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著名的爱国学生运动。×日为探讨救亡大计,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陶行知、李公补、周新民等十人在上海组织以星期聚餐会形式的秘密小组(简称“十人秘密小组”),旨在讨论救亡大计,即救国会的前身。(《救国会》) 12日上海文化界由马相伯领衔,由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李公朴、邹韬奋、陶行  相似文献   

2.
新记《大公报》首任总编辑张季鸾上庐山不只是三次,下面记叙他三次上庐山,因为事涉中国近代史三次重大事件,故旧事重提,仍有兴味。(一)上海救国会成立于1936年1月28日,正值上海淞沪抗战四周年之际。救国会主席沈钧儒是《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故交挚友,早在1919年,张季鸾在上海《中华时报》任总编辑时,沈钧儒是这家报纸的主笔,两人友情甚笃。但他们两人,在当时形势下,在是否立即抗战的问题上却各有主张。后来的人称沈为“热思维”,称张为“冷思维”。早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大公报》召集全体编辑开会,张在会议上宣布《大公报》今后编辑方…  相似文献   

3.
正沙千里,1901年出生于上海。青年时期的沙千里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从事进步活动,曾主编《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上海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团结各界人士,先后参与发起组织上海市职业界救国会、上海市各界救国联合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进步团体,主编《生活知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1936年11月,他同沈钧儒、史良等著名爱国人士,因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4.
80年前,有一位重要人物,虽然没有正式列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大会议代表名单,却为会议的召开出谋划策忙前忙后不亦乐乎,他就是早年加入同盟会的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先生。谁都知道他身居国民党要职,是后来的爱国民主人士,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那时却参加了筹建中共,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横遭国民党政府逮捕。这起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是以罗青被捕开始的。因反动军警先从罗青身上搜出文件,牵涉到沈钧儒、章乃器等。这决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而是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号救国现年96岁高龄的罗青,1901年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塘头乡罗家舍。早年在家乡参加过对“五四”运动的声援。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的1932年5月间,他受石家庄正太铁路局长王懋功之邀,从上海到正太…  相似文献   

6.
正韬奋的道路早在1950年代中期,我在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求学时,就阅读了邹韬奋的名著《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对韬奋先生极为佩服。我把新闻界老前辈邹韬奋和范长江作为学习的榜样,立志要做他们那样的新闻工作者。1958年6月韬奋先生的遗作《经历》出版。那时正是全国"反右派运动"后期,也是我北大毕业、等待分配的时节,没能看见《经历》一书。直至1978年6月,《经历》第二次印刷出版时,我才读到它。《经  相似文献   

7.
曾经被列为战犯的他 ,新中国成立时却电贺并表示竭诚拥护、衷心向往 ;中共也曾邀他回来参加政协 ,由于心有疑虑而迟疑多年后才回归。他去世后 ,周恩来总理竟亲自主持公祭大会。他是个传奇的人物。1960年1月20日上午 ,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中山公园内的中山堂里 ,聚集着首都各界代表数百人 ,人们表情沉重地来这里参加一次不同寻常的公祭大会 ,悼念三天前刚刚病逝的卫立煌先生。公祭大会由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主持。一天前周恩来还在上海视察 ,为了主持这个公祭大会 ,他特地连夜乘车从上海赶回北京亲自主持公祭大会 ,代表党和国家致…  相似文献   

8.
于蓝 《纵横》2014,(3):54-55
我知道陈荒煤同志是在1938年,他率领移动剧团到延安演出。那时,我也刚到延安不久。他和张听等同志都参加了演出,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9.
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生活》周刊主编韬奋先生,揭露国报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腐化,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结婚典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婚礼的豪华气派。韬奋先生已知晓王伯群花数十万元公款,在上海愚园路建了藏娇金屋的事实,他又派人明察暗访,证明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作了略微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信箱”栏发表。正当稿件还在排印时,接到密报的王伯群慌了,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一位韬奋先生的老相识,准备以十万光洋为筹码前来与韬奋先生“谈判”…  相似文献   

10.
"八一三"淞沪抗战已经70周年了,那时我还年幼,但因当时父亲身处淞沪战场,所以对许多事还有很深的印象。我父亲彭戢光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当时我已知道父亲在上海参加对日抗战,报纸上不断传来他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那年,我出生在北京东城一个贫穷的家庭。17岁那年,我拜在梅兰芳先生门下。我是通过齐如山先生认识了梅先生的。我和齐先生谈起希望拜梅先生为师的事,齐先生把我带到梅先生家去。那时,梅先生住在东四九条胡同。第一次见面,梅先生对我的印象很好,说我是个好孩子,聪明,扮相也好。我受到了梅先生的称赞,心里说不出的快活。但是,提到拜师的事,梅先生却拒绝了。他说:他是从不收女徒弟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肯收女徒弟,不过事实上他那时的确没有收过一个女门生。齐如山先生是个热心人,帮我再三向梅先生说项,说我是个孩子,不要当作女徒弟收…  相似文献   

