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敦煌,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人类文化宝库,敦煌壁画总面积达52000余平方米,壁画内容丰富多彩,为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史料.带着对敦煌艺术的憧憬,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敦煌进行敦煌壁画的临摹,对敦煌壁画的临摹既有个人,又有政府组织的团体,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对敦煌艺术的保护、流传与宣传产生了重要意义.本文对敦煌壁画的临摹...  相似文献   

2.
刘鑫 《丝绸之路》2012,(2):99-100
敦煌壁画临摹由最开始作为敦煌学显著于世的视觉代言,再到敦煌研究机构的研究手段,以及由此派生出在绘画艺术创作方面的创新运用,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敦煌壁画临摹对艺术创造的影响。敦煌壁画临摹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应该怎样更好地和时代形成对话?敦煌壁画艺术的继承模式是精英阶层的精神交流,还是成为中国人进行艺术性创造可以随手拈来的自然影响因素?临摹是复制还是创新手段?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3.
本根据当事人的记录及其他材料,研究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具体时间,摹本幅数及其作权归属问题。指出张氏临摹壁画的目的并不是要给敦煌壁画留一个副本,而是借此探讨中国古代绘画的源流,研究古代绘画艺术鼎盛期的技法,制度和格局。纸氏的临摹活动改变了他自己一生艺术的取向,为他最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线描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造型手段,不管是中国画、壁画和民间绘画,都离不开线描这种至关重要的艺术语言。它是中国绘画塑造艺术形象的骨架,同时,线描本身又有特殊的独立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绘画线描和汉字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受到中国书法的启示和影响。中国绘画的线描有悠久的历史,在晚周和秦汉的帛画中线描已经很成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又得到了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在以后的时代,随着绘画内容的扩展和塑造形象的逐渐深入,线描艺术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所以美术史上曾有过“十八描”之说,其实也就是指线描丰富多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汪毅 《巴蜀史志》2011,(4):38-43
两岸文化交流,《富春山居图合璧展》谱写了“和合文化”新篇章,体现了中国历史进程中所凝聚的文化精髓。而《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珠联展》的努力促成,则将是这个新篇章迭起的又一个高潮,亦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延伸,以及四川申请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暨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一个成果。文章就两岸共同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  相似文献   

6.
高海平 《文博》2008,(1):83-88
断壁残垣,威风寥寥. 2004年春天,笔者带着研究课题回到了家乡陕北调查民间美术和壁画的临摹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古代干壁画与湿壁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宏 《中原文物》2004,(2):76-80
壁画艺术作为诸多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习俗、宗教、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紧密相联.干壁画与湿壁画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这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随着石窟考古学、美术史学、古代工艺史学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拓展,向科技考古学提出了"如何鉴定古代干壁画与湿壁画"这一问题.本文从这两种形式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上的差别出发,论述了鉴定古代干湿壁的科学方法,并探讨了中国有无湿壁画这个美术史学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临摹,是中国书画术语,通常是指以名家书画为蓝本进行书画学习的手段和过程。在我国艺术史上,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传统艺术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临摹作用,对珍贵书画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进而提高自身的书画水平,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笔者结合临摹国家博物馆馆藏一级品《南都繁会图卷》的体会,浅谈做好临摹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05,(4):i009-i010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大千先生率弟子、蕃僧十数人远涉敦煌临摹敦煌壁画,谱写了现代美术史上的一曲壮歌。  相似文献   

