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其中南匈奴部落在公元48~50年间将单于庭先后设在五原塞地区、云中郡及西河美稷,这样的变化明显体现出其空间发展过程和地域特色,同时也包含着匈奴族与汉政府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地理格局以及两族之间的和战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东汉时期,南匈奴单于庭四度迁徙其驻地。汉朝先将南匈奴单于庭安置于距五原郡西部塞的八十里处,即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川井镇至新忽热苏木一带。同年,迁入云中郡西部,大致相当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土默特左旗境。之后,再迁至西河郡美稷县城(今准格尔旗榆树壕古城)。至熹平元年至五年间,单于庭第三次由美稷迁至离石县域左国城(今山西吕梁市方山县南村古城)。中平六年,南匈奴单于庭由左国城四迁至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  相似文献   

3.
匈奴汉国的政治与氐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 ( 3 0 4年 ) ,南匈奴屠各部人刘渊在并州起兵反晋 ① ,建国号曰“汉” ,先都离石 ,后迁都平阳 ,历刘渊、刘聪、刘粲三世 ,公元 3 1 8年农历 8月灭亡 ,共 1 5年。匈奴汉国建国之初 ,其部众不过 5万 ② ,而其倚重的核心力量 ,乃是并州南匈奴五部之众 ,不过 2万余落 ③。如果仅凭借这部分民众 ,欲使政权巩固 ,当然不可能。所以 ,刘渊建国之初 ,摆在他面前的关键问题之一 ,就是如何广泛团结南匈奴五部以外的广大各民族群众 ,使他们参加到汉国政权中来。换言之 ,汉国的民族政策如何制定 ,乃是刘渊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刘渊的民…  相似文献   

4.
大月氏西迁后保南山羌的余部小月氏于西汉时崛起,霍去病破匈奴后,旧居于祁连和敦煌间的一部分小月氏向湟中地区移动,东汉时因"世居卢水"地望而被称为卢水胡,小月氏和卢水胡同族同源。董卓之乱使其所领的河西屠各匈奴和小月氏胡散居内地,直至曹魏政权把入塞匈奴分为五部,羯胡就分布在属于五部所在之一的河东并州上党地区,羯胡说到底是一种杂胡,其刚形成时期就包含了羌化月氏胡、西羌、屠各等,但其主要成分是羌化月氏胡和与其杂处的西羌。前秦《邓太尉祠碑》中"支胡"(小月氏)与"卢水"(卢水胡)并列可见其部落种属还是有区别的,就好比碑文中同时出现的"黑羌"和"白羌"一样,同源却异流,故卢水胡与羯胡在正史文献记载中一直同时出现到北魏时期,直至北魏之后才不见于文献中,取而代之的则是由卢水胡和羯胡与其他种族不断融合形成的居于河东并州的山地杂胡稽胡。  相似文献   

5.
复姓呼延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匈奴族的后裔。匈奴族在战国时活动于蒙古大草原南北 ,汉代时不断南下 ,与汉王朝时战时和。东汉初年 ,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两晋时 ,南匈奴乘中原战乱 ,曾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匈奴族中有 3个地位较高的部落 ,呼衍部即其一。东晋时 ,匈奴呼衍部进入中原 ,后来以部名称为氏 ,称呼延氏。另外 ,晋代鲜卑族人稽胡楚 ,被赐姓呼延氏。呼延氏后来多改为呼氏。呼延氏进入中原后 ,长期以太原郡 (治今山西太原 )为繁衍中心 ,呼延氏也一直以“太原”作为自己的堂号。呼延氏历史名人以北宋太原人呼延赞最为知名…  相似文献   

6.
南阳盆地的申国见于仲爯父簋铭,因其地位于王畿以南,故以"南申"冠之,以别于留居陕北西土的本支"西申",至于信阳一带众多以申命名的地名,或与申亡后申人后裔徙居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 西晋永嘉四年,刘聪杀刘和即皇帝位,不久实行“胡汉分治”,《晋书·刘聪载记》载汉嘉平四年刘聪大定百官,“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就是说,左右司隶共领有43万户的“晋人”(汉族人口)。此时关中地区仍控制在晋室手中,汾、晋以北则为并州刺史刘琨控制,座镇晋阳,刘聪所据有的地域仅是并州的上党郡、西河国、乐平郡和太原国的南部,以及司州的平阳郡、河东郡、弘农郡、河南郡、河内郡之大部。其左右司  相似文献   

8.
《诗经》所产生的时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的500多年中。这个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据史书记载,周人是夏人的后裔。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他们就已从事农业生产。传说中的同人始祖“弃”就是一个著名的农艺师。周人为了夸耀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把谷子的名称“稷”赐给了他,所以,后人把“弃”叫做“后调”。事今陕西武功县还有后稷台.后稷词,以示纪念。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陕西宝鸡的斗鸡台和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有谷千粒(稷),这说明黄河流域…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期设置郡县对北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治理,依据统辖模式不同,可分为三类,郡县地区,如朔方郡等;属国建置,如上郡属国、安定属国、天水属国、西河属国等;初郡、道设置,如北地郡及其除道、略畔道、义渠道、陇西郡及其狄道、氐道、予道、羌道、武都郡及其故道、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将郡县、属国、初郡道均放置在郡县统辖模式下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两汉对北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营策略。郡县设置后在两汉时期削弱了匈奴对东胡、乌桓、丁零、乌孙等族的控制,河西四郡的设置为张骞出使西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西河郡美稷县是汉代北疆地区的战略要地,也是东汉使匈奴中郎将治所。一般认为纳林村古城为汉代美稷故城,作者则提出内蒙古准格尔旗暖水乡榆树壕古城实为美稷县故城。  相似文献   

