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罗伊茨基墓地陶器的基本要素是在黑龙江中游奈伊费尔德类型陶器中孕育成长,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以查里巴为代表的粟末靺鞨文化影响,构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特罗伊茨基类型陶器.  相似文献   

2.
本文反对唐代“黑水”是指穆棱河与乌苏里江及其支流的观点,认为黑水是指黑龙江中下游段。结雅河下游发现的考古遗迹族属是黑水靺鞨之思慕部,不是从松花江迁移到结雅河下游流域的粟末靺鞨。靺鞨思慕部文化具有草原文化的成分。靺鞨族人种是复杂的、多源的。思慕部墓葬人骨得出的人种类型只能代表思慕部,能否代表黑水人种,或代表全体靺鞨人种,还需要新的对比材料。  相似文献   

3.
靺鞨文化中的奈费尔德类型陶器主要是从波尔采文化陶器逐渐演化而成,其中陶质盘口壶是受到青瓷盘口壶造型的影响出现的。在波尔采文化的末期,一支从西伯利亚地区迁移来的人群,沿着黑龙江上游河谷地带穿过大兴安岭,到达黑龙江中游,促使波尔采文化人群主体向南迁移,留居的人群与新来的人群混合,形成了黑水靺鞨人。其文化也发生很大的变异,形成同仁一期文化和奈费尔德类型,在形成过程中也吸收了来自南方的汉族文化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于近代史学工作者来说,阿穆尔河沿岸地区早期中世纪的民族文化状况,不是一个新课题,在这一领域,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已经展开.对以往学者的著作研究分析表明,尽管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如:将统一的靺鞨文化区分为5种遗存类型,并试图将这5种遗存类型同编年史书中的靺鞨部落联系起来,同时将特罗伊茨基类型遗存同阿穆尔地区女真文化和渤海文化联系起来),但有些方面仍存在着争议,如史书上提及的中世纪阿穆尔河流域地理名称的具体位置;波克罗夫卡文化(或阿穆尔女真文化)载体民族的起源和族属;五国部的居住地点和他们的物质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5.
古代日本对靺鞨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史料中的"靺鞨(国)",是指东北欧亚大陆地区靠近日本海的靺鞨部或库页岛附近早与日本有过交流的靺鞨部族的居住地区.日本雅乐中的"新靺鞨"是靺鞨部族传统的舞蹈,后来由靺鞨人通过某种渠道带到日本,被赋予"新靺鞨"之名.靺鞨,在古代日本被赋予的意义为日本北边的一个蕃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西黑岱墓地出土人骨的研究认为,该墓地Ⅰ区汉代居民与现代蒙古人种东亚类型的体质特征更为相近,而与北亚类型关系疏远;Ⅱ区金元时期居民的体质特征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存在较多的一致性,属于我国先秦时期人种类型中的古蒙古高原类型。  相似文献   

7.
靺鞨族是东北亚古代文明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俄、日、朝、韩等国学者对靺鞨研究抱有极大兴趣.19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在对靺鞨族的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涉及文献学、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等诸多领域.日本于1660年出土的多贺城碑,以及我国旅顺黄金山脚下发现的册封靺鞨鸿胪井碑,蒙古国于2009年出土的仆固乙突墓志铭,对深入研究靺鞨的历史,厘清与靺鞨相关的一些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主要对俄、日、朝、韩、美等国学者对靺鞨研究的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与综合比较,并对日本多贺城碑和蒙古国仆固乙突墓志铭的情况加以评述,以使我们能够系统深入地了解海外各国的靺鞨研究现状,为我国学者的靺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1983-1986年发掘区的北区墓地中既有周人贵族井叔家族的墓葬,也有殷遗民和古羌族的墓葬,所以该墓地的性质不是单纯的井叔家族墓地。本文参考出土文字和传世文献中有关"里"的记载,认为"里"是西周的地域性基层组织,在晚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且"里"中居民的身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西周时的都城丰邑中聚居着周人和其联合的他族部众,以及从东面迁来的殷遗民,人群构成可谓复杂。面对这种形势,周王朝的统治者在利用血缘家族的纽带作用来维系其统治的同时,还使用了高于血缘关系的基层地域组织—"里",以对居住于丰邑的诸族人群进行统一管辖。所以本文推测张家坡北区墓地是井叔家族所居住的丰邑中某个"里"的聚葬地,属于地域性墓地。由此可见,考古发现的商周时期的墓地并不一定都是家族墓地,这些墓地中所埋葬人群的社会关系有可能是地缘性的。  相似文献   

9.
1998年俄罗斯科学院主持发掘了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佐尔戈尔Ⅰ、Ⅱ号墓地,辨认出几座鲜卑墓葬并确认这批鲜卑人群属蒙古人种,在蒙古国和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都很少见到关于鲜卑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报道。利用获赠的这批珍贵的鲜卑人骨材料数据公布人种学分析数据,同时,与同时期中国以及蒙古高原其他地区出土的鲜卑人种学研究材料进行对比分析,试图用体质人类学方法,对蒙古高原鲜卑人的体质特征、演变以及人种构成进行初步探讨。该墓地人骨,与拓跋鲜卑的扎赉诺尔A组之间的欧氏距离系数最小,属于北亚蒙古人种。  相似文献   

