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各族人民群众,推倒了“四人帮”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种种诬蔑,给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恢复了名誉,给民间歌手民间艺人落实了政策,重新逐步开始了民族民间文学的发掘整理工作。我社从一九七八年起,把过去出版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相继重版,并陆续出版一批新的作品。重版书有: 《创世纪》(纳西族史诗) 《梅葛》(彝族史诗) 《阿细的先基》(彝族史诗) 《阿诗玛》(撒尼叙事诗) 《线秀》(傣族叙事诗) 《苏文纳和他的儿子》(傣族叙事诗) 《松帕敏和嘎西娜》(傣族叙事诗) 《葫芦信》(傣族叙事诗) 《娥并与桑洛》(傣族叙事诗) 《玉龙第三国》(纳西族叙事诗) 《逃婚调·重逢调·生产调》(傈傈族长诗)  相似文献   

2.
新平县漠沙坝子的东南边上,有一座山,远远望去活象一个水牛头,当地人叫它“牛头山”。离牛头山北面约三里的地方,有一片近千亩的土林,看上去就象一座倒塌了的宫殿:屋檐倒塌了,帏幔扯破了,在残垣断壁中间,一根根柱子东歪西倒地立着。关于这“牛头山”和“土林”,在这里的傣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漠沙坝是个没有人烟的坝子,后来傣族人民为了躲避土司的租子和官府的苛捐杂税,逃难来到了这里,漠沙  相似文献   

3.
葫芦节     
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是澜沧县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这天拉祜族人民都会穿着灿烂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带着自酿的美酒与糯米做的粑粑,杀猪宰鸡,集中在每个村子的广场上,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 男子吹奏葫芦笙领舞、男女共跳“嘎克”舞;女子敲打象脚鼓跳摆舞;男女青年进行民歌对唱;举行体育与游戏表演,如荡秋千、背水、打陀螺、射弩比赛.老人们相约在火塘边,边饮酒边颂唱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在歌舞场地中央放置一对葫芦,象征拉祜族的祖先,让每个人都对它表示恭敬,随时把祖先的恩情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古格王朝位于今天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境内。其王宫叫做“玉杰卡尔”,意思是殊胜堡。它位于象泉河西岸。象泉河发源于岗底斯山西麓。俗话说,“古格四围重石山”。古格王朝四周都是高山,山峰顶部布满了片石,山腰为草坡,山下有大片的草场,草场上布满溪流。象泉河是古格境内主要河流,河流两岸是农田,河床上长满红柳、刺树等。 古格王朝境内四面各有一座神山:东有鲁姆(口戈)纳山,即黑白龙女山;南有岗门杰布山,即雪灵丹王山;西有布琼山,即大鹏山;北有珠穆卡拉山,即王后宫山。 古格境内又有四大平川:东有丁向平川,南有玛朗  相似文献   

5.
张全民 《文博》2008,(1):11-14
1990年6月,在西安西郊热电厂一座唐墓(编号M63)中,出土了9件唐三彩玩具[1].它们有的塑成动物的形象,如骆驼、鸟、水牛、狮子;有的塑成人物造型,如相扑小儿、拍腰鼓乐工;有的则是将人与动物塑为一体,例如骑马男子、骑牛吹奏牧童;还有简单的吹奏玩具猴头埙,巧妙地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其用途主要是观赏把玩,或作简单吹奏之用.  相似文献   

6.
彝族葫芦崇拜与生殖文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葫芦.又称壶、匏、瓠等。壶,小篆作《说文》:“壶,昆吾圜器也。像形,像其盖也。”“昆吾”即是“葫芦”的音转。葫芦的概念.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葫芦,指部果上下部膨大,下部大于上部的缢腰状类,俗称“丫丫”葫芦儿”;广义的葫芦,则是指“成熟后果皮木质化”的葫芦家族,其主要成员有部、悬瓠、壶、蒲芦等。在古代祭献礼仪中,葫芦是必不可少的盛皿。《礼仪·郊特牲》说:“器用陶的.以象天地之性。”“陶匏”即陶制的葫芦状器皿.而葫芦作为盛皿,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实际生活,或盛水,或盛酒,或盛油.或盛药…  相似文献   

