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七月,开设乌拉(今吉林市)至黑龙江城(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驿站,共19驿.其中,他拉哈、多耐、温特河三站位于杜尔伯特旗境内.如今,三站分别发展成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他拉哈镇、泰和村和泰来县光辉村,站丁的后裔被当地人称做站上人.我们在编写县志过程中,曾对站丁的来历、性质和站上人的民族属性、风俗、语言等作过一番考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站人不属于民族的类别,而是一个大的群体,站人,又谓"站上人","站"是指清代初期设立的古驿站。清代在东北建立若干个驿站,但不是所有的驿站的人都谓"站上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黑龙江省境内,南从松花江北的茂兴,北至边陲瑷珲(今黑河市)建立了十九个驿站,其中墨尔根站以北至瑷珲五个驿站,均属索伦、达呼尔等  相似文献   

3.
京口古驿     
<正>中国是世界上出现驿站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西周时期。那时的驿站还不叫站或驿,仅称作"传"。"传"的最初雏形为"马传",即为马帮子赶马人提供休息的场所。随之出现"兵传",主要用于屯兵、屯粮、屯草、御敌、防守。大约在周代出现了官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秦邮法》,修筑邮道。汉代易名为"驿"。之后的千年岁月里,驿站得到了不断发展,明、清时最为兴盛,驿站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4.
王国志先生的《站丁及站上人考略》一文(以下简称“王文”),笔者拜读后很受启发。该文对“站下的来历、性质和站上人的民族属性(似应说“民族归属”——笔者)、风俗、语言等作过一番考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王文对吉林至瑷珲这条驿路的设置时间、驿站数恐有失不确,驿丁的民族归属也欠准。笔者曾有缘查阅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黑龙江将军衙门档》,认为比其它史料更为可信,据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驿站的历史沿革较悠久,内地早在战国时期已有邮驿;汉代各地有传舍;唐代为驿田,水路设有水驿;宋代设邮铺、递铺,元为驿传、站赤,还有急递铺;明代始为驿站,分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清代基本沿用明代驿站体制,后期有了邮政制度,废除递运所,仍置驿站。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中途歇宿的叫驿,专为军报而设的叫站。  相似文献   

6.
清代黑龙江驿站服役的站丁及其家属——站人,由于共同的出身来源和清政府的歧视性政策,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也从另一方面起到了凝聚站人群体的作用。随着站人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站人的群体意识逐渐减退,最终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7.
清王朝在黑龙江地区大规模地建设驿站,形成横贯南北的交通干线,有利于祖国东北边疆的边防,为以后黑龙江地区驿路交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先进交通事业的兴起,原有的驿站制度,已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清末采取了裁驿归邮的改革措施,驿站和站丁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新安驿考     
明朝徽州府曾否设置过驿站 ?这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问题。杨正泰《明代驿站考》在南直隶部分没有徽州府曾经设驿的记载 ,但据笔者近日读书偶得 ,明代徽州府曾经设置过驿站。《明太宗实录》卷十五载 :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丁卯 (14 0 3年 1月 11日 )“设徽州府歙县新安驿”。弘治《徽州府志》亦载 :徽州府“自宋有三馆驿”,其一即为新安驿 ,元朝“惟置新安驿”,到了明朝 ,“仍旧基重建”驿站。虽未言明具体建置时间 ,但当在明初 ,与《明太宗实录》的记载并不矛盾。新安驿配有“递运夫四百九十九名 ,站船三只 ,水夫一十二名 ,馆夫六名”。明朝水…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康熙年间,清廷为抗击沙俄入侵,在吉林乌拉(今吉林市)至爱辉建立25个驿站,这些驿站的站丁来源及身份,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些文章说上述驿站的站丁是清廷"发配"的罪犯,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一、《清史编年》记载: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有明确的招抚政策在吴三桂起兵叛清之后,清廷在平叛的过程中,康熙帝始终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从康熙十  相似文献   

10.
这次我沿大运河北上,高邮的盂城驿也是一个重点。在明代京杭大运河沿岸共有驿站46处, 但在六百多年历史的风雨之中已经丧失殆尽,这是唯一幸存的一处。同时又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盂城是高邮的别称, 所以开设于洪武八年(1375年)的这个驿站就叫盂城驿。  相似文献   

11.
谈到云南的古代交通,就让人联想到既保留有“云南”地名概念,又能体现交通内涵的云南驿。云南驿,位于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云南驿村,因元明清三代设置驿站而得名。  相似文献   

