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慧  李静 《文物春秋》2012,(5):60-62
涉县娲皇宫停骖宫内收藏有一通宋代觉慈寺敕牒碑,该碑原立于涉县索堡镇西悬钟村觉慈寺内,是宋代寺院敕牒公文的石刻本,虽已残缺,但对研究宋代寺院敕牒、颁布寺院敕牒的基本程序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一博 《广西地方志》2020,(5):52-57+64
南宋《静江府阳朔县应诚庙敕牒碑》现存于阳朔县福利镇应诚庙遗址,为广西目前所仅见的保存较完好的宋代庙宇敕牒碑,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敕牒碑实物。且此碑两面都镌刻有敕赐封号牒文,完整提供了元丰改制后敕赐封号牒文的格式,提及了应诚庙的历史、南宋"曹成之乱",反映了宋代敕牒文书流转情况,反映了宋代敕牒的书法风貌,签发宰臣为王次翁、孙近与秦桧。此碑是研究宋代敕赐封号牒文及广西宋代历史的可贵文物。  相似文献   

3.
《敕赐利民侯》碑发现于河北省曲阳县城南8公里的黄山八会寺旧址,碑文记述了八会寺华严集圣池在北宋敕赐利民侯的始末,碑阴为金天眷二年《龙池事因记》文,此碑为研究古代求雨祭祀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张仲明 《文博》2021,(1):88-91
甘肃合水金代清凉禅院敕牒碑是甘肃庆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载有金代寺额敕牒的碑刻,其所载的清凉禅院牒在历代金石著作中均未收录。该敕牒的发现,为了解金代佛教寺院管理制度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庆阳地区政治史、佛教史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原碑拓片对敕牒的内容进行了补释,对金代敕牒的格式、获取寺额的程序、缴纳钱数以及敕牒产生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青海乐都县文化局文物管理股收藏两方明朝廷赐给乐都喇嘛教寺院——瞿昙寺的印章。一方是宣德二年(1427年)特赐主持修寺喇嘛绰失吉象牙印。印文为"真修无碍"四字篆书。印正方形,边长4、通高8.6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史志记载,从碑文释意、组成、性质、定名等方面阐明《褒先寺安公劄付碑》是清代定名的南宋碑刻,为南宋公文"照会"的再现,并就碑文中"照会"格式、语言特色和碑文价值等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7.
诰命、敕命在民间的称谓即圣旨。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敕(又称诫敕)《释名》:“敕,敕饬也,使自警饬不敢废慢也”,帝王自上命下之词。诰命、敕命是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为皇帝封赠高级官员的凭证。由于官员的品级不同,诰敕封赠的范围及轴数、图案和轴头亦各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至顺镇江志》中所载"大兴国寺记碑"为研究基督教在元代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基督教(景教)的教义、景教在江浙地区的流传、景教在元代的兴衰、元政府对景教的政策、景教与佛道等教的关系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福康安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之后,乾隆帝下令在海峡两岸竖立一对"孪生御碑"。台南的乾隆御碑基本保持了历史风貌,南普陀的御碑已非原貌,其历史变迁的细节鲜为人知。现借重修《南普陀寺志》之机,编纂者试图探寻该御碑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2月,笔者同梓潼县副县长孙滔、梓潼政协文史委赵荣先、仇昌仲等在天字山近山顶处发现“魏公寺碑”。该地,密林掩盖之下有40平方米的石砌围墙,石墙上半截早已倒塌,尚存8公寸左右高的石墙基础。“魏公寺碑”在石墙中央,碑高2.2米(不算碑基),宽0.75米,厚0.1米,碑盖与刻字的碑身是整体,碑顶呈弧形,碑盖部分正面是精雕的二龙戏珠,碑盖背面是林中奔鹿。碑的周围的石围墙内,乱石堆集,扫开泥土和枝桠,发现有石雕人像、(有佛象)石香炉、黄色筒瓦、石碉圆柱等,但多断折倒伏。此碑是大清乾隆四十九年岁次…  相似文献   

