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加强社会文化工程建设的战略高度,对《福建年鉴》编纂工作给予了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要求《福建年鉴》努力提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在发挥年鉴资政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年鉴的教化作用;打破年鉴纯粹"官书"的观念,树立年鉴既为"官"服务,也为"民"服务的意识,这些重要指示为办好《福建年鉴》提供了宝  相似文献   

2.
<正>年鉴框架结构是年鉴编纂的基础,是年鉴编纂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年鉴框架犹如人的骨架,年鉴条文犹如人的血肉,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地方综合性年鉴的框架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全面性、特色性、科学性和稳定性五大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年鉴虽是"舶来品",但结合中国独特的地方志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年鉴条目体  相似文献   

3.
<正>年鉴如何创造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让年鉴有更广阔的用途,有更多的看点和读者群,使年鉴从书架走到书桌,改革供给抑制,提高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依靠"创编年鉴"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有效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价值,是年鉴编纂者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级地方政府相继设立年鉴编纂机构,开始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年鉴的数量呈现增长态势,至今,全国各级地方综合年鉴已逾三千种。年鉴事业繁荣,令人欣慰,但与之相伴的标准不一、良莠不齐的问题也引起了年鉴界普遍的关注。"规范化"已然成为近期年鉴界思考的热点。2006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范畴,进行了统一的规定。但该条例仅是对年鉴的领导部门、编纂单位、供稿责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强《福建年鉴》《福建省志》编纂指导推动、完善依法修志编鉴的运行机制,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省政府办公厅2016S0714文批复同意对《福建年鉴》编委会成员进行增补和调整,并同意将"《福建年鉴》编纂委员会"更名为"《福建年鉴》《福建省志》编纂委员会",负责审议《福建年鉴》《福建省志》编纂工作计划、规划;审定《福建年鉴》《福建省志》编纂方针;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如何提升和改进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工作,避免出现"千鉴一面"现象,已成为年鉴工作者探讨的热门话题。《台北年鉴》是我国台湾地区台北市政府编纂的地方综合年鉴,本文拟以《台北年鉴》(2007版—2012版,共6卷)为例进行简略分析,以便于我们了解台湾地区综合年鉴编纂事业发展情况,也希望对拓展年鉴编纂同仁的工作思路有借鉴作用。一、编纂概况沿袭中国官修史志的传统,《台北年鉴》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年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记载内容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决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年鉴标准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年鉴编纂质量;要坚持创新导向,持之以恒地推动年鉴工作创新;既要注重"编"的高质量,也要注重"用"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年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发展,但年鉴数量的增加与质量提高明显不同步,中国年鉴的整体质量不高,出现"千鉴一面"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把年鉴编撰上升到"著述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年鉴条目编撰没有任何一个一次文献可以替代,必须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合,并深度挖掘,形成一个有质量的三次文献,即原创作品,年鉴编撰的这种原创性就是"著述性"。年鉴"著述性"有其理论和法规依据。"著述性"是年鉴质量的核心和灵魂,是年鉴资料性、新颖性、可读性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而年鉴正确的编撰思路又是年鉴"著述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强调年鉴的"著述性",才能切实提高年鉴的编撰质量。  相似文献   

9.
年鉴是一种全新的公共文化产品,可以发挥决策参考、横向联系、传播文化和积累史料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人文记述比较欠缺。年鉴作为先进文化产品,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记述,这是年鉴编纂亟待加强的地方。本文结合相关年鉴,从年鉴编纂实务方面,尝试探讨年鉴加强人文记述的途径和方法。具体有:卷首设"特记",反映地方人文;编纂好"人物",彰显人杰地灵;充实"文化"类,展示人文之美;设置"哲学社会科学",提升人文素养。希望将年鉴从普通记录历史,上升为既有史实记录更有人文情怀的高品质年鉴。  相似文献   

