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楊曦 《中华文史论丛》2021,(4):311-344+407-408
《淮南雜説》是王安石早期的重要著作,但此書久佚,學界對其名義、作年及其與《臨川先生文集》卷六五至卷七〇的關係等問題,都有不同意見。臺灣"國家圖書館"所藏孤本《精騎》卷二保存了31段約2 000餘字王安石的佚文,應出自《淮南雜説》。結合這部分内容可以確定,《淮南雜説》原名《雜説》,應是皇祐三年(1051)至五年(1053)間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時所作,《臨川先生文集》卷六五至卷七〇没有篇目出於《雜説》。《雜説》在學術上呈現出尊孟抑韓、重《易》引《莊》的思想傾向以及較爲明顯的心學色彩,對進一步考察王安石文章學術及其演變過程有重要意義。  相似文献   

2.
宋朝于熙宁八年十二月颁布的《讨交趾敕榜》,向来被认定为时任首相的王安石亲笔“自作”。但王安石自作《讨交趾敕榜》说最早与唯一的史源,只是王安石政敌司马光所作之《涑水记闻》,又显然与宋代内制皆由翰林学士等词臣草拟的制度不合。更为重要的是,榜文以彗星天变来咒诅交趾的核心内容,不仅与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素来主张、“最不信《洪范》灾变之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势若冰炭;特别是与其在当年十月末答宋神宗手诏札子当中,王安石具体所论的该次彗星等天变“不足信”完全牴牾。其实是司马光等旧党以讹传讹甚至有意编造出来的“谤言谤语”,目的在于丑化王安石,并非真为事实。《讨交趾敕榜》应是宋神宗本人授意词臣所作,当从王安石文集当中予以删除。  相似文献   

3.
宋朝于熙宁八年十二月颁布的《讨交趾敕榜》,向来被认定为时任首相的王安石亲笔"自作"。但王安石自作《讨交趾敕榜》说最早与唯一的史源,只是王安石政敌司马光所作之《涑水记闻》,又显然与宋代内制皆由翰林学士等词臣草拟的制度不合。更为重要的是,榜文以彗星天变来咒诅交趾的核心内容,不仅与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素来主张、"最不信《洪范》灾变之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势若冰炭;特别是与其在当年十月末答宋神宗手诏札子当中,王安石具体所论的该次彗星等天变"不足信"完全牴牾。其实是司马光等旧党以讹传讹甚至有意编造出来的"谤言谤语",目的在于丑化王安石,并非真为事实。《讨交趾敕榜》应是宋神宗本人授意词臣所作,当从王安石文集当中予以删除。  相似文献   

4.
王雱:一个早慧的才华四溢的思想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之子 ,他积极投入当时的变法革新运动 ,主要地是献身于学术事业 ,协助王安石训释《书》、《诗》和《周礼》,完成《三经新义》。同时王还致力于佛道两家思想的探索 ,在辩证法哲学等许多方面获得了不少新的创见。王著作甚多 ,但只有《老子注》和《南华真经新传》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是了解这个早慧的才华四溢的思想家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5.
在南京玄武湖的历史上,700年来一直记载王安石作《湖田疏》奏请将玄武湖"废湖为田",其实《湖田疏》是一篇伪作,王安石的"废湖为田"案是一桩历史冤案。  相似文献   

6.
北宋熙宁年间,为回击反对者,坚定神宗的变法决心,王安石提出古之圣王"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他认为,大凡利民的政治作为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都会存在小的危害,而百姓目光短浅、士大夫多为奸愚之人,往往以小害为由质疑、阻碍合乎道的举措;故神宗不可受制于标榜"公议"的反对言论,应当坚定地推行新法并严惩反对之人。王安石通过多次援引、阐释《尚书》,完成上述思想和话语体系的论证,反映出《尚书》在王安石变法的思想和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与此同时,反新法士大夫则采用不同的阐释路径表达、论证异见,双方在《尚书》阐释上形成诸多冲突与"对话"。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然而,由于北宋末年的党派之争,以及后世的毁誉之论,王安石的著作散佚颇多。今按辑佚书一般原则,依据南宋卫湜的《礼记集说》、元吴澄的《礼记纂言》等著述,从中采辑王安石《礼记》训释65条,合为一编,以见王安石《礼记发明》之梗概。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唐百家詩選》的編選,既利用了宋敏求家藏的唐人行卷、唐詩总集,也利用了數量衆多的唐詩别集。對其編選宗旨和傾向的探求,既不應忽略其文獻來源,也不能離開王安石文學思想觀念和是書本身。王安石主張爲文應"有補於世",故所選多關涉社會政治,雖詠史懷古、寫景詠物、抒發閒情逸志之作,亦着眼於其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一面。是書的編選,因在王安石嘉祐四年上書仁宗而不報之後,心緒低抑,故又多選憂怨不平之作。作爲政治家,王安石重視詩歌的現實作用,强調文要得體;作爲文學家,王安石對曲盡人情物態的作品,往往情有獨鍾:這些也都成爲其選詩的重要標準和特點。《唐百家詩選》編成後,雖爭議不斷,但也産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在王安石的书桌上,苏东坡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到这两句诗后,心想王安石真有点老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  相似文献   

