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英国爱丁堡市中学生智力竞赛中有一道饶有趣味的试题:用文字描述或采用绘画表示秦始皇陵的地宫结构。其获奖作品在爱丁堡市博物馆展出,竞赛组织还为获奖者提供一次到中国西安旅行的经费。中学生如此,大学者则更有高招。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丁肇中教授领导下的三名科学家陈明、戴维·勒基、罗纳德·罗,他们在1984年10月3日出版的第九号《谈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建议信,建议成立一个多学科的工作队,不用物理发掘的方式,而是使用现代的非破坏性技术。勘测  相似文献   

2.
座落在骊山之阿的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宫,千百年来各种传说、猜测不胜枚举.然而沉睡了两千余年的兵马俑被农民打井偶然发现了,接着,由省、县文物部门组成的第一支考古发掘队开赴现场.专家们在骊山脚下这片荒漠的石头滩上开始探寻、试掘兵马俑,之后对秦始皇陵园也展开了全面的勘探工作,历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初步揭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地宫形制露端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贵族们活着的时候便按官爵的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待遇,死后到了“冥国世界”尊卑也不例外.就拿墓葬形式来说,秦国一般贵族为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而秦国国君墓有的为两条墓墓道的中字形,有的为4条墓道的亚字形,那么,秦始皇陵究竟延用了亚字形墓,还是创造了新的形制呢?  相似文献   

3.
《中华遗产》2009,(2):13-13
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有关秦始皇陵地宫是如何建成的问题始终是一个谜。近日,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刘占成根据几十年的考古勘探研究认为,地宫的营建过程是这样的:先是排水设施,其次为挖掘墓圹,然后是布置墓室、券砌石顶、墓顶封土和回填排水渠。由此初步揭开了秦陵地宫营建过程的神秘面纱。为何最先建设排水设施呢?因为该地区地下水源丰富,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渊源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始皇陵园的布局结构是陵园监造者们精心设计的产物.由现有的考古资料看,秦始皇陵园的设计蓝图主要由城墙、城门、地宫、封冢、寝殿、陪葬墓、陪葬坑(兵马俑坑、马厩坑、珍兽坑、铜车马坑)等部分组成.虽然,由于农民起义军的进逼而使“骊山之作未成”(《汉书·楚元王传》),但从总体上来说,始皇陵园的各项工程大都已经完成,即使有个别工程未能按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段清波 《中华遗产》2005,(2):98-105
1978年4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大篇幅介绍秦始皇陵,并称:如果能破解始皇陵地宫的秘密,那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陵幽深的地宫里,墓主尸骨早已化为寒灰;秦王朝帝国大厦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就轰然崩溃、烟灭灰飞.然而,这昙花一现的秦王朝和秦始皇帝威震四海的大名,却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占据了显著而又醒目的一页,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评价秦始皇的功过事非,探讨秦亡之鉴戒,两千多年来一直是统治者和思想家们千古不衰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从水文地学看秦陵地宫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陵及其出的众多珍奇文物,特别是秦始皇兵马俑坑,从一侧面间接地反映出秦代的地学发展水平是很高的。笔者这个在考古与秦俑学上的门外汉,试图运用地学知识,特别是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的知识,探讨一下秦始皇陵的地宫之谜。秦始皇陵处于骊山北麓,在地质构造上正好位于渭河地堑中骊山断块北缘的台原上。沿着骊山山脚是一条近东西向的大断裂带(正断层)。断层之南的骊山,在不断上升,断层之北的台原,包括整个渭河盆地,在不断下沉。由于骊山高陡,北坡河流短  相似文献   

8.
蒋文孝  武丽娜 《文博》2011,(5):39-41
学者对《汉旧仪》中所记“旁行三百丈”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本文以文献记载为基础,参考秦始皇陵园的最新考古成果,认为“旁行三百丈”的确切含义是指地宫在不能向下挖掘时通过向侧面开挖“耳室”来增加“深度”的情况,耳室长度大约三百丈。  相似文献   

9.
埋藏于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军阵模拟了一支秦代京师戍卫军,他们守护着埋藏于神密地宫中的秦始皇。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现已确认这支地下军队约由8000名陶俑士兵组成,陶俑手中持有武器,均为武士装束。这些陶俑虽然是被大规模制作出来的,但陶俑所表现出的人体生理形态特征,特别是面部特征异常真实。现实世界中人们的面貌各不相同,兵马俑的面部特征也是各不相同,人们多用千人千面来形容秦兵马俑面  相似文献   

