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彬同志在河南博物院开馆仪式上的讲话(1998年5月1日)诸位领导同志、各位来宾、朋友们: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由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兴建的现代化的河南博物院今天建成开放了!这是河南省、也是全国文博界的一件盛事,是河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博物馆成立已整整六十年了。在这六十年中,接待了来自省内外的观众、港澳同胞和外宾大约1600万人次。1954年毛泽东主席曾来馆参观,给全馆同志极大的鼓舞;越南主席胡志明等国家元首也曾来馆参观。来馆参观的还有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习仲勋、李德全、萧克、李雪峰、黄镇及国内外知名人士牛满江、商承祚、容庚、于省吾、姚雪垠、杜聿明、溥仪等。他们欣然挥笔留念,热情赞扬这里文物丰富,希望把  相似文献   

3.
河南博物院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博物院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观众调查,目的是了解观众的自然特征和参观态度,以及对博物馆配套设施的评价.调查数据的分析利用,对了解观众需求,改进博物馆展览水平,以及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深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愈加凸显。河南博物院长期关注公众需求,以"定位国民终身教育,打造精品公众服务"为理念,结合观众年龄层次,不断创新社会教育形式,致力于博物馆教育规范化、体系化、精品化建设,观众人数持续增长。河南博物院根据观众特点,打造了"三讲"——讲解、讲座、宣讲作为公民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河南博物院拥有一  相似文献   

5.
1958年9月8日,在河内首都,当全体人民正在欢腾鼓舞地紀念八月革命及伟大的国庆节的时候。越南历史博物馆开館了,并陈列出了越南古代文化遺物。从9月3日到10月4日开館后的头一个月当中,博物館开放了二十四次。据初步統計,个人来参观的有二万七千六百一十五人次,团体来参观的有一万零二百四十四人次,平均每天观众达三千二百人次。这个数字証明了,在我們这个社会制度之下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深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愈加凸显。河南博物院长期关注公众需求,以"定位国民终身教育,打造精品公众服务"为理念,结合观众年龄层次,不断创新社会教育形式,致力于博物馆教育规范化、体系化、精品化建设,观众人数持续增长。河南博物院根据观众特点,打造了"三讲"——讲解、讲座、宣讲作为公民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河南博物院拥有一支以专业讲解员为主,小志愿者和成人志愿者为辅的讲解队伍。讲解队伍重选拔、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1999年4月23日下午,河南博物院邀请省文化厅、省文物管理局、省直文博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及省会部分新闻单位记者共三十多人,举行河南博物院开放一周年新闻通报会和专家座谈会,就如何改进博物院的工作、吸引更多的观众以及进一步发挥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等问题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座谈会由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周桂祥同志主持。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同志首先向各位领导、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介绍了开放一周年的情况,他说,今年“五一”是河南博物院新馆开放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外塑形象,内强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镇原县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年均接待中小学生3万人次、群众6万人次、外来游客2万人次、全国各地党政考察团80个2万人次,累计年参观人数达13万人次以上。在社区文化活动促进方面,每年组织"流动展览"四进活动40多次,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也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学术交流方面,与西北民族大学、陇东学院等大学共建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深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愈加凸显。河南博物院长期关注公众需求,以"定位国民终身教育,打造精品公众服务"为理念,结合观众年龄层次,不断创新社会教育形式,致力于博物馆教育规范化、体系化、精品化建设,观众人数持续增长。河南博物院根据观众特点,打造了"三讲"——讲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深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愈加凸显。河南博物院长期关注公众需求,以"定位国民终身教育,打造精品公众服务"为理念,结合观众年龄层次,不断创新社会教育形式,致力于博物馆教育规范化、体系化、精品化建设,观众人数持续增长。河南博物院根据观众特点,打造了"三讲"——讲  相似文献   

