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11月28日上午,江苏省苏州地区举行公审反革命分子胡肇汉大会。胡肇汉不是别人,正是沪剧《芦荡火种》和文革"样板戏"——京剧《沙家浜》里那个人人皆知的"草包司令"胡传魁。现实生活中的胡肇汉并不是糊里糊涂的"草包",他阴险、狡猾、凶残,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据不完全统计,胡肇汉曾以各种残酷手段杀害中共军政人员53人、无辜平民156人……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刊登了戈春元同志的《博野军考—〈通鉴·胡注〉纠缪之一》,读后感到多有商榷之处.戈文说:“博野军,《通鉴·胡注》曰:‘即穆宗长庆二年,李寰帅以归京师之兵也.’查阅诸书,胡三省之注有误,而《通鉴胡注举正》、《通鉴注辩证》、《通鉴注商》等均未加纠正.”  相似文献   

3.
《通鉴胡注表微》(以下简称《表微》)是已故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抗日战争后期的重要著作,1944年、1945年先后发表于《辅仁学志》13、14期。解放后于1957年重印,至今适值30年。《通鉴》胡注的作者胡三省(1230——1302)字身之,浙江台州宁海人。《宋史》、《元史》均无传,仅《新元史》有传,又极简略。所以胡氏辞世六百多年间,人们不明他的身世,甚至连他的卒年都无法确定。胡  相似文献   

4.
<正>历代对于《资治通鉴》的注释,以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注最为经典。然其流传已久,传抄刻印,难免致误。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发现一地名讹误之处。备注如下: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卷138《齐纪四》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载:"壬寅,魏主至肆州,(胡注  相似文献   

5.
正《晋书·天文志》:"轩辕十七星……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后妃之主,士职也。"~(1)《隋书》《宋史》均作"士职"~(2)。"士职"与后妃、黄帝均无关,有误。郑樵已经发现"士职"不正确,其在《通志·天文略》中,将"士职"改为"士女职"~(3)。士女可指贵族妇女,与"后妃"一词相合,其意可通。胡三省又改为"女职"~(4),虽亦可通,实际距离其本来面目越来越远。"士职"当为"土职",形近致误。理由是:第一、黄帝土德,轩辕十七星是  相似文献   

6.
《通鑑胡注表微》是陳垣先生的名著,是他自稱的"學識的記里碑",涉事廣泛,體例獨特,問世七十年來一直受人推崇。但如認真檢閲,不難發現書中錯誤不少,有的"表微"實爲虚構,故作此文辨之。  相似文献   

7.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于“五四”前夕留学美国归来,他接受了西方近代学审查史料的方法和批判眼光,且与乾嘉严密考证方法结合起来,当时其化主张同陈独秀等人同样代表着时代前进的要求,以上是他成为民国初年开创学术新局人物的重要条件。他于1918年成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的主要特色和贡献,是在学科研究的基本构想和述内容的自成体系两大方面,为近代史学研究和述提供了新范式。20世纪名学梁启超、蔡元培、冯友兰曾先后对胡予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资治通鉴>卷147梁武帝天监七年(508):"三月,戊子,魏皇子昌卒,侍御师王显失于疗治,时人皆以为承高肇之意也."胡注云:"医师侍御左右,因以名官.后魏之制,太医令属太常,掌医药;而门下省别有尚药局侍御师,盖今之御医也.此又一王显,非御史中尉之王显也."<通鉴>卷148梁武帝天监十四年正月,魏世宗殂,肃宗年幼,王显与中常侍孙伏连等密谋寝门下之奏,"矫皇后令,以高肇录尚书事,以显与勃海公高猛同为侍中.于忠等闻之,托以侍疗无效,执显于禁中".胡注:"观此则侍御师王显、詹事王显又似一人."  相似文献   

9.
刘复兴 《西夏研究》2020,(2):99-103
《罗璋墓志》记述了信仰摩尼教的西域胡人后裔罗氏家族在安史之乱后的斥胡风潮中,为了争取生存空间在河北藩镇迁徙流转的情况,一方面通过归宗中原长沙罗氏来掩盖其胡人身份,另一方面通过执着坚守三代"同名"来体现其家族对"拂多诞"这一摩尼教教职身份和地位的认同及强调。《罗璋墓志》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居住于河北三镇的胡人艰难生存的处境和不断汉化的事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一、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我是自从1980年4月认真学习了胡乔木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历史学会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创编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报告后,深深地理解了中华民族"国有史、地方有志、族有谱"的优秀文化传统。当时胡  相似文献   

11.
从《太平广记》看唐代饮食胡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的"饮食胡风"现象,是中西文化交流和汉民族对外来文化吸收的主要例证之一,也是唐代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许多饮食种类,如蒸饼、胡饼、烧饼、煎饼、笼饼、白粥、水面等。从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饮食有着强烈的多民族、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唐朝以"胡食"为主。  相似文献   

12.
胡适早年留美时,就立志报效祖国,振兴乡里。1915年3月8日,他在日记中说“吾归国后,每至一地,必提倡一公共藏书楼,在里则倡建绩溪图书馆,在外则倡建皖南图书楼、安徽藏书楼。同年,他给族叔胡近仁信中首次提出搜集整理“绩溪国故”,要求族叔通力协作,说“吾乡文献衰竭,老叔为桑梓文人魁杰,此责不容旁贷也。”1917年,胡回国后在北大任教。次年江冬  相似文献   

