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介石与1945年昆明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1945年10月的昆明事变,是国民党中央政府与云南地方当局为争夺省政控制权而多年博弈的结果,也是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和"云南王"龙云强势个性碰撞的产物.事变以龙云解职离滇、国民党中央政府和蒋介石获胜而结束.惟衡以实情,龙云解职后,云南仍未完全听命于国民党中央政府,蒋介石亦不能不表示向现实的妥协,且事变对其后云南政局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故国民党中央政府和蒋介石解决龙云之举,其得失非断然可判,未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
从1927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抗战胜利的1945年,在将近20年中,处于西南边陲的云南是号称“云南王”龙云的天下。抗战时期,蒋介石要“统一军令政令”,云南是蒋介石接受美国军事援助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通要道,是西南的战略要点,但时任军委会云南行营主任兼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却往往在军事上、政治上自作主张,处处与蒋作对,因而经常发生尖锐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的地方军阀混乱中,龙云在其表弟卢汉等人的帮助下,于1928年实际上统一了云南,被南京政府委任为云南省主席。为取悦蒋介石,龙云曾大规模镇压在云南的中共地下组织。但龙云内心最大的顾虑是害怕被蒋介石吞并。抗战开始后,他曾向罗隆基表示,希望会见周恩来。获此讯息后,中共南方局的周恩来、董必武派南方局宣传部长《、新华日报》总编辑华岗赴昆明做龙云的统战工作,获得很大成功。龙云同意在昆明设立《新华日报》营业处,并同意在龙云任主任的滇黔绥靖公署内设立无线电台和中共南方局、延安直接联系。在整个抗日形势和中共的帮助下,龙云的…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内战"并非在国共之间打响,而是蒋介石在云南发动"驱龙"事件中响起的第一枪,拉开了战幕。当时,美国的一家报纸称之为:"小偷式的袭击"。针对"云南王"龙云的西昌秘密会议在祖国的西南,位于成都、昆明、重庆三大城市之间有一个不大引人注目的山城西昌,它虽然地域偏僻,  相似文献   

5.
龙云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云南地方军阀混战中掌权,抗战前主动与蒋介石亲近,打击民主力量,破坏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屠杀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成员。在抗战时期,则转为对蒋介石戒备,保护民主力量,支持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统战工作和民主运动,帮助中国共产党在云南设立秘密电台。在抗战结束后,他策动滇军旧部起义,公开发表宣言"拥共反蒋"。其中的变化值得探究。本文以1927—1949年间龙云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演变为中心,探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云南省工委对龙云等地方实力派展开的统战工作及其成效,兼论及龙云与蒋介石关系的变化及其因由,由此呈现南方局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云南地下组织统战工作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6.
正1945年12月1日,卢汉取代龙云,成为新一任云南省主席,也是继蔡锷、唐继尧、龙云之后的第四代"云南王"。相比于龙云的活跃,卢汉一生谨慎而低调。早期的卢汉似乎也乐于在龙云的光环下默默帮他征战南北、打理天下。而在龙云被驱逐出云南之后,卢汉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成功地谋划了起义事件,投奔了新政权。以下是卢汉唯一的女儿卢国梅对父亲跌宕起伏传奇人生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40年代,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龙云掌握着该省的军政大权,利用手中的力量牵制着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一份突然而来的、令云南政府改组的手令,将龙云逼上了五华山;李宗黄、杜聿明计划派飞机、装甲车从空中和地面威胁,并派遣精锐部队从山下强攻,一场兵戎血战一触即发。原来,一切都是依照蒋介石的掌控进行,只为了拔除他心中“云南土皇帝”这颗眼中之钉……  相似文献   

8.
1945年秋,蒋介石用武力强迫龙云交出云南政权,我的外祖父胡瑛和舅父胡以钦亲身斡旋了这一事件并用他们的影响和努力促使龙云和平交权,防止了一场流血冲突。现根据他们的文稿整理成此文,披露这一事件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我的外祖父胡瑛(1889-1961),字蕴山,民国高级将领,与朱德、龙云同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与朱德同一队),后与龙云结成  相似文献   

9.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湖南,进入了贵州、云南、四川地区。这些地区名义上早已归附国民政府,实际上仍是军阀统治,贵州的王家烈、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刘文辉,都是些拥兵自重、据地称王的角色。为了围追堵截工农红军,蒋介石很想深入这些地区去亲自指挥,更想利用这一时机,把中央势力打入西南,刘湘、龙云等人也深明此意,因而对蒋介石充满戒心。  相似文献   