11.
日本政府文化无偿援助接受仪式日前在河南博物院隆重举行。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吉泽裕先生和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先生,分别在《日本政府提供河南博物院文化无偿援助交接书》上签了字,并举杯庆祝。 中日两国政府为保护河南珍贵的文物,自1994年起就开始了努力,并于1998年在北京就日本政府向中国河南博物院提供价值五千万日元的文物保护设备无偿援助举行了换文仪式。目前这些设备已运抵河南博物院安装调试完毕,并进行了技术验收。所援助的设备为两台大型现代化的分析仪器:X-光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这两台设备可以从微观形…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博物院一九二七年创立于开封市三圣庙街,始称河南博物馆,是中国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图一)。早期因收藏了新郑郑公大墓、辉县甲乙墓、安阳殷墟等重要墓葬和遗址的考古发掘品而名重一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河南省会由开封西迁郑州,一九六一年河南博物馆也由开封迁址至郑州。新迁址的河南省博物馆先坐落在郑州市人民路(图二)。一九九八年又迁至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并更名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十万余平方米,展厅面  相似文献   

13.
曹汉刚 《收藏家》2008,(2):3-10
2007年12月6日,为庆祝建院80周年,河南博物院隆重推出“国家宝藏”展览。展览汇聚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博物馆、开封博物馆等9家文物收藏单位的国宝文物103件组,其规模之大、文物等级之高、艺术品相之美、蕴涵文化信息之丰富,在河南博物院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国家宝藏展览分为国宝省亲与国宝汇聚两部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2022年我国博物馆年度接待人数达5.78亿人次,越来越多的民众愿意走进博物馆。目前公众以及学界也都倾向于以参观人数来评价一座博物馆发展质量的高低,而相对忽视观众的“回头率”,这样的印象和评价并不够全面。研究观众“回头率”有助于博物馆自我审视,根据观众的行为反馈,调整对应措施,促进其发展。文章以江西省博物馆作为调查地点,对江西省博物馆的观众“回头率”进行调查。通过对观众类型、观众参观满意度以及博物馆自身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其与“回头率”的关系,并对研究观众“回头率”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李琴 《中原文物》2004,(3):87-88
为突出反映河南省考古工作在支持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成绩,系统展示我省建国以来配合重点项目和基本建设的考古成果.2004年4月28日,由河南省文化厅和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承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2家河南文博单位协办的<考古硕果建设丰碑--河南重点项目和基本建设考古成果展>在河南博物院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是公众文化、休闲、教育服务的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涨,调查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有5535家,同时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政策也带来了大量的参观人群,博物馆应该紧抓这一次的机遇,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型技术手段,以观众的需求和体验为中心,建立观众服务平台,引导观众主动参与,提高博物馆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南省立博物馆,从1927年成立以来,光阴荏苒,人事变迁,八十多年一路走来,成为中国大陆名列前茅的历史类博物馆。1937年河南博物馆文物南迁和1945年部分南迁文物的运台,是河南博物院发展史上一段重要的史实。而台北历史博物馆1955年成立之初入藏的首批文物,就是前河南省博物馆的南迁运台古物。这段特殊的文物际遇,正是1998年以来海峡两岸两馆缔结友  相似文献   

18.
国家文物局的贺信河南博物院:在鲜花盛开的五月,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河南文博工作者的努力下,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已全面竣工,它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中原大地上。今天,我们迎来了河南博物院开...  相似文献   

19.
《河洛春秋》2002,(4):61-62
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合举办的“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近50名专家、学者就河洛文化与台湾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收藏文物的仓库到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经历的是职能的优化;从部分准入到面向全体,博物馆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学者们更加重视对观众是否去博物馆参观这一问题的探讨。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从参观大潮到门庭冷落”这一说法进行求证,得出了免费开放下的博物馆热潮并非所有博物馆都有,而是聚焦于国家和省级名馆;参观门票上的免费也并未对全国博物馆参观数据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引出文化对于博物馆参观的无形影响。第二个部分是根据文化对博物馆的无形影响,从观众、馆方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分析当前影响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