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远 《文博》2015,(2):110-112
陕西地区,尤其是汉唐旧都及京畿所在的关中地区,古代碑刻遗存十分丰富,有"古碑渊薮"之誉。在前贤以全国碑刻为著录对象的《金石录》《金石萃编》等金石著作中,陕西碑刻的条目几乎占去半壁江山。据初步统计,陕西境内现存碑刻类文物达万余种。以其分布状况计,关中约占70%,陕南约占20%,陕北约占10%。陕西是中国碑刻文化的发祥地,唐代发现于凤翔、被称为"碑刻之祖"的《石鼓文》,属战国时代秦国刻石,是我国境内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碑石刻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5次出巡。  相似文献   

2.
王蓬 《丝绸之路》2005,(9):44-45
几乎每条穿越秦巴大山的古道都留下了大量刻石,镌刻于陕西汉中褒斜道南端谷口的《石门颂》,略阳县嘉陵江畔的《阁颂》,甘肃成县鱼窍峡中的《西狭颂》,由于在史料、金石、学、书法等诸领域均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倍受历代学人推崇,誉之为“蜀道瑰宝”。又因为这三方珍稀摩崖均镌刻于1800年前的东汉,被研究们并称为“汉三颂”。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者尹博灵成功地将“千古之谜”石鼓文译成白话史诗.石鼓文是刻在10个花岩岗鼓形物上的先秦大篆古字.原石于隋末唐初在今陕西宝鸡县陈仓古道面世,后因风化残剥、历尽沧桑而缺字失行,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公元627年以后,这组极为特殊和珍贵的“古文化实物遗存”,逐渐受到一些帝王和学者的推崇,被誉为“万代石刻之祖”、“小篆之祖”、“中国第一古物”.迄今为止,石鼓文无法被直译成文,遂成千古不解之谜.郭沫若先生集前人研究之大成,于1939年发表《石鼓文研究》一书,考证石鼓文465字.它虽为当今海内外公认的“最完全本”,但尚缺200余字.  相似文献   

4.
《文博》1997,(3)
陕西是古代道路修筑较早、也较为发达的地区.据史载,早在春秋、战国,秦岭山区就有了车路通行;历史上著名的金牛道、故道、直道、褒斜道等均位于或大部分位于陕西境内.目前,全国共发现古道路(包括与此相关的沿线烽燧、宫殿、兵站、驿站、关隘等遗址以及烽火台、摩崖题刻、碑刻等)及桥梁遗存近900处,绝大多数分布于秦巴山区和陕北,时代又以秦汉、宋、明、清代几个时期的居多,从而为陕西古代陆路交通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博》1997,(3)
陕西是中国古代水利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据考古资料,早在龙山时代就出现了水井,在秦咸阳城的西隅,则发现各式水井百余口.据文献记载,至迟到西周,关中地区就已出现了稻田和陂池.目前,全省共发现战国至清代的水利遗存上百处,主要分布于关中和陕南地区.内容包括引水灌溉的渠首、渠道和运河、陂池、防洪堤坝等遗址、建筑以及反映引水灌溉、水运、水文的碑刻、摩崖等从而为陕西古代水利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汉碑概说     
一综述汉碑泛指汉代这一广阔时间、区间内的碑刻。举凡碑、碣、墓志、摩崖、石经等皆属此列。其内容大多是记载重大历史事件,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或名人墓志铭等。汉代的主要通用字体是隶书,“汉策”在中国文字史和书法史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上承古象征结,与小篆并签,下开魏晋草、楷、行书新脉,实为中国书法艺术之基石。汉字的发展大致经过象(甲骨文、全文、石鼓文、小篆等)、隶、草、楷、行几个大的发展阶段。据史书记载,汉以前在以竹简、木续、帛书、碑用、摩崖刻石等为载体的诸多汉字书体中,尤以汉碑数量最多,达…  相似文献   

