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栾调甫先生(1889—1972)是古文献《墨子》研究专家、著名学者,山东齐鲁大学(当时欧美教会在华创办的大学之一,其医学院尤负盛名)教授,又先后兼任这所大学中国文学系、国  相似文献   

2.
近代,由于西学的传入,许多中国学者受到西学的影响。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方志观中也体现了西方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的内容。本文拟就此问题略做分析,从而引发大家对社会学在新方志研究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称他为中国近代史上早期革命的“精神之父”。他是通过办报撰述而进行思想启蒙活动的,56岁的生命历程中竟有27年的报人生涯。他曾在一次演讲中,喜形于色地回忆说:“鄙人20年来,固以报馆为生涯,且自今以往,尤愿终身不离报馆之生涯者也。”他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言论骄子1895年3月,康有为、梁启超策动来京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签和约,实行变法,以图自强,这便是震惊朝野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受阻后,梁启超便想到要“广求同志,开倡风气”,必须要开…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梁启超先生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他与一个人交往特别深,两人之关系非同一般,可谓情深义笃。这个人便是余绍宋。余绍宋(1883—1949)号越(樾)园,别署寒柯,浙江龙游人,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在方志学、书画创作及理论方面都有建树。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就梁启超为《龙游县志》作序、聘请余绍宋任司法储才馆教学长、向余学书法、余为梁作画等,略加陈述,权作存史。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期间,梁启超奉旨向光绪帝进呈其著作《变法通议》,该进呈本和抄本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根据故宫博物院所藏《变法通议》进呈本和抄本,与梁发表在《时务报》上的《变法通议》相比较,文字大体相同,但新增了11篇文章,基本将其当时最重要的政论文章都抄录进呈了,以能影响光绪帝的思想。由此再查当时梁启超在《时务报》《知新报》《湘报》发表的所有文章,发现另有42篇未进呈,除了不宜进呈的文章外,另有《说动》《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3篇,主要是隐瞒了"大同三世说"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7.
<正>朱厚泽"心脏停止跳动那一刻,风雨忽来,雷电交加,北京医院西院一树丁香花,落英纷飞,满地皆白"。朱厚泽同志80岁人生,前55年在家乡贵州度过,后25年在北京。他去世后,《炎黄春秋》发表他的遗作时称其为"推进中国民主、科学事业的中坚英才,中国民主思想的重  相似文献   

8.
相辅成 《江淮文史》2000,(2):155-162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名学,译、评、述、成果丰硕。他生前荣获36个博士学位(其中35个为荣誉博士),始自192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补授”哲学博士学位,止于1959年接受美国夏威夷大学赠予的人学荣誉博士学位。胡适一生治学勤勉,知识渊博,却留下数部“半部书”,使人费解。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化名人,他一生涉猎甚广,尤为突出的是他在报刊业和学术、思想文化方面。 《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主持的报刊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刊物。1902年2月8日,继《清议报》后,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编辑和发行人署名冯紫珊,实由梁启超负责。刊物上的重要文章也大都出于梁启超之手。《新民丛报》为辛亥革命前维新派的重要刊物。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刊发于《清议报》的大量文、论,清楚展现了他提出近代国家思想的内在逻辑。戊戌政变发生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效申包胥之哭”,乞师日英,终以失败告终。以此为契机,梁启超开始关注日英对华政策,充分认识到保全即瓜分的本质。而后,他以西方的近代国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果断提出依靠国民实现国家独立的全新命题,《清议报》遂成为梁启超输入并阐发近代国家思想的园地。但作为“康党”的“机关报”,《清议报》同时并存着保皇尊王与依靠国民两条不无紧张的独立路径,这既是其“党报”性质使然,也显示出该报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诸子学的近代复兴,与梁启超的努力推动密不可分.1922年,梁启超公开提出"《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与胡适进行学术争胜.而梁启超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一学说,不仅在于其自觉地接受了叶适、汪中、崔述、康有为等本土学者的观点,还在于其间接地受到了日本学者斋藤拙堂《老子辨》五篇的学术启发.因此,这一整合中外的学术观点一经问世,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回响.而该说更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在于,不仅进一步破除了传统的"诸子出于王官论",还推进了学术界关于诸子著作真伪及其年代的大讨论.总之,"《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诸子学的近代复兴.  相似文献   

