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寿的东北泉缘王宇,王琳蒋寿字伯,江苏省吴县人,他多年在邮政部门供职,对邮票艺术及其收藏造诣颇深,曾为《新光》集邮杂志的编委之一。同时,蒋先生又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钱币收藏家。故而,在他的倡导、努力下,《新光》杂志辟有副刊,专供钱币学者发表文论。蒋先生...  相似文献   

2.
1961年3月15日至23日。广州珠江宾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与各中央局(1961年初,中央成立华东局、东北局、西南局、西北局、中南局、华北局等6个中央局)、中央有关部门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同志共聚一堂,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共商大计。因为此次中央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故称中共中央广州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广州会议”)。今年是“广州会议”召开40周年,又是建党80周年,回顾“广州会议”,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仰东 《炎黄春秋》2006,(10):38-43
1945年6月,中共七大闭幕,由44人组成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只有关向应和林枫两人为东北籍中央委员。关向应是大连金县人,林枫的家乡则远在位于黑龙江省腹地的望奎县。林枫的当选,在颇具代表性和特殊性的表象背后,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来自并不得风气之先的边远地区的共产党员,在近二十年革命生涯中对党的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建国后,林枫曾任东北局第一副书记和东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高级党校校长等职。今年正值建党八十五周年,也逢林枫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七一”前夕的一个下午,林枫之子、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在北京吉林大厦向笔者追溯了父亲一生中的若干片段,从中可见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杰出的政治智慧、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4.
杨继绳 《炎黄春秋》2013,(11):68-70
2001年8月22日,在安志文办公室,安志文谈到高岗及其问题,谈话整理如下: 从西北到东北这一段时间我给高岗当秘书,个人关系也不错。东北土改是他主持搞的。我觉得当秘书时间长了,找李富春,希望调出来,下去搞土改。李富春把他的秘书刘家栋给高岗当秘书,我才调出来。赵家棵在高岗事件前后都给高岗当秘书,他最近还给中央写了一个东西,意在给高岗翻案。给我看了。我认为高岗的事解决不了。  相似文献   

5.
西柏坡受命     
杨成武 《神州》2008,(7):42-45
1948年7月31日,我接到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电报,要我赶到军区,和他一起去中央接受新的任务。8月2日,我到了华北军区所在地平山县烟堡村,见到了聂司令员。聂司令员对我说:"主席找你去,一起谈。任务是准备配合东北作战。东北部队攻锦州,打锦西、沈阳增援的敌人。主席考虑,要华北野战军配合东北作  相似文献   

6.
1914年,蒋介石曾经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东北之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复员整军会议上的演讲中说:"记得我在民国三年到东北去考察的时候……我在日本人的掩护招待之下,在东北的满洲里、哈尔滨、长春等地,住了三个月。"那么他当年为什么要到东北,在东北又做了些什么,于他的人生又有什么作用,以至让他在事过30年后还念念不忘呢?  相似文献   

7.
卢骅 《纵横》2010,(5):34-3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30多万东北军相继撤出东北。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削弱东北军实力,采取“缩编”手段,只给东北军5个步兵军、1个骑兵军的番号和编制。在6个军军长中只有一个人是东北人,他就是号称“土皇帝”的第五十七军中将军长缪徵流。缪素以反共和善于钻营而受到蒋介石的“垂青”,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部下敢于向他挑战并最终把这个“土皇帝”拉下马。于是,在东北军史和中国抗战史上就发生了一段万毅勇斗“土皇帝”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点算中共党史上大量的悲情人物,高岗绝对是其中之一。在中共历史的印记中,高岗的行状前后大相径庭。1955年前,他历史辉煌:他是"西北王"——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是陕甘宁边区的连任参议长,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他是"东北王"——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满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总后勤官";他是"一马当先"——1949年后任中央人民  相似文献   

9.
建林 《文史春秋》2002,(10):10-12
你知道我们党的第一支八路军是怎样进驻东北的吗?你知道是谁带领八路军第一个驻进东北接管沈阳的吗?你知道我们党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决策的吗?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有人说,如果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就没有平津战役的成功和淮海战役的凯旋,以至中国大陆的全面解放将会向后推迟。然而,你知道拉响东北战争第一根导火线的人是谁吗?是一个9岁时就失去双亲的农家孤儿,中国人民海军航空兵原司令员曾克林将军。他是我党率军进驻东北的第一人,当年,刘少奇同志称他是——抢占东北的“先锋官”。  相似文献   

