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是侗寨的象征。一寨建设之始,必先建鼓楼。只要看见鼓楼,便可知必有侗族人居住。由于侗族深受汉族宗法观念的浸染,故单姓同宗村寨只建一座鼓楼,而杂姓村寨,则每一姓氏各建一个鼓楼。因它多以姓氏而建,故鼓楼的好坏则直接体现了一个同姓家族的兴旺与衰落。  相似文献   

2.
正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黔东南侗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侗族人  相似文献   

3.
<正>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黔东南侗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侗族人  相似文献   

4.
侗族的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人口一百一十一万,其中贵州六十二万多,湖南二十七万多,广西二十多万。在这三省毗邻的侗族村寨里,常可见到一种记载侗族习惯法规的石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区信地公社宰兰侗寨的寨门外就立有一块叫“信地新规”的石碑。碑文说:“国有律,寨有规。律必守,规必尊。同心同德,国富民安。众人思安,同定如下约规……”。这是信地大队全体社员于1980年农历8月25日共同订立的习惯法规,侗语叫biac jiv。根据民族特点订立乡规民约,共同信守,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保持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侗族在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在建筑、饮食、节日喜庆、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建筑方面,除了造型奇特、功能完善的风雨桥,干栏式木结构的侗楼外,在每个侗寨,都有一至两座多檐像尖塔一样的建筑,这就是侗族的鼓楼。本文试作侗族鼓楼文化的研究,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6.
海子 《旅游》2002,(1):19-21
侗族历史悠久.文化古朴灿烂.民族风情浓郁.侗族的寨子,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散布在依出傍水的秀丽山区。大多数的侗寨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桥梁全都修在树前寨后的变通要道上,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是侗族特有的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7.
榕江县境内的侗族人口12.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9.8%,按妇女服饰、发式的差别分为七个支系,各支系的土语、习俗也略有不同,他们分别聚居在不同的区域。乐里七十二寨侗族是其中一个支系,居住在县境中北部,以乐里镇为中心,分布在仁里、平阳等乡镇的七十多个自然寨。榕江侗族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的民族文化沉淀,风情浓郁古朴。自古以来,乐里七十二寨侗族青年男子有着“爬窗探妹”的恋爱习俗?  相似文献   

8.
侗寨鼓楼     
鼓楼,是侗族的特有建筑,是侗族人民聪明智慧的艺术结晶,是侗族的也是我国建筑艺术中一颗独具特色的璀璨明珠,它鲜明地、典型地昭示着侗族的文化和文明。鼓楼,它又是侗寨的标志,人们只要看到村寨中有鼓楼,就知道这里是侗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榕江、从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地侗族聚居的村寨里,一座座造  相似文献   

9.
侗族居住黔湘桂三省区和湖北恩施一部分地区,人口一百六十多万。侗族语言是属汉藏语系壮侗水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侗乡是一个颇具古俗古风的礼让文明之乡。较少于山民们那种粗扩、强悍的性格,而较多的是具有水边居民们的清秀、聪颖。机智、富于幽默和生活情趣。是一个善于装饰生活和艺术创造的民族。侗乡鼓楼,堪称世界造型艺苑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当你站在鼓楼边瞻仰时,这个侗族人民的空间语言,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不尽的情思。一、鼓楼与侗寨侗族世居向阳开阔,林木葱宠,波光数数,风景秀媚的水边山寨。高耸入云的鼓楼,飞阁重叠…  相似文献   

10.
到侗族地区,如果只看看鼓楼或风雨桥,或再看看为游客而进行的歌舞表演,恐怕还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实际上。侗寨中有很多乡间的民俗活动才是“原汁愿味”,而与侗寨鼓楼、侗乡风雨桥一起被称为侗族文化“三大宝”而闻名遐迩的侗族大歌,更是当今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原生态民间合唱音乐……  相似文献   

11.
王雯娟 《风景名胜》2016,(1):152-154
所谓"惊艳",起初养在深闺人不识,一朝出现在世人面前,便更令人叹为观止.在湖南西南边陲,紧邻凤凰占城,有一座更为神秘的小城——通道,它除了拥有第一眼令人惊艳的奇山秀水,其中别具风情的侗古寨,更令人久久回味、魂牵梦萦. 侗寨:时光在此慢下脚步 从踏进芋头侗寨起,我无时无刻不被这里世外桃源一般的景象所吸引着. 听寨主介绍,这座侗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始建年代较早的侗族村寨之一.整个古寨自东向西因山就势、沿河而建,而侗族传统建筑的风雨桥、寨门、鼓楼、古井等,都很难得地完好保存了下来,来此一日,体验的则是千年的那份古朴与宁谧.  相似文献   

