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智丹  刘会军 《民国档案》2013,(1):125-133,116
自1940年4月起德国在欧洲发起军事攻势,日本乘机在法属越南攫取军事和经济特权。国民政府为保障西南国际交通和西南根据地的安全,希望达成中法在越南的军事合作,即一旦日军侵入越南,中国可派兵入越进行协防。但由于自身军事缺陷,且未得到法、英、美诸国的切实配合,国民政府在派兵入越作战的谋划和筹备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在法越当局屈服于日军使其进占越南北部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决定暂时搁置派兵入越计划,转而加强同英、美的军事合作交涉。  相似文献   

2.
本文澄清隋代清禅寺遗址的性质并非僧侣墓葬,而是佛塔地宫所在。考订隋代净觉寺的位置不在曲池坊,而应在晋昌坊;崇先寺不在长安,而在洛阳。另外,本文梳理了恒济寺以及武则天外家纪念性寺观的名称沿革。  相似文献   

3.
《安备墓志》是近年出土于洛阳的隋代墓志,出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不详。此后该墓志以及墓葬中相关文物被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征集收藏,也算是不幸中之万幸。葛承雍率先对该墓志做了研究,考证了安备的家世和仕宦经历,指出安备是一名信仰祆教的入华粟特人后裔。文章还对安备墓出土石榻上具有祆教色彩的图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80年代,洛阳地区考古发掘的诸多唐墓中出土了60余件乐舞陶俑,这些乐舞俑以独有的审美观照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唐人独具魅力的审美观和无羁无绊的想象力。从像俑那一颦一笑的表情,刚柔相济的舞姿,绚丽斑斓的彩绘,让人感受到梦幻般的美丽,看到一种充满生命激情的民族文化,以及塑艺大师那浪漫离俗的情怀和卓越非凡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洛阳周公庙始建于隋末,位于隋唐东都洛阳宫城应天门东侧,后代历经修缮.五贤祠位于周公庙旁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周公庙的补充和延伸.文中披露有关文献和近年出土的碑刻文物,见证了洛阳周公庙与五贤祠的兴废.  相似文献   

6.
刘斌 《考古》2012,(4):70-83
洛阳地区自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王弥、刘曜攻破洛阳,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曹魏及西晋时期统治的核心区,也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及当时文化制度控制较为严格、执行较为彻底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汉朝的军队编制中有"越骑"。如淳说"越人内附以为骑",晋灼说"取其材力超越也",学术界对两种观点历来争议纷纭,而学者以倾向晋灼说者为多。考虑"越骑"和"胡骑"、"羌骑"并说的史例,似乎应当重视出身"越人"之说的合理性。"胡""越"既是民族概念也是方位概念。考虑到"越"也有方位概念的涵义,更有助于理解"越骑"称谓的历史文化指向。除了西汉建国时的项羽故事外,东汉衰微时也多见出身越地的马上英雄。孙吴军队中有"骑士"的事实,可以否定因"越人非善骑所出"、"骑非越人所长"而以为"越骑"与"越人"无关的简单化、绝对化的意见。汉朝军队中"胡骑"、"越骑"并置,也有显示"胡越宾服"的宣传效应。  相似文献   

8.
《音韵集成》对中古入声韵的分并以入声韵为单位,不与阳声韵分合同步进行,也不考虑中古韵摄的异同,中古入声-p、-t、-k尾明显相混。这种分并,对《韵略汇通》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洛阳金谷园IM337号汉墓的年代,原报告推定为“东汉中期-晚期”,本文认为该墓实际上是一座西汉晚期墓葬。本文还就该墓中出土的釉陶器进行了分析,认为已知洛阳地区出土的同类釉陶器的年代均集中在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应属于直接从南方输入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魏明 《史学月刊》2006,(2):60-69
1939年底,冀朝鼎以地下党身份由美回国,通过陈光甫担任国民党政府的“环球进出口公司”襄理,从事出口中国桐油、进口美国战略物资等业务。其间曾化解了桐油危机并获得美国援助的锡贷款,还赴滇缅公路视察桐油运输情况,以打破日本的海上封锁。1941年,他利用与孔祥熙的“世交”关系,经美国友人推荐,出任“中美英平准基金委员会”秘书长,以维护法币的国际币值。他和一些美国高层官员私交甚厚,因此成为国民党财政部和美国财政部沟通的桥梁。在平准会后期他成为关键且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在汇率上的丰富经验使他成为新中国初期最有创新精神的经济事务官员。作者查阅了大量美国档案资料。这篇译文是作者文章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牛建强 《史学月刊》2004,(12):39-47
明人黄暐的《蓬轩类纪》是研究由明前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南北地区特别是苏州地方社会变迁的珍贵材料。关于该书的名称和衍变等问题,自明嘉靖以来即产生歧异和纠葛。近年来由于新材料的影印出版,这些问题因而得以澄清:《蓬轩类纪》为黄暐笔记之原名,而《蓬窗类纪》为误称;其孙黄省曾依据材料归属吴地和非吴地的原则将《蓬轩类纪》分解,重组为《蓬轩吴记》和《蓬轩别记》;其他与之相关的问题在上述主要问题考实的基础上自然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