12.
杨树宪 《黑龙江史志》2009,(8):10-10,12
站人不属于民族的类别,而是一个大的群体,站人,又谓“站上人”,“站”是指清代初期设立的古驿站。  相似文献   

13.
运河沿线驿站依靠运河驿道而存在,不属于运河系统,却与运河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运河不可或缺的部分。京杭运河沿线驿站的设置完全依赖运河河道的畅通或改道与否。驿站处在繁忙的京杭运河沿线,驿务繁忙,受政府重视程度也较高。明中期以前,运河沿线驿站与递运所相互配合,减轻了驿站的负担。其后,递运所多被废除,驿务更加繁重,当地政府不停地佥派驿夫,严重影响了正常农业生产。同时,驿站也是文化交流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14.
<正>齐齐哈尔又称卜魁(也作"奎"),齐齐哈尔原来是嫩江西岸的一个小村。1692年齐齐哈尔城却建在嫩江东岸的卜魁村(站),齐齐哈尔名随城移,这是为什么?清初,大批达斡尔人由黑龙江北迁到嫩江两岸驻牧,建屯29个。齐齐哈尔在江西(今梅里斯区的北部齐齐哈村即是)。卜魁村在江东。后来成为驿站,称卜奎站。齐齐哈尔建城时,卜魁站由城之南十五里移驻城内。齐齐哈尔与卜魁均为达斡尔语,齐齐哈尔是达斡尔人以居住地的地形而起的名字。当年,在齐齐哈屯的左右有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幅员辽阔,为方便联系,古代王朝就建立了以驿传方式通达信息的制度,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唐朝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通过飞快的驿马,将岭南的荔枝送至长安而色味不变以取悦美人的记载,让人们领略了唐代驿传的神速。清代驿站制度更加完备,全国驿、站、塘、台计为1785处,驿道四通八达,从京师通到各边远地区。  相似文献   

16.
驿运是中国古代由朝廷官府设置的为接运官员传递文书,而严密组织的一种接力式的交通传送方式。当时,传递一般信件、文书和接运过境官员,均由各地驿站备人夫、马骡、车船,并筹办供给口粮。如遇大宗货物和大队官员,所经各县就必须根据所需,派出运输力量。安徽自战国时就有驿站,发展到明代,驿运已形成网络,各地遍布马驿、船驿和递运所。到清代中叶,递运所开始废除,但仍  相似文献   

17.
春暖桃花驿     
孝感有个杨店,原先叫桃花驿,是古官道上的一个驿站,邮亭传递公文书信,官差使节歇宿换乘,上木兰山拜香的信众络绎而来,到这里也会打个尖,欣赏一下乡野风光。“春暖桃花驿,人耕红杏村”,多美呀!  相似文献   

18.
<正>驿站是我国古时传递公文的人及过往官员、使臣和客商歇宿的处所,是传统的官办旅馆,为过往官员、驿吏、商旅者旅行提供了方便。清代置驿,"均发轫于京师之皇华驿,在内地各省均称驿。"驿站的发展伴随着清代从清初经济的残破到三朝的繁荣,至清末衰败的状况而起伏变化。清末,有6条全国重要的官路经过武汉地区,分别是桂林官路、秦岭大路、汉中大路、长江路、云南官路、广东官路。其中,桂林官路是自北京南下,从平靖关入鄂,入江夏,由鲁家巷转流芳岭,经纸坊、山坡、  相似文献   

19.
<正>宁古塔(今黑龙江海林、宁安)是清初著名的流放地之一。宁古塔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指在清初遣戍制度之下,那些因反抗清朝统治、或触犯刑律、或因其他种种原因遭受惩处而被遣戍到这一地区,以备屯种、筑城、置驿的人(包括犯人及其亲属)。这些流人中有高官大吏,也有文人学者、名卿硕彦。顺治十六年(1659年)被遣戍到宁古塔的方拱乾就说过:宁古塔"华人(汉人)则十三省,无省无人"(方拱乾:《绝域纪略》)。足见宁古塔流人来自地域之广泛。而  相似文献   

20.
驿站·军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自汉代起,我国建立了一种古代的邮递制度,在各地遍设邮和驿两种。邮是传递信件的机构,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邮亭,由专人骑马送信。驿是驿站,备有驿马,专供传递员交通工具和住宿,也同样接待过路官员。 唐代以京都长安为中心,条条大道,通向全国各地,因而驿站也星罗棋布。据统计,全国共有驿站1639所,其中陆驿1293所,水驿260所,水陆相兼86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