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山西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文物犯罪案,追缴回来两件很有特点的青铜卣。两卣一大一小,形制纹饰与铭文均相同。卣整体为椭圆形,有提梁。鼓腹、圈足下接平台。提梁上饰四个带有齿形目纹的兽首,盖钮盘蛇状,顶部饰四瓣目纹,下为以兽首为中心对称的两组屈膝的水牛纹,盖缘饰卷首折身的夔龙纹。口沿下饰兽首为中心对称的两组屈膝的水牛纹,腹部为四组四瓣目纹,中间以菱形凸起间隔。圈足饰两组一首双身的夔龙纹。大卣通梁高40、口长16、口宽12厘米,重6.4千克(图一)。小卣通梁高32、口长12.3、口宽9.5厘米,重量3.6千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现与发掘,举世瞩目,墓中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中,有一件可能属于墓主人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生前收藏的西周时期的凤鸟纹提梁铜卣,格外引人注目。这件铜卣器体呈椭圆形,提梁纵置,提梁方向与最大腹径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7,(4)
<正>本文所言的纵置提梁铜卣,指的是器体呈椭圆形、提梁方向与最大腹径方向垂直的铜卣。商周时期的纵置提梁铜卣,由于数量较少且发现或保存地点较为分散,虽然以往曾有学者简要提及,但尚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目前所知的商周时期纵置提梁铜卣的型式与年代、起源与功能、时空分布特征及背景原因、使用者身份等级等问题进行探讨。一型式与年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知考古发掘及传世收藏的纵置提梁铜卣共46件,其中考古发掘品13件,未经正式考古发掘但出土地点明确  相似文献   

4.
青铜鹰首提梁壶出现于战国早期,但传世的一件铜壶(何壶)却铸有西周早期铭文。本文通过与该壶形制相类的铜壶以及铸有相同铭文的尊、卣相关特征的综合考察,推测这件被诸多著录书辑录的鹰首提梁壶很可能是一件作伪之器。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文化局于1964年12月,收购了一件有铭文的提梁卣,现已拨给省博物馆保存。此器发现于束鹿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江西南昌海昏侯国考古发现是近年一项重大考古成果,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本文特意选取了其中的尊缶和提梁卣进行研究,认为尊缶应为战国中期左右的器物,其珍异之处是有十二棱,将器身和器盖等分为十二面,极为罕见。结合赛克勒氏所藏十棱壶及相关著录信息,作者认为此前见于著录的某些八棱壶也应该更正为十棱壶。关于提梁卣,作者认为属西周早期早段。这件卣的纹饰极具特色,腹部带歧羽的大鸟纹十分华丽,圈足上的双兽首的夔纹也属罕见,作者将其与一件新近发表的装饰大鸟纹的青铜尊进行了综合研究,还结合甲骨文和金文讨论了卣上的"子畯父乙"铭文,阐释了"畯"的相关问题。或许限于篇幅,作者没有在文章中配置相关器物图,也没有能够结合其他汉代高等级墓葬的出土器物作进一步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六年二月,应城县巡检公社群力大队八生产队社员,在村旁挖水塘时,出土了一件罕见的珍贵文物一青铜鸮卣。此器呈椭圆形,带盖有提梁,底部有四矮蹄足。通高(带提梁)25.9、短径12.3、长径15.2、腹深14.0厘米,重3.3公斤。器形为二鸱鸮合体背立式,方向相反。二喙四目四毛在盖上,盖柄呈菌状,四翅在卣身。整个器物铸造精美,体态庄重,立体感强。其形制与山西石楼二郎坡、安阳殷墟大司空村M239,湖南长沙东山镇等地出土的商代鸮卣相仿,其年代亦应为商代晚期之  相似文献   

8.
国宝巡礼     
这件制作于3000年前西周早期的青铜卣,器盖与器身的两面皆神面,神面头有双角,双睛圆鼓,直鼻小耳,大眼暴张,呲出两颗獠牙,威猛之中又略带笑意。即使你变换位置,它的双眼仍紧紧盯着你,给人以摄人魂魄之感。器盖顶端站立一只枭,即猫头鹰——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凶猛的鸟。提梁由共享一尾的两条龙组成,龙尾上翘。提梁的两端各有一个由象鼻、牛头、羊角组合而成的怪兽。器身口沿两侧亦更伸出一个称作貘的动物。卣的最下部圈足上则装饰有一头双身的蛇,蛇头居中前凸,蛇身左右延展;恰与提梁上的双身龙相呼应。专家们研究后认为,卣上四个神面就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最高的神——天帝,而龙、枭、貘、蛇及怪兽等则是“天帝”属下掌管各方的神怪。  相似文献   

9.
1992年浙江湖州莫蓉乡儒林村发现南宋窖藏,出土的青铜器至少有16个个体,包括分裆鼎2件、圆壶2件、提梁卣1件、长方形盘2件、樽式炉1件、炭炉1件、残洗3件、残碗1件、残流1件、残器盖1件、残圈足1件,多为南宋铸造的仿古式样。  相似文献   

