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七日,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吴怀祺教授、向燕南副教授等人,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到当代著名史学家何兹全先生的寓所。这时,何先生已经工作一阵子了。八十七岁高龄的何先生,早晨照常到户外活动,散步或打一套太极拳。简单地吃过早饭后,他就在书房开...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社会》一书,是著名史学家何兹全先生数十年来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领域辛勤探索的结晶,是全面、系统地阐述魏晋封建说的一部著作。它对商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形态进行了纵向的研究和横向的剖析,精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由来、发展和向中世纪的转变。它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多有建树。现就读书所得,谈谈我自己的粗浅体会。首先,何先生以高度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建构了一个严密完整的魏晋封建说体系,使魏晋封建说更臻成熟、更加理论化了。这个体系包括:(一)商周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道路和历史学的道路──读何兹全先生《历史学的突破、创新和普及》王子今何兹全先生著《历史学的突破、创新和普及》一书新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共收入31篇文章,其中有7篇是为一些历史学读物所写的序言,另外24篇都是历年(主要是1980年以...  相似文献   

4.
1900年,二十世纪刚刚揭开了序幕,向达先生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土家族一个小官吏家庭里。他一生饱经忧患,遭际非常,艰难地度完了六十六个春秋,最后被摧折于十年浩劫之中。先生是一位正直的爱国的学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翻译家。他一生所走的道路是崎岖而曲折的。他的勤奋,他的博学,他的甘苦,他的高尚品德乃至他的悲惨结局,常常引起人们的怀念和崇敬。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探讨他一生的治学道路及其学术成就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不断开拓史学史学科的新境界──读《白寿彝史学论集》陈其泰正值白寿彝教授从事学术工作六十五周年和八十五岁寿诞之际,《白寿彝史学论集》(精装,上、下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出版,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这部论集收入著者有关史学的论著120篇(包括专书《史学...  相似文献   

6.
血管瘤的克星──何成荣小雨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那位面目丑陋,但心地善良的卡西摩多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亿万读者心中。人们在同情怜悯卡西摩多的同时,也在脑海里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什么原因导致卡西摩多如此丑陋?现代医学揭示...  相似文献   

7.
正"批林批孔"是我的学术起点我的老家在安徽的濉溪,被当地稍有知识的人称为安徽的西伯利亚。小时候,濉溪属于宿县地区,就是现在的宿州市;后来属于淮北市,也是淮北唯一一个市属县。与同龄许多学者相比,我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早期,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实在说来,没有读过什么书,不像同时代的城里人,  相似文献   

8.
不断开拓和发展的外交新局面外交部编者按:今年10月1日,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45周年。为了向海内外展示社会主义祖国45年来的辉煌成就,展示祖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新貌,激励各族人民从历史的回顾中增强走向未来的信心和力量,以便...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2013,(20):5-6
<正>段文杰先生1917年8月23日生于四川绵阳。194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从杭州迁往重庆的国立艺专五年制国画科,师从林风眠、吕凤子、潘天寿、陈之佛、李可染、黎雄才等先生学习中国画。由于学习勤奋努力,在绘画基本功和文史知识方面都打下了坚实基础。1944年,在重庆观看了张大千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展览,被敦煌艺术所吸引,同时也了解到地处边远荒漠的敦煌石窟艺术遗产需要有识之士去保护和研究,就下决心要担当一名  相似文献   

11.
侯外庐是我国公认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是与其走过的学术道路分不开的。他的学术道路具有开拓性的鲜明特点 ,从中可以领略到他的理论胆识、历史睿智和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韧”的战斗精神。他走过的学术道路 ,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 2 0— 30年代 ;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具体途径、建设中国特色的历史科学体系的 4 0— 5 0年代 ;坚持真理、不断进取、回顾总结的 70— 80年代。它们始终贯串着一条主线 :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指导 ,在历史研究领域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他在历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科学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中国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戚佑烈先生的学术道路金佩林戚佑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高等学校从事教育和科研50余年,桃李盈门,成就斐然,为我国世界中世纪史学科建设与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学术界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师生的尊敬与爱戴。一戚佑烈先生,1913年6月11日生于山...  相似文献   

13.
在兰州大学校园,一提起历史系赵俪生教授,人们无不充满由衷的钦敬。他满头银丝,一副山东人特有的伟岸身躯,那敏捷的思维和洪亮的声音,使你想不到他已有75岁高龄。他原名甡,以字行,曾用枕秋、冯夷等笔名,以寄陇居名其集。1934年考入学子们梦寐企羡的清华大学,一二九运动中是擎旗、抬棺的积极分子和左联与民先队的成员。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游击战争,任山西新四军政治保卫队连指导员和营教导员。30岁应聘为河南大学副教授,次年成为解放区华北大学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以后历任济南市府秘书、中国科学院编译处副处长,东北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教授,1957年8月到兰州大学。几十年间,他经历坎坷,倍受磨难,却始终执着地追求光明与学术。他的译作、诗歌和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史学研究更硕果累累,已出版著作十余部,论文160余篇,在农民战争史、土地制度史、思想文化史、史学理论和地方史等领域颇多建树,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4.
外庐同志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外庐同志学术纪念会。外庐同志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外庐同志去世以后,我曾写了一篇文章,悼念侯外庐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我说,本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同志的《史学要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里的发展的重要标志,郭沫若同志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代表三十年代的理论成就。四十年代,外庐同志的著作在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中有他特殊的地位。这篇文章中讲得很含蓄,但这种说法是经过长期考虑酝酿的。我认为,这种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是对的,是要肯定外庐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  相似文献   

15.
清史研究若从孟森、萧一山诸先生相关著作问世作为起始,至今尚不及百年历史,但清史研究已成为在中国断代史研究中成果最多的研究领域之一,且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日益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门显学。在清史研究诸多方面中,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为中外史学家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进入本世纪80年代以后,戴逸教授主编的《简明清史》一、二册①首开先河,将清代边疆民族史作为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所论命题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把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起点。近20年来有关清代边疆民族史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的献学家中,有一位令人扼腕叹息的学,那就是饶钦农先生。饶先生一生致力于献学,以研究献为生命,立志做一流献学家。可惜的是,直到去世前他的学术成果基本上没有出版。  相似文献   

17.
杜光庭(850~933),字宾圣,号东瀛子,括苍人(一说缙云人,一说长安人),少年时习诵儒学,博通经史,工诗章翰墨.  相似文献   

18.
<正>何兹全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2007年秋,笔者求学北京,有幸得以忝列先生门下。三年来,恩师不以愚钝弃我,耳提面命,毫无保留地传授治学、做人心得。从先生身上,我不仅逐渐找到  相似文献   

19.
向燕南 《文献》1999,(2):153-169
焦竑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谥文端、文宪,江宁(今南京)人,是晚明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尤其精于史学.明代史学风气至嘉、万时期丕变,由空疏转向谨严.其中功绩,王世贞之外,则首推焦竑.在焦竑传世的三十余种著作中,史学著作计有《献征录》120卷、《熙朝名臣实录》27卷、《逊国忠节录》4卷、《国史经籍志》6卷、《玉堂丛语》8卷、《皇明人物考》6卷、《京学志》8卷、《词林历官表》3卷等,此外尚有汇录大量考史笔记的《焦氏笔乘》6卷和《续笔乘》8卷等,是明代整个学术发展中非常有影响的人物①.  相似文献   

20.
吴光 《古今谈》2006,(1):10-13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他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理论家。他在清代前期与孙奇逢、李颙齐名,并称“国初三大儒”,自清末以来,则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并称“明清之际三大家”,可见他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