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遵义三年 1940年初,谭其骧已经作好了去大后方的准备。由于浙大友人的意见希望他不要带家眷,而当时他的儿子德睿4岁,女儿德玮刚满2岁,要携眷同行也不可能,所以决定留在北平,并迁居城内。谭其骧将书籍寄存在许宝騤家中。许与重庆国民政府和中共都有秘密联系,负有特殊使命,他在北平的公开身分是大汉奸王克敏的秘书,他的太太常陪着王克敏的姨太太打牌,他家中自然是相当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怀念谭其骧先生景爱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和交往,前后只有十余年,时间并不算长。然而谭其骧先生却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帮助。每当我回忆起与谭其骧先生的交往,他那谆谆的教导犹在耳边,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始于1981年。这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  相似文献   

3.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后期,1940年初,国立浙江大学经过辗转西迁。终于在遵义、湄潭安顿下来。从此,浙大师生同遵湄人民、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将近七年的艰苦岁月,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9月,浙大才复回到浙江杭州。最近,我们有幸阅读了1998年5月出版,由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遵义市志》中有关浙大的章节内容,心里充满无限喜悦和感激之情。《遵义市志》翔实地记述了浙大与遵义长期建立起来的密切互助的史迹,展示了遵义的父老乡亲曾竭尽全力,含辛茹苦地哺育了浙大师生;而浙大师生也诚挚地从各方面、尤其在科技文教等方…  相似文献   

4.
秦志军 《旅游》2006,(7):6-6
我们的一个编辑给我谈他的两次杭州。 1997年,是他第一次去杭州,夏天。慕着西湖的曲院风荷、三潭印月、苏堤白堤断桥西泠、楼外楼山外山、龙井灵隐,还有浙大。那些在心底念了多年如今依旧游人如潮的杭州代表性景点,该拜访的都拜访了。那一次,是住在浙大往西湖路上一个小小宾馆的小小单间里,90元一晚;那次的杭州美食记忆,却只剩了西湖边二层麦当劳的汉堡和薯条;那一次,没看到传说中的杭州美女,想可能是夏天太热,都跺在家里了;那一次,他是清晨很早就起来去逛西湖和晚上很早就睡去了;那一次的记忆中,还有西湖清晨热闹的晨练。  相似文献   

5.
六、不幸的婚姻 就在离开北平去广州前夕,谭其骧与李永藩订婚。 当时,谭其骧已满24岁,按虚岁算已是25岁,早已是当婚的年龄了。他在嘉兴的父母自然焦急,便鞭长莫及,只能托他的伯父谭新嘉设法。大约在1934年,谭其骧结识了一位夏姓女士,籍贯浙江桐乡县濮院镇,与嘉兴相邻。到11月间,关系趋于成熟,谭其骧已在考虑婚事,写信禀告了父亲。11月17日谭新润覆了一信:  相似文献   

6.
徐峰 《贵阳文史》2009,(1):29-31
临危受命 1936年竺可桢被当局选中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这在竺可桢一生事业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也是引起他思想转变的契机。浙大前身是求是书院,由清末杭州知府林启创办于1897年,是有识之士图谋变革而兴的新学。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几经易名,于1927年建制为大学。随后,蒋介石约见了竺可桢,并点出了浙大校长这个话题。浙江大学当时虽然也是国立大学,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所藏文澜阁四库全书为国内孤本,非常珍贵,抗战时期,为保护该书,教育部决议将此书西迁,抗战结束后复迁回杭州。本组史料为教育部、浙大校长竺可桢、交通部等各方之间为四库全书西迁事的来往文书。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所藏文澜阁四库全书为国内孤本,非常珍贵,抗战时期,为保护该书,教育部决议将此书西迁,抗战结束后复迁回杭州。本组史料为教育部、浙大校长竺可桢、交通部等各方之间为四库全书西迁事的来往文书。  相似文献   

9.
正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是目前国内研究人员最多、研究方向最全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机构。历史地理研究和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在复旦的创成,与谭其骧先生及《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954年开始,谭其骧先生参与并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在此期间,以谭其骧先生为中心,复旦大学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取得了深厚的学术积累、集聚了雄厚的科研力量。1959年7月1日,复旦大学历史  相似文献   

10.
葛剑雄著《悠悠长水——谭其骧传》记述了我国著名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前所长谭其骧教授创建和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坚持真理,热爱祖国的一生。全书约三十余万字,是将由华东师大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系列丛书《历史学家:往事与沉思》中的一种。为使读者先睹为快,本刊征得作者和出版社同意,特选择书中的若干片断,披露于世,以饷读者。这些片断虽然仅占全书的一小部分,但或可从某些侧面反映谭其骧这位史学大师的为人处世和学者风范。欲观全貌,还请读者阅读原书。 在发表《悠悠长水》片断的同时,本刊还发表由葛剑雄整理的《谭其骧日记选》。  相似文献   

