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8年9月10-12日,"大革命时期的法国贵族"国际学术研讨会[1]在位于法国南部小镇维齐耶的法国大革命博物馆召开.该研讨会由法国大革命博物馆、克莱蒙一费朗大学"空间与文化"研究中心和罗伯斯庇尔研究会合作组织,来自法国、英国、俄罗斯、瑞士、加拿大等国的四十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克莱蒙-费朗大学"空间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布尔丹(Philippe Bourdin)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2.
姜德福 《世界历史》2002,(4):121-121
阎照样教授的《英国贵族史》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6月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综述英国贵族演变的专。全书分为6章:贵族起源、封建贵族制的确立、兴盛与衰落、衰落与变异、“贵族时代”、真正的衰落,揭示了英国贵族演变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3.
孙慧平 《世界》2008,(9):166-169
在法国,曾有“裁缝不讨绅士账”的传统。裁缝们认为,来做礼服的都是名流贵族,他们十分看重自己的名誉,所以不用追讨制装费,贵族们迟早都会付钱。但也有例外,据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去世时还欠着圣罗兰的一笔礼服制装费,不过,这并不影响维克多·雨果的形象,反倒成了圣罗兰的美谈。  相似文献   

4.
"革命"的批判--1968年5月法国学生运动的性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8年5月学生运动及由此而起的"五月风暴"震撼了整个法国,震惊了整个世界,对法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68年5月法国学生运动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运动?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认为这是一次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有的认为这是一次文化革命,有的认为这是一次日常生活革命,有的认为是代际冲突,甚至还有人认为,学生参与运动的出发点各异,指导思想庞杂,这是一次难以定性的革命.我认为这是一次法国学生用革命方式对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资本主义法国的批判运动.如果从学生运动爆发的大背景、进程、指导思想以及主要内容来加以考察,就可以对这场运动的性质有着大致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正>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于1805年出生在法国诺曼底一个贵族家庭,在取得法律学位后,他被任命为凡尔赛法庭的实习文官。后来他被派送到美国考察美国的刑法和监狱制度。回到法国之后,托克维尔成为一名律师,他将游历美国的见闻记载成书,于1835年发表其经典著作——《论美国的民主》。除了美国之外,托克维尔还曾前往英格兰、阿尔及利亚等地考察,并在阿尔及利亚著作批评法国的殖民化统治。托克维尔可以说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残存的贵族,基本上属于最后的贵族,他既不在大学执教,也不是职业作  相似文献   

6.
刘薇 《神州》2013,(14):213-213
法国的先进理论却在美国首先得到了垂范,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法国的革命,并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步伐?传统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十八世纪的法国旧势力太大,法国封建势力的"长久"和"疯狂"大大阻碍了法国革命的步伐。除了传统势力的原因之外,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先进的优良的教育所产生的后果。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抓住机遇,抓住"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无疑是重中之重。历史,当矫正我们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1998年11月6日至18日,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法国史教授帕特里斯·伊格内先生应邀至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学。伊格内教授是国际著名历史学家,擅长法国革命史和19世纪法国史研究,著有《姐妹共和国:法国和美国的共和主义起源》、《法国革命中的阶级、意识形态和贵族...  相似文献   

8.
弗朗索瓦·梅南(Francois Menant )教授是当今中世纪史研究领域的著名法国学者,在中世纪意大利经济社会史方面有较多成果.他曾在罗马法兰西学院从事研究,并在乔治·杜比和皮埃尔·图贝尔(Pierre Toubert )指导下,耗费八年之久完成了法国国家博士论文<中世纪的伦巴第乡村:10-13世纪的贝尔加莫、克雷莫纳和布雷西亚地区>并出版,此外还著有<封建时代的伦巴第:10-13世纪波河流域的贵族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谭旋  孙一萍 《世界历史》2016,(4):4-15,156
法国大革命的情感史研究旨在关注人们行为背后的情感因素,通过挖掘革命亲历者书写的大量日记和书信等历史文献,探讨人们所经历的欣悦、爱、恐惧、愤怒以及憎恨等具体情感,为认识革命时期的暴力与恐怖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革命初期人们表达了强烈的欣悦与博爱等情感,但新的平等观念很快遭到贵族与教士阶层的反对,这种愿望受挫与被背叛的感觉形成了独特的"阴谋"恐惧,致使整个社会谣言四起,进而引发愤怒与憎恨的情感。除了研究各种具体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法国大革命情感史还着眼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情感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等,并与其他各国的重要革命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加深入地认识法国大革命乃至18世纪法国文化的情感特性。  相似文献   