7.
1984年以来,洪湖市博物馆陆续征集到清末民初金石学家、书法家刘心源刻写的石鼓文刻石11方。经初步整理和考证,11方刻石均属两套石鼓文的残篇。其中,按二,四、六、九、十序号排列的5方,系刘心源摹白清代大学者阮元重刻本;另外6方以甲、乙、戊、庚、辛、壬等天干序号排列的,延刘心源摹白清廷南书房存本。在每一方石鼓文正文后面,都有刘氏“随其谬处订正”、“纠正旧释”的魏书考订注释。阮本第十鼓注释后和南本甲鼓正文后分别有刘氏所作小记和简跋。 石鼓文,是以土篆(即篆文)书写刻刘於10个鼓形石上,每一石刻一首四书诗,记叙言游形石上,每一石刻一首四言诗,记叙言游刻石。唐初发现於天(今陕西凤翔),今10石文  相似文献   

8.
高永丽 《文博》2001,(1):48-48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20世纪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一生文武兼备,不仅在政治、军事、书法艺术等方面卓有成就,而且还酷爱金石留心搜集到洛阳地区出土的各代墓志达387石,其中绝大部分为唐以前的碑刻。因为这些墓志中有七对夫妇的墓志,于先生便以“鸳鸯七志”为其斋名,其藏石便称为“鸳鸯七志斋藏石”。  相似文献   

9.
高文、高成刚二先生编著的《四川历代碑刻》一书,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了。该书内容丰富、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四川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汉唐以来文化发达,保存的各朝碑刻甚多。作者,用数年之功,通检历代有关著录,广收博采现存碑刻,收录历代碑刻201块,上溯汉代,下迄现代,上下两千年,洋洋二十五万言,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好书。纵观该书与历代金石著录不同,有其显著的四大特点。一、该书收录范围极其广泛,不仅有历代名碑名刻,还有摩崖题刻;摩崖石刻造像题刻;岩墓题刻;石经、石幢、石阙、石表、石棺题刻;墓碑、墓表、基志石刻。还收录了部分近现代纪念重要革命历史事件的重要碑刻。二、该书收录汉代题刻特别突出,全书收录201块题刻中,汉代就有53块,占1/4强。而且在汉代碑刻中,有不少是建国后新出土的,如李冰石刻像铭文,郫县东汉残碑铭文,昭觉石表铭文,成都甲(?)二阙铭  相似文献   

10.
石鼓文刻年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之。石鼓文在我国文学史、书学史、金石学史、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在书法史上.千百年来被书界奉为“石刻之祖”.“书法瑰宝”。正如康有为所说:“石鼓即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所宗”。为习篆者圭臬。自从唐代在陕  相似文献   

11.
书讯     
正《唐蕃古道路网结构及沿线文物遗存考古调查与研究》本书是西藏民族大学考古学博士余小洪和席琳的倾力之作,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对唐蕃古道陕西段、甘肃段、青海段、四川段及西藏段沿线的文物遗存进行了专业的研究并编撰成书。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一条著名的交通路线,与丝绸之路多有重合,其沿线分布有古城古堡、石窟壁画、寺院建筑、摩崖造像、金石碑刻简牍、墓葬等大量文物遗存,本书专业解读这些文物遗存的分布、性质、特征及保存现状,研究古道形成、发展及变迁的原因,古道各路段的特点与地位以及与周边  相似文献   

