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清代厘金创始的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清代厘金是由江北大营帮办军务雷以諴采纳幕僚钱江的建议而创行的说法,经过罗尔纲先生的考证①,几乎已成为史学界的定论。1993年,袁成毅发表《钱江首创厘金制度质疑》②,根据雷以諴在咸丰三年二至五月间的行踪分析,认为钱江首倡厘金的说法不可信。但是,这一论点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为后来公布的档案史料与袁先生的论据有所矛盾,本人在《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一书中也未加采用。近来,我重新审视了各方面的有关证据,可以认定,钱江创行厘金的说法的确是以讹传讹,不足为训。一关于钱江创议开征厘金的说法由来已久。罗玉东先生的《厘金…  相似文献   

2.
《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三期所载《清代贵州师范教育》(以下简称《清》)一文,对贵阳的师范学堂情况,叙述颇详。笔者僻处黔北,对全省情况未窥全豹,无可置喙。但对于《清》文最后一段:“当时……师范教育机构皆设于贵阳,黔北遵义到民国初年始有师范”之说,则尚有疑义。最近因协助纂集遵义县教育志及为遵义县志编纂委员会将《续遵义府志》断句,得知该书所载与笔者幼时耳食之言相符,而与《清》文所述,则有未合。据《续遵义府志卷十五·学校二》载: 师范传习所在城北火神庙。光绪三十一(公元1905)年,袁玉锡(当时遵义知  相似文献   

3.
清代郑珍所撰《亲属记》是阐述历代宗族亲属称谓的著作,其性质是辞书。该书研究方法上注重文字声韵训诂与文献的综合运用;参证古今方言;所引语料来源广泛,颇注意古代口语性较强的语料。该书在文化史、语言学、辞书学诸方面均有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与吏治有密切的关系。清代贵州吏治是清王朝吏治的缩影,都经历了由励精图治到贪污腐败的过程,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二百六十七年间,贵州的社会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当时,贵州地区尽管多次发生战乱,生产一度遭到破坏,军需课税甚重,人民生活十分贫困;但是,随着“改土归流”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有所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贵州实行“改土归流”以后,土司制度基本解体,地主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有所提高。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纺织、酿造、矿冶等行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荫芽。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打破了我国闭关自守的局面。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在贵州扩大它的影响。国外资本主义从贵州大量购买桐油、五棓子、蚕丝等土特产品作为工业原料,同时向贵州大量输入毛纺织品和各种“洋货”,从而刺激了贵州农  相似文献   

6.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伦理观念,成为禁止女性读书的戒律,在“地远民穷”的贵州,女性更与读书无缘。但是,检阅贵州的古籍,在清代,贵州曾出了一些才华出众的女诗人,她们留下来的诗作虽然不多,但她们或咏景,或示儿,或与夫应和,或自抒胸臆,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却丝毫不让须眉。下面,介绍几位时下鲜为人知的贵州女诗人。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全国团练兴起的大背景下,结合贵州具体史事,分析了贵州团练兴起的原因,介绍了贵州团练的名称,规模及其经费来源,并通过地方基层制度保甲制和基层社会重要构成部分宗族与士绅在基层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着重分析在社会大动乱时期保甲制的困境造成团练兴起的必要性及宗族与士绅组织团练的原因。通过团练与官府的关系分析其在维护传统政治格局和社会秩序的同时侵害官府利益和权威、剥蚀离心中央政权的二重性,从而揭示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郑珍共有九百余首诗流传于世,收入《巢经巢诗集》中。从郑珍于咸丰二年(1852)自编《巢经巢诗钞》(家刻本九卷)问世以来,郑诗先后有陈氏花近楼本、黎氏五羊城刻本、清代学术丛书本、文通书局本、省府《全集》本等十余种版本在海内外流传。贵州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5月出版了杨元校注释、贵州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校订的《郑珍巢经巢诗集校注》。鉴于专门研究郑珍古今体诗格律特点的论著较少。为此,笔者撰文对《郑珍巢经巢诗集校注》所收的906首古今体诗的格律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分类研究,从而窥探总结郑诗的语言艺术成就,同时也为全面系…  相似文献   

9.
1582年(明万历九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来华,进行广泛的传教活动。利马窦重视科学,曾将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深受朝野欢迎,因而传教受到保护,不但在人民群众中信教者日益增加,连皇室也有不少人入教。到南明时,永历两宫皇后及皇太子均奉教受洗。当时,士大夫总结利马窦有六大特点:“奋志汉学,赞美儒教,结交名士,排斥佛教,介绍西学,译著华书”。直到清顺治及康熙早朔,天主教都受到官方保  相似文献   

