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到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科举考试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将近1300年。不少人为达“登科”目的,在科场中作弊,手段有夹带,代考,泄卷,疏通关节,贿赂监考、阅卷、审卷等。  相似文献   

2.
陈衡山,名矩,贵州省贵阳府贵筑县(今贵阳市)人,生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家为贵阳世族,其兄陈灿(昆山)、陈田(嵩山)皆清末名士。陈衡山早年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考上。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才由监生考取  相似文献   

3.
黄明光 《文史春秋》2013,(11):24-26
桂林古代科举考试业绩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亮点,如科举三鼎甲人数多、科举考中进士人数多、科举考试家族兴盛等。而形成科举考试亮点的主要原因有:古代桂林学校教育事业繁荣;  相似文献   

4.
谢建平 《文史天地》2012,(11):95-95
掷骰子是很流行的赌博方式,而用掷骰子来确定大事却是一种极为荒唐的事,但是,确实有统治者用掷骰子来决定大事。在历史上,契丹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就是这样的一个糊涂蛋皇帝。耶律洪基是个骰子迷,他曾用掷骰子来决定状元。辽道宗大安六年(公元1090年),辽国的科举考试进入了殿试阶段,即由皇  相似文献   

5.
科举考试是我国自隋唐以来选用官员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士大夫跻身于统治集团的必经之途,也是最高统治者用以扩大统治基础和搞平衡政治的重要手段。能不能考取进士是决定士大夫前途命运的大事。 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翰林学士刘三吾、吉府纪善白信蹈奉命为会试主考官,取录了  相似文献   

6.
鲁南 《文史月刊》2008,(8):28-3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至今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卷”.这就是明朝万历26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它是中国近1300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赵秉忠殿试状元卷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7.
巴中为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米仓道”的必经之处,秦时属巴郡宕渠县,北魏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始置巴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为清化郡,民国二年改为巴中县,1993年改县为市。“米仓道”在唐宋时期非常繁荣,南来北往的客商、官员及人多有驻足巴中。他们不仅在此建造寺庙、开窟造像、装彩题词,给我们留下了精彩的艺术珍品,也给我们研究南北交通关系、化交流以及商业经济等留下了非常丰富而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今天西部重要的化旅游资源,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遍布巴中各地的古代摩崖石刻造像。  相似文献   

8.
正寇准(962—1023年)是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相,他出身普通耕读人家,科举考试名次一般,却得到太宗赏识,不到30岁进入宋朝的中央领导集体。太宗对寇准的赏识、提拔,是一段开封政坛佳话。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也就是寇准担任成安县长的第二年,他离开成安,来到首都,得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亲切接见。按照当时的规定,一任县长是三年,在这三年当中是不能随随便便离开本职岗位的。那么,寇  相似文献   

9.
<正>《唐五代科举的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金滢坤教授新推出的又一部深入探究唐五代时期科举考试的著作。全书分上、下编,上编《科举考试制度新论》主要围绕科举考试内容变革和建立公平机制而展开,下编《科举与社会变迁管窥》主要围绕科举对童蒙教育、清望官选举、铨选制度、入幕、婚姻观念以及藩镇割据、党争等政局变化的影响而进行,全书凡30余万言,重点探讨了18个问题。虽然不能反映唐五代科举考试内容的全貌,但却抓住了唐五代科举考试中为学界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科举史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鲜  相似文献   

10.
"枪替"就是雇人代考,替人考试的人就叫"枪手"。 "枪替"自唐朝开始出现,直至清末科举考试结束,1000多年来,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可以这样说,它伴随着科举开始而开始,又伴随着科举结束而结束。  相似文献   

11.
莫高千佛     
敦煌莫高窟:敦者,盛大也;煌者,辉煌也;莫高窟,即大漠高处盛大辉煌的洞窟。1900年5月26日,在这里发现了一处“藏经洞”。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10个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和刺绣等文物五万多件。简直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古代博物馆。从此,敦煌的名字响遍全球,每年来敦煌考察参观的中外学者和游客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2.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正当中国北方爆发的义和团反帝运动如火如荼之时,远离战火硝烟数千里之外的河西走廊的尽头——敦煌莫高窟,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非常偶然地在一个洞窟甬道的墙壁中发现了一个古代废弃的耳窟,其中装满了从公元4—11世纪的古代遗书与物。震惊世界的敦煌遗书由是出世。这个洞窟,后来编为第17窟,就是举世闻名的藏经洞。  相似文献   

13.
据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记录》一书记载,清代从顺治三年(1646)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被历代皇帝钦点的状元共114名。按籍贯划分,江苏省最多,共49名;而奉天、河南、陕西、内蒙、四川五省最少,各仅1名。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中国的重点侨乡,八桂子弟出国历史久远,人数众多。据史书记载,广西人的出国历史至少可上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当时,广西合浦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已有一些广西人氏经海上移迁至暹罗(今泰国)等地。唐、宋以后,广西人已是规模性的  相似文献   

15.
马军 《文史春秋》2010,(6):39-44
<正>杨继盛,号椒山,为明代著名的谏臣。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生于河北容城(今河北徐水容城镇),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中进士,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因弹劾奸相严嵩被下狱杀害。  相似文献   

16.
陈国伟 《文史月刊》2010,(11):52-52
<正>赤壁大战后,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间,孙权、曹操两家曾数次相互攻守于合肥,二度战于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操进军濡须口,攻破孙权  相似文献   

17.
陆安 《文史春秋》2008,(3):27-46
与古印加文化和玛雅文化的消失之谜一样,中国古代曾盛极一时的西夏文化,在公元13世纪突然消失,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难解之迷。时光倒流千年,贺兰山下,黄河岸边,党项族在拓跋家族两代“西平王”的带领下逐渐兴盛起来。公元881年,拓跋思恭“虽未称国而王其土”建立夏州;公元1038年,第三代西平王、党项首领李元吴终于建立王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相似文献   

18.
正"古代晚期"(Late Antiquity)是指从古典希腊罗马时代末期(或公元3世纪)到8世纪初期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主要描述以地中海和欧洲为中心,包括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和近东地区出现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空范畴恰好就是拜占庭早期历史研究的对象。①关于"古代晚期"具体的分期时限学界还存在争议,从狭义上,指的是从君士坦丁一世(324—337年在位)到伊拉克略一世(610—641年在位)时期,大致从3世纪到7世纪的300年间;从广义上,则可追溯到公元50年至150年,后  相似文献   

19.
林阳 《古籍研究》2001,(4):122-123
《碎金词谱》成书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作者为松滋人谢元淮,全书六卷,共计收录古代词乐乐谱一百七十余阙。它既是一部词集,又是一部词乐乐谱资料集,而其价值则更在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正>清末"立宪",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廷下诏宣布"变法"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清廷覆亡前夕这段历史时期里,清政府在迭经内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