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 提升志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方志半人物,人是志书记述的主体。新方志编修者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编纂理念,以人之活动为主线,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一地人类活动总貌,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在各个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主义新方志纠正了“方志半人物”的偏重和经济内容记述薄弱和弊端,增加充实经济内容的同时,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重经济、轻人文的倾向,编纂者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编纂理念上有所薄弱,其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素以述地、记人并重见称于世的我国方志 ,深受《史记》以来的正史人物传记的影响 ,历来重视人物事迹的记述。人物志一向在志书中占有较多的篇幅 ,故有“古今方志半人物”之说。如清末《吉林通志》2 6 0卷 ,人物传就有 5 0卷之多 ;民国《黑龙江志稿》共 6 2卷 (不包括《大事志》) ,人物传有 9卷 ,若加上《职官志》卷四十九的“宦绩”的 1卷 ,则共有 10卷之多。人们常说方志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用 ,方志人物志这方面的功用尤其显著。这是因为人物志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体裁有传、表、录多种 ,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层次和角度记述…  相似文献   

3.
方志人物传记应有别于普通辞书、年鉴、报刊等的人物传记。传记人物要遵循以本籍为主,客籍为辅的原则;记载非国史人物与国史人物应把握要点,注意记述的侧重点。人物生卒年月日、籍贯、家庭出身、墓葬地的记载要详细;对于人物生卒年时序的排列,传记人物应以卒年为序,记述在世人物方以生年为序。  相似文献   

4.
蓝日基 《中国地方志》2012,(4):31-34,4,5
人物是地方志书要认真记述的重要内容。人物入志是发挥地方志书资治、教化、存史功能的需要,是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人的作用的需要。人物入志的基本做法有:为去世的重要人物立传入志,为在世的重要人物写简介入志,列各类型的人物表入志,随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机构内容记述历任正职领导姓名。记述人物要注意解决记述内容见事不见人的问题;解决为在世人物立传的问题;解决人物入志范围过宽的问题;解决写人物简介和人物传略界限不清问题;解决记述人物出现错漏问题;解决人物传、人物简介排序混乱的问题;解决领导人照片入志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关于方志人物记述的主张是其方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分析方志人物记述通病的基础上,承继古良史佳志的传统,大胆创新,以传、略、表三体记述方志人物,并运用于修志实践,提出方志人物记述的具体要求,形成了一套传、略、表三体互有侧重、相互结合的方志人物记述体系。  相似文献   

6.
“古今方志半人物”,方志记述人物,能够集中、典型、生动地反映时代风云。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把人物志视作“志中之志”、“书中之髓”。在方志界历来就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的说法。地方志中设人物志,不仅可以存史资治,帮助人们从入志人物的研究中获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信息,而且可以“人从史出”,通过“评说一方人物,激发千秋爱憎”,用生动的人物资料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达到“反映历史、服务现实、振奋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方志应当充分体现人精神,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当增加人部类的记述内容。  相似文献   

8.
浓浓乡情绍兴人———录《绍兴市志》  长期以来,绍兴人在人们的印象中乡情表现得特别浓,无论是戴着乌毡帽的忠厚农民,还是历代“名士”学者,无论是“绍兴师爷”,还是那些深受人们欢迎的戏曲演员,无不反映出绍兴人所特有的气息。故乡情虽然各地人都有,但似乎都没有绍兴人那么浓郁,新修《绍兴市志》,会给你加深这个感觉。为了突出反映绍兴人,该书作者“从人口总体、人才群体、人物个体”三方面进行记述。人口总体,人物个体,其他志书当然都有,而人才群体则是这部新修方志的重要特色。那么该志究竟是怎样反映人才群体,从而突出…  相似文献   