11.
《古今谈》2005,(4):F0002-F0002
洪昌文,1924年生,浙江临海人。浙江大学史地系毕业,历任省立台州中学、省立杭州女中等学校教员,浙大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教导主任,杭州教育学院历史科副教授。1988年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曾任杭州市历史学会理事、《杭州历史丛书》、《古今谈》杂志编委。编著有《小学历史教案》、《中学历史袖珍辞典》。主编了新编文史笔记丛书浙江卷《两浙轶事》、《孤上拾零》及《敬老崇文》、《杭州市街路里巷古今谈》等一系列书籍。  相似文献   

12.
谈杭州老和山宋墓出土的漆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三年七、八月间,华东文物工作队浙江组曾经在杭州西湖区老和山东麓的浙大工地上清理了四座小型宋墓。这四座墓中都或多或少地出土了一些漆器。现将墓制、出器物、出土漆器的特点和目前的保存状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有文字记载的商代以来,历代王朝的都城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历史上各代都城规制的变化,因为能反映一个时代经济、文化特征的变化,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历史上做过都城的城市有几十处,为研究其典型性,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将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并列为“五大古都”。20世纪30年代又将杭州列入,成为“六大古都”。20世纪80年代,谭其骧先生提出将安阳(殷、邺)也列入大古都为“七大古都”。当时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最后得到了学术界的首肯,成为都城史研究界的共识。这里整理的三封信为谭其骧先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安阳地方学者讨论此问题的通信,从中也可以看出老一辈学者对学术的认真态度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以谭其骧先生悉心指导研究生学习和论文写作、以及鼓励探索新学科引进发展创新的两个具体事例,纪念谭其骧先生冥诞110周年。具体事例一为指导《徐霞客〈盘江考〉疑论》的写作,另一为鼓励引进并建立中国的考古地理学学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浙江大学创办于1897年,它的前身是“求是书院”。该校开始设在杭州,抗战期中,日本侵略者直逼杭州时被迫西迁,1940年迁来贵州遵义、湄潭。1945年5月迁回杭州。今年是浙大建校百周年校庆,特编发几篇文章以资纪念。“黔山青,乌水长。遭变乱,避南疆,风晨雨夕聚一堂。敬业乐群兮,灿然日彰;学不厌而教不倦兮,发吾先哲之辉光。他年,他年勿相忘。”这是五十多年前西迁黔北办学的浙江大学教育系系歌。是啊,人们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五十多年前那一段艰难而辉宏的历史。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9月日寇攻占上海,威逼杭州。…  相似文献   

16.
关于《历史时期渤海湾西岸的大海侵》的一桩公案葛剑雄八十年代初,北京学术界有人传说,先师谭其骧先生1965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历史时期渤海湾西岸的大海侵》(以下简称《海侵》)一文是剽窃李世瑜的,为此李曾向有关方面告发,结果谭其骧先生在人代会小组会...  相似文献   

17.
史念海先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界深孚众望的学术泰斗之一。他与北京大学的侯仁之、上海复旦大学的谭其骧教授齐名,均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8.
黄伟 《安徽史学》2022,(1):73-83
抗战胜利后从军知识青年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纷纷要求复员。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在经过一番布置后,国民政府允许他们陆续复员。按照计划,从军知识青年复员安置主要有留营、就学、就业和回籍四种方式。由于他们大多为学生,因此学业安置成为复员安置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时,蒋氏父子想继续利用这些学生作为维持统治的力量,于是想尽办法对他们复员后进行管控。但是,内战爆发后大部分复员就学的学生并未像当局期待那样站在自己阵营,反倒是他们因为压迫而不断反抗甚至投入到人民阵营。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中国红十字会进入复员时期。实际上,复员的准备工作在抗战期间即已开始,在美国红十字会的帮助下,中国红十字会拟具复员救济工作计划,在会内进行宣传发动,同时在组织机构、人员训练等方面也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抗战胜利后复员时期慈善救助工作的全面展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刘永 《湖南文史》2012,(8):50-51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多所高校的学生走上街头,举行示威,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为了声援北平的学生,1935年12月11日,浙江大学及杭州各校学生近万人也冒雪上街举行抗日示威游行,并准备在21日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当时的浙大校长郭任远让军警在20日晚上逮捕了12名学生代表,并泄露了学生的请愿计划。12月21日学生们来到杭州火车站准备乘火车到南京,却遭到了车站方面的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