11.
杜应然《融州老君洞敕赐真仙岩之图》绘刻真仙岩自然胜迹和建筑景观,内容涉及宗教、民俗、教育、建筑、园林诸单元,为宋代岭南文化景观之典型。本文释读《图碑》(及附刻诗),并参考有关石刻和典籍文献,考察真仙岩文化构成要素及内涵,复原因文献传承缺失而长期以来未曾揭示且极为丰富的宋代融州文化景象。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历史悠久,千百年来龙母信仰、龙母文化长盛不衰,经历代历朝皇帝的勅封,龙母祖庙进入国家正统祀典行列得以广泛传播,被誉为"西江神源"。龙母有功于国,有德于民,上辅朝廷下保黎庶,"自秦而汉而晋而唐宋元明膺封数十朝,享祀二千载"。[1]"志乘庙碑、班班可考"。[2]宋大观二年(1108),朝廷颁诏赐悦城龙母庙"孝通"庙额,盖取五龙子"卜地移坟,孝义通天"、勅龙母庙正统祀典地位之意,本十分隆重  相似文献   

13.
王玺  李进兴 《丝绸之路》2022,(3):169-173
在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大佛楼前立有一块大明成化年“重修圆光寺大佛楼记”碑,记载了须弥山石窟大佛楼开凿时间、缘由、依据、寺名沿革以及大佛楼重修的原因、善士、主修人等,其上涵盖人文、地理、环境、政治、边防等诸多信息,文章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考释研究,对研究丝绸之路文化传播、边塞边防安置有着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宋元丰改制变二府体制为三省-枢密院体制,如何构建新制行政体制是改制的重要内容。推进改制过程中,宋神宗逐渐提升尚书省地位,行政体系中不同层级部门的行政职能先后得以"重振":继熙宁时期部分寺监职能已得到振举后,元丰初把不少六部职事纳入尚书省。元丰五年对尚书省结构、职能及运行机制有了更全面的规范,其中都省覈治省事,由于长官的特殊性,成为决策与执行的枢纽。新制以尚书都省为首脑,由下到上"重塑"了国家行政体制。这一过程,呈现了二府体制到三省-枢密院体制职能转换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查韦斯[1954—]7岁时,乌戈跟祖母住在一起。上学了,同学们都有美丽的书包,七彩的画笔,而他除了满是补丁的书包外,什么也没有。乌戈很伤心,多次向祖母讨这要那,祖母总是安静地听着,从未应诺下来。一天,乌戈又委屈地说:"课间同学们都有面包吃,  相似文献   

16.
楼劲 《历史研究》2019,(1):55-71
南北朝渐趋流行的异地察举和求举觅举之风为投牒自举提供了基础,而北朝地方官学生徒课试举贡之制则推动了投牒自举之法形成。在地方官学生源较为开放的传统和北朝后期游学大盛的局面下,北齐规定游学之士可与州郡学师生一并推择充举,确立了秀、孝应举就试的开放性,至此,投牒自举之法实非萌芽而已形成制度。隋唐常科贡士的相关规定和武周以来投牒自举者率多寄学应举的状态,即承此脉络而来。投牒自举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与魏晋以来举贡基础拓展、科目内涵调整、考试制度完善等事态相互呼应,一起构成了察举制错综演进为科举制的连续场景。  相似文献   

17.
南京有一块名碑"三绝碑",唐代时"诗仙"李白、"画圣"吴道子、书法家颜真卿这三大文人同题一碑,后来元代赵孟頫在"三绝碑"上题了《宝公菩萨十二时歌》,清代乾隆皇帝御笔"净土指南"四字,此碑因此实际上为"五绝碑"。  相似文献   

18.
19.
1989年第6期《东南文化》浙江文化专辑载有关于“南宋官窑”的论述多篇,各文引用的文献材料大致相同,但在阐释上各有各的论点,百家争鸣颇有新的突破.关于南宋官窑因其声誉较高,对它的研究,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瞩目.兹就“南宋官窑”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巴图鲁"乃满语baturu的译音。《五体清文鉴》译为"勇"《清文汇书》译为勇强之勇,勇冠三军之勇,勇为之勇。勇将即baturuhaha。但作为赐号之巴图鲁,乃为勇将,勇士之意。也可转译为"英雄"。"巴图鲁"一词源于蒙语。蒙语与满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蒙语属于蒙古语族。满语则属于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因此在语言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元史》中有很多"人都儿"、"拔都儿"、"把都儿"、"八都鲁"①之记载,此乃巴图鲁之同名异译。在蒙语中大部分作为人名。如《元史》中有《拔都儿》传②、《答失八都鲁》传等等。再有《杭忽思》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