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周列国都城形态的演化经历了东西两条道路:东方国家都城在战国时期普遍发展成为“两城制”,体现了“朝、市并重”的格局;秦国都城则保持了“非城郭制”的特点,其大部分面积分布着宫殿区,朝寝有压倒庙、市的趋势。两汉都城形态是秦国“非城郭制”道路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最新考古发掘报告与前贤时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偃师二里头遗址的都城空间结构及其特征。二里头都城的选址经过了周密的考虑。都城布局经过统一规划,属于单一城制即单一宫城形态的都城,其规划采取了按功能划分为不同分区的结构方法。宫城是一种"非城郭形态"的宫城,具有多宫城性质。二里头都城空间的形成大体经过四个阶段。都城空间的演变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与夏王朝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是其时社会发展在都城空间领域的集中反映。二里头遗址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城,后世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许多方面都可以追溯至二里头都城。  相似文献   

3.
东周时期主要列国都城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刚 《文物春秋》2002,4(6):6-14
<正>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东周列国都城遗址大都已被发现,并有许多学者对其形态、特征及格局演变等方面作了细致的研究,但对各都城的人口问题却很少涉及。而人口问题本就是都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发展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瑞兰先生说:“人口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尤为直接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具有战斗力和劳动力的人口规模,对先秦时期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东周时期包括东周王都在内的主要列国都城人口做一初步估测,以期推动古代人口问题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城郭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略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城郭制●李自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城与郭,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①,言明了两者各自的性质及不同的作用。作为“卫君”的宫城与“守民”的郭城即构成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城郭制。本文即从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楚郢都礼制考高崇文楚郢都纪南城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全面.在城址时代、都城布局、与列国都城比较以及商业、交通、地理环境等方面都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参照“三礼”等文献记载,从礼仪制度的角度对郢都进...  相似文献   

6.
偃师二里头目前被多数学者考证为夏代的都城遗址,近年新发现的郑州大师姑城址、新郑望京楼城址学术界则多以为与夏代方国的都城或军事重镇有关,在此前提下本文结合有关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探讨了当时的都城选址理念、宫殿建制、城郭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秦都雍城了城郭形态及发关问题李自智秦都雍城作为秦国早期的都城,自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建都时间近300年之久。秦国长时期地在此经营,雍城遂成为当时一座颇具规模的大部会,经过对雍城遗址多年的勘察和发掘,获取了大量的考古...  相似文献   

8.
徐卫民 《文博》2003,(6):70-74
秦都咸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既是秦在战国后期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后的都城,直接影响了汉代长安城及以后都城的修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近些年研究秦都咸阳的专著和论文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秦都咸阳的研究,特别是在秦都咸阳有无外郭城上争论更为激烈。 关于秦都咸阳的城郭制度,笔者于前几  相似文献   

9.
许宏的《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一书于2016年5月出版,是系统阐述其"大都无城"观点的学术专著。"大都无城"即从中国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都邑二里头开始,到有内城外郭的曹魏邺北城之前,中国古代都邑一直是不设防、没有外郭城的。在这期间出现过少数有外郭城的情况,是由特殊的历史背景引起,并不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许宏以城郭形态的视角梳理古都形态的历史变迁,以城市动态变化的方式来解读都城形制,由此来窥探历代都城形态变化中蕴含的或承上启下、或跨时代的继承,给我们理解中国古都带来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宜阳故城、阳翟故城和新郑韩城是战国时期韩国在进军中原的过程中先后建立的三个都城,这三大都城在选址、宫城和宫殿区以及防御设施和体系的营建、陵区的规划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同时,受不同历史条件的影响,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比如都城性质、城郭布局、破郑风水等。这些异同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探讨当时韩国的社会和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1.
齐都临淄城复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自太公就封于齐国以来,齐一直为山东大国。其商品经济发达,都城建筑宏伟,均非列国可比。战国时期,齐都临淄设有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学术中心。然而,由于岁月久远,其许多遗迹已从地面上消失,人们再难以睹见这座都城当年的盛况。  相似文献   