13.
《北齐赵炽墓志》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出土于磁县的北齐赵炽墓志做了初步考释。通过对志文的分析,认为赵炽应为少数族成员,尤其可能是氐族,他在跟随高欢的过程中,始终为高欢父子集团的亲信,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窥见北朝后期一个胡族后裔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14.
《拓跋昇墓志》为北魏皇族在北周恢复"拓跋"旧姓史事又添了一实物证据。志文为鲜卑贵族墓志普遍的书写格式,已看不出半点胡族的信息。北魏末年以来的胡汉矛盾及鲜卑人对汉化政策的反动,主要是久居边疆的鲜卑军事贵族因汉化令他们丧失了作为鲜卑统治者最初享有的特权;西魏、北周恢复鲜卑胡姓,又为形式上顺应胡化逆流,将鲜卑姓氏包装为一种政治荣誉和政治待遇,以此吸引和笼络胡汉人才。周静帝大定元年北周再下令复旧姓,已非北周宇文氏之意,而是杨坚的意旨。  相似文献   

15.
何诚斌 《文史天地》2011,(10):45-47
第一次批胡,是政治高压;第二次批胡,是纯学术争论。胡对周的态度,真显一个"大"字。因《红楼梦》的因缘,周汝昌成了胡适的"徒弟"。2006年近九十高龄的周汝昌,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表白"新中国第一场文化运动中我批了老师胡适"。其挚诚、坦率感动了不少人。我在周先生的《我与胡适之》以及《北斗京华》中看到,他除了在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6.
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胡三省,字身之,旧字景参,世称梅磵先生,晚年自号知安老人。浙江宁海人,宋末元初的著名史学家。胡三省生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享年73岁。跟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同为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初调吉州泰和县尉,以亲老不就;改庆元慈谿县尉,因刚正不阿,得罪郡守厉文翁,被罢了官。后任扬州江都丞,差充寿春府学教授,佐淮东幕府,知江陵县、淮宁县。他成长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生活在连年战争的烽火之中。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回到杭州,被延平廖公转荐于贾似道。咸淳十年(1274年),主管沿江制  相似文献   

17.
唐志契,晚明山水画家、理论家,其画用笔清远,有元人风韵。他的山水画被视为摹古一派,风格并不特出。他在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主要来自所著《绘事微言》一书。此书分为四卷,第一卷为唐氏自撰,内容涉及画理、画法、评赏等,见解独到:他重新阐释山水画语境中的"气韵生动";提出继承传统应"师其意而不师其迹";画山水要"看真山水","传神者必以形";强调以"写"来获得"山林逸趣",山水的趣致在"写草书行书"之间,具有"留影"、"写意"等特点;在用笔上,指出"写画亦不必写到";首次提出绘画中的"意境"一说,在中国画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尽管强调山水应写其性情,仍然注重"明理"的重要性,并对其时流派之弊作理性分析。本文拟通过以上内容来探讨唐志契在山水画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大月氏西迁后保南山羌的余部小月氏于西汉时崛起,霍去病破匈奴后,旧居于祁连和敦煌间的一部分小月氏向湟中地区移动,东汉时因"世居卢水"地望而被称为卢水胡,小月氏和卢水胡同族同源。董卓之乱使其所领的河西屠各匈奴和小月氏胡散居内地,直至曹魏政权把入塞匈奴分为五部,羯胡就分布在属于五部所在之一的河东并州上党地区,羯胡说到底是一种杂胡,其刚形成时期就包含了羌化月氏胡、西羌、屠各等,但其主要成分是羌化月氏胡和与其杂处的西羌。前秦《邓太尉祠碑》中"支胡"(小月氏)与"卢水"(卢水胡)并列可见其部落种属还是有区别的,就好比碑文中同时出现的"黑羌"和"白羌"一样,同源却异流,故卢水胡与羯胡在正史文献记载中一直同时出现到北魏时期,直至北魏之后才不见于文献中,取而代之的则是由卢水胡和羯胡与其他种族不断融合形成的居于河东并州的山地杂胡稽胡。  相似文献   

19.
正胡林翼(1812—1861),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并称"曾胡"。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共和书局出版的《胡林翼家书》,已流传近百年。然而,经笔者考证,这本书是彻头彻尾的伪书!胡林翼家书的两个去向民国十四年上海共和书局出版的"清朝十大名人家书",收入《胡林翼家书》一册,署"虞山襟霞阁主编次",内收胡氏自清道光二年(1822)至清咸丰十年(1860)家书88封。其后民国二十三年、民国  相似文献   

20.
庞咏华 《沧桑》2008,(5):134-135
西晋末年,胡族动乱,两京沦陷。出任并州刺史的刘琨,通过与鲜卑族的联合,共同抵御了胡族的内侵,从而为东晋政权的建立赢得了充分的时间。虽因卷入鲜卑内部纷争,最终身死夷手,但他的历史功绩仍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