10.
满族贵族阶层中的范文程是一位集政治与军事为一体的传奇人物,在清前及清初四朝为官中,他尽展才华,恪尽职守,效忠于清王朝的治国大业,深受统治者信赖,官职也在不断地升迁.与此同时,家族的社会地位也迅速的跻入到清代贵族行列之中,成为汉军八旗中荣耀至极的宗族之一.然而,满族贵族的兴衰,与清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寄附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满族贵族阶层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无一例外的都衰落下来.本文仅就范文程家庭的兴衰历史,结合相关史料,做一粗线研究.  相似文献   

11.
托克维尔对法国农民土地产权问题曾做出推断。托氏认为,革命前法国农民已经是土地所有者,因此法国农民强烈仇恨封建权力。托氏的逻辑是,封建权力范围缩小了,它激起的仇恨反而更大。然而以事实为依据,托克维尔关于革命前农民已成为土地所有者的推断是个历史误判。大革命前的法国农村,农民身受教俗贵族和王权压迫,封建特权因其行将就木而更加苛刻。"年贡农"是习惯佃农主体,仅有残破的权利;众多分成佃农和无地农,与土地没有任何产权关系。农民土地问题是大革命爆发的深层原因。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封建权力,不断消解佃户的封建义务,土地混合产权正在被单一私人产权取代,法国农民越来越接近成为自己土地的所有者,然而这种情况发生在大革命之后,而不是托克维尔所断言的大革命之前。大革命推动了农民土地确权,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2.
李宏飞 《历史研究》2023,(5):43-64+219-220
安阳殷墟遗址的殷墟文化第四期墓葬直至最末阶段,仍维持严密的社会等级架构,高级贵族始终随葬成套优质铜明器,但也出现一些变化,即殷墟第三期仅有小贵族随葬劣质铜明器,而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中则普遍存在劣质铜明器和仿铜陶礼器,且这一现象并未在西周殷遗贵族墓葬中得到延续。可见,殷墟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随葬器物的变化,是商代晚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出中小贵族的衰落及其与高级贵族之间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增大,是商王朝衰落的内在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句丽三权并存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句丽三权并存制形成、发展、衰落的深入探讨,揭示了高句丽政治制度的本质与特点.即高句丽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确立了以"国相制"为核心的三权并存制,创造性地解决了王权与贵族权相冲突的矛盾.三权并存制在高句丽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革命的社会根源及直接起因一八三○年七月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代表大地主贵族利益的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在路易、菲立普时代,握住统治权的,并不是法国资产阶级,而是资产阶级底一部份,银行家、交易所大王、铁路大王、煤矿铁矿森林底所有主、与他们相勾结的一部份的地主——即所谓金融贵族。」(注一)它「……是榨取法国国富的股份公司,它底股息,是分配于阁员、议院议员,二十四万选举人及其同党。「(注二)这个王朝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整个过程,就准备了一八四八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七月王朝时期,法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高涨: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卢梭在民众心目中是倡导平等与美德的哲学家、情感小说家、自然神论者,革命后,法国的卢梭观中平添激进暴力的因素。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界有激烈的左右之争,右派批评卢梭毁坏了法国的传统,为此极力阻挠1878年卢梭逝世百年和1892年共和百年的纪念仪式。但卢梭在著作中并未倡导革命,而且在他的时代,“革命”一词指的是天体运行的往返规律,尚不具有现代的政治意义。那么,如何理解卢梭与1789年法国革命的关系,以及他如何进入革命话语体系?是卢梭的思想引起了革命,还是革命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卢梭?  相似文献   