12.
侗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人口250多万。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三省(区)边界结合部。多声部的侗族大歌举世闻名;独特的侗寨鼓楼、风雨桥建筑驰名中外。此外,还有独具风味的侗族食品——油茶、腌鱼、腌肉、烧鱼、白蘸肉、槽血肉、牛(羊)瘪、侗果等。现将侗族十种风味食品及制作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油茶侗乡油茶,不仅香味扑鼻,而且能增进食欲,深受侗族人民的喜爱。它已成为侗族人民用来款待客人的佳品。  相似文献   

13.
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每当读起这首诗,总让我想起远方的一个古老村寨,它有着青山环绕的吊脚楼房、云雾缭绕的梯田人家、古老传统的民族文化、腼腆微笑的侗族姑娘……你或许曾在2018年春节晚会的分会场上一睹它的风采,它就是"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肇兴侗寨。侗乡第一寨曾经的肇兴交通不便,而高铁的修建让旅途变得便利了许多,从广州乘高铁直达从江站,包辆小车,不过十几分钟,便抵达了  相似文献   

14.
李琳  金媛  李园园 《民俗研究》2020,(3):110-117
有"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咚咚推"保存了侗族先民遗留下来的多种傩戏剧目,向世人展现了侗族人民各种繁复有序和神秘有趣的习俗,是侗族先民原始农耕信仰的现代展演;"咚咚推"以盘古大王和飞山大王为傩神,除了在表演时对傩神举行各种请、迎、会、送的舞祭仪式外,演出的剧目也表现了作为移民后代的天井寨人为增强家族凝聚力而保持的祖先英雄崇拜。"咚咚推"作为天井寨人独有的一种戏剧形式,为研究南方民族在迁徙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与文化交融提供了极为难得而生动的活动文本。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从江县,有一个侗族的自然村落叫占里.它隐身于海拔380米的都柳江沿岸四寨河口北上的山谷间,距从江县城仅20公里. “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进入这个村寨的路途十分艰苦,山路上、下坡特别大,所以到占里村寨的人并不是太多,传统文化一直保持得很好.占里侗寨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16.
正侗族萨玛节流传于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主要以榕江县车江侗族萨玛节为代表。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伺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有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侗人"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多耶"祭萨。祭萨玛时,身着盛装的女子排着队祭祀,在鼓楼广场边歌边舞,与萨同乐。图为规模盛大的榕江县车江大坝三宝侗寨的萨玛节。  相似文献   

17.
目前,湘、桂、黔三省正在联合将其代表性的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侗寨申遗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历时已久,但生命力仍然旺盛的活态遗产——与时俱进、生生不息.与普通的遗址、古建筑等文化遗产有所不同,它不会特别注重侗寨建筑的年代久远、建筑规模的大气磅礴、建筑形式的丰富多样等,而是更注重侗寨元素反映的独特文明和文化形态,是侗族人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独立创造、逐步完善且延续至今仍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活态遗产.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2016,(4):134-135
正崇山峻岭中繁衍生息被湘南群山峻岭所环抱的芋头侗寨,隶属于自古被称为"南楚极地""百越襟喉"的通道县,险峻的地理位置及多民族共生区域,营造出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习俗。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景观村落外,芋头寨还是"侗族村寨"之一,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后备名单》。  相似文献   

19.
古榕奇观     
吴国春 《文史天地》2003,(10):56-57
贵州省榕江县盛产榕树。全县境内有2000多株榕树,其中百年以上古榕树就达1000多株,中幼榕树1200多株,分布在县境内的村头寨尾,河畔溪边。在县城古州,清代种的古榕就有50多株,与县城一江之隔的“三宝”千户侗寨,竞有190多株。一株接着一株,组成了罕见的遐迩闻名的古榕树群。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网7月30日报道,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寨的村民,为了迎接黔东南的"原生态旅游文化节",不得不过起了他们今年的第四次"萨玛节"。侗族人民心目中古老而神圣的对萨神的祭祀仪式,被当地有关部门打起了"原生态"的旗号,招徕游客。当全寨子的五百多名妇女大清早请出"萨神",缓步绕寨而行时,许多人只是表情僵硬地尾随着队伍最前面的一位古稀老人,机械地走完数公里的路程。如果这一天你来到榕江三宝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