10.
来信     
《南方人物周刊》2010,(12):10-11
“喜闻乐见”的“范儿” 大多数人是在春晚的小品节目里认识他的。 他从东北那旮旯走到了北京,走向了全国,成了众所周知的“范儿”。  相似文献   

11.
北伐名将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他虽然是广东人,但在戎马生涯中却与江城武汉结下了不解之缘。武汉既是他青年时代的求学地,又是他扬威  相似文献   

12.
1935年下半年,东北军的张学良将军奉蒋介石之命,担任消灭陕北红军的副总司令(总司令是蒋介石挂名)开始他以为陕北红军人不多,长征转战八九个省(当时现在的四川的西部是西康省),是缺弹缺粮的疲惫之师,战斗力不会太强了。可是一接火,他就打了大败仗,他想不通。他不想再打了,想抗日,收回他的东北失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初,长期的财权独立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利益纠葛使裁厘在东北的推行较其他地区更为艰巨。围绕裁厘问题,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在入关调停中原大战前后有着明显的态度变化。在此期间,张学良与国民政府代表进行多次交涉,其背后蕴含着东北地方与中央的博弈、张学良与东北要员之间的互动等复杂因素。在中央抵补、开征新税、精兵简政等善后措施的保障下,东北最终废除了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厘税制度,通过税权统一实现东北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调整与确立。  相似文献   

14.
正张学良在1933年下野后赴欧洲考察军事。10月,他在罗马意外见到一位东北友人—刘长春。刘长春是辽宁大连人,著名的短跑运动健将,20世纪30年代代表东北前往杭州参加全国第四届运动会时曾获短跑冠军,深受张学良  相似文献   

15.
1914年,蒋介石曾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东北之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复员整军会议上的演讲中说:"记得我在民国三年到东北去考察的时候……我在日本人的掩护招待之下,在东北的满洲里、哈尔滨、长春等地,住了三个月。"那么他当年为什么要到东北,在东北又做了些什么,于他的人生又有什么作用,以致让他在事过30年后还念念不忘呢?受命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终因力量悬殊以致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  相似文献   

16.
正洪先生不是神洪先生不是神,他外表看上去就是一位儒雅大方、朴朴实实的普通人,不过他精力旺盛,是一位"不知老之将至"的退休教师。但他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他是超乎无数普通教师的大写的人,是语文教育界的瑰宝。洪先生的成就享誉海内外,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实现了文化人追求的三不朽事业:立德,立功,立言。他是仰望星空的智者,又是双脚稳稳踏在学校净土之上的行者,他是一个可触可感可亲可敬的长者,又是值得后辈不  相似文献   

17.
在西安事变期间,高福源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作用. 高福源是我的老乡,又是我在东北讲武堂时同期同学中的一位优秀生.他酷爱读书,好学不倦,性格豪放,正直诚实,并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张学良和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都很器重他.他虽曾一度参加“剿共”,但是被红军俘虏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迅速有所觉醒,改弦易辙,终于走上联共抗日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复杂奇特的人物之一,是一个由多重矛盾侧面组合而成的“多面人”——他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却又是“小民生计”的热心关注者;他是清廷妥协主义外交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却又不乏拳拳爱国之心;他是清王朝的得力卫道士,却又是苦心孤诣的社会改革家;他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产儿,却又是“西学”的积极倡导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人是在春晚的小品节目里认识他的。他从东北那旮旯走到了北京,走向了全国,成了众所周知的范儿。范儿不好当,群众喜闻乐见的范儿更难。字里行间看得出范伟上道之后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20.
曹廷杰字彝卿,号楚川,湖北枝江人。他是清朝时研究东北边疆史地问题的著名爱国学者,他所研究东北边疆问题的著述,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和影响。他不仅刻苦系统地研讨中俄边疆问题,而且身体力行,主动投入到防俄第一线工作和考察,为加强边防,防御沙俄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