10.
甘肃秦安县博物馆馆藏青铜提梁卣,于2002年5月送至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做修复处理,此器通高18cm,重1.4公斤,腹高为14.9cm,腹径8cm,盖高8.2cm,盖径13.5cm。表面制作光滑,内壁较粗糙,通体布满铜锈及少量土垢,提梁从中部断开,与卣腹用环链联结。移交时没有确切的时代记录,具体年代和定名待考证。  相似文献   

11.
1985年4月,平顶山市薛庄乡北滍村村民修鱼塘时,在路基旁发现了4件青铜器。市文管会闻讯派人进行了调查和清理,据现场情况看,青铜器均出自一座土坑竖穴墓,墓坑大小和器物的位置已被搞乱。这4件铜器为鼎2件(形制不同),提梁卣和簋各1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晖 《收藏家》2020,(2):19-22
1985年春天,潍坊市坊子区农民在院上水库取土时,发现青铜器3件,青铜提梁卣为其中之一。院上遗址位于坊子区眉村乡院上村西,文化层厚1-2米,地表散见较多商周时期陶片,还有簋、豆、罐等商周器物残片。发现青铜器的墓葬位于遗址西北断崖上。这3件青铜器的出土,为研究潍坊地区夏商以来的古史面貌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21,(9)
正2018年11月14日,宝鸡市高新区马营镇旭光村发现一件西周青铜提梁卣,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受宝鸡市文物局指派赶赴现场。经调查,青铜器为墓葬所出。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按相关程序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共清理古墓葬8座,其中西周墓葬5座,  相似文献   

14.
青铜器作为一种用器,其功能的变化对于名称有很大的影响,提梁壶之所以不再称卣,可能与其功能的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陕西城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固县龙头镇上街南侧有一土包,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一年,农民在土包上挖土,发现两批商代青铜器。共计:圆罍3件,尊2件,簋1件,提梁卣2件,壶1件,觚5件,爵1件,(?)1件,矛7件,戈2件,镰形器46件,宽刃钺4件,共13种75件。现报告如下。一、地理环境与铜器发现的经过龙头镇,在县城西北八公里处,是区、乡所在地的集镇。东约四公里有湑水河,从北往南流过,南约四公里有汉江,从西往东直流。出土铜器的地点,在镇南30米的土包上。这个土包群众称为火疙瘩,占地一亩六分二厘(图一)。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79,(7)
祖辛卣是1965年辉县褚邱大队农民耕地时发现的,出土时卣盖碎成数块,现已修复(图一)。通高27、口纵9、横10.4、腹纵13.8、横15.8、腹深11.3厘米,重3148克。体椭圆,鼓腹,圈足较高,提梁置于器身正面。盖纽呈半球形,上饰六个三角蝉纹。盖顶有四条扉棱,扉棱之间各饰一凤鸟。盖两  相似文献   

17.
还是1930年12月的事:江苏省仪征县破山口(距长江北岸约六里地)农民掘土发现了青铜器一批。据传说当时有四十多件,其中一件提梁卣为当地商人刘振春盗卖,大部分被群众分散,剩下的十三件和同坑出土的一只陶罐,经地方群众收集共同保存。1939年4月被日本人山田拿铜鬲一件。解放后,前苏北历史文物保管委员会接收到铜器十二件,计四凤盘一只,龙纹盘一只,小铜盘一只,蟠虺纹尊一只,兽面弦纹尊一只,饕餮纹(?)一只,带(?)鬲一只,双耳鬲一只,铲一只,  相似文献   

18.
江西遂川出土一件商代铜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7月13日,在遂川县泉江镇枚江乡洪门村公路施工中,一民工于地表下发现一裸露出一半的铜器,挖出见是一件完整的青铜卣,当即送交县文物保管部门收藏。铜卣器身断面椭圆形,色泽碧绿,纹饰庄重(图版捌:1、2)。有盖,盖口用子母口紧紧扣合。盖顶部有一蘑菇状纽,分六瓣,每瓣饰阴蝉纹;纽下施扉棱四条,呈十字形排列,扉棱中间饰云雷纹地饕餮纹;盖下檐一周有二扉棱和二空心竖耳,与盖面上扉棱相应;扉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70~90年代,建瓯市小桥镇黄窠山、南雅镇丘坑山、小桥镇蜈蚣山陆续出土了10多件商周青铜器,种类有青铜大铙、甬钟、觚、提梁卣等礼器,青铜剑等兵器,青铜凿等工具。尤其是小桥镇黄窠山陆续出土的青铜礼器为全省罕见,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建瓯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种类、年代、性质、产地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对于研究福建青铜文化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1月,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关王岔村出土了6件青铜容器,包括尊、瓿、盘、觚、鼎、提梁卣各1件。本文通过对铜器上遗留的工艺痕迹进行肉眼观察,对铜器的铸型设计、芯撑情况、浇注位置等铸造工艺环节以及铸后加工的细节进行了初步的判断和复原,指出该批铜器的铸造工艺与安阳出土的殷墟前期同类器物基本相同,这一结果对认识和揭示这批青铜器的学术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