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论及汉代长安与关中平原,大都对西汉时期的都城长安与关中平原津津乐道,而对东汉时期的长安与关中平原却言之甚少,究其主要原因,当然因为西汉长安为一代盛国之都,煌煌大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地位不言而喻;关中平原作为国都所在地,地位也是弥足轻重的。东汉以来,都城东迁,关中平原屡遭兵火,受到严重的战争创伤,已不能和西汉时期同日而语;一代名都长安也屡遭浩劫,殆非旧时面貌。因而人们将研究的着眼点投向东汉王朝的都城洛阳,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东汉一代,长安虽失去国都地位,关中平原的境况也大不如前,但…  相似文献   

2.
乐彤 《旅游纵览》2013,(2):104-107
<正>"这张照片好,这张留下。"2012年4月的一个下午,在长安图书馆摄影之家,这是评委们对中国百名女摄影家走进长安的创作成果进行评奖的场面。通过幻灯片展示女摄影家的作品,评委们一起边点评,边打分,评选出优胜作品。最终胡文的作品《妆》获一等奖,黄晓丽的作品《关注》获二等奖。作为长安"文化关爱·情暖东莞"系列  相似文献   

3.
“5年内,我要在山西省建100所长安希望小学;10年内,在全国建1000所长安希望小学。”山西潞宝集团董事长韩长安谈起他曾经承诺过的捐资助学目标,信心很足。“让所有的穷孩子走进教室”韩长安之所以要捐助教育,捐助社会,是因为他亲眼所见的事实深深地刺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与花     
在中唐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长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他居处京华,还是谪居外省,长安都是诗人心中一个不变的情结,长安因此也成为了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以刘禹锡与长安有关的诗歌,特别是其中所描写的"长安之花"的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再现诗人出、入长安的活动情况,通过其对长安具体风物的描绘,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长安这一特殊地域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鸿 《丝绸之路》2014,(1):36-44
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是在渭城为他饯行的。渭城就是秦都咸阳之故城,在唐长安西北,也在汉长安西北。出长安,跨渭遂到。应西咸新区邀请,走丝绸之路,回望长安,  相似文献   

6.
<正> 一 汉唐时期渭河通航河段为其中下游,尤以长安以东的下游河段为常。虽然渭河中下游河道平面形态在历史时期有所推移变化,但基本流路古今相类。唯长安附近河道较今远为偏南,汉  相似文献   

7.
《文博》2016,(3)
长安地区早在十六国时期已有金铜佛像传入。长安地区北朝金铜佛像有圆雕、背屏式、板式造像三类,其中背屏式占绝大多数。造像技术有范铸法和失蜡法两种,至迟在北魏末期的530年前后,长安地区已经出现了成熟的失蜡法技术铸造佛像;至迟在北魏太和年间,长安地区已经出现了范铸法铸造的金铜佛像。部分出土或馆藏的北朝金铜造像为20世纪初期伪制,必须进行甄别。  相似文献   

8.
<正> 在古代,尤其是全国首都选定在陕西关中长安的秦汉隋唐等朝代,长安与汉中、四川以及西南广大地区的驿道交通特显发达。穿越南山通往汉中的一些主要谷道,曾被定为国家驿道的就有故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陕西省省会西安,过去被称为长安,历史上共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在唐朝时期曾经最兴盛。由于受唐代末期战乱的影响,长安城的一部分古建筑被破坏。这之后直到明朝,长安城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长安志图》与元代泾渠水利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安志图》是元代西北地区比较重要的一部方志,所载史料价值很高。论文对《长安志图》的作者李好文,《长安志图》的成书、版本及其与《长安志》的区别,《长安志图》所载元代泾渠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以及该志反映出的元末泾渠水利建设的历史教训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空间的文化意象——以乐府诗《长安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以乐府诗《长安道》的解读来阐释长安的空间文化含义。文章通过《长安道》主题与内容之变化的分析 ,指出它们最初主要描绘了长安的地方意象 ,后来则多反映生活于长安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这样的状态折射出人与特定社会空间的四种关系 :家园 -内部者、家园 -外部者、他乡 -内部者、他乡 -外部者 ,其中只有家园 -内部者才是长安意象的真正代言人。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发端于印度,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古代长安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佛教及其造像艺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中枢。魏晋时期,道安、鸠摩罗什等名僧云集长安弘传佛教,长安成为北方佛教传播中心之一。南北朝时期,长安佛教造像艺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北魏前期更多地借鉴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风格,佛像以面颊丰腴、躯体壮实、着通肩大衣为特征;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全面受汉文化的影响,以秀骨清相、褒衣博带的士大夫形象为主要特征。北魏末至北周末,佛像又转为丰颊方颐、体态壮硕,重新回到北方民族的审美标准上。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作为政治中心的长安,  相似文献   

