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艰苦,成绩辉煌》一文是苏秉琦先生献身文物考古事业六十余载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先生的绝笔。我们刊发此文,以寄托对苏秉琦先生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2.
本期寄语     
林志纯先生去世,海内震悼,本刊前后收到许多怀念林先生道德文章、前言往行的文字,限于篇幅,谨于此期刊出刘家和先生《为我学世界古代史引路的老师——怀念日知林先生》和王敦书先生《泰山北斗一代宗师——林志纯和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两篇文章,以志学林之思念。两位先生都是当今硕学长者,他们与林志纯先生渊源既深,且识见高远,其对于林先生的追思、评价,情意绵长,学理精醇,足与常存。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就从事考古工作,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在先生的六十余年考古生涯中,他不仅是一位学术造诣深,为中国考古学作出贡献的考古泰斗,也是一位执教育人、桃李满园、师表流芳的一代宗师。苏秉琦先生旦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做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在北大学习期间乃至后来到湖北一I:作,都常常得到苏先生的谆谆教诲,这一切都使我难以忘怀。此刻悼念先生辞世,亲身经历的一些往事便历历在目。一、良师的…  相似文献   

4.
敬爱的苏秉琦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在迎接世纪之交的时候,回顾苏秉琦先生在本世纪最后的20余年中为中国考古学所开拓的道路,展望这条道路在新世纪可能的走向,不仅是对苏先生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也会使我们对中国考古学的未来拥有更深刻的思索和更清醒的认识。一也许我们在谈论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之前,还是应该把目光先移向即将逝去的这个世纪,移向苏秉琦先生所作出的学术贡献。显然,我们想要追寻一代宗师的足迹,不仅是感叹他曾作出的那些远见卓识的学科建  相似文献   

5.
怀念中国考古学导师苏秉琦先生谢飞自我涉足考古学领域,苏先生已是声名显赫、小字辈不敢奢望接近的大学者。此即他正在实施他的伟大构思区系类型学说。后来,听说苏先生故里是河北高阳,与我老家相距咫尺,亲切之感油然而生。首次拜见苏先生我第一次见到苏先生是十年以前...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国庆节这一天,祖保泉先生静静的走了,享年93岁。几年来,怀念他的文章不断见诸媒体,人们深深地怀念这位可敬的学术大师,也不断引起我对先生的思念和回忆……1978年2月我考取安徽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去芜湖上学。父亲交代我去拜访中文系的一位本家——祖保泉。论年龄,他比我大37岁,论辈分,比我还小一辈。后来他多  相似文献   

7.
苏秉琦教授与晋文化研究——沉痛悼念苏秉琦先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万人瞩目的伟大日子到来的前夜,惊悉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不幸逝世的噩耗,我们感到无比的忧伤。一代宗师的溘然长逝是我国考古学界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这不仅因...  相似文献   

8.
座谈东山嘴遗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物》1984,(11)
1983年7月在辽宁省朝阳市和喀左县召开了东山嘴遗址座谈会。这里发表十二位同志的发言记录(根据录音整理,本刊略有删节)。同时发表苏秉琦先生为这次座谈会写的一篇短文,原题为《我的几点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9.
深切悼念苏秉琦先生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苏秉琦先生,因病于1997年6月30日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苏秉琦先生作为当代中国考古学导师,他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  相似文献   

10.
从1983年苏秉琦先生亲赴辽西主持燕山南北地区考古学术座谈会起,到1987年他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察,苏先生曾连续4年到辽宁指导工作。在《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2期为庆祝苏先生考古五十五年编辑的专栏里,我曾以《苏秉琦先生与辽宁文物考古工作》为题,记录了先生那  相似文献   

11.
张勃 《民俗研究》2007,(2):243-245
我是从《民间文化论坛》主编山民先生那里得知山曼老师去世消息的。3月28日早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突然接到山民先生的电话,他用十分悲恸的声音说:"山曼走了,你知道吗?"这一句话不啻晴天霹雳,我不相信,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但山民先生说,早晨他在电子信箱里看到了叶涛老师《单老师,一路走好》的怀念  相似文献   

12.
惊闻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我们敬爱的导师苏秉琦先生,于6月30日不幸病逝的消息,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顿时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苏秉琦先生的逝世,是中国考古学界的巨大损失,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位在学术研究上极富建树的考古学学科上的领路人,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苏秉椅先生是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考古学上创立了许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说,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考古学基础理论,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开拓者。苏先生在考古学领域开展的探索古文化、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重建中国史前史等重大课题的学术研究上,起…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与追求     
(一) 在文物出版社许多同志两年多的鼓动和一年多时间的热心工作下,我们的老师苏秉琦先生的考古学论述选集,终于编辑成书而和大家见面了。由我国学者自己进行的近代考古学工作,开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到现  相似文献   

14.
苏秉琦先生在史前考古研究中,也曾特别关注彩陶的研究。他虽然并没有就彩陶写成专题论文,但不少论著中都涉及到彩陶研究。苏秉琦先生的彩陶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彩陶与考古学文化研究,二是彩陶演变与年代学研究,三是彩陶象征意义研究。苏秉琦先生的这些研究包括了彩陶研究最主要的几个层面,而且都有重要成果问世,对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彩陶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初 《岭南文史》2001,(2):51-52
今年6月是已故杰出的中国国画家方人定老师(1901—1975)一百周年诞辰。过去一些美术界的权威人士——他的好友、学生已有几十万字怀念、纪述他的文章。今天,在纪念方人定先生一百周年诞辰的日子里,作为他的一个学生,还是抑制不住要吐露心里的话、表达一点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考古老前辈苏秉琦先生不幸辞世的恶耗传来,心中十分悲痛!缅怀半个多世纪以来,苏秉琦先生在考古类型学的探索、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和我国考古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孜孜不倦地工作,为我国考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考古学界的重大损失!早在60年代初,我刚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学习之时,就开始聆听先生的诸多教诲。先生的话,往往给人以珍贵的启迪和巨大的鼓舞;先生的“宝鸡斗鸡台”、“洛阳中山路”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先生特有的摸陶片本领,使我们感到神秘,又使我们领会到一种科学而执着的精神。在我已渡过的三十…  相似文献   

17.
田建文 《南方文物》2010,(1):132-134
1964年,张忠培在导师苏秉琦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元君庙仰韶墓地》著作(198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2005年赵宾福在导师张忠培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著作(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从苏秉琦到张忠培,从张忠培到赵宾福,三代考古人情缘和成长的故事反映了中国考古事业薪火相传,一步步走向成熟。从1964年张忠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凝望苏秉琦先生的背影,到2009年张忠培先生在赵宾福的著作中再次清晰地看到了依然屹立的已故苏秉琦大师的形象,之间相隔45年!这45年,也是在世界考古学界终于有了考古学上的"中国版"的45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高度概括和总结了苏秉琦教授的学术道路和学术贡献,并对苏秉琦先生《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的学术价值及其召示意义作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缅怀考古学宗师苏秉琦先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七·一”前夕,在香港就要回归祖国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敬爱的苏秉琦先生却不幸与世长辞。惊闻噩耗,我们无不悲痛万分。他老人家再也不能为其努力奋斗、献身终生的考古事业拓展宏才、论谈经纬、指点迷津了,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20.
我简直不敢相信,刚刚过去的12月27日,“三家村”的最后一位幸存者──廖沫沙先生已经先我们而去整整6年了!这是一位多么慈祥善良的老人,学识渊博的学者,疾恶如仇的斗士。我深深地怀念他,不仅是因为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痛失一位对中国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