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恨水,现代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可统计出的,将近100部,约3000万言。张恨水原名叫张心远。1895年4月24日生。自幼喜欢读《残唐演义》、《红楼梦》、《三国演义》,儿时上私塾,教书先生不在时,他就偷着看,时间一长,他长了不少文字知识,后来又读《希夷梦》和《西厢记》和一本残缺不堪的《七国演义》,被其中的“孙厐斗智”的故事深深吸引……读小说上了瘾,自己就布置一间小房子,独自上楼后,叫人搬去了梯子,用小铜炉焚好香,安安静静读起《聊斋志异》、《红楼梦》和《野叟曝言》,这些书,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深入的启示。他说,那一…  相似文献   

2.
郑晓方 《世纪》2023,(4):33-35
<正>1998年春节后,爷爷的身体明显衰弱。他自知大限已至,总是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父母给他的生命快用光了,这个瓜成熟了,你不去摘它,它也要掉下来。在1998年4月爷爷98岁诞辰的那段日子,我们分别为他过了好几个生日。那时候,他一边加紧做他手头工作,对长文《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进行修改和订正,这是一篇爷爷在1997年下半年开始动笔的长篇文章,他自己说是“最后论文”,以后再也没有精力写这么长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3.
<正>《红楼梦》高鹗续本第八十六回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嗤的一声笑道:"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这里所说的琴谱,正是自唐朝以来就一直传承的古琴减字谱。琴韵悠扬?艺道绵长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一件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至今仍在鸣响的古老乐器。古琴之于中国人绝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在中国  相似文献   

4.
先兄早年即研究《红楼梦》,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为中国学生作过《红楼梦》演讲。1947年到西安时,在西北大学作过一次《红楼梦》演讲,听讲的人很多,我当时也去了。偌大一个礼堂,座无虚席,每一个窗台都被人占用了。演讲开始后,全场没有一点声音,当时我感到不是在听演讲,而是在看一个演员作表演,而且是一个人扮几个角色,王熙凤的阴险毒辣,林黛玉的多情善感……都演得惟妙惟肖。他的精彩演讲,轰动了整个古城。此后,先兄还于1961年到陕西师大作过一次讲学。先兄吴宓演讲《红楼梦》@吴须曼  相似文献   

5.
椰子的故事     
正故事还得从头说起:我9岁生日那天,爷爷买了一箱椰奶。清香、爽口、有点儿甜,我喝了一杯又一杯。爷爷兴奋地说:"以后,去海南看椰林风光,喝鲜椰汁,纯天然的!"今年暑假,我欣喜地得到一个椰子,是李阿姨从海南旅游带回的。我从来没见过呢,黑褐色,沉沉的,有小西瓜那么大。椰子怎么打开?里面的汁是什么味道?好想亲眼见见,亲口尝尝。就在妈妈准备给椰子挖孔时,我突然想到在乡下的爷爷奶奶,一定从来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6.
原中国俗文学会副会长路工先生因病于1996年10月25日在北京辞世,享年76岁。我和他交谊甚笃,他一生勤奋笔耕,著述颇多,出版过5本诗集,编著出版过10余本民间文学专著,他还喜好古典文学研究、摄影、文物收藏。几年前的一天,我去看望他,他拿出深藏三十多年的毛泽东批阅过的《红楼梦》抄录本给我翻读,我一页页仔细阅读,字里行间注入了毛泽东对红学研究的思想精华。我曾关切地询问这手抄本从何处抄来?毛泽东亲笔批阅那本《红楼梦》现在何处?路工对我说,他是1957年在康生家中偶尔翻阅到的,他说,毛泽东是用蓝笔批注在全书的前八十回…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和兄弟们喝酒,突然想起少了一个人,他要是有墓碑的话,我会想,他就在那里,我应该去和他说说话,那么这就会成为我一生的阴影。我们藏族没有墓碑,天葬或者火葬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也许这样最好”  相似文献   

8.
烟雨朦胧 峥嵘若现——曹雪芹身世与族属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学”研究二百多年来,很少有人从民族文学角度研究《红楼梦》,很少有人旗帜鲜明地说《红楼梦》是满族文学的不朽名著。 关于《红楼梦》的题材,“红学”界的认识大体可分二类。 一类,不承认《红楼梦》写的是清代中期的社会,认为只是写个别人的闲帐。于是就产生“明珠”说、“纳兰”说、“顺治”说、“傅恒”说、“张勇”说、“和珅”说,总之是写一家之事。这一类之中有另一极端,认为《红楼梦》就是写雍乾时期的政局史,全书主干是“排满思汉”的民族思想。于是用猜谜的方法,猜测那些所谓影射,抨击《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红楼梦》中的人和事是实有所指,更有站在排满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祖籍湖南长沙,但是直到1961年由干工作需要,才第一次到湖南。长辈们讲,我们原籍江西,后到湖南衡阳、长沙经商,是一个从商业发家的封建大族,后来又随着封建王朝的崩溃而衰落。至于怎样从商业发家,又投身行武,变成了封建大族,他们没有讲。曾祖父刘培元是曾国藩湘军中的一个将领,在一本清史演义中,见过他的名字,好像是个团练。父亲说,因为没有给写书的人送钱,就把他的官写小了;这有可能,因为他死后还被清王朝说为“壮懿公”。曾祖父有六个儿子;有几个女儿,没有听说过,那是“女人不算人”的时代。他…  相似文献   

