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代,宛为南阳郡治所,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宛城冶铸业十分发达。宛城内曾不断有汉代钱范出土(图1)①,其中新莽钱范尤多,为探索汉宛城遗址内涵,了解铸钱业兴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介绍宛城遗址出土的几批新莽钱范,并就相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出土情况(一)中原技校出土点1964年春发现,钱范有契刀五百、大泉五十两种数百块,其中契刀五百最多,但绝大部分破碎,均系红陶,内含少量细沙,形制可分为圆形、方形。与钱范同出的有炼渣、红烧土、铸口杯以及绳纹陶片,较完整的灰陶下水管道、陶井圈、残陶窑址等。该处是一处铸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阳以汉宛城遗址为中心出土了数批汉代钱范,这些钱范反映了汉代铸钱技术的发展和南阳郡的铸钱业概况.  相似文献   

3.
1992年4月,为配合南阳市东苑小区的基本建设工程,南阳市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原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在东苑住宅小区的南区集中清理、发掘了一批两汉时期墓葬,现将其中M14、M31、M85三座墓葬(见附表一)的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及环境东苑住宅小区位于建设东路东端,东环路东侧,西距汉宛城遗址约1000米,白河在其东约1500米处自北向南继而向西流过。此处北依独山,南临白河,为宛城遗址周围一处汉代墓葬比较集中的地区。(图一)白河经独山南下,由于水流不畅,造成白河河道在历史上多次左右摆动。东苑小…  相似文献   

4.
钱文率漫郭不精,四出五铢面传形。此钱不是灵帝物,应为袁术铸宛城。面传形背四出五铢出土襄樊,制作粗糙,边郭  相似文献   

5.
彭永生 《丝绸之路》2011,(10):24-25
2008年10月18日,南充市顺庆区滨江路上中坝大桥附近"泰合尚渡"建筑工地在施工中发现20口水井,大体有土井、陶圈井、砖圈井、砖陶圈混合井四种类型。从水井的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这20口水井的建造时代大致为汉代。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江苏东海县博物馆在东海县体育场建筑工地清理了一眼砖券、陶圈混合结构的汉代水井,同时与以往发现的同类遗迹进行了比对。该水井的发掘,为研究汉代水井的形制、建造技术及东海地区的人群分布和生活方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田野调查所搜集的水井碑刻及访问材料,考察了明清以来山西、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的水井习俗,勾画了北方乡村生活用水的情境。通过水井制度研究表明,北方乡村水井在建构社区空间、规定社会秩序、管理社区人口、营造公共空间、影响村际关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水井制度突出了地缘关系,反映了北方乡村社会的特质,对之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北方传统乡村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药材市场画像石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市药材市场画像石墓发掘简报南阳市文物工作队1992年10月,我队配合南阳市药材市场基建工程发现发掘了一座画像石墓,编号为92YCM,简报如下。墓葬位置及结构该墓位于南阳市东关汉代宛城遗址的东南部,西距医圣祠约500米。墓顶距地表1。20米,从发掘...  相似文献   

9.
武玮 《文物世界》2012,(2):21-27
水井的发明与人类的定居生活和农耕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周书》曾提到古有“黄帝穿井”、“尧民凿井而饮”,说明凿井历史的久远。目前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下游地区人类文化遗存中已开凿和使用水井^[1]。至汉代水井设施更被广泛地使用,考古发现的汉代居住、农业及手工业遗址中出有大量的水井遗迹,如河南安阳内黄三杨庄庭院建筑遗址中家庭生活用井^[2]、河南南阳北关瓦房庄冶铁遗址中用于冶铁的水井群^[3]等。此外两汉墓葬中也多随葬陶井模型明器,是模仿现实中的水井设施,将之形制尺寸微缩做成模型埋入墓中供死者享用。  相似文献   

10.
水井位于蓟州区渔阳镇下闸村附近的建筑工地,因建筑施工而被发现并被破坏。2017年4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蓟州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水井为木石结构,木井圈为六角形榫卯结构,周围用河卵石加固。井内出土陶罐、瓷盘、砖、铁钉、骨簪等遗物,从出土遗物推断,该井年代应为辽代。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城市的给水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凿井取水,二是穿渠引水。井水水质纯净,渠水水量较大。城市的排水主要依靠管道将城中的雨水和生活废水排往城外的护城河中。  相似文献   