7.
傣族民间乐器(竹必)朗岛的演奏有着迷人的魔力,它那优美而柔和的声音,象是对你讲述着自己动人的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云南的德宏地区,大盈江和槟榔江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繁荣的摆场。每逢赶摆的日子,人们就象搬家的蚂蚁一样奔忙不停。坝子里的傣家人和汉人,山里的景颇、阿昌、德昂、傈僳等民族兄弟都来了,熙熙攘攘,非常热闹。摆场上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为了人们渡江赶摆,江边撑竹筏、荡独木舟的人也忙得脚手不停。这岸还没渡完,那岸又在呼唤。槟榔江边有一个勐拉土司,他财大势大,过着优裕的生活。他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玉罕。玉罕长得非常美丽,皮肤比缅  相似文献   

8.
1984年5月,北京市延庆县永宁一段长城上发现两门大小相同的明代马上佛朗机铜铳,现藏北京文物研究所。两门佛朗机铳皆为子铳,长15.4、口径2.8、座底径3.6厘米。长颈,短圆腹,通身置四道箍(图一)。半圆形尾座外侧都刻有"嘉靖庚子年兵仗局造"字样;尾部刻铸造号,一为"马上佛朗机铳贰千肆百肆拾号重壹斤拾两"(图二),另一为"马上佛朗机铳贰千伍百伍拾柒号壹[斤]拾贰两"(图三)。  相似文献   

9.
北京陶然亭葫芦小岛的北坡下,矗立着一座尖锥形的石碑,碑上刻着三行题词:“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墓中埋葬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同名傣族民间叙事长诗改编上:辉煌的宫殿重新刷上金粉,祝贺召朗玛和楠西拉的爱情左召 a朗 l磊;蔡在空由闪光上卖魔王得到々J应蘭嘎西贺 连环画选@万强麟 @陈琦~~  相似文献   

11.
古时候世上没有人,天神亲自骑着马到大地上寻找人种。他爬了无数座山,渡过了许多条河,都没有找到。走累了,他只好坐在树荫下乘凉。这时,一只黑心的葫芦蜂飞到天神面前,天神问葫芦蜂:“你看见人种没有?”葫芦蜂心肠不好,腰长得细细的,见了牛马就蜇,见了人种也要蜇,它回答说:“我跟人种没有打过交道,咋会看见呢?要是看见了,我也要把人种蜇死。”天神很生气,大骂葫芦蜂:“你心太狠了,世上的人种这般难找,你见了还想把他蜇死,真是太狠心了!”说着顺手一马鞭,正正打在葫芦蜂的腰杆上,葫芦蜂的头和身子便分  相似文献   

12.
《论傣族诗歌》,是一部难得的傣族诗歌文学论著。原书名叫《哇雷麻约甘哈傣》,直译为“论傣族的各种诗歌”,意译为《论傣族诗歌》。写于傣历九百七十六年(公历1615年),原文用老傣文,写在类似经书样式的缅纸上,约四万多字。下面,谈谈有关《论傣族诗歌》(以下简称《诗论》)的发现、搜集和翻译情况。一、《诗论》的发现和搜集过程我是西双版纳土生土长的傣族,当过三年和尚。我父亲(今年九十岁)当了十三年  相似文献   

13.
闹棚     
徐高潮 《民俗研究》2001,(1):192-198
在鲁南乡间民间葬礼上,流行一种叫做“闹棚”的习俗,它不是葬礼的仪式,但它是葬礼上的一个高潮.是今日葬礼上不可缺少的一个插曲。所谓的闹棚,就是在丧主招待宾朋的山棚下,吊孝的亲朋会聚一堂.边饮酒,边取闹,边欣赏乐班的吹奏、闹棚共有两次,一次是在葬礼正式举行的前夕,另一次在葬礼当日的中午。  相似文献   

14.
一《宋史》卷二百五十八《潘美传》: 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991页) 按:这句话的句读有误。“以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后的顿点应为逗点;“朗州团练使”后的逗点应去掉。证之以《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尹崇珂传》:“讨湖南,为行营前军马军都指挥使。荆湘平,授朗州团练使。”可知尹崇珂平荆湘后征岭表前任朗州团练使。《宋史》卷二《太祖纪二》:开宝三年“九月己亥朔,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这里标点合理,美的原衔为“潭州防御使”,尹的原衔是“朗州团练使。”《长编》卷十一“太祖开宝三年”也载:“九月己亥朔,以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  相似文献   