16.
法国大革命之初,政治家西哀耶斯把人民定义为第三等级,他说“必须把第三等级理解为属于普通等级的全体公民。”①他认为第三等级包括:①从事务农的人,②生产资料从第一次出售到消费或使用中的新劳动者,③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人,④从事科学、自由职业及家务劳动的人,②即包括城市平民、农民和资产阶级。我认为法国大革命时代有三大群体:①贵族僧侣,②资产阶级,③下层劳动人民包括城市平民和农民。我在本文中所说的人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日本大化改新是一场不成功的社会经济改革。大和朝末期,日本氏姓贵族崛起,开始与朝廷抗衡。孝德天皇为维护王权发动了以班田制为核心内容的大化改新。班田制是以中国唐朝的均田制为母体而制定出来的土地制度。它不是日本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冲破旧的生产关系束缚的结果,而是孝德天皇出于压制氏姓贵族的政治需要,引进隋唐律令,自上而下强制推行“新政”的产物。七世纪时,日本已经出现了变革生产关系的趋势,大化改新使这一趋势受到压抑,导致氏姓贵族通过曲折道路建立起领主封建庄园。最后,地方贵族、豪族势力逐渐壮大,压倒了中央贵族,王权随之衰落;到镰仓幕府倡立御家人制度时,就形成了领主制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8.
弗朗索瓦·孚雷(Frangcois·Furet)是当代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院长(1977-1985年)。1965年,孚雷与李舍(D.Richet)合著《法国革命》一书,对当时以索布尔为代表的法国革命传统史学的解释提出质疑。①从此,以孚雷为代表的一些历史学家与传统史学在法国展开了长达20多年的论战。到80年代中后期,逐渐取代传统史学,开始占据法国革命史研究的主导地位。这从1989年法国革命二百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就可看出:手雷被法国的新闻媒介冠以"二百周年之王"的头衔。②他本人在接受一家报刊的采访时也声称"我赢…  相似文献   

19.
贵族是俄国的特权等级,但贫困却是俄国贵族的长期特征。小领地贵族的大量出现和不断破产,是俄国贵族贫困问题的核心内涵。彼得一世的政策打击了大贵族,促进了部分小贵族的崛起。俄国的领土扩张、特别是瓜分波兰之后,当地的封建主进入俄国贵族等级,大大增加了俄国贫困贵族的数量。到19世纪中期,俄国贵族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农奴制经济的结构性危机、贵族债务的增加、小领地贵族及其农奴的大幅萎缩,表明贵族的贫困已经成为显著的社会政治顽疾。贵族贫困问题的形成与演变,表明沙皇政策对贵族地产的调节起到了关键作用。俄国贵族的长期贫困并非是贵族衰落的反映,而是贵族等级本身的开放性、农奴制经济的落后性以及缺乏一子继承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陶玉霞 《人文地理》2015,30(5):117-125
论文从历史演进和意识建构角度阐释了现代异化背景下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根性诉求,构建了乡村旅游中乡村意涵与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解析框架,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乡村旅游根性诉求异化机理。结论认为,深刻的人地关系意识和哲学认同养成的亲土心理结构与田园精神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力源,基于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人性异化与身份认同危机的后现代反叛是乡村旅游的现代引擎,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土-人性结构的回归与重建。而多媒体"伪乡村"的旅游形象建构又导致了乡村从生产性到消费性的转换、乡村旅游需求的异化与"伪乡村旅游"意识形态的形成。乡村旅游急需深刻的反思与革命,扭转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并在乡村与旅游传统的回归中逐步实现乡村与人性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