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车夫之家 我家被称为“车夫之家”,是由于先父从民国19年来榆次拉车,一直拉至日军侵入榆次城,体力不支时为止;我二弟立茂,民国21年开始拉洋车,榆次解放后参加了榆次三轮车合作社(社长杨贵春)改蹬三轮车,直至1983年患脑溢血身亡;三弟立雪,因年幼没赶上拉旧中国的人力车,解放后加入了榆次运输公司马车社赶马车,直至退休;四弟立福,抗战以前在榆次汽车站(站长张晋生)当运输工,由于刻苦钻研学会了开汽车,日本投降后调到阎锡山在太原北门外办的山西省西北实业公司当了汽车司机,解放后先后在清徐露酒厂、山西锦纶厂等单位开车,80年代初退休.我叫孙立太,民国19年23岁时开始拉“洋车”,后又蹬三轮,直至80岁为止.人力车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开始出现于上海,因从日本进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于一九七一年夏天在榆次县王湖岭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墓葬中的随葬器物表明这批墓葬的时代在秦汉之际(王克林《山西榆次古墓发掘记》,《文物》一九七四年十二期)。其中第四号墓中发现的铜  相似文献   

3.
(一) 著名书法家、钱币收藏家王一新先生,自号“残陶富翁”、“半桥”、“糊涂人”。1916年生于山西榆次北田镇伽西村,现居北京。幼时毕业于榆次长凝五高。7岁时,受外祖父常立都的影响,开始学习书法。初学颜柳,后改篆隶。课外又得以陈盛甫、郑思孝老师的精心指点。几十年来,王一新坚持夏不挥扇,冬不避寒,勤学苦练,博  相似文献   

4.
《停帆帖》石刻,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榆次县令刘星主持完成。《停帆帖》内容包括:颜真卿《争座位帖》3块,苏轼《玉论》8块,董其昌书白居易《池上篇》3块,刘星书简1块,是刘星家藏墨迹双钩勒石,由清代傅山先生门徒、当时刻帖高手段緈所刻,为榆次文物管理所馆藏石刻文物的精品。  相似文献   

5.
一、家庭和中小学校时期我于清末宣统元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即1909年8月14日)出生在山西省怀仁县城内一个以经商为职业的家庭里.7岁时,我在本县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读了不到半年,县里成立了模范小学.我即入学改学国语、算术.学校免费供给书籍,并给每人发制服一套. 除平时学科外,学校还聘请武术教师王义水讲授各式拳术刀枪.我10岁时,曾去大同参加雁北13县小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成绩较好,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6.
余玮 《神州》2010,(1):42-46
张继钢档案 张继钢,著名编导家,少将,曾被誉为“《干手观音》之父”。1958年出生于山西榆次,1990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历任山西省歌剧院演员、舞蹈编导、舞蹈队队长,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5月15日上午,惊闻著名作家叶永烈于当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的消息,我的心中掀起阵阵波澜。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 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发表他的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完成《小灵通漫游未来》,而他更为人熟知的是一系列"红色作品"。回  相似文献   

8.
《山西文史资料》第37辑(1985年1月出版)刊载了李志敏和李慰合写的《山西公学始末》,《山西日报》1987年9月9日发表了王大任写的《回忆山西公学》,11月18日又发表了李志敏写的《也谈山西公学》.这些文章基本上介绍了山西公学的性质,肯定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所干部学校.山西公学的创办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对每个学员都是一生难忘的.我当时虽已参加革命,但很年轻,在这里是首次接受党的系统教育.学习期间参加了校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奠定了我一生的工作方向.近50年过去了,每每念及,都有一种表达不尽的情感在心中流淌.本刊编者邀我给山西公学的资料作些补充,使其较完整地献给尚健在的当事人和广大读者.我知道这“补充”不是易事,难度更大,却欣然接受.现根据有关材料和部分同志的回忆,不加修饰,拟就此文,也算圆了我一个心愿.一、学习机构的设置和校址1948年冬,准备接收太原的中共太原市委,为了适应当时革命形势的急需,在榆次成立了山西公学,拟设三个部,第一部为学生部,第二部为职工部,第三部为公教人员部.  相似文献   

9.
李敖爷爷:我现在是在北京大学校医院的病床上给您写的这封信。早在今年3月末,我就准备动手写它,那时我还是14岁。五十六年前的今天,你也是一个14岁的少年,正奔波在逃难去台湾的路上。4月10日的生日一过,我就15岁了。前几个月发烧发得昏天黑地,但我又是个不能没事干的人,就把妈妈刚买的《李敖回忆录》和《北京法源寺》看完了,觉得很不错。《李敖回忆录》看到写马占山一段,我觉得好,念给妈妈听,还没念完就哭了。您的文章字字都喊在我心里,所谓“五十年来五百年内白话文第一二三”之说看来是实事求是!后来又买了《李敖快意恩仇录》和《坐牢家爸…  相似文献   