13.
<正> 霸上是秦汉至隋唐期间长安附近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点,7年前我在研究复原汉唐期间长安附近的交通结构时,发现长安城东向函谷关、武关和蒲关的三条大干道,都是由霸上歧出的,  相似文献   

14.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汉唐时期相比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的市场格局、商业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中最突出的变化表现在 :长安的市场逐渐由以前封闭型的市场而演变为开放型的市场。这一变化不论在经济史上还是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五代、宋、元时期 ,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 )唐末到北宋初 ,长安商业处于严重萧条期 ;(二 )宋真宗以后至北宋末 ,是长安商业显著恢复和发展期 ;(三 )金朝至元初 ,长安商业陷入徘徊不前的状态 ;(四 )元初到元末 ,长安商业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本文还对以上四个时期长安商业的兴衰状况及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于晖 《文物天地》2023,(S1):85-90
西安博物院推出的原创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长安行”从馆藏唐代三彩腾空马入手,延伸虚构出一个西域少年远赴长安追梦的精彩故事,通过少年的视角,展现异乡来客对大唐的文化认同,再现长安都市的万千气象。展览意欲呈现“小人物”眼中的“大时代”,是其在叙事方面的独特之处。“长安有故里”带给我们的是对当下博物馆展览主题日渐宏观化趋势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正"一带一路",是人们现在常常提及的话题。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路径,是最早、最古老的陆路丝绸之路,一般由长安或洛阳出发,向西进入甘肃东部时,分为南、北、中三线:南线由长安沿渭水、咸阳、天水、临洮、河州,在永靖渡黄河到西宁、穿越扁都口至张掖;北线由洛阳、长安沿渭河、宝鸡、  相似文献   

17.
《长安志图》是元代西北地区比较重要的方志,史料价值很高。文章对作者李好文的仕宦、著述、交游等情况,《长安志图》的编纂情况,《长安志图》的学术价值,《长安志图》的版本,及其所载唐帝诸陵图对研究唐代陵寝制度的重要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其一)当大家读到上面这首千古名篇《过华清宫》时,脑海中可能会迅速浮现出雍容华贵的杨贵妃坐在长安兴庆宫里,看到从远方快递而来的荔枝发出会心一笑的场景。  相似文献   

19.
长安自古帝王都。早在三千多年前,西周就在长安建立丰、镐二京。此后,秦、汉、隋、唐等封建王朝先后定都于斯,时间长达1121年。长安之名由来已久,秦在都城之南设长安乡,始皇封其弟成娇为长安君。汉高祖刘邦灭秦建汉之初,于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除王莽新朝、后秦更名为常安,后梁改为大安外,历朝历代虽区域大小变化不定,长安作为县名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0.
<正> 西汉十一个皇帝的陵墓都分布在长安附近高且平的“原”面之上。除文帝灞陵与宣帝杜陵在长安东南的白鹿原和少陵原外,其余九个帝陵均位于渭水北岸的咸阳原上。此外,还有四个西汉帝后陵域,这就是高帝父亲的万年陵、文帝母薄太后的南陵、昭帝母钩弋夫人的云陵、以及未曾完工和使用的成帝昌陵。所以,长安附近共有15座西汉帝后陵园。 西汉帝陵的位置从文献记载到地面之上的高大山陵都是很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