12.
《二李唱和集》为北宋李昉、李至唱和诗集,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云昉“晚年与参政李公至为唱和友,而李公诗格亦相类,今世传《二李唱和集》是也”,即指此书而言。此书为今存宋人最早之文学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世之学术》是梁启超经历美洲之行放弃“猖狂言革”的政治主张后又重新续写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八章。它是梁氏历经二十余年的清代学术史书写的开端,背后又牵涉“古学复兴”重建中国文化的取径与旨趣,在梁氏本人及近代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梁氏写作《近世之学术》时,虽然放弃“猖狂言革”的政治主张,但仍有意保留一些“革命”手段对专制政府施加压力,以“破坏之建设”促成立宪政治这一根本目的。这一政治目的的延续与政治手段的改变,反映为新民主张整体不变下新民之道由重“公德”到尊“私德”的转变,进一步驱动对于中西学资源也即新学之道的调适,决定了《近世之学术》在结合中西文明以成“新学”的思路下之延续与调整,表现为由“以西释中”转为在注重学术进化的同时强调中国“道”的固本之说,主张学之进化与道之恒常兼顾。以此学、道两分不对立的理念观照近世学术的变迁,确立了以黄宗羲为核心的明末五先生融汇学道、兼顾新旧的治学典型,以在此典型下生长出新时期的中国新学术。  相似文献   

14.
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以下简称傅著)自去年下半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在香港推出中文版之后,今年元月在中国大陆出版,首版50万册。《人民日报》元月16日率先在要闻二版发布《邓小平时代》出版中文版消息,6天后又发表记者对傅著作者3000字的专访《告诉西方,一个真实的邓小平》。出版当日,新华社发文《“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让西方世界更了解中国》。24日,《光明日报》紧接着也发表了记者的访问记《傅高义:哈佛大学的“中国先生”》。《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竞相报道一个外国学者的译本在中国大陆出版,如此盛况,可谓空前。  相似文献   

15.
《江淮文史》2013,(5):168-168
江淮之间曾经上演过许多历史大剧,这块土地蕴藏着丰厚的历史资源。这几年常看《江淮文史》,编得大气,常有新材料、新观点在这里呈现,  相似文献   

16.
房文斋 《神州》2010,(6):39-43
《金瓶梅》,冯梦龙眼中的“四大奇书”之一,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历代研究者不乏其人,论著层出不穷。其中尤以作者“兰陵笑笑生”之谜的探讨成为《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据统计,迄今众多学者先后发表近千篇论文,提出的作者近70位。应本刊力邀,著名学者、《金瓶梅》研究专家房文斋先生将陆续推出“探秘金瓶梅系列”,以丰富的史料、缜密的论证,冲破层层迷雾,穿越四百年光阴流年,撩开“兰陵笑笑生”的神秘面纱,去看看“明朝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最善“守”者非墨家莫属。墨家弟子专门研究在别人进攻之时如何防守,最终将防守技术推向了极致。据《墨子》记载,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专门用来攻城的云梯,并且准备用来攻打宋国。  相似文献   

18.
《湖南文史》2009,(4):41-41
在中国历史上,最善“守”者非墨家莫属。墨家弟子专门研究在别人进攻之时如何防守,最终将防守技术推向了极致。据《墨子》记载,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专门用来攻城的云梯,并且准备用来攻打宋国。  相似文献   

19.
李岫 《北京文史》2010,(1):94-99
1902年,梁启超写下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成为他倡导“小说界革命”的最初尝试和政治小说西风东渐的开山之作。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重读这篇小说,让我们重新感受到近代有识之士对新中国百年强大的政治愿景,尤其在上海世搏会举办期间重新读它,更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20.
邓里 《南方文物》2013,(4):176-179
东汉熹平四年(175年),灵帝刘宏采纳著名学者、书法家蔡邕的建议,将官方审定的儒家典籍以隶书字体勒碑立于洛阳太学门前,作为学界的字学标准颁行于世。从熹平四年始到光和六年(183年)完成,前后经历9年。经文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诗经》七种。此举成为我国文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之大事。当时全国各地的儒生云集洛阳,“其环视及摹写者,卓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七年以后,董卓烧毁洛阳宫庙,太学荒废,石经受到严重的摧残,以致荡然难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