9.
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对人物的记述,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不足。笔者拟对续志的人物记述,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有关篇章节目中记述在世人物事迹,方志界进行了研讨,创新实践有"以事系人"、设立"人物简介"、在人物志之外专设章节目记述人物事迹和在相关篇章节后附记人物事迹等。二轮修志,所记时限内各种人才大量涌现,只用上述方法不足以表现在世杰出人物。于是,续修志书利用"专记"形式或类似专记形式,记述杰出、典型、贡献大、有代表性的在世人物,这是值得肯定的。写好在世人物事迹,要因事制宜,选题严格,数量适度,扩大资料收集面,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志》2011,(3):62-62
梁滨久在《广西地方志》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第二轮志书应利用专记的形式记述那些杰出、典型、贡献大、有代表性的在世人物。在相关篇章节后面专记人物,在首轮修志中就有用附、附记、附录形式记述人物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专记,但不普遍。第二轮修志以专记记述人物,特别是在世人物逐渐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2.
志书是一方地情的资料性的科学著述。而一方地情中人是活动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所以反映历史最主要的是反映人的活动 ,人的精神风貌。“一部志书半部人”。这话通俗地说明了人物活动的记述在方志中的作用。换言之 ,一部志书中人物活动记好了 ,志书就有了骨架 ,有了历史的份量 ,有了可读性。而人物记述没有特点 ,没有生动鲜活的文字 ,志书就立不起来。成也人物 ,败也人物。《农六师垦区·五家渠市志》(以下简称《农六师志》)为记述屯垦戍边的兵团人作了大胆的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屯垦人篇”是《农六师志》最有历史厚…  相似文献   

13.
新志书必须“厚今明古”吴晋横排纵写是方志体例的规定,从各地正在编写的市、县志来看,横分门类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在纵写方面,因为地方志历来注重当代资料的记述,当代资料也堪称翔实。只是相形之下,对“今”与“古”的资料记述上,颇有厚此薄彼,详略很不相称之感。...  相似文献   

14.
历代修志,有“一部志书半部人”之说。理由是人物传与人物录占全书文字量50%甚至更多。20余年来出版的新方志,人物传在全书中的比重比历代修志大大减轻,多是洋洋百余万言,其中人物传多为几万字,占5%左右,有的还不足2%。如某县志共150万字,人物传仅15篇,1.6万字,仅占1.07%。各地皆有“人杰地灵”之美称,可那部贯通古今的方志,却如此少值得立传之人,不能不使人生遗憾之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志有个传统是“生不立传”,《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也要求“在世人物不立传”,活人的情况只能因事而出,分散于各卷各篇章之中。这样做固然可以免去入传人选的纷争,但却使一地人物情况全貌不显,人物篇(卷)中,活人只有几张表,记述有事迹的全是作古之人,志书都讲“详今  相似文献   

16.
《广西通志邮·电志》注意以事系人岑立登《广西通志·邮电志》,历经8年辛勤耕耘,数易志稿,19.93年7月,经自治区通志馆终审定稿付印。该志用以事系人的方式,较好地增强了对人物的记述。人物记述,旧志有之。当代方志学者提出,新编地方志要有“人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人物志是专门记述人物的志书或方志门类,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论新旧志书都必须具有的篇目之一。人物志一般有传、表、录三种体裁,传记述传主的生平事迹,表、录则记姓名、籍贯等。在方志界,历来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之说。人物是志书的灵魂,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指出"邑志尤重人物",把人物志看成是"志中之志"、"书中之髓"。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梁滨久先生提出了关于“方志应记述人才群体状况”的观点(参见《湖北方志》1994年4期),笔者觉得言之有理,切中志弊。新编人物志以记述单个人物的传记为唯一记述形式的倾向,严重削弱了其所理应负载的丰富内涵。回眸15年的人物志编纂历程,我们理应吸取教训,不仅要加强人才群体状况的记述,而且要加强其他入志人物群体状况的记述,譬如英模群体的记述、归国华侨优秀群体的记述、开风气之先群体的记述等等。对诸类群体的宏观、中观把握,应该而且必须成为人物志记述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史以信为本,志以实为宗”。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这是社会主义新方志成为信史良志的根本保证。真实是志书的灵魂。志书不真实,不准确,就没有了生命力。只有求真存实,实事求是,志书才有生命力。方志记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个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对方志人物志的编纂非常重视,他认为“邑志尤重人物”①,认为在整个方志记述中“人物尤属紧要”②。在人物志的志传(亦即列传、传记)、传略(亦即事略)、列表和名录等各类记述形式中,章学诚又特别看重志传,并对志传记述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本届修志以来,在“诸体并用’泊b新编方志中,记述形式最呆板、革新进度最滞缓的记述形式就当属志传了。以笔者愚见,时至今日,重温章学诚的志传论述,对于新编志传的记述走出低谷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章学诚的志传论述有下列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意章学诚从未把只记传主一生行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