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南京是六百年前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决策地、始发地,下关则是明初全国最大的皇家造船基地。明代茅元仪将《郑和航海图》的全称称之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已经明确郑和下西洋时下关龙江宝船厂的地位。本文试图就近二十年来对龙江宝船厂的实地考察和出土文物的分析向世人展现当年郑和下西洋造船的宏伟场面,提高对其历史价值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3.
《龙江船厂志》是明嘉靖年问升任南京工部主事、驻扎龙江船厂专理船政的李昭祥(上海人,进士出身,曾任浙江兰溪知县)所撰。成书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时有刊本。数百年来藏在深闺人未识。据管劲丞称,1946年“经省立图书馆王佩诤先生之介绍,得见梁溪余氏所藏《龙江船厂志》孤本……,于船厂的掌故,记载极详备,可说是专家作”。郑振铎先生是名化人,教授、出版家, 印出版  相似文献   

4.
明清两朝,南京地区经济繁荣,税关机构相对稳定。因各关隶属关系不同,隶属户部的称户关,隶属工部的称工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辟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均设新海关。原有税关称旧关或常关,海关称新关或洋关。南京境内先后有龙江关、西新关、上新河关等常关独立机构。  相似文献   

5.
酝酿点校《龙江船厂志》是在1984年初夏,即“江苏省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学术讨论会”之前,本是江苏古籍出版社主编的“江苏省地方献丛书”之一。具体安排我点校的是南京大学邱树森同志,他当时是“江苏省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筹委会”成员。  相似文献   

6.
由王亮功同志点校的《龙江船厂志》在经过15年的沉睡之后,终于问世,值得庆贺。余蒙亮功同志题签馈赠一册,读后颇为感慨。  相似文献   

7.
《郑和研究》2006,(1):I0002-I0004
  相似文献   

8.
正宁镇山脉是万里长江入海前最后的依傍,秦淮盆地则是宁镇山脉怀抱中的天生尤物,盆地中流淌着秦淮河水系,包括秦淮的两大支干——句容河、溧水河,及诸多小支流。从卫星地图上看,秦淮盆地还有一双明眸,那是两座非常醒目的平顶死火山——方山(208.6米)和赤山(228.9米),相距约15公里,两山之间的句容河边有湖熟古镇。句容河是官方的行政地理名称,人们向来称之为秦淮河。(图1)  相似文献   

9.
正秦淮盆地西部第一镇陶吴,很早以前就是江宁乡间的一个聚居点,因有陶、吴两姓人家世居于此而得名。陶吴在秦淮盆地西部,北距南京城30公里。有一条古路向北经西阳街、东善桥、铁心桥到南京;向南经横溪,穿过横山到小丹阳镇,然后可以去长江岸边的安徽当涂。这条古路相当于今天的宁丹路。陶吴先有集市,宋代有了官方邮递所"陶吴铺",当时每隔一段路设一递铺,由步递或者马递接力传送邮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城东30公里的丘陵山地中,有以出温泉著名的汤山,南朝刘宋的江夏王刘义恭曾作《汤泉铭》赞道:"炎德资远液,暄波起斯源。"汤山并不大,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1.5公里,最高峰292米,处于秦淮盆地的北沿。其东麓有汤山镇,曾叫汤水镇,镇旁有河,叫做汤水河,是秦淮的一条支流。1958年修了汤泉水库,汤水河就从水库流出,  相似文献   

11.
2015年4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了《江苏地方志》杂志2015年第1期刊发的刘宗意先生研究论文《史前"湖熟文化"——那时有个大湖》。长期业余从事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刘宗意先生,依靠熟练的电脑网络技术,借助互联网上的文献资源、地图资源和各种软件,对南京文化的起源进行了新考证,并绘制出论证所需的地图,提出最新见解:史前秦淮河盆地曾经是个大湖,"古秦淮大湖"才是南京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12.
正2003年8月,我去拜望六朝史专家罗宗真研究员,1950年他从金陵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就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我们谈到了曾昭燏。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我还小,母亲有次跟来人悄悄谈到灵谷寺塔上跳下一个人,二十年后我才知道她们说的是曾昭燏。我母亲的舅公胡翔冬与胡小石同为李瑞清门生,交情深厚,而曾昭燏是胡小石的女弟子。  相似文献   