12.
郭汝瑰参加过大革命,抗战期间与董必武有过联系。他在国民党军政部任职时,曾将绝密文件交任廉儒转给党。我们知道他早已心向共产党,待机起义。 这样重大工作为什么我能参加呢?因为我和任廉儒早在二十年代后期就在党内工作,都受罗世文领导。任廉儒和郭汝瑰是四川同乡.又是好朋友。任的堂兄任锦时,在郭部担任政治部副主任。由于有这些关系,我们的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 1948年元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在香港成立。党委王葆真以军事特派员身份,来上海成立了民革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王任主任委员。我和任廉儒参加了民革上海临工会,是五个常…  相似文献   

13.
成立于武汉的伪和平救国总会1939年10月初,那时武汉还在沦陷期间,作为傀儡政权的伪武汉特别市政府也早于4月间即已成立。可是就在这时,汉口汉中街(现为胜利街)二曜小路迤北,却挂出了一块白底黑字的大招牌———“和平救国会总会”。这个和平救国会一连占着延庆里街面属于汉中街门牌的143、145、147、149号4栋漂亮楼房。但是排场虽大,出出进进的人却不多。也没有见有腰挂战刀,蓄着东洋胡子的日本军官“莅临指导”。招牌挂出不久,汉口的《大楚报》、《武汉报》都刊出了和平救国会发布会的消息。首先当然是呼吁“和平”,说是中日两国兵连祸结,…  相似文献   

14.
沈剑英 《世纪》2023,(1):68-70
<正>王元化先生是上海文化界的一面旗帜。先生自2008年离开我们已有14年时间,似乎他的身影渐行渐远,但对于已与先生相识27年,学术研究得到其鼎力相助的我来说,他似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一、因《因明学研究》结缘我与王元化先生相识于1981年。记得是春夏之交的季节,复旦大学中文系贾植芳先生在胡风冤案中蒙难二十余载后,终于正式平反、恢复教授职称并迁入复旦六舍51号新居,我与内子朱碧莲(1955年毕业于复旦中文系,后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同去探望,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拒贿     
富春 《文史天地》2003,(7):62-62
邹韬奋从1926年起就在上海主办《生活》周刊。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邹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挥霍,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且婚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的豪华气派。韬奋先生看了信后,派人明察暗访那位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略作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信箱栏发表”。正当稿件排印时,王伯群得知了此事,他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韬奋先生的老相识,带了十万大洋前往《生活》周刊社同韬奋先生“谈判”。“交际博士”先开口:“邹先生,王部长最近拨了一笔公款,对…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1966年8月23日编者注),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  相似文献   

17.
李公朴被暗杀案发生在1946年7月11日的晚上。李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在云南省昆明市区的街道上被特务枪杀。回顾1936年11月22日,上海发生救国会的“七君子案”,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邹韬奋等七人被蒋介石逮捕,轰动全国。当时,李公朴是反蒋的革命民主力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1936年 11月 22日深夜,国民党上海当局 动用警察和“西捕”,将“全国各界救国会”的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李公仆、邹韬奋、沙千里、史良等7位执行委员逮捕,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事件发生后,救国会的负责人四处打探消息,了解他们的下落,采取紧急措施营救,可是一无所获。第二天上午,章乃器夫人胡子婴找到上海《立报》主编萨空了,请求披露7位爱国人士被捕的消息。萨空了不顾个人安危,24日就在头版显目位置发了消息,一时震惊了上海,波及到全国各地。 孙夫人宋庆龄得知此事后,于26日发表严正声明:…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30年代,张仲鲁先生任河大校长时,我是河大附中的学生。我和仲鲁先生是在1965年相接触的。那时,他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在开封主持文史资料工作。1965年初秋的一天,梁建堂。同志在街上遇到我说,张仲鲁先生想找我谈谈,请我到市政协去一趟。过了几天,我便如约前往。仲鲁先生那时住在开封市政协一个两通间的房子里。我进去时,他正伏案工作。听我报了姓名,他连忙放下笔,热情地招待我,关心地问我解放后的工作生活情况,并把他近年来的工作生活情况也简单地告诉了我。那种恳挚的态度,就好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他说,周总理非常重视文史资料工作,撰写文史资料就是落实周总理的指示,也是我们对社会的具体贡献,并提出要我写一篇有关《河南民报》的资料。这时,我才知道,仲鲁先生事先已了解了我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抗战前夕的救国会李必胜救国会(全称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全救会或救国会).1936年5月成立于上海,1949年12月结束于北京。它曾经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一批以“七君子”为代表的著名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主战士。在救国会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