10.
发表在《贵州文史丛刊》1992年第2期上蒋英杰文章《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别论》,在“深入分析变法的目的、王安石的言行、变法条文的主要打击对象”之后,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王安石变法代表大地主利益、以巩固封建皇权为出发点,既扼杀了工商业的发展,又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因而是“反动的和倒退的”。对此,我们谨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与作者商榷。并就变法失败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觏管理思想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前期,江西有两大闻人:王安石以变法名,李觏以“能文”名。李觏的学识、文章及为人风操,不仅为东南士流推服、宗师,即在整个朝野士大夫中的声望,亦当与宋初“三先生”并。李觏以“草泽书生”言天下治乱;《礼论》、《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富国》、《安民》、《强兵》策等,所表达出的管理主张,标示了宋代管理思想的另一意向。剖示李觏管理思想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林之奇《尚书全解》是第一部援《学》、《庸》和理学思想系统阐释《尚书》的著述,他极力反对象数学的诬妄,高扬了作者唯物及无神论精神。林氏激烈批判了王安石《新经尚书义》的穿凿附会,以经学为武器展开了对占统治地位的新学的思想斗争。该书对其后《书》学研究有着引领和指示方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集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人物。他不是史学家,但在他的著作中包含有大量的史论内容:或以史立论,或借论史为自己的政论张本,这些无疑是他全部思想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开展对王安石史论的研究,探求它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有益于我们全面地去说明王安石的思想,而且对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也是有意义的。一王安石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气一元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并对世界万物的产生过程进行了具体说明,关于这些,早已有人详述。值得提出的是,王安石在肯定世界物质性的同时,认为物质的运动、变化是其固有的特  相似文献   

14.
回顾北宋历史,大臣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仕一朝但政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光(1019-1086,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也名扬千古。但司马光却是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反对者。作为一国之君的宋神宗,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位爱臣之间的矛盾的呢?与宋神宗谈话时,司马光又是怎样议论王安石的呢?为了排斥政敌,他会奴颜媚骨地刻意去讨好皇上吗?  相似文献   

15.
当我为自己民族失去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歌当哭时,也只能满怀伤痛、深长思之。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北宋一前一后的两位政治改革家:范仲淹比王安石大32岁,他们所领导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前后相差25年;"庆历新政"于庆历三年(1043年)以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也即《十事疏》)为标志展开,此前1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王安石变法"于  相似文献   

16.
北宋大臣司马光与王安石 同仕一朝。司马光是列宁称为伟 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反 对者。他与宋神宗谈话时,是怎样 议论甚至诋毁王安石的呢?宋神 宗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位爱臣之间 的矛盾的呢?请看本文── 今年1月22日,我到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查阅海 内孤本《司马温公全集》,意外发现未曾披露 过的司马光的作品《手录》和《日录》,2月26日日本《每日新闻》报导了这一发现,香港《大公报》、《报刊文摘》转载,已引起宋史界的关切。在我有关的书稿整理发表之前,为让《炎黄春秋》的读者们先睹为快,拟在这里介绍一下《手录》中司马光所记他与宋…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御史中丞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规模宏伟,成就空前,是中国古代编年体通史巨擘。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变法,司马光因与改革派领袖王安石政见...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4,(1)
<正>现存通行的王安石文集包括《临川先生文集》和《王文公文集》两大版本系统。前者又分为源自南宋绍兴十年(1140)的詹大和临川刻本,以及源自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王安石曾孙王珏的杭州刻本,两种刻本基本相同;后者则是源自南宋的龙舒刻本。两大版本系统所收诗文篇目及编排体例出入较大,但遗缺漏收的情况都比较严重。以下拟就一篇王安石集外文的真伪进行考证,并阐述其学术价值。《万历新修南昌府志》卷二十八《艺文·祠记庙记》载有一篇《许旌阳祠记》,题"临川王安石"撰。此文不见于《临川先生文集》和《王文公文集》两种文集版本中,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叶的王安石(1021—1086年)是一位有魄力、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教育家。他关于人才问题的独到见解,是他进步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他的主张虽然不可能真正实现,但作为一种珍贵的思想资料,至今仍在历史文库中熠熠发光,读来意趣盎然,发人深思。一王安石认为,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人才得失事关国家的盛衰安辱。这是他关于人才问题的基本观点。他说:“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材论》)。又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已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  相似文献   

20.
北宋熙宁青苗法的学术分歧体现于对《周礼·泉府》"国服之息"概念的诠释差异。王安石取郑玄注,强调社会分工、货币属性和国家借贷;而以韩琦为代表的反对派则取郑众解,强调其自然经济特征、实物属性,反对国家借贷取息。新法将经学理论与政策结合,且以价格杠杆诱导百姓使用货币而非实物,受到反对者的批评。受政治立场影响,南宋以后学者多否定王安石《周礼》学,乃至对郑玄注甚至《周礼》本身提出质疑,显现出政治史与学术史的相互渗透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