15.
神王原先,世上没有天也没有地。后来,天有了,地有了,但人间又没有吃的,只好去挖野菜,剥树皮充饥。这时,有个叫跋达的人,为了使人们吃到好东西,不辞劳苦,走了一百天,到观音那里陈述苦情,恳求给些五谷籽种。观音从花篮里拿出五个小葫芦和一个大葫芦,嘱咐他说:“这五个小葫芦里装着你们吃的粮种:第一个三节葫芦里有荞种,撒在高山上;第二个两节葫芦里有大麦种,撒在半山腰;第三个细脖子葫芦里有大豆种,撒在山脚沙地上;第四个弯葫芦里有籼米种,撒在大河小溪两边;第五个一节葫芦里有糯谷种,撒在水田里。这大芦葫里装的是树种,  相似文献   

16.
兴仁县马岚山下有一座乱石砌成的清季坟墓,传说是太平天国军师“钱江”隐居埋骨之所,当地人称之为“钱江墓”。民国《贵州通志》载: “相传普安县属马岚山(按:今属兴仁县)有钱江墓,附近石墙上有钱江事迹十二字曰:‘月移花影到朗西乐一过终期’。诵读不成句读,文义不明,人皆谓为佛家隐语。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初,我到了澜沧拉祜族傣族自治县,同我的佤语老师三木刀会合,向蕴藏着丰富的佤族文学遗产的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进发,去搜集佤族神话史诗《西岗里》。佤族是云南省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之一,属于宗色人种,现有人口二十六万六千多。分布在沦源、西盟、澜沧、孟连、耿马、双江、镇康等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岗里》就在这些地区广泛流传。佤族历来对《西岗里》有两种解释:西盟一带说“西岗”是石洞,“里”是出来,即人类从石洞里出来;沧源、澜沧一带说“西岗”是葫芦,即人从葫芦里出来。尽管两个地区的佤族人民对“西岗”的解释不同,但是  相似文献   

18.
“洪武通宝”钱,系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铸。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版别多种。小平钱除普品多见外,大钱传世不多,我藏有一枚“洪武通宝”钱,形制折五,其铸造特殊、不同一般的折五钱。此钱背铸有一人物牧童及生畜水牛图案,牧童座在牛背上。两手捧着芦笛,形制是在吹奏音乐。生畜的特征是牛头面部两角为筛箩圈角形,面部朝右侧,前两腿、左脚弯曲提步,左脚落地、后两脚起步行走。  相似文献   

19.
<正> 河北省文物商店收藏有一件明代嘉靖民窑青花葫芦瓶。通高47.5,口径5,上腹径16.8,下腹径24.4厘米。胎体分段相接,可见三处较明显的接痕。瓶身自口沿至底部共有五层装饰,各层之间以弦纹相隔。口沿环饰一周钱纹。葫芦上部画和合二仙和刘海戏金蟾。中间束腰部分以钱纹为地,上有四组菱花形开光,每个开光内各画一枝折枝花果。葫芦下部的主题纹饰为八仙人物,八仙各持法器,身边流云飘浮,具有浓郁的道教色彩。上下两组人物形象生动,笔法潇洒飘逸。最底部饰一周变体莲辨纹。整个青花色调浓重,蓝中微微泛紫,从发色中可以看出青料中掺入了一定比例的“回青”。(见封三)  相似文献   

20.
一家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人,住的地方很宽很宽,苍天是他们的房子,大地是他们睡的床,河川是他们饮水的杯子,高山是他们吃饭的桌子。这一家人有兄弟五十多个,他们各有自己的爱好习惯,各人喜欢一种穿着打扮。老大喜欢穿长长的衣服。他会种大米、小麦。老二呢,喜欢在头上包白头巾。他会种糯米,还会驯服大象,喜欢饲养孔雀。老三呢,喜欢穿一身黑衣裤。他身强力壮,能举弩射箭,还喜欢在葫芦上插些竹管“呜呜”地吹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