10.
<正> 每当我打开《旅游纵览》杂志,就仿佛又看到了每一位熟悉的采编人员,看到了他们那自信而阳光的笑脸。作为中华旅业联盟的合作期刊,她与全国各地的老总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杂志采编人员的身影。我与杂志社算是老朋友了,算起来也有10几年了。我知道《旅游纵览》杂志从发展到壮大所经历的艰苦历程,作为一个从事旅游30多年的业内人士,今天我不想谈专业的事儿,只想说一说那些印在我记忆深处的"诗篇"。在《感受晋中》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风姿古韵今犹在"的榆次老城,也看到了宁夏宏声旅行社老总高甫白在老城拉洋车买苦力时的经典"造型",和车上的"千金小姐"桂林桂协旅行社女老总崔晓明那得意的样子,这幅具有真实感的  相似文献   

11.
流行歌曲之王陈蝶衣(1907—2007,其著名的填词作品有《南屏晚钟》、《凤凰于飞》、《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等)早期是个办报人。他15岁就在《新闻报》做实习生,20岁在编辑部做校对,在办报上摸索出一点经验。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陈蝶衣就想自己办一份与娱乐有关的报纸。1933年,年仅27岁的陈蝶衣创办《明星日报》,但由于是无名小报,虽只卖大洋一分钱,也还是卖不动。  相似文献   

12.
唐君毅(1908~1978)祖籍广东省五华县,出生于四川宜宾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唐迪风,17岁入学为秀才,后赴南京金陵支那内学院,从佛学大师欧阳竞无研习佛典,著有《孟子大义》.母陈大任,亦曾师学欧阳竞无,工于诗词,著有《思复堂遗诗》五卷.唐君毅17岁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从师于梁漱溟、宋白华,一年后转学入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31岁任中大副教授,35岁升正教授,先后执教于四川大学,成都华西大学,中央大学,1949年并任无锡江南大学教务长.1949年8月,迁居香港,与钱穆、张丕  相似文献   

13.
《炎黄春秋》2015,(4):93
贵刊2014年第9期上发表了我父亲起草、本人整理的《柴山保往事》(简称《柴》文)。2015年第1期发表了夏宇立先生批评《柴》文的《柴山保往事之谬》(简称"夏文"),现回答如下:一、"夏文"3次提到作者父亲入伙易本应民团,说作者在易本应部中一干就是5年。这是对《柴文》的误读。《柴》文没有说父亲曾经入伙易本应民团。父亲逃难离家后是靠3个不到14岁的孩子养活的,1931年九月初二病死于荒郊野外。成为孤儿的三兄弟在易本应民团那里只混了几个月就  相似文献   

14.
王玮教授和戴超武教授合著的《美国外交思想史》[1](以下简称《思想史》)于2007年12月正式出版与读者见面,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认真拜读过该书的初稿,为作者承担的这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写过通讯鉴定.  相似文献   

15.
杨军 《炎黄春秋》2010,(2):76-76
《炎黄春秋》编辑部: 我是一名基层离退休人员,今年82岁了。最近看了《炎黄春秋》2009年11期《文革中抢救刘少奇纪实》和2010年第1期《对(文革中抢救刘少奇纪实)一文的批评》、《刘少奇是被迫害致死的》等文章,感触颇深。愿借贵刊一角,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杨健 《文物世界》2004,(2):45-46
榆次位于黄土高原之下,汾河谷地之中,北傍古城太原,南连平遥、祁县,建城有近3000年的历史。几千年的化沉淀下来,形成一片历史的沃土。榆次城隍庙即是这片大地上后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7.
李丹 《文史天地》2006,(9):54-55
王云五先生生于1888年,祖籍广东香山。1979年8月14日病逝于台北,享年九十二岁。2000年6月,他的儿子王学哲在百家出版社(上海)自费出版《读书与求学》(王云五著,王学哲编选),内收王云五自述体文章七篇:《我的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怎样自修》、《怎样鼓起读书的兴趣》、《青年成功的要素》、《运动家  相似文献   

18.
1957年以后,我的身体条件和嗓音条件都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由于巡回演出的几出新线获得了成功,我创作的欲念越烧越炽热,一连排了《三请樊梨花》、《穆桂英智破天门阵》、《状元媒》、《百花亭》(即《贵妃醉酒》)、《墙头马上》等推陈出新后的传统戏.  相似文献   

19.
正1918年1月15日的第4卷第1号《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首叫《人力车夫》的新诗:"车子!车子!"车来如飞。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客问车夫:"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能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我年纪小拉车,  相似文献   

20.
原中国俗文学会副会长路工先生因病于1996年10月25日在北京辞世,享年76岁。我和他交谊甚笃,他一生勤奋笔耕,著述颇多,出版过5本诗集,编著出版过10余本民间文学专著,他还喜好古典文学研究、摄影、文物收藏。几年前的一天,我去看望他,他拿出深藏三十多年的毛泽东批阅过的《红楼梦》抄录本给我翻读,我一页页仔细阅读,字里行间注入了毛泽东对红学研究的思想精华。我曾关切地询问这手抄本从何处抄来?毛泽东亲笔批阅那本《红楼梦》现在何处?路工对我说,他是1957年在康生家中偶尔翻阅到的,他说,毛泽东是用蓝笔批注在全书的前八十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