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除了五岳名山之外,应有五大佛教名山。现存文献中,仅有四大名山四大道场,即东有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西有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北有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中有安徽九华山(金地藏菩萨道场)。南方佛教名山与弥勒菩萨道场一向没有定论。本文试图揭开这一谜底。  相似文献   

2.
紧急呼救     
紧急呼救蛟龙世界文化瑰宝——五台山佛教音乐被后继无人和技艺失传失传困扰而濒临危境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珠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也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冠,还是中国旅游35张王牌之一。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  相似文献   

3.
梵净山是西南佛教名山和中国弥勒菩萨道场,明清之际佛教盛极一时,"佛光"记载不绝于书。通过考察五台山和峨眉山历史上的佛光现象,指出佛教名山与"佛光"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爬梳明清以来梵净山碑刻摩崖、史志文献、诗文著述,找出梵净山诸多"佛光"历史线索,分析梵净山佛光现象与佛光崇拜,可以为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研究和佛教文化发展,提供详实可靠的历史线索和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物世界》2012,(1):2+83-84
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她以文殊菩萨道场位居榜首。五峰环抱的“华北屋脊”上,巍然矗立的白塔,泽被苍生;鳞次栉比的殿宇,香烟不断。这里既有大气磅礴的自然风光,又有精美绝伦的古建遗存,还有浓郁神秘的佛国气息。  相似文献   

5.
《西藏人文地理》2012,(2):40-53
“千回百转始初见,疑似仙境在人间。”巴松错是藏传佛教中的神湖,又名错高湖,藏语意为“三岩三湖”。三岩是指湖区被三座富有宗教意味的山岩环绕着,分别是“赞给扎”文殊菩萨道场,“多吉扎”观音菩萨道场,“拉扎”金刚手道场,象征着慈悲、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又是汉传和藏传佛教并居之道场.从元代到今,历世藏传佛教各教派的领袖(达赖、班禅、章嘉等活佛),都曾到这里修行朝礼,有的圆寂还安葬在五台山.章嘉呼图克图历世活佛在五台山的有关活动和驻锡对沟通满、蒙、汉之间民族文化交流,维护藏蒙少数民族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起到积极  相似文献   

7.
鸡足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中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是迦叶菩萨的道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景点、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鸡足山雄踞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宾川县境内西北隅,西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中国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和世界佛教禅宗发源地,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灵山佛都、旅游胜地”、“天开佛国”、“华夏第一佛山”等美誉,以“四观八景”的奇风异彩名冠于世,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四十四个风景名胜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朱坤 《文史月刊》2012,(Z3):4-6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道场形成后,地藏信仰开始在九华山民间传播,与本土信仰和文化相融合,成为九华山民俗的信仰核心.地藏信仰渐渐深入影响到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九华山民俗活动的内容,形成了以地藏菩萨为中心的民俗活动,其祭祀方式也因此与众不同.作为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自然成了民间组织和开展民俗活动的基她,寺庙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地藏信仰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审美心理,形成了九华山民俗的独特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佛教传入中国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些地方因为佛教而成为文化旅游胜地。普陀山与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与其作为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的道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普陀山历史悠久。据史书载,秦时的安期生、汉朝的梅福、晋代的葛洪都曾入此山修道。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天竺(古印度)僧人在潮音洞前燃指礼佛,感应观音化身。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锷与本岛居民共建“不肯去观音院”,开创朝圣礼佛的先河。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文史》2012,(2):32-32
今日我们所见到的菩萨像几乎全部是柔眉善目、面容慈祥的女性形象,但在佛教经典中菩萨多被记录为男性出身。如文殊菩萨是合卫国婆罗门大长者之子,观世音菩萨曾被描写为“勇猛丈夫”,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以菩萨为号。  相似文献   