10.
正我爷爷是商人,也是医生。他贩木材、贩盐的同时,熟读《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医学古籍,给远乡近邻的人治病疗伤。文革前,爷爷过世,父亲将他的医书悉数运回,堆放杂物间里。我翻看过的有《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伤寒论》《汤头歌诀》《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等。其中,仅有一本老版的带插图的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1.
鲁迅和瞿秋白是亲密的战友。早在1923年10月,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初版刚三个月,瞿秋白就在他写的《荒漠里》对鲁迅表示极其仰慕,并推崇说:“好个荒凉的沙漠,无边无际的!鲁迅先生虽然独自“呐喊”着,只有空阔里的回音。”后来他又提到《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等。1931年,溜秋白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排斥于党中央领导机关之外,来到上海养病。他在读了鲁迅送给他的刚出版的译作《毁灭》之后。就写了一封《论翻译》的信给鲁迅。开头以“敬爱的同志’叶B称,并说:“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12.
2001年,黄海波刚从电影学院毕业那会儿,最红的是陆毅、《永不瞑目》。“真是太帅了,打开电视机,全是俊男美女。我很认真地想了下自己,我说完了,我这形象也就能演个男七八号吧,没出头之日了。去年拍《决战刹马镇》我跟红雷哥(孙红雷)聊了4个小时。他说,‘海波,我刚拍戏的时候,一个前辈跟我讲,你自己照照镜子,你看你长得这样多吓人啊,你是个有特点的长相,就得在这条路上塌塌实实走你的。’我也一样,所以他跟我讲这个。我明白,我们这些不是帅哥的人、小眼睛的人,就得扎扎实实一步步走过来。”  相似文献   

13.
程伟元指画罗汉册程伟元是有关《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人物。自从文雷同志的《程伟元与<红楼梦>》在《文物》1976年10期发表后,引起了许多《红楼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重视。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程伟元不是一个书商,而是一个封建文人。嘉庆初年,他由北京去沈阳,做盛京将军晋昌的幕客,过了一生诗酒生涯,既未做过达官,也未成为富商。他早年的经历和思想,很像高鹗,而其文学艺  相似文献   

14.
谢泳 《江淮文史》2014,(4):142-151
正陈寅恪与《红楼梦》的关系,今天为人谈论的较多,刘梦溪有长文梳理相关史料并有深入分析。关于《儿女英雄传》本身的专题论文也不鲜见,但陈寅恪与《儿女英雄传》间的关系,特别是他为何喜欢在自己著述中引用《儿女英雄传》等现象,目前还没有人特别注意,所以有必要稍加申说。  相似文献   

15.
顾久  刘奕 《贵阳文史》2011,(6):29-31
说起来,我们一家四代人都毕业于贵阳一中,爷爷、父亲、叔叔、我还有女儿。我爷爷和父亲读一中时,那时候还不叫贵阳一中,叫南明中学。爷爷顾定基(音)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今年我们编了一本辛亥革命的史料,上面提到了贵州宪政派,名单里面就有颐定基。据说爷爷从南明中学毕业后就靠自学高等数学,后来在贵阳教高等数学,大概他是第一人。我父亲从南明中学毕业后读了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动物研究院研究鱼类学,后来抗战爆发打断了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爷爷郭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高级军事将领,是黄埔军校创建者之一.翻开《黄埔军校史图册》,可以看到爷爷和金佛庄、蒋先云、曹渊等烈士在一起的照片.照片上的爷爷颇有一种英雄气慨.以前我曾多次见过这张照片,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震撼我的心灵.爷爷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时牺牲在战场上的唯一的少将团长,也是唯一被追授为中将军衔的高级将领.在《黄埔军校史料》、《北伐战争史》、《中国大革命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聂荣臻回忆录》、《包惠僧回忆录》及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和广州文史资料等有关黄埔军校和大革命的书中都可以找到有关爷爷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1934年左右,上海有所谓一折八扣书出售,即定价一元的,一折成为一角,再加八扣,八分钱就能购买一书。首创此举的,是上海福州路望平街口新文化书店的主持者范某,他把《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旧体小说,  相似文献   

18.
杜任之先生是我一生中永远不敢忘记的师友之一.1935年,我大学毕业回到太原,在海子边中外语文学会偶遇翟新亚同志,经他介绍,认识了杜先生.他简单地介绍说:“这是李毓珍,崞县人,是在监狱里同时被关押的朋友.”杜先生很亲切地跟我交谈起来.知道我是学俄文的,还未找到工作,他就说:“那很好,懂俄文的人很少,给我们的刊物翻译点东西,多少还有点稿费.”随后,我就给学会的刊物《中外论坛》翻译了一篇《苏联货币》(以后每期有我译的一篇).  相似文献   

19.
龚贤(1619—1689年),字野遗,号半千,是清初的著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集,载籍相传,名《香草堂集》,也有个别作《草香堂集》或《草香亭集》。但遍查清代藏书家和各大图书馆的入藏目录,都没有见过这部诗集的著录。有人猜测"他的最主要的诗文集《香草堂集》,可能从来就没有付刻,也许刻书以后早就被毁禁或湮没了。"现在,我们从安徽歙县文化馆找到一册精抄本的龚贤诗集,可以澄清上面的问题(图见49页)。  相似文献   

20.
忆王中先生     
徐成淼 《文史天地》2003,(11):20-22
1955年9月,我进复旦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是王中,矮矮的一个老头,说话挺幽默,烟抽得很凶,课堂上也抽。一次有位《解放日报》的老总来给我们作报告,王中先生陪同,两人在讲台上互相递烟。王中先生掏出一个长圆形的小玩意,像现在女人用的口红模样,揭开盖子,将烟伸进去一吸,烟就燃了。我们在下面看了,觉得很稀奇,纷纷研究是什么原理。有人说里面有两种药水,烟伸进去,两种药水碰在一起,就燃了;有人说是用电池,烟伸进去接触电极,烧红了电热丝。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弄明白它的原理。后来听说他是在南京路中央商场淘来的,外国货。王中先生抽烟,还抽出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