10.
杨军 《北方文物》2006,(2):74-76
日本史书<类聚国史>"靺鞨多,土人少,皆以土人为村长"的"土人",是指渤海建国初期在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粟末靺鞨人."土"人的称呼,可能源自粟末靺鞨人的自称--粟末.  相似文献   

11.
阳畔墓地是内蒙古中南部长城沿线地带发现的又一处东周时期游牧文化墓地,该墓地流行洞室墓、殉牲,并出土有青铜带扣、短剑、刀、管状饰、环等。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有相近之处,洞室墓与长城沿线西段的甘宁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存在文化、技术和人种上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隋唐营州的靺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时期先后有数批靺鞨人流入营州地区,包括隋初内迁的突地稽部粟末靺鞨人,唐初入附的粟末靺鞨乌素固部落,以及唐伐高句丽过程中内附的粟末、白山等部靺鞨人.万岁通天年间营州靺鞨人东走建立渤海国之前,营州地区当有十万以上的靺鞨人.其中除了少部分,也印两唐书<地理志>记载的三个靺鞨羁縻州之人以外,绝大部分东归,成为渤海建国的核心力量.至于这部分靺鞨人没有被两唐书<地理志>记载,是后者修纂过程中受材料局限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内蒙古岱海地区饮牛沟墓地的随葬器物,推定了墓葬分期,揭示出墓葬的埋葬顺序和墓地的布局特征,区分了三个按照各自埋葬规则且并行存在的墓区.根据随葬品组合特征在空间上呈现的分布规律,将墓地布局和葬俗相对应,以及墓葬分组与人群相对应,揭示出死者头向、葬式、埋葬规则、随葬的生活用品、装饰品、武器(或工具)、动物骨等在空间分布上的对立与对应,据此推断出该墓地的结构,根据墓地形态和社会分层推断该墓地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渤海政权,是我国唐朝及五代十国时期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唐代东北地区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为了管理东北地区,唐朝设立了都督府进行管理。668年,高句丽王国的灭亡,既打破了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平衡,也未包括靺鞨在内的一些部族联合及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机会,靺鞨人在696年营州大乱的机会脱颖而出,东奔靺鞨故地,在东牟山一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698年,粟末首领大作荣建立靺鞨国。713年,唐玄宗册封大作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唐代时册封了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国",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和强大被誉为"海东盛国"。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占着重要的篇章。关于渤海国的民族构成是复杂多样的,关于其主体民族的构成中外学者一直存在着争议,但通过多方面资料考察和考古勘探,其主体民族应是靺鞨无疑,确切的说应是粟末靺鞨。除其主体民族之外渤海国的民族成分构成还有其他的靺鞨部落以及其他民族成员。其民族构成绝不是单一的民族成分。  相似文献   

16.
引言 1966年,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和A.П.杰列维扬科部分地发表了1960年在犹太自治州奈费尔德镇靺鞨古墓地发掘的资料①.这座大墓地在阿穆尔河沿岸地区的早期中世纪遗存中牢固地占据着首要的地位,因为它的陶器资料(在口沿下饰附加堆纹的手制瓶形或罐形陶器)和墓葬(土穴墓二次葬)是其特点之一,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把它划定为"完整的靺鞨考古学文化"②.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和2008年,为了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卫市文物管理所对常乐汉代墓地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发掘汉代墓葬46座,其中,5座西汉中晚期土坑墓人骨颅面部形态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种特征。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及葬式显示欧罗巴人群与中原移民高度融合。该墓地发现的有欧罗巴人种特征的个体,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进入黄河上游的西方人群,对研究汉代边疆居民构成以及民族融合与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参与渤海建国的集团主要有白山靺鞨人、粟末靺鞨人、高句丽遗民.建国后经过大祚荣的开国时期、大武艺的对外扩张、大钦茂的文治和大仁秀的中兴,渤海成为多种族的国家.在渤海社会中起统治地位的种族是靺鞨族,被统治阶层也是以靺鞨族为主,靺鞨是渤海国的主体民族.在渤海国的历史发展中没有形成所谓的"渤海族",既然没有形成"渤海族",渤海国的主体民族不可能是"渤海族".  相似文献   

19.
黑水靺鞨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水靺鞨为靺鞨族七大部之一,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居于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分成十六个部落。自隋初至唐开元年间,是靺鞨民族发展史上分化、瓦解比较激烈的时期。比较而言,在靺鞨诸部中黑水靺鞨的力量比较强大。同粟末靺鞨一样,黑水与中央王朝的交往也十分密切。研究黑水靺鞨,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靺鞨民族的发展演变史;同时,亦是东北民族史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拉布达林、扎赉诺尔墓地是早期拓跋鲜卑的两处重要墓地,以前学者对此多有研究,但大多是从宏观上探讨两者的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两处墓地进行微观的分析研究,较为细致地探讨了两处墓地所反映出的人群流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墓地分区以及殉性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