11.
“社稷”在我国古代是国家的别称和政权的象征。远古,“社”和“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指土地;“稷”,指五谷。原始时代,人类对神秘的大自然束手无策,以食为天,“社”、“稷”决定着农业部族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先民们把“社”“稷”崇拜为神并加以祭祀。《白虎通义·社稷》就记载:“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  相似文献   

12.
东汉明帝为隔绝南、北匈奴"交通",防止南匈奴部分贵族成员叛逃漠北,于永平八年(65)采纳郑众的建议,在五原郡曼柏县设立度辽将军府及度辽营。关于曼柏县城的地理位置,自唐以来的诸多学者虽提出大略方位,却与事实相差甚远。《中国历史地图集》将曼柏县城具体标绘在达拉特旗马场壕村附近,但也有失精准。作者依据文献记载判定,曼柏县城在黄河之南、河阴县城东南、沙南县城西南、美稷县以北的区域内,进而认为曼柏县故城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黑庆壕村西的黑庆壕古城。度辽将军府在黑庆壕古城西南部的内城中。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外交史上,郭嵩焘与曾纪泽是两个极有影响的人物,但迄今为止,学者们只对这两位外交家进行过个案研究,本文则试图把他们的外交思想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比较,从中探寻两代公使的外交理想及认知,并从他们的异同中进一步探讨有关晚清外交近代化的一些问题。一、郭嵩寿、曾纪泽面临的外交大势鸦片战争之前,清朝几乎与世隔绝,对周边国家的交往则建立在“宗藩制度”上,即中国以“天前上国”自居,周边国家乃至更远的属国必须向清朝皇帝纳贡,并接受清帝册封。清廷则需为属国平挥内乱、外患,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干涉属国的内政。然而,随…  相似文献   

14.
仇池杨氏政权是聚集在今陇南、陕南和川北交界处的以氐族为主体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历时约300年之久,而其政权初期的统治者自称“左、右贤王”,并非受刘曜影响,其关键在于民族融合。部分匈奴屠各徙至陇右,使得杨氏有机会与其接触并受其影响,接受了匈奴文化,使用“左、右贤王”称号。但后来因为汉文化居主流而开始汉化,“左、右贤王”称号消失。  相似文献   

15.
史话  焦彦超 《北方文物》2022,(1):94-101
辽东属国设立于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设置的主要背景在于东汉初年乌丸的内附,直接原因是安帝时期鲜卑与高句丽对幽州的侵扰。辽东属国首县昌辽(昌黎)经历了从西汉辽西郡东部都尉治所,到东汉初辽东郡西部都尉治所,最后到辽东属国都尉治所的变迁。东汉末年,辽东属国废于公孙氏政权。曹魏灭亡公孙氏政权后,鲜卑内附,复置辽东属国,后改其为昌黎郡,并为晋所继承。  相似文献   

16.
秦汉的属邦和属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属国,一般认为始建于汉武帝。日本的《亚细亚历史事典》就称属国为汉制。但据《汉书·百官表》,典属国是秦官,则秦时理应已有属国。属国究竟始于何时?它经历了一些怎样的变化?过去由于材料太少,没有进行研究。属国的性质本很清楚,是管理少数民族降者的。但由于成帝时典属国省并大鸿胪,  相似文献   

17.
属国的名义 属国与属国都尉之设施在汉武帝之世。 史、汉两《霍去病传》只言汉因匈奴故俗为属国。对属国涵义未作进一步解释。张守节《正义》言:“各依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言‘属国’也。”颜师古于《去病传》及《武帝纪》各有注语,前者说:“不改其本国之俗而属于  相似文献   

18.
正乙祠戏楼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最早的一座整体式室内剧场。 据《顺天府志》、《顺天时报丛谈》、《正乙祠碑记》等文献记载,位于北京和平门外西河沿大街的正乙祠,原是明代一座供奉关帝的道观。正乙祠又称“正一嗣”。东汉张道陵创正一道,明洪武年间其后裔张正常被封为“正一嗣救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宏  相似文献   

19.
山西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其风味独特、品种繁多、工艺讲究的面食堪称天下一绝。山西人不“闭关自守”,带着正宗的乡味闯入京城。这就是并州风味面王快餐厅的开张。 并州,太原的古称。并州风味面王快餐厅是太原山西老陈醋厂北京经销处本着以店养店的  相似文献   

20.
徐清华 《收藏家》2013,(5):57-58
稷山征青州市西北约15公里。今属邵庄乡与临淄区(辛店)交界处,是临淄与青州市的界山,山阴为临淄,山阳为青州。《史记》、《虞喜志林》对此山均有记载。山上旧有后稷祠,海拔虽仪171米,但影响巨大。自汉代以后,多遵循此说,即稷下源于稷门,稷门源干稷山。齐国古称稷下,齐占城有“稷门”,门外有“稷下学宫”,皆有此山而起。齐宣王时山上立有孔子庙,所以该山也叫孔文山,亦称夫子山。山上刻有孔夫子三字,有其他石刻造像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