13.
真言 《郑和研究》2001,(2):41-41
座落在月牙湖畔的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是一所以外语教学为特色的民办公助学校。该校创办于1994年,现有初、高中各年级40个教学班,近1600名学生,专职教师150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80余人,还有经过严格筛选、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担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兴义 《丝绸之路》2011,(18):15-19
1982年9月28日,笔者所在酒泉县博物馆应邀参加了对今瓜州县境内锁阳城遗址的初步考察。本文主要结合考察实践,简要介绍了锁阳城遗址的地形地貌、遗址保存现状、发现遗物、周边墓葬等,并就其中相关问题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5.
岷县秦长城遗址考察景生魁近年来笔者在岷县境内的洮河两岸,对秦长城遗址作了一些初步考察。沿洮河顺流而下,从湮灭了的城堡到犄角相望的烽火台,两岸的秦汉遗址,历历可数。秦长城起点,应在城西十里乡的大沟寨一带。五台山下正是洮河转弯处,铁关门前,渡水桥弯的双旋...  相似文献   

16.
南京伏牛山古铜矿遗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7月底到8月中旬,南京市博物馆等单位在南京东效调查了伏牛山古铜矿遗址.获得一批材料,本文试图通过对发现材料的初步分析.弄清伏牛山古铜矿采掘和冶炼工艺水平及铜矿的性质. 伏牛山古铜矿遗址发现于南京东郊汤山镇东北约3公里的一座名叫南山的小山下,该山海拔205米.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硫化铜矿资源,古铜矿位于山东北面以及与之相邻的东沟砂子坡中.现在所能见到的古采矿区大约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长度约在200米左右.深度在海拔139——107米之间,主要矿井、巷道、采场集中在地质勘探线的0线到2线附近(图一).这一地区的成矿母岩石英闪长斑岩同位素年龄117百万年,铜矿的成因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及中温热液  相似文献   

17.
宝塔河遗址出土的东周时期遗迹有灰坑、陶窑和墓葬,遗物仅见陶器与石器,器类包括鼎、釜、罐、鬲、盂、豆等。这些遗存分三期,时代跨度从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内涵分为两组,一组以鼎、釜、罐为核心,代表着峡江地区一支传统的鼎釜文化;一组以鬲、盂、豆为核心,为楚文化。春秋早期以传统鼎釜文化为主,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逐渐介入,春秋晚期以后,楚文化在这一地区已成为主导文化。这一过程为我们研究峡江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楚文化的扩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8.
<正>南京城东的青龙山脉,往西南弯曲着伸向秦淮盆地之中,然后吐出了一颗明珠——方山。方山是死火山,因其顶平无峰,又孤绝耸立于开阔的秦淮河流域平原,便成为秦淮盆地中最显著的地标。方山还有个文雅的名字叫天印山,古人说它像一方官印。秦淮两大源河就在山下汇合,然后向北流往南京城。"天印山如天斫方,秦淮水萦练带长"([明]顾璘)。不过,史前时  相似文献   

19.
正"湖熟文化",是由杰出的考古学家曾昭燏和尹焕章提出的考古学上的一个命名,指长江下游地区距今约4千年前后的一种史前文化,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时期,具有土著文化特征,因1951年最先在南京江宁县湖熟镇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境内的长江沿岸地区,宁镇山脉和秦淮河流域分布密集,扩及太湖流域。该文化遗址大都是土墩,顶部较平,称为台形遗址。遗址中主要有陶器和石器,也发现少数小青铜件,成为该地区青铜文化的开端。。土墩遗址中通常不止一种文化层,在其下层可能会有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