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民间传统节日。春节古时叫“元旦”。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民间有关“年”的传说及春节习俗很多,现就大同地区的春节习俗略作介绍。 节日习俗 大同地区的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有时甚至于到二月二止。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悟道成佛。是日,大地霞光万丈,万物生辉,佛教徒们视该日为佛主的“成道节”…  相似文献   

2.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1,(2):33-33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相似文献   

4.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驱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病。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  相似文献   

5.
《文史博览》2008,(1):35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驱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病。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通,古称通州、崇川,濒江临海,人文荟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自古民风淳厚,乡俗古拙,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而纯朴的民情风俗,其中以春节习俗最具特色。在南通,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活动,大都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等为主要内容,虽有陈规旧习、繁文缛节的一面,但也不乏健康有益、充满生活情趣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往往为祀典、农事、饮宴、游艺与休闲结合着的社会综合体。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古老节日群,即“十月朔”、冬至节、“腊八”,以及“小年”(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三)、除夕(“年三十”)。它与民间的另一个新春节日群(含“大年”,人日,立春,元宵等),正好相互辉映,习俗久远。在这传统节日群中,从“十月朔”衍化到“腊八”,一直保持了“腊日”的节日素质;但是后来出现的“小年”和除夕,则是从“腊日”派生出来的。因此,我们得从“腊日”的始源及其衍化谈起。一、“腊日”及其衍化“腊日”就是腊(蜡)祭…  相似文献   

8.
陈洵 《丝绸之路》2008,(8):57-57
在甘肃陇东南、尤其是天水市,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清晨早起,各家青年男女都要去河边、泉头、山间小溪结冰的地方,将那些带有各种图案、花纹的大冰块打成小块,背回家中,放置在供桌、钱柜、粮囤等各种盛物器具下面,有的还要放到寺庙、田地里。当地人把这种活动叫作“打冰马”。  相似文献   

9.
高巍  李磊 《旅游》2015,(2):66-67
今年的春节放假是从除夕一直放到初六,是全年最长的假期之一,有的回老家的朋友干脆把探亲假或年假也请上,一直可以休到正月十五再工作,可以痛痛快快地享受一个长假了。其实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不管放假与否,北京的年从腊月初八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土族过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也是土族人民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节日。每逢春节前二十多天土族人就着手准备,腊月初八以后,村里络绎不绝地开始宰杀年猪年羊,宰猪的家庭要请上邻里和家族里的青壮年男子来互相帮忙。还要邀请家族里的老人在主人家吃肉饮酒,提前庆祝一番,并将煮好的肉给家族里的每家送去一份,表示过"红年"。  相似文献   

11.
张瑞迪 《沧桑》2011,(1):211-212
文章通过对前杨河村春节年关习俗的具体描述,展现了该村村民过年的真实状况及其各种细节。除夕"守岁"与大年初一至初八的"拜年"是年关的两项重要活动,村民在此活动中在心理及行动上完成辞旧迎新的各种仪式;同时,在迎新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禁忌。  相似文献   

12.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村有自己的过年习俗,这就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准确地说是地域文化。每年春节临近的时候,村庄里里外外到处都很干净,男女老少心情异常兴奋,鞭炮声噼噼啪啪响个不停,煮肉煮饭的香气飘溢在村里小巷,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浓。白加村的过年习俗,是印在我心底的记忆。腊月十九,大扫除。全村每家每户不出门不迎客,将房屋的里里外外各个死角旮旯皆要全面细致地大扫除,并把所有家具擦干净、摆整齐。  相似文献   

13.
灯节     
文正 《成都文物》2005,(3):42-42
元宵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元宵节各地都有赏灯的习俗,故称灯节。  相似文献   

14.
崔欣 《丝绸之路》2012,(1):14-17
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即“腊月”的意思.为什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呢?史学研究者指出,在我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称“大腊”。  相似文献   

15.
腊月旧话     
井石 《中国土族》2022,(1):45-47
<正>“腊八”三重奏腊月是正月的前奏曲,是总结当年,迎接来年的日子。过去到了腊月,庄稼人的繁杂事儿很多,为此,民间关于腊月的俗话、民谣就很多,第一条,就是“忙腊月,闲正月”。进入腊月的第一个重要日子,就是“过腊八”。为写这篇东西,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腊八”这一民间节日中,至少糅进了三种原来相互独立的习俗:一、冰祭,古时献冰的习俗;二、蜡祭,古时祭祀百神的习俗;三、吃腊八饭,从印度传进来为纪念释迦牟尼成佛日,吃腊八粥的习俗。  相似文献   

16.
佘康乐  刘星 《民俗研究》2011,(1):187-202
陆居三十多年来,鲁南微山湖地区的渔民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春节祭祖习俗。整个祭祖仪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从腊月二十二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由送老祖、接老祖和辞年等仪式构成,是渔民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春节祭祖仪式体现了渔民独特的老祖信仰,这一信仰不仅对渔民起着心理安慰的作用,同时还凸显了渔民的宗族特征,而春节祭祖仪式也成为宗族建设及聚合宗族关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1月29日,"说年道节"——北京春节民俗文化展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由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主办,首都博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协办,北京市房山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军、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办公室主任杨海峰、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长董翠平等领导及来自附近的近百名观众参加了开展仪式。按照中国北京传统春节的习俗,展览从"迎春·忙年、闹春·过年、别春·送年"等方面介绍了春节民俗文化,展示了"腊八、腊月  相似文献   

18.
李磊 《旅游》2015,(4):152
2015年1月27日农历腊月初八,"吃在北京·2015新春旅游美食贺岁季"启动仪式在满福楼大酒楼举行。"吃在北京·2015新春旅游美食贺岁季"活动以具有老北京风味特色的旅游餐饮商家为依托,以京城老字号为主体,围绕"原汁原味北京年"展开。通过各分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开发、整合北京旅游美食资源,有效满足广大来京游客和本地市民春节期间在京美食餐饮消费需求,大力提升北京旅游美食消费服务品质,不断培育旅游美食消费热点,拉动京城旅游美食消费市场,积极营造欢乐、和谐、热烈的春节旅游市场消费氛围,打造一个具有浓郁北京传统特色的红火旅游美食贺岁季。  相似文献   

19.
1912年1月26日,农历辛亥年腊月初八。是日深夜,北京红罗厂附近已进入梦乡的人们,被一声猛烈的爆炸声惊醒。  相似文献   

20.
过了大年初一,人们便开始串门,互相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赶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集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按照布依族传统文化习俗,居住在贵阳市乌当区境内的布依族同胞,每年进入农历腊月下旬,家家户户都忙着杀年猪、薰腊肉、灌香肠、烤米酒、打糍粑等,做好过春节的各项准备。腊月二十三晚上,每家都要在灶台上点燃一炷香,泡上一杯茶,焚化纸钱,并用麦芽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