10.
雷峰塔是五代末年吴越国王钱俶为安奉“佛螺髻发”动工兴建的佛塔,1924年9月25日倒塌成废墟。2000年2月-2001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两阶段对雷峰塔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搞清了塔身的形制、结构、大小、层数等相关问题,发掘了地宫塔基及外围遗迹,出土了银质阿育王塔、鎏金铜佛像等大批珍贵文物。地宫的发掘弥补了五代十国时期佛塔地宫考古的空白,为研究南北方地宫形态结构的差异和唐宋时期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陵园K0007陪葬坑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0007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园外城垣东北角之外900余米处,2001年8月-2003年3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联合组建的始皇陵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陪葬坑的Ⅰ-Ⅲ区出土了双层棚木,厢板、立柱,垫木及大量的榫卯结构遗迹,并出土了铜水禽、原大陶俑和银、铜、骨质小件器物等。K0007陪葬坑的发掘为研究复原秦始皇陵园陪葬坑的建筑结构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更加丰富了我们对秦始皇陵园外藏系统及陵寝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在1956年被发现清理后,其中的地宫石盖没能得到及时处理,一直延至2012年才又重新出土,从而使弘觉寺塔的地宫体系得以完备。这件刻有八吉祥图案的地宫石盖,在中国舍利塔地宫考古发现中十分少见,对其纹饰的含义、八吉祥的排列顺序以及时代等问题的考证研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任务,同时以相关学术史的回顾作为基础,去重新认识此件地宫石盖的研究意义,将又会为学界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潜山市三祖寺地宫是继陕西法门寺、杭州雷峰塔、南京大报恩寺之后发现的又一座地宫。文章通过对地宫出土的一块包裹佛教舍利的印金经袱的保护修复,阐述探讨了对其修复保护的过程和纹样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1994年第6期《文博》杂志发表了孙嘉春先生的《秦始皇陵墓向与布局结构问题研究》一文,文中对秦始皇陵东向说提出了质疑,对秦始皇陵坐南向北说作了论证,这对推动秦陵和秦文化的研究向深入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但孙先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仍有可商之处,尤其是对一些考古资料的运用和理解难以令人赞同,下面略举几例与孙先生讨论与商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易县净觉寺舍利塔地宫清理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觉寺舍利塔,俗称太宁寺塔。1976年秋,我省进行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该塔已自然倒圮。1977年春,塔基地宫又遭破坏,地宫内文物被盗。我们追回了文物,并清理了地宫,在西壁发现墨书陀罗尼经及建塔时间、建塔人姓名题记。有关情况简报如下。一塔的位置和结构净觉寺舍利塔位于易县县城西北25公里,在太宁山下的太宁寺村西北隅。塔原为八角十三级砖结构。塔基平面呈八角形,在台基上立间柱。各柱之间有壹门式小龛,其上有普柏枋、斗栱和勾栏构成的平座,座上有四层莲花瓣托住塔身。塔身共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遗产》2009,(1):110-110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以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专家们承担了一项反应性检测任务,即对影响英国爱丁堡新旧城区的开发项目进行审查,该遗址已于1995年载入世界遗产名录。专家们从广阔城区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全面审查了爱丁堡老城区和新城区保存状况。  相似文献   

17.
梁文婷  徐蕊 《风景名胜》2021,(4):0098-0099
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其意义重大,而绿化景观则是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绿化景观的实地调研和现存问题分析,提出基于遗产价值展现和游憩空间创建的绿化景观设计理念。通过对其绿化景观设计的思考,营建与秦始皇陵价值相符的高品质且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其成为传承遗产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俑,一经出土,便以其磅礴的气势、宏伟的规模和感人至深的魅力,震惊了整个世界,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兴趣,他们对秦俑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秦俑形象、秦俑制作年代及秦俑军阵方向等几个小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一 秦俑的形象是自秦俑破土而出后一直多有争议的问题,学者们各抒已见,在此问题上见仁见智.我觉得这实际上是涉及整体和个体的问题,我们既不能过分强调统一的整体而忽视多样化的个体,也不能用个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张晓娟 《文博》2006,(5):95-96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七百余件丝织物中,绫类织物约占二分之一,而缭绫为绫类织物中的大宗,占主导地位。在法门寺地宫未考古发掘前,“缭绫”只见于唐代文人墨客的诗赋赞誉中,现代人谁也不了解其真谛。当法门寺地宫大量缭绫的  相似文献   

20.
祁海宁  龚巨平 《东南文化》2012,(1):76-82,127,128
2008年发现的南京北宋长干寺圣感塔地宫形制为圆形竖穴土圹式,为目前发现宋代舍利塔地宫中所仅见,而与南北朝时期的早期佛塔地宫形制一致。通过全面梳理我国舍利塔地宫的发展脉络,以及南京长干寺自东吴开始的建塔历史,可以认为北宋长干寺圣感塔地宫独特形制的形成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沿用六朝长干寺佛塔地宫,其二是北宋建塔过程中有意模仿南北朝时期的地宫形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