12.
韩建华 《文博》2002,(4):37-39
秦孝公十二年 (前 35 0年 ) ,“作咸阳 ,筑冀阙 ,秦都徙之”① 。咸阳不仅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都城 ,而且也是秦建立统一王朝以后的都城 ,历时 14 4年 ;还是公元前 3世纪的一个世界大都会。秦咸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 ,咸阳城的布局形制的研究便成为十分重要的学术课题。近 30年来 ,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调查并发掘了许多遗址 ,积累了系统了解咸阳城不可或缺的资料。但是至今未勘察到郭城遗址 ,于是关于秦咸阳城的城郭形态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目前学术界有三种代表性意见 :其一、以王学理先生为代表 ,他经过实际…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7,(11)
<正>东周王城作为东周王朝的国都,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由王制向帝制嬗变过程中先后沿用500余年的王国都城,不仅在选址原则和规划布局等方面影响了东周时期各诸侯国国都,而且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关于东周王城的城郭,先前的认识是东周王城仅存在郭城[1]。随着相关考古新资料的刊发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者提出东周王城不仅存在郭城,还存在宫城,是内城外郭的都  相似文献   

14.
“都”是在国家机构产生以后出现的。在国家产生以前的原始社会里,氏族村落已逐渐采用壕沟或围墙作为保护安全的措施,整个村落也有一定的布局。这就是城市的萌芽,也可以说是都城的起源。从周初在洛阳营建成周的城郭以后,中国都城的基本结构就已基本定型。①从文献记载和已有的考古发掘来看,在古代中国,“都”更是作为“天子所宫,宗庙所在”,凸显的是国家政权中枢的政治性意义;既然“都”是天子、宗庙所在,则“城”(军事防御系统)和“市”(统治者及其治下人们进行日常生活和贸易的地理空间)当然也随之产生。故人们往往以“都城”“都市”并称…  相似文献   

15.
论汉长安城形制布局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汉长安城的中轴线、布局特征、布局原则 以及城郊布局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汉长安城的中轴线应是经未 央宫前殿东侧的南北大道和横门大街,而不是安门大街;与我国 古代其他都城不同,汉长安城无城、郭之分,是一座城郭合一的都 城;但在朝宫和市场的位置安排上,仍然遵循着《周礼·考工记》 “面朝后市”的布局原则;汉长安城的城郊布局是都城整体布局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城郊范围十分广大,区域特点也非常明确, 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都城的平面形制与规模为切入点,将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城的兴建置于其历史背景中去,以政治背景、承继与革新的视角来观察这些都城的社会历史特征。东周时期列国都城平面形制以大城圈套小城为主,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流趋势;而双城或多城的结构,则多是反应了政权更替、城市沿用与革新的历史背景。东周时期的各诸侯国都,虽然面积大多超越了东周王城,但从建立时间与建立原因方面考虑,东周各诸侯国的立国建都可分为具有"合法"性的自主性大城(如齐、鲁)和具有"耦国"性质的大都(如郑、楚)。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城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先秦至两汉的中国古代社会 ,城市构成为人类文明活动的主要基盘。以这一时期的都城为中心的大城市的研究 ,近数十年来成果颇丰 1。而被视为封建王朝地方统治据点的众多郡县城市的构造尚未完全解明。本稿尝试着利用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考古发掘资料 ,并与有限的文献史料相结合 ,通过对构成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城郭的研究 ,尽可能地描绘出包括郡县城市在内的汉帝国城市的全景图。自中国古代城市产生之日起 ,城郭即作为其重要标志而存在。从文献记载的“黄帝筑邑 ,造五城”2 、“鲧作城郭”3到考古发现的长江流域的城头山 4 、石家河 5和…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别都均设置和县、鄙制度的确立 研究西周都城的历史形态时,可以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西周王朝除将镐京作为主要都城之外,在关中地区和洛阳地区又广设别都,别都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是其它王朝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学界对于西周都城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西周镐京、东周王城、列国都城等进行研究,多为具体问题探讨而缺乏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专著。洛阳理工学院刘余力博士新著《西周成周研究》一书,作为"河南古都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文库成果"之一,2020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刊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学界对成周都邑研究的一些遗憾。全书主体部分五章,对成周都邑的营建、布局、遗存分期、作用与地位、历史变迁等作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在考古调查、发掘中已发现了大量的东周楚城。许多学者还就楚城这个课题,作了不少研究工作。笔者也曾在《东周楚城的类型初析》一文中,从目前考古发现的五十座楚城,作概要介绍;还依据这些楚城的性质差异与面积大小等方面的情况,将它们分为都城、陪都、县邑和军事城堡等四个类型,并对四类楚城的特点进行探讨。本文再从楚国都城与东周列国都城的分析比较,以及东周楚城与楚国、楚文化的关系等两个问题,简略地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东周楚城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