乃至整个悲剧命运的感慨,使作品体现出一种哀伤凄凉而又气韵悠长的悲美。晚唐诗人品味着欣赏着残缺,将外界的荒芜融化在内心的审美关照中,寻找与社会景况相合拍的审美基调。  相似文献   

5.
熊东男 《神州》2014,(8):10-10
著名美术家王朝闻说:“对美的各种形态,可按它们不同状态、面貌和特征,而分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滑稽)。”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看又可分为命运悲剧、英雄悲剧、性格悲剧、日常生活悲剧。本文将结合上述定义和分类来探讨悲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文考察《水浒传》中武大与潘金莲婚姻中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被贱视的生活状况,透视了潘金莲身上不安于命运的个性追求及其不自觉地同不幸命运所进行的抗争.武松凭借其自身打虎的威力,被任命为都头,武大因此较前有了多出的尊严,产生了捍卫自身婚姻的勇气与行动,但却由此导致了个人惨死的悲剧.当然这更是时代悲剧、社会悲剧, 《水浒传》...  相似文献   

7.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雄平 《满族研究》2006,(2):112-116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所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这些文化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反思。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加之全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的需求,新时期文学知识分子的身份逐渐得到认同,小说家们逐渐摆脱政治话语叙事的束缚,以启蒙者的自觉重新审视社会历史,反思人的存在,有的欲通过悲剧叙事来拯救自我,重塑国民品格,在审美风貌上则呈现出悲壮之美与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9.
王利红 《史学月刊》2006,99(6):69-76
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是希罗多德《历史》最突出的主题。这个主题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氛围密切相关。古希腊自然哲学直接启发了希罗多德对命运的思考,史诗和悲剧更进一步促成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希罗多德敏锐地把握到了命运的变化无常,作品着力于人物命运的书写,传达了历史的变易意识。命运对希罗多德而言,既是变化不定、不可把握和预测的,又是命中注定、无从逃脱的,一切生灭变化导致了命运的无常,命运本身就是变化,就是无常,无常是命运的永恒特性。他对命运的思考既充满了哲学的深邃,又力显史家情怀,诗家笔法。这使得他的《历史》历久弥新,吸引着一代代的史家和普通读者。因为命运不拘何时,总是牵动着人心,人类面对的根本问题从未改变。  相似文献   

10.
爱情悲剧文学作品,在纳西族民间文学中占较大的比重。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悲剧作品,如《鲁搬鲁饶》、《游悲》、《达勒阿萨命》等。这些凄厉哀婉的悲剧文学作品,是过去纳西族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中的现实生活的反映。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此作一点初步的探索。一、牵情引泪的美之哀歌—殉情从记载于东巴经中可上溯到游牧向农耕过渡时期的叙事长诗《鲁搬鲁饶》直至封建社会产生的《游悲》、《达勒阿萨命》、《放猪栽桃》等悲剧  相似文献   

11.
读编往来     
●读者之声贵刊今年第一、二期刊发的连载文章《蹉跎与奋进———我的知青生活十五年》(高飞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极左路线的宏观背景下,展现了“知青”的悲剧命运,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此文以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为经,以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据……为纬,纵横交错,为读者展开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悲壮画卷,实在是近年来少见的好作品。它既有史料性、也有文献性。我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大国。而构成史库的素材,既有国史(官史)、方志、宗谱,亦有个人的野史、轶史。《蹉跎》一文,秉笔直书,无所褒贬,理性已大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毕飞宇的小说为例,着重分析小说中人物生存的错位状态和人物错位生存的原因,最后对小说中人物在错位生存中所表现出的悲剧之美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胥润芳 《丝绸之路》2010,(14):52-54
《雷雨》自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以来,尤其是在1935年被搬上舞台后,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历演经久不衰,并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非同寻常的青睐。这部作品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深刻的悲剧艺术。《雷雨》广泛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受到易卜生"社会悲剧"、古希腊"命运悲剧"和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等的影响,从本民族的生活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悲剧冲实,描写平凡生活中受压迫与扭曲的悲剧人物,反映出悲剧深刻、丰富的社会意义。《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是汉代历史理论的两大重要问题,前者是讲变动原因,后者说的是变化法则。关于社会历史变动因素,两汉史学家与思想家努力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既有具体的历史记述,又有抽象的历史阐释;既考察社会历史变动之因,又探索个人命运的复杂变化因素;在争辩的天人关系思想下,更突出人在历史变动中的主体地位与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天地人参合的理论特色。这些认识推动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两汉史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追求写意之美,雕刻家以刀代笔,将自己心中的“意象”通过洗练、传神的线条展现出来。而对于人物题材木根雕作品,创作者一般会结合自己的审美理念选择不同的雕刻技法,以期达到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形神兼备的气韵要求。本文主要从人物题材木根雕作品的线条、造型、气韵等方面,来谈一谈对相关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安娜与爱玛是托尔斯泰小说和福楼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她们虽出身不同,个性不一,但悲剧命运极为相似。贵族小姐和永远"生活在别处"的女版"堂吉诃德"都以自杀方式结束了生命。本文将对比二人形象,并以此为切入点,从金钱和情欲入手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历史人物的评价历来是史学理论研究者探讨的热门问题,近年以来,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历史人物的评价准则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本文以颇具争议的隋炀帝为例,从史料的掌握,社会环境与个人性格因素以及评价的视角三个方面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侯慧杰 《满族研究》2008,(2):112-115
<卧虎藏龙>是王度庐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亦是备受世人瞩目与称道的经典.尤其随着电影<卧虎藏龙>的国外折桂,票房称雄,更使得这部著作扬名海外.作为王度庐代表作的"鹤-铁五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卧虎藏龙>不仅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环境描写更加细致人微,在人物的塑造上也颇有突破,其中的女主人公玉娇龙,身为名门之后,占尽美貌与富贵之优,性格中也不缺乏新女性的达观、叛逆,但其命运终究是彻头彻尾的一场悲剧,一生激进抗争的尽头竟是殒命断崖.读后不禁会让人憾然、叹息,获得审美的悲剧体验.  相似文献   

19.
悲剧是种节奏形式,它体现了情感的基本结构。悲剧之所以"悲"主要是因为其情感危机的不可逆转性。在《雷雨》中则主要表现为悲剧主题中欲望的诱惑性、悲剧人物命运的不可逆转性和悲剧情境的有机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主要通过“结社”、“理家”、“反抄检”这三个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完成了对贾探春形象的全面塑造,演绎了“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的悲剧命运。她的悲剧是女性被压迫的悲剧,也是人才被摧残的悲剧;是个人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