10.
《孝经》与清代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互动影响,其具体表现之一即《孝经》与清代科举考试的关系。自顺治帝将《孝经》纳入科举考试,以论体出题从而衍生"孝经论"的科举文体。这一科举文体成为清代科举选才的一个特殊标准,历经数朝的变动与争议,最终在乾隆末年退出科举乡、会试。探究"孝经论"的衍出及其流变,既可以展现清代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的用意,也有助于全面把握清代科举选才取向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11.
郑珍所遗诗作近九百首,为如此多的诗作注,已是工程浩繁。杨元顿先生的《郑珍巢经巢诗集校注》是目前所出郑珍诗第一个注本,其开启之功,实不可湮没。但这个注本并不完善。鄙意以为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先注误注尚多,何者当注,何者可不注,无明显标准,注释体例比较混乱。兹条述于后。(一)杨元检先生的注本中,有不少无论是认为初学者作文字解话的角度上看,还是认为有一定传统文化功底的人提供方便的立场上看,都应作出注释的词条,而始终未作,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是失注。其应注而不注的词条大致可分下列几类,兹各举若干例为补注。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郑珍(汗简笺正)一书的主要内容,并对郑珍《汗简》研究的得失试作评论。  相似文献   

13.
萧一山与《清代通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开《清代通史》,上中下三卷,厚厚五册,可谓洋洋大观。上卷初版至今,已越80余载,后人闻兹念兹,未曾忘却,一山先生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年轻一代或许已经不熟悉著者萧一山的生平。①凭一己之力撰写而成,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新式清代通史,始出于北京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年方  相似文献   

14.
《考工记》所言古之一辕车车舆形制,自汉至清研究者众,言者合此即失彼,合彼又失此。清江永由轼、较之制而明车舆形制,提出前低后高如纱帽形之说,破千载之积谬。郑珍通过审慎推理,细加甄别,会诸经传而取验实事,在江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轼前两輢外三面皆有栏高三尺的观点。现代考古发掘与田野发现,基本可印证郑说之确。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地处高原,山多地少,文化落后,向称贫瘠之地。清初以来,一些较有胆识的地方官吏开始从贵州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使偏僻落后的贵州经济文化出现了新的局面,蚕丝业的兴起即其一例。今日的贵州,已成为全国四大柞蚕生产省之一,溯其渊源还应归功于当时卓识之士的倡导。现在来探讨这段史实,对于我们当前如何发挥贵州的优势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少数民族的史料远不如汉族史料丰富,有关少数民族的形象资料更是十分缺乏。自清代以来,才较多地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风俗画,然而这类绘画流传不广,散失严重,急待进行抢救和整理。198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购了一件《贵州民族》条幅,共四联,每联长120、宽40厘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贵州古州屯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边疆开发中,屯田制对当地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的作用。清代的边疆屯田,规模最大、成绩显著的当推新疆屯田。不过就时间而言,乾隆初年的贵州屯田则要更早一些,而且它的一套规制和经验,对于后来陆续开展的诸如新疆屯田、四川金川屯田、台湾屯田,以及湘西苗区屯田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贵州古州屯田,在有清一代的边疆屯田中具有开创的意义①。当然,屯田制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毕竟是建立在对生产者严重束缚和残酷剥削基础之上,在当时亦属落后,特别是贵州古州又紧邻内地,随着外省客民的大批移入,以及内部生产生活方面的变化,终于造成屯田制的衰落和灭亡。  相似文献   

18.
贵阳城东阳明祠门外建筑工地上,杂乱地难放着一些石碑,多为乾隆以后之物,内容多为兴学、功德之类碑记,说不上有多珍贵。但其中有《黑漆行规碑》一通,笔者以为就可宝贵了。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关于清代贵州漆货行业的经济史料。为不使此碑因建筑施工不慎损毁而导致该碑记的失传,特抄录下来,以兹为贵州史志工作者利用。黑漆行规公议黑漆行规小引伊昔渔盐有禁。各严境界之分;陶冶资生.难插新来之党。盖利者./~之所共争也,必限制分明而后奸商裹足;奸商裹足而后上著得安。黑漆底货一行.亦犹是也。黑漆行者,做成黑底各物售与铺家而…  相似文献   

19.
蒋博 《神州》2012,(20):9
川端康成认为物哀是日本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他的《雪国》体现了他对这种文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挖掘《雪国》中体现的传统物哀精神,并着重分析川端康成对物哀理论新的发展:不同于本居宣长的观念,川端康成的"哀"有时会脱离"物","心"成了审美主体;他的物哀又向佛教走了一步",心"进入"无"之境。  相似文献   

20.
道光二十一年(1841),80余万字的《遵义府志》编修成书,后人评论可与《华阳国志》相媲美.近百年后,梁启超先生也称赞为"天下府志第一".其作者便是被张之洞称誉为"西南两硕儒"的郑珍(字子尹,1806-1864年)、莫友芝(字子偲,号郘亭,1811-1871年),其修志过程,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