10.
微言     
<正>@蒋丰:西南联大不许拼爹抗战期间,由北大、清华和南开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在昆明复校上课,"云南王"龙云大力帮助。龙云的女儿考西南联大附中落榜了,龙云便让秘书长去找校长梅贻琦疏通,秘书长吭吭巴巴地嘟哝:"我打听过了,梅校长的女儿梅祖芬也没被录取。"龙云被整没电了。@东风御风官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在这个处处讲究"拼爹"的年代,梅贻琦先生的做法,值得后辈的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戈叔亚 《文史博览》2007,(11):29-30
近年来,国人对抗战期间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的故事知道得很多,但是他如何帮助原云南政府主席龙云摆脱蒋介石的控制逃到香港,最后加入到新生的人民政府的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正1938年12月,汪精卫等一行乘蒋介石赴陕西召开军事会议之机,自重庆出逃,经昆明飞往越南河内,叛国投日。在此过程中,汪精卫等人得到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充分支持和帮助。事后,龙云多方掩饰,企图遮盖相关史实。当时,蒋介石为团结龙云抗日,未予深究;史学界由于种种原因,也未深入探讨。此前,我曾著《汪精卫出  相似文献   

13.
国共战争末期,云南国民党空军一夜之间哗变,纷纷起义投诚,蒋介石大为震怒。然而,事出有因……一当时,云南有个十分显赫的人物叫龙云,他是个军阀,集云南省军、政、人事大权于一身,表面拥蒋,实却反蒋。蒋介石也知道他不可靠,派两个军驻在云南,还在昆明设了防守司令部进行监视。大批军统特务,无恶不作,全省人民对蒋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千方百计,连威胁带利诱,把龙云搞到重庆去后,派了一个滇人、他的心腹李宗黄来接替。不到几个月,同样不得人心。蒋介石无可奈何,只得把正在越南接受日寇投降的卢汉抽调回昆明,提任为国民党…  相似文献   

14.
抗战初期,汪精卫经昆明出国叛逃,是否与龙云有关。历来说法不一。龙云说与自己无关,汪派人士则说龙云“完全同意”汪精卫的“和平运动”。龙云对待汪精卫出逃事件.既不敢得罪蒋介石,又不能不应付汪精卫,处于两难境地。实际上,汪精卫的出逃是蒋、汪上演的“双簧戏”,至少是蒋介石“网开一面”的结果,龙云并不知情。  相似文献   

15.
正西南联大在云南昆明的8年间,曾得到省主席"云南王"龙云的关怀和照顾。其间,龙云不仅将自己的一栋楼房送给教授们做宿舍,还在师生们生活发生困难时,无偿送去大米和日常用品,并在秘密警察抓捕进步学生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和阻拦。对此,校领导梅贻琦感激道:"龙主席支持教育,尊重知识分子的美德,我等将永志不忘。我等只有保持联大向上和生长的态势,才不辜负龙主席的厚爱!"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内战战场上一败再败。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便做撤往台湾的准备。蒋打算将当时被软禁在南京的龙云解往台湾,永远囚禁起来,使其变作被困之龙。在此紧要关头,龙云化装逃离南京,避免了成为第二个张学良的不幸遭遇。 这一段历史,情节曲折,险象丛生。人们通过各种龙云传记文章已有所了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流传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正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我全面抗战随即展开。8月8日,云南省主席龙云在南京"国防会议"上慷慨陈词:"当尽以地方所有之人力、财力,贡献国家,牺牲一切,奋斗到底。"8月22日,龙云将云南警卫第一团、第二团、炮兵团、工兵团、机关枪大队、高射炮大队,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一行从重庆出逃,途经昆明,于次日飞往越南河内,走上了叛国投敌的道路。汪精卫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条出逃的路线,与当时主政云南的龙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汪逆属意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昔日偏僻的大西南一夜间变成了国民政府的抗日大后方,地广物丰的云南一时间显得重要起来。云南也是大后方通向国外的主要门户,繁忙的昆明机场,连接着重庆、香港、河内和印度间的空中交通;蜿蜒起伏的滇缅公路,是接纳国外援华物资的运输大动脉。此时,蒋介石再也无法容忍龙云独占云南,试图将云南的金融、税收和对外贸易逐步纳入中央…  相似文献   

19.
正1936年10月25日下午,在汉口江汉关省政府专用码头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刺杀案。死者叫杨永泰,在民国史上,他可不是一般人物,在蒋介石的众多幕僚中,他是"首席智囊",被称之为"诸葛亮"式的谋略型人物。蒋介石对他几乎做到了言听计从,甚至蒋介石因他的建言,能够改变已决定了的命令。北伐结束,他以"调虎离山"之计,将集团军诸侯明升暗降,解除他们的兵权;他建议组建侍从室,让蒋介石从繁重琐碎的公文审批中腾出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云南近代地方历史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这就是若干头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近代云南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例举蔡锷与李根源、蔡锷与朱德、李根源与朱德、蔡锷与唐继尧、唐继尧与龙云、朱德与龙云、龙云与卢汉之关系,依次阐述这一问题,以为历史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