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饮酒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其饮酒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充满悖论的心灵意蕴:他既是一个“穷愁的大丈夫”,又是一个“清醒的醉饮客”;杜甫的饮酒诗呈现出中国诗酒文化的独特形态:穷愁清醒。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体现了杜甫心酸悲怆的内心世界,更展现了一种大地般的博大的人道关怀。杜甫创造了中国诗酒文化中继“天”、“人”境界之后的“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如果您想生活得幸福,您必须要接受这个教育,因为幸福意味着最充分地发挥您的潜力;如果您想成为社区的一员,您必须接受这个教育,因为成为社区的一员您需要能够和其他成员的交流。——罗伯特·胡彻恩斯  相似文献   

3.
“孤独少年时,诗给了我一个能够健康活下来的拯救;在生命的中途,诗给了我很多安静的时刻,让我可以整理自己的生命;现在,诗教我的是,试试看,也许历史可以在我们的诗里面重新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李济深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一生致力于爱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爱国统一思想贯串于他的整个人生过程。他天资通颖,有儒将之称,一生写了很多洋溢着爱国激情的诗、联。沿着这些诗、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5.
周晓葳 《神州》2013,(9):17-17
读懂诗题和利用好诗后注也不失为快速懂得诗歌的好方法。标题即诗文之眼睛,题目往往有点明诗歌内容,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因此,透视诗题,有时就可以知道诗的内容,甚至洞悉诗歌主旨。  相似文献   

6.
《葛藟》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读《诗》,还可以了解先秦婚俗。《王风·葛藟》反映的就是上古一种婚姻形态的遗迹。为了探讨之便,特录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智 《湖南文史》2014,(5):58-58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世界上产诗最多的诗人,据说,他一生做诗41863首。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游览昆明湖时,他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个小小纪录:“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时刻。”  相似文献   

8.
从星云大师论诗、用诗与作诗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其"诗言智"的核心诗学观:星云大师认为禅诗偈语是禅师们对宇宙人生之真理的探索与体悟,是智慧人格的流露,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处世和生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星云大师引用诗偈来表达自己对禅的理解,对佛法的体认,引导世人转迷为悟,提升境界,打破固化的思维;从星云大师的诗作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法喜充满的智慧,是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和关怀,给人无限欢喜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磨炼”是晚唐五代诗学的理论核心,这不仅体现为晚唐五代诗格中的具体理论阐述,而且可以从诗格著作群体以及诗格所举的诗例方面得到证明。晚唐五代诗格中的“磨炼”理论是对诗歌创作中字、句、意、格进行锤炼的全方位理论总结,是诗歌创作多方面要求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10.
王蕊 《神州》2011,(6):102-105
宋代美学思想的一大特点,便是开拓诗的境界,追求诗中蕴涵的哲理内涵,即所谓诗的"理趣"。在这方面取得最大成功的可以说是苏轼。苏轼将诗与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让我们体味到宋诗的理思之美,也为后世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钱仲联先生的诗学研究取向,始终以儒家经学传统为参照,其评价清代贵州郑珍诗歌,以“王气在夜郎”一语概言,既包含了有清一代“诗学”中心西移的客观信息,透露了清代诗歌历史的盛衰状况,亦强调了诗人的“学问”功底及作为诗人的经世致用功夫。在清代诗学“汉宋之争”与“宗唐崇宋”风气合融的道路上,钱氏以为惟郑珍独具“王者气象”。其核心在于文学经学化最高“体用”追求的张扬与发挥。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一生治学处于"知难"的挑战下,而不被时人理解。在此心理事实基础上,针对考据学派、义理学派和辞章学派的解《诗》理论,他建构出以兴象和诗教解《诗》思想。包括重视《诗》的情感性和形象性;以《礼》约《诗》,设身处地的理解《诗》产生的时代语境。最终实现合考据、义理、辞章为一家的学术理想。章学诚的这种解《诗》思想以明道的角度,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源流意义,贯彻了与之相始终的"六经皆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日方导演与中方导演的电影制作这样两个角度,勾勒了东北沦陷时期的“满洲映画协会”拍摄、放映的“娱民电影”的整体轮廓;意在通过影片的具象特征揭示日本殖民者对东北人民的思想和文化方面殖民统治的实质,阐明“娱民电影”的主旨并不在于娱乐,而是奴化东北人民的典型的殖民化影片。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有多篇教育论著,其中提出教育儿童“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的要求。为此,提“歌诗”、游戏、郊游等活动,令其“乐习不倦”。这便是东方教育史上“快乐教育”的滥觞。比西方教育史上出现的”快乐之家”早了三百多年。  相似文献   

15.
《毛诗正义》“诗缘政”的历史语境及其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诗缘政”的诗学命题,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理论价值,启蒙有唐一代的诗学和诗歌创作。但长期以来却被研究者们所忽略。通过考察其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和孔颖达时代的诗学现状来探究其理论内涵,彰显其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华时期,大批日本左翼转向作家,迫于各种缘由来到中国东北,在殖民主义政权猖獗之时,他们在文坛上留下了众多的殖民主义色彩的“标识”。牛岛春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她以一个“满洲国”官僚太太的身份目睹了“满洲”殖民政权的衰微,又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纤细笔触诠释了统治民族眼中的异地异风异人。本文力求从历史叙述的角度揭示“左翼转向作家”牛岛春子笔下的“民族协和”景象,以资为剖析日本殖民主义政权的侵略政策提供一个历史的昭示。  相似文献   

17.
郑纳 《攀登》2008,27(4):6-8
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观的建立是对人类社会旧有的公平分配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是收入分配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现实相结合,提出只有首先解决“均”的问题,才能解决“富”的问题的思想。但由于操之过急,毛泽东的“均中求富”变成了绝对平均主义,中国人民的生活走向了低效率和共同贫困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针对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收入分配状况,在探索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国情,提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之上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8.
李萍 《攀登》2009,28(3):30-35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写进代表大会的报告之中。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它表明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具有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坚持正确的方向、关注民生、直接反映民众的利益诉求、注重制度创新与继承的统一、追求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最终发展目标的特点和优势。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这一特点和优势,必须努力探索实现基层民主自治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9.
出郭九行”是对清初文学家魏禧及其兄魏际瑞九首叙事诗的总称。这组诗以沉痛的笔调描述了顺治末年百姓在官兵掳掠、盗贼横行之下的惨痛生活,是对杜甫“诗史”精神的践履;在艺术手法上,也吸收了杜甫叙事诗的艺术精华,并予以活用,体现出杜诗在清初诗坛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凡珍 《神州》2011,(3X):35-35,38
电影《可可西里》是一阙雄浑阳刚的壮烈纪实曲,是一部信仰与生命的挽歌,是一部草根英雄式的、充满悲壮苍凉的悲剧。这部以民间保护藏羚羊的巡山队故事为原型的电影,有许多“震撼”人心之处。以日泰队长为首的巡山队员们虽然是平凡的小人物,没有得到政治意义上的褒扬,更没有什么“英雄勋章”之类的表彰,但他们是我们朴实的百姓的英雄,是草根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