11.
峨眉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位于四川中南部的峨眉境内. 据《峨眉山志》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六月一日,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欹迹如莲花,异之,追之绝顶无踪”.因问在山上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说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像于峨眉山”.蒲公归家后即舍宅为寺,于是峨眉山就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另有资料说,是晋代的普公在山上采药时,见一老者骑白象隐去.两种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以地藏、道明和闵公组合而成的九华山"地藏三尊"的形成是地藏菩萨图像的一个重大转变。究其原因,一方面源自于唐代九华山僧人金地藏的神化和九华山地藏道场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是地藏菩萨图像发展演进的内在需要。九华山"地藏三尊"的形成,不仅意味着地藏信仰彻底的本土化、人间化,也意味着地藏菩萨图像经由本土化、人间化的进程而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13.
洪文宇 《风景名胜》2012,(8):132-134
晋陀山 这里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至此礼佛修禅。同时,丰富多变的山崖海岸景观,也使普陀山成了舟山旅游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早在明代以前,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就已名播全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梵净山以它独有的良好的原始植被蜚声世界。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梵净山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理想的旅游胜境。梵净山是中国历史名山。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汉代,梵净山就已经是名山,称之为三山谷,说是“辰水所出”。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之为三晤山。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说它“一名辰山,在麻阳西八百三十里。”明代《贵州名胜表》称九龙山,说它“高百余丈,江头山下分九支,铜仁大小江出焉。”此外还有月境山、饭甑山…  相似文献   

15.
菩萨是印度梵文“菩提萨”的略称。“菩提”汉译是“觉悟”。“萨”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情感的动物)。用大乘佛教的理论说,凡是立志修行、求得觉悟的众生都可以称为菩萨。敦煌壁画、彩塑中的菩萨像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但按佛教理论,依据菩萨的地位和职能,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类:一、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觉悟将等同于佛陀的觉悟。在没有成佛前,常侍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每位佛陀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壁画上经常画的是“八大胁侍菩萨”,即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人口处,有一座十分醒目而典雅的巨大牌坊,上有当代豪郭沫若20世纪50年代题书“天下名山”四个大字。此前,该处已有一座规模较小的“天下名山”坊,坊的前身为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张群题书“峨眉天下秀”坊。由此至报国寺路上,曾有乐山专员刘仁庵题书“雄秀西南”坊(现为“雄秀西南”亭)和爱国将领冯玉祥题书“名山起点”坊。峨眉山秀甲天下,为道教第七洞天,佛教圣地,四大名山,又是世界化与自然遗产,闻名天下,自然是天下名山了。  相似文献   

17.
南华诞活动     
南华禅寺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寺院之一,位于曲江区东南郊6公里处的曹溪之畔。南华禅寺始创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时有印度高僧智药三藏,率弟子航海来华,朝礼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先至广州,然后沿北江而上,途经曹溪口时,“掬水饮之,香美异常”,知其上必有胜地,遂追本溯源至曹溪,四顾山水奇秀,叹日:“宛如西天宝林也,堪为沙门修道所”。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2012,(12):52-53
最美岛屿普陀山 舟山普陀山 它是善男信女心目中神圣的"海天佛国",它是观世音菩萨普济众生的道场"南海圣境"。悠久的禅佛文化,在秀丽雄伟的海岛风光衬托下名扬四海,密布的古刹禅寺千百年来萦绕着不绝的香火,  相似文献   

19.
到庙观烧香、到乡下看民俗是如今流行的两种时髦的过年方式,我们称之为“新上山下乡运动”。无论是城里的宫观寺庙,还是名山道场,春节期间大都人头攒动。氤氲升腾的香火中,不仅寄托着善男信女的虔诚信仰,也寄托着普通人年终岁首的祈祷和心愿。而在中国的东、南、西、北、中等不同地方村镇保留的民俗活动,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如同展现风土民情的活化石,让外乡人感到新鲜和神秘。  相似文献   

20.
到庙观烧香、到乡下看民俗是如今流行的两种时髦的过年方式,我们称之为“新上山下乡运动”。 无论是城里的宫观寺庙,还是名山道场,春节期间大都人头攒动。氤氲升腾的香火中,不仅寄托着善男信女的虔诚信仰,也寄托着普通人年终岁首的祈祷和心愿。而在中国的东、南、西、北、中等不同地方村镇保留的民俗活动,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如同展现风土民情的活化石,让外乡人感到新鲜和神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