12.
河南南阳市陈棚村68号汉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市宛城区陈棚村是古代墓葬较集中区域之一(图一)。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原南阳市考古队近几年配合基本建设时,在该区域发掘一大批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墓葬。2002年1-2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以南,东距西安市170公里,西南距宝鸡市50公里。据文献记载,从春秋晚期的德公元年(前677年)至战国中期的献公二年(前383年)的294年间,雍城一直作为秦国都城,成为秦人由西向东逐渐迁徙  相似文献   

14.
河南南阳市辛店熊营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隋唐洛阳外郭城东北里坊区内发掘了5座烧窑遗址,出土有长方形砖、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以及瓷器、釉陶器及陶器等生活用具。根据烧窑的形制结构及出土遗物,再结合与临近地区窑址的比较,推断该窑址应属于隋唐时期的官营烧窑作坊遗址。  相似文献   

15.
山东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10年在山东高青陈庄发现一座西周城址,并在城址内揭露了房基、祭坛、灰坑、窖穴、道路、水井、贵族墓葬、马坑、车马坑等遗迹。其中贵族墓葬内出土多件铜器,有2件铜簋的铭文各达70余字,并首次发现带齐公字样的金文材料。城址始建于西周早期,至中期废弃,墓葬年代多属西周中期。该遗存的发掘,填补了早期齐文化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2001年4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市东关发掘晋墓一座。该墓为砖石混合结构,有画像3幅,出土器物有各式陶俑、陶磨、猪圈、井等。墓葬形制及出土物具有中原地区西晋晚期的基本特征。它为豫西南地区晋墓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Eight prehistoric wells dug to a depth of ∼2 m below the modern ground surface were found in the alluvial sediments of McClellan Wash on Gila River Indian Community in southern Arizona. Charcoal from the sediments filling the wells yielded radiocarbon ages of ∼1000 B.C. The time in which wells were dug coincides with a period of general regional aridity and high ENSO activity in the American Southwest. Digging to access water may have occurred in response to period(s) of resource uncertainty, or as a logistical activity that engaged increasingly resource-tethered Late Archaic/Early Agricultural populations. These activitie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hat eventually became the dominant mode of subsistence in the low-lying areas of the Sonoran Desert.  相似文献   

18.
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均衡对称模式是中国都城的理想空间模式,隋唐长安城市形态以其规整的格局著称,但随着大明宫(662年)修建、兴庆宫(714年)的改建和使用,在形成三大宫殿区的过程中,反映出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适应城市功能需求而导致城市形态发生的维新变化过程,即功能性非均衡对称的形态。这是城市形态与城市社会生活的相互适应而突破了严整的均衡对称性布局模式的一个典型实例,反映出该时期的都城建设发展中政治、军事因素与城市功能因素动态制衡中城市形态发展的功能趋向性。  相似文献   

19.
试论十六国时期契吴山的地理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高原环境变迁问题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早在更新世后期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沙漠就已经存在,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根据十六国时期大夏国主赫连勃勃对契吴山的赞美及其他史料, 认为现今是沙漠的地方在先秦甚至是至北魏时期还是水草丰美的草原或森林景观。在这些争论中, 关于契吴山的真实地理位置则成为论述这一问题时的焦点。大多数学者认为契吴山应在大夏政权都城统万城以北, 而另有学者对此持有异议, 认为契吴山当在云中地区。本文从记载统万城的四种文献的史料来源、铁弗匈奴的族源及赫连夏政权的民族构成、史书中所记统万城当时的城市环境及自然景观三个角度, 论述契吴山及契吴城当在统万城以北。  相似文献   

20.
近代史中,台湾岛的开发甚晚,开发的过程充满了中国本土的内部移民与外国势力殖民的经验与色彩。台北的城市发展历程有其特有的历史因素。本文单纯就历史发展过程,对移民、殖民时期台北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历程进行历史分析,探讨台北城市由近代化的兴起迈向现代化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