12.
肖世凯 《四川文物》2007,(3):F0003-F0003
乐至县蟠龙镇石匣寺,寺前山崖两边刻有摩崖造像和各种碑记,寺后山崖上也有墓塔、碑刻和龛像。2006年12月对这里的摩崖造像和碑刻进行了调查和编号,其中的唐代造像和石刻《金刚波罗蜜多心经》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南古代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其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金石档案,迄今仅川、滇、黔三省便发掘到千余方彝文碑刻及部分彝文摩岩、铭文;至于彝族汉文金石铭文更是难以计数。这些碑刻铭文有记载彝族历史事件的,有记录彝族世系源流的,有记述彝族上层文治武功的,有反映历代王朝中央对西南彝区进行统治的。是研究古代彝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可靠记录材料。一、养文金石档案这些金石铭文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分类论述如下。1.碑刻。有墓碑和纪事碑两种类型。(豆)墓碑。古代彝族先民通行火葬。明清时期,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少林寺在整修中,陆续发现了不少碑记、塔铭、石佛及线刻绘画等石刻,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要算是唐代的几块残碑和明代的几通大碑,现将这几通碑刻简介如下:唐少林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残碑:碑刻于唐喊亨三年(672年),王知敬正书,字径1.5厘米。清景日(?)《说嵩》载:“知敬有奉(来力)书金刚经在寺壁字多剥落。”《中州金石目》亦有录,但《少林寺志》无载。据查,此碑原嵌于钟楼墙壁,一九二八年,  相似文献   

15.
青莲寺为晋城境内最为著名的佛教寺庙,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隋唐时期佛教文化达到顶峰,以后各代也长盛不衰。特别是保存各个时期摩崖石刻、经幢、碑刻一百余方(通),不乏对其修建历史、信仰流布和高僧大德的记载,其中唐大和七年碑刻尤为珍贵,本文试图通过对此碑刻的释读和考证,管窥当时青莲寺佛教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传统金石学回顾碑铭资料包括古人的墓碑、功德碑、纪事碑、墓志、摩崖石刻以及佛教造像记等 ,这些刻在石头或崖壁上的文字资料 ,对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碑铭资料在我国古代属于金石学的一部分。实际上 ,重视收集和整理金石文字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奏事》2 0卷 ,班固解释说 :“秦时大臣奏事及刻石文也。”《奏事》一书应该是我国收录石刻文字较早的一部著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开始有金石方面的专著 ,记载金石文字的著作也明显增多。据《隋书·经籍志》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有 :《…  相似文献   

17.
成县大云寺是依山崖而建的寺院,据说初建于东汉时期,历经各代遗存下来部分寺院建筑痕迹,摩崖造像和诸多题刻文献。这些题刻文献可分为残余碑刻和摩崖石刻两种类型。从内容看有佛经、佛教活动,也有历代文人游记诗篇,对研究区域佛教和历史文化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也谈“围谷”、“堂光”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围谷”、“堂光”之道郭荣章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镌于陕西汉中褒谷古石门隧道西壁的《故司隶校尉健为杨君颂》摩崖,世称《石门颂》,是我国著名的汉代石刻,系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中的精品之一。1967年至1970年...  相似文献   

19.
正《清代河南碑刻资料》(全八册),王兴亚等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3月出版。本书辑录的是河南各地的清代碑刻,以今河南省的辖区为依据。在编排上以县分编,按年代顺序排次,起自顺治元年(1644),止于宣统三年(1911)。清代碑刻包括碑碣、墓志、摩崖、帖等形式。编者采集了河南各县现存之清碑,又利用了河南博物院、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史研究馆收藏新中国成立以来碑刻拓片,先后查阅各种文献400余种,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标点、核校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夜读偶札     
我因家庭的熏陶,自幼耽读古籍,热爱我中华传统文化。后又学文,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工作。如今虽年已花甲,但仍一面学习,一面著述。程颐说:“不学便老而衰。”诚至理名言!我谨记力行,日必夜读,读而有疑,随即稽考而记之,因名之为《夜读偶札》。兹择辑其较有学术价值者,条列于下。西汉河以无碑南朝梁元帝萧绎曾着意集录碑刻,撰《碑英》一百二十卷,为我国金石文字著录之始,借其书不传。来欧阳修有《集古录》,赵明诚有《金石录》,站事搜集著录。北魏部道元在《水经注》中煞费苦心地“即地以存古”,所记碑刻亦多。但欧、赵、部所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