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文化以其独特的开拓性、包容性,先于其他民族参与了海外交流。许多优秀"客商"的企业文化正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客商"企业中传承客家文化,既有利于我国企业文化本土化,提高文化凝聚力和经济效益;同时,使客家文化扎根于经济体系中,有利于客家文化繁荣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代在"争于市朝"的政治策略下,韩、赵、魏的发展重点先后离开山西,同时使三晋文化带有强烈的经世致用和急功近利的色彩。处于政治冲突中心的国家所承载的文化往往直接体现时代的风貌,与山西在历史变迁中自然形成的地域差异和自身文化特质有本质的区别。将三晋文化视为山西文化的直接源头甚至发展巅峰的观点是值得推敲的。  相似文献   

3.
尹业初 《沧桑》2008,(5):106-107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借鉴。而新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借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理念。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也就是在反思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攀登》2021,40(2)
近年来,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做了深入批判与抵制,达成了"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是对红色文化的破坏"的观点共识。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文化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包装"和平演变阴谋论",冲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崇"告别革命论",极力歪曲红色历史;编造"学术重建论",恶搞红色文化教育。为此,需要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健全红色文化保护的法治机制、完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推进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制和消解。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28~30日",骆驼墩文化论坛——骆驼墩文化遗存与太湖西部史前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宜兴召开。会议围绕"骆驼墩文化命名"问题展开讨论,对骆驼墩遗址的发现,骆驼墩文化遗存的性质及内涵、学术意义、价值定位、文化交流、保护利用进行了界定,提出建议;并就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划分及其标准,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6.
寇永胜 《神州》2013,(13):27-27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做好统战工作对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寻根情结和凝聚力文化;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的"和合"思想;崇尚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共同利益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做好统战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草原文化     
一、"草原文化"或"草原文明"概念的提出上世纪80年代,粉碎"四人帮"后,我国思想理论界冲破"左"的思想枷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一批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由费孝通先生率先提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们深入  相似文献   

8.
陈浩天 《攀登》2014,33(5):108-112
我国公共文化之间的区域"鸿沟"和城乡间"二元结构"的存在,致使文化下乡的强农逻辑贯穿于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切入点的文化传播进程中。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传播的强农逻辑表现出文化传播与农户需求的三重张力,即文化政策的推行与农户需求的脱节,传播媒介的嵌入与文化政策执行的异化,村落共同体的解构与城镇化的冲击。对于传播媒介的服务路向而言,有必要理清"三农"信息与政府服务传播的互动关系,依照农民的职业分化进行传播内容的更新,逐渐拓展多元媒介的宣传渠道,凸显"文化下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蓓 《神州》2013,(13):26-26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的精神。文化志愿者应是具有志愿精神的人。所谓志愿精神,是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其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自愿性而非强制性;二是非营利目的性或公益性;三是亲身实践性或参与性。志愿服务工作,是传承美德、传播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工作,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和重要标志。目前,杭州市志愿者队伍已经达到70万,是杭州这座城市最  相似文献   

10.
张广河 《神州》2014,(1):60-61
<正>11月10日落幕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集纳中国文化珍宝,集中体现了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核心技艺的传承创新成果。文博会上不但展示了智能餐桌系统等高科技创意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金漆镶嵌技艺、北京独有的"盘中戏"民间艺术等众多文化元素在各大分会场向民众进行了展示。本届文博会以"促进文化贸易,加  相似文献   

11.
(一)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同仁,在完成《中国珠江文化史》课题之后,即请缨向"中国南海文化研究"的课题进军,主要缘由在于两点:一是纵深发展的感悟,即在历时多年的珠江文化研究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要真正地把握珠江文化的特质和古今发展走向,必须再前走一步,持续研究珠江文化与中国南海以至与世界海洋文化的关系;二是当今时代的感悟,即海洋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和焦点,越来越受到举世关注,尤其是近年中国南海主权及开发之争白热化,掀起了政治、经济、外交以至军事上的纷争波澜,从而也必然链接于史地和文化上的来龙去脉及其风风雨雨。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指出:21世纪是  相似文献   

12.
陈群 《神州》2014,(5):35-3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我们基层工作的落脚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现代化与东亚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英春 《攀登》2010,29(4):27-34
本文尝试将中国文化现代化与东亚合作议题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思考,以探讨区域文化传统的传承、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合作以及有益于共同利益的、面向未来的"文化共同体"建构。首先,提出了观察和思考中国文化现代化路径的三个维度:民族本源、地区基础和全球视野。其次,梳理了东亚文化传统的同质性内容和共同演进逻辑,讨论了以东亚文化传统为基石构建面向未来的"文化共同体"的可能性。其三,以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趋势为背景,提出应立足东亚三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既有优势、合作基础和共同市场,构造一条成熟有序的大众文化生产与传播"链条"。  相似文献   

14.
<正>在得天独厚的南粤大地上,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岭南文化中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思想文化,都打上了浓重的华侨文化的烙印。对于它产生的故土一方,华侨文化具有明显中外文化结合品格,无论在思想、商业、饮食、建筑、语言文字、民俗、艺术、教育、工业文化等方面,都对传统岭南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思想文化的影响由于华侨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世界,因此成为最直接接触西方,学习西方的中国人群体。与广东本土相比,华侨更"得风气之先"。当中国面对西  相似文献   

15.
高超 《神州》2013,(8):14-14,16
人因梦想而伟大。一个民族因梦想而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际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大主题,在国际文化贸易"热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其文化创新能力的高低。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内外兼修"的系统工程,关键就是要进行文化创新,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贵阳文史》2010,(1):84-85
<正>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加强并搞好军工文化建设,既是行业发展的必须,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军工文化伴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走过了光辉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展示着美好的前景。"国家利益至上、竭诚服务国防"的  相似文献   

17.
巴旅 《旅游》2013,(2):86-87
巴东县位于东经110°04′~110。32′,北纬30°13′~31°28′,在大巴山东南,长江三峡中段,居湖北省西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东连兴山、秭归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东南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相邻,南与鹤峰县接壤,西邻建始、重庆市巫山县,北连神农架林区。国土面积321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人。境内武陵山脉、巫山山脉、大巴山余脉"三山"盘踞南北;长江、清江贯通东西。318、209国道纵横穿越。沪渝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8.
余秋里在回忆录中写道":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与中华民族精神和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一个城市在诞生之前,就有了自己的文化厚重底蕴;没有哪一个企业和城市在走过短暂的历程,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了一个辉煌的亮点。"那么,大庆特色文化,也就是地域文化应怎样挖掘呢?  相似文献   

19.
李媛媛 《攀登》2007,26(5):87-88
文章围绕"和谐社会与文化建设"这一主题,提出了以下观点:和谐社会建设和和谐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基点;和谐文化建设不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简单重复,应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处理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关系中构建和谐文化;只有发展好少数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整个社会才有可能和谐;和谐的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2013,(8):54-56,63
<正>"祈福"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建立道场,祈求福祉及还愿之事。《说文解字》解释"祈,求福也";福,祐也。祈福就是追求幸福,求神灵保佑;同时也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祈福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祈福文化同吉祥文化一样,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祈福活动对创造美好家园,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熟悉祈福文化,对推动和加强续编地方志关于民俗文化的记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