10.
壁画艺术是人类绘画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中国古代壁画的了解,首先要解读壁画在中国历史变革中的存在状况。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顺序,简要分析了壁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作技术特点,这种对壁画的审视方式,将较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壁画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汪毅 《巴蜀史志》2009,(6):8-13
成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故成都的城市名片纷呈。早在20世纪上叶,成都就有“小巴黎”之称。及至1944年1月,因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强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的显学——“敦煌学”,成都因此而有中国“文艺复兴权舆,肇于成都”、“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即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祥地)的舆论,并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旨,不乏相当影响。后来,由于政权更替、时过境迁,此“说”湮没于世。本文史海钩沉.通过相关资料论证了成都当时确有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之舆论,并且该舆论深植文化界有较为广泛的影响。由此.笔者认为,成都是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的这张城市名片不可替代,价值连城,为中国唯一,似可以体现国家公关意志,成为向世界争夺“文艺复兴”的又一个可与欧洲文艺复兴相提并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胡文英 《收藏家》2023,(2):104-109
山西博物院藏北朝、宋元至明清各时代墓葬壁画近一千平方米,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中,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因当时技术局限未能复原墓葬环境中的圆形墓室结构。本文,在壁画实物考察的基础上,搜集相关图像与文献资料采用先进的结构复原技术对其做实践性墓室结构复原探索研究,以期在补充壁画缺失文物信息的同时,为今后同类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期山西大同新发现几处清代寺观拨金壁画,结合拨金工艺在古代寺观彩塑表面的发现情况和山西省非遗项目拨金漆画的工艺流传,对拨金工艺的技法、渊源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拨金工艺不仅仅用于古代彩塑,还用于古代壁画的装饰。拨金工艺的特点主要是“布金于地,髹彩其上,以锥画之”,受漆器装饰锥金工艺的影响、糅合其他髹饰工艺而产生,宋代以来用于古代彩塑壁画的表面装饰。  相似文献   

14.
原始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意识到了自然界中许多自然物同人们经济生活的利害关系,从而摆脱了象野兽一样完全消极适应自然的状态,开始对自然物抱有某种企盼和祈求加以崇拜。 在纳木措扎西半岛上发现的250余幅古代洞穴岩壁画,正是反映这一时期古代人在这一带的生活写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敦煌石窟壁画进行系统的调查,揭示出壁画图像所反映的古代伦理亲情下的儿童生活,指出在传统“好孩子”的观念下,传世文献中对母子天性及儿童在父母慈爱之下所享受的快乐和成长过程表现不足.  相似文献   

16.
于春 《四川文物》2007,(6):41-44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有一件日本小野寺直先生回赠的新疆古代壁画。该壁画是日本大谷探险队20世纪初期在我国新疆进行文物考察时盗割的,运回日本后收藏在小野寺家族。据分析对比,该壁画残存内容是三位龟兹王族或贵族供养人半身像,其绘画风格与新疆克孜尔石窟龟兹王供养人像相似,其时代大概在公元6-7世纪。另外,小野寺直先生还藏有两枚新疆古代壁画,一副是龟兹贵族供养人全身立像,另一副是供养菩萨半身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石窟壁画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即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便形成了最早的壁画。按其表现形式,壁画可分为宫廷壁画、墓葬壁画、古建壁画、石窟壁画等,其中石窟壁画以表达宗教内容为主。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多个地区的石窟壁画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的颜料包括无机矿物颜料和现代颜料,地仗层主要使用石膏、石灰、泥层等,使用的胶结材料为动物胶中的皮胶、骨胶和植物胶中的桃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敦煌石窟壁画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壁画中诞生、占相、洗浴、化生童子等儿童生活图像的分析,结合传世文献、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绢纸画,探讨了北朝隋唐时期人们对新生命的关爱及对儿童未来生活的期待,进而揭示中古时期关于儿童生活的知识与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壁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诉说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诠释着各时代辉煌灿烂的历史、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民俗民风等,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存。中国古代壁画主要以洞窟壁画、墓葬壁画和寺观壁画三种形式存在,其中墓葬壁画在反映各个时期的丧葬习俗的同时,也揭示着当时的社会习俗、文化传承、艺术创作水平等,在绘画艺术和历史文化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受到各种自然的、人为的破坏或  相似文献   

20.
马媛 《神州》2011,(14):16-17
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包括了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几个部分。克孜尔石窟是现今新疆石窟遗迹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克孜尔石窟由于历史的变化,遭到了重大的破坏,其雕塑群已基本无存,但是壁画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主要有三大类主题:佛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以及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壁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形式。本文将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一番探讨,希望由此能够表达出我对佛教美术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