10.
孙学民 《黑龙江史志》2013,(6):16-16,18
<正>在黑龙江省县、区级地方综合年鉴蓬勃展开之时,有幸看到了大庆市《龙凤区年鉴(2011)》(以下简称"龙凤年鉴")。通过对"龙凤年鉴"内容和编纂特色的分析,感到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和推广。一、"龙凤年鉴"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了年度和时代特色年鉴如何为党委、政府的年度中心工作服务,是办好年鉴的一个重要课题。"龙凤年鉴"紧跟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内容和条目的设置上,从部署到落实上,重点突出,全面反映,充分体现了区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综合年鉴有清晰的定义,即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献的解释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由此可见,文献价值是衡量地方综合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尺。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皮书的巨大冲击,提升地方综合年鉴文献价值,对于其稳定拓展读者群,树立综合年鉴  相似文献   

12.
<正>发挥年鉴彩页作用,精心选题,反映"亮点"坚持充分利用年鉴彩页宣传这个平台,每年精心选定主题,着力反映江阴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组织专人在组稿、选图上下足功夫,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突出艺术性和鉴赏性,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强的感觉。一是制作好环衬,使之成为年鉴点睛之笔。重视对《江阴年鉴》环衬这个版面进行特别策划和设计,环衬的主题也是每年不同,陆续设置了"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幸福江阴""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等主题。2014版《江阴年鉴》环衬的主题是"江阴,教我如何不想  相似文献   

13.
正盐城市的市县两级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起步较早,最早是当时的盐城市郊区(今为盐都区),为1983~1996年合鉴;接着,阜宁、响水两县分别编出了1986~1992年的《阜宁年鉴》和1988~1999年的《响水年鉴》;机构成立迟的亭湖区,亦于2006年编出了2004~2005年的《亭湖年鉴》。此后,全市的市县两级综合年鉴实现了全覆盖,一年一鉴、逐年编纂、公开出版,其总体质量和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在"创新发展"被列为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第一理念的大背景下,研讨并践行年鉴的"创新发展"愈显  相似文献   

14.
地方综合年鉴采用条目体,其框架结构一般分为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是最小的层级,为年鉴的基本表现形式。年鉴的条目具有立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点、线、面"的立体结构体系;二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立体材料体系;三是"宏观、中观、微观"的立体记述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年鉴编纂应朝着"为人所知、为人所学、为人所用"方向发展,面向开放的社会,编新编活,保持年鉴事业持续发展。框架稳中求变年鉴栏目设计不能一味追求稳定,应及时调整,尽力完善,使年鉴栏目结构稳中求变,常编常新。适当升格,加强重要内容的记述。有的行业在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于2015年8月13日至14日在太原举办"2015年山西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研修班"山西省市级地方志办主任、分管年鉴工作的副主任、年鉴科长;各县(市、区)志办主任,共计160人参加研修班。研修班邀请中国地方志办指导小组办公室、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等领导和专家前来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地方综合年鉴开发利用及信息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正>编纂地方综合性年鉴是地方志工作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一地文化工作的组成部分。打造年鉴精品是一篇大"文章"、硬"文章",要下力做好。笔者认为,打造年鉴精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形式上"打造"。即排版科学,装帧精美,印刷精致。只要舍  相似文献   

18.
高校年鉴研究:国内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年鉴作为工具书之一,由于其全面性、时效性、权威性、连续性的特性和存史、资政、育人、交流的作用,编纂高校年鉴的学校日益增多。通过梳理和考察现有文献可知,我国学者对高校年鉴的研究经历了从"探索认知"到"广泛深入"和"细化研究"的阶段,并在高校年鉴编纂注意事项、存在的问题、质量提高、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同时,我国学者对高校年鉴的研究在理论、规范、多视角方面还存在不足,仍需进一步加强深入研究,以期对提高高校年鉴质量和促进其发展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意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术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为此"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要重点"扶持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性的研究项目"。按照中央文件的这些精神,本文提出并阐述"借鉴方志学,构建年鉴学"的学科构建思路。年鉴文化作品虽为国外引进的舶来品,而在中国的传播编纂出版应用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地方志文化与年鉴文化同属于历史学范畴,二者的概念、社会功能等本质属性多有相似相同。因此,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与地方志合为一体,同属于地方志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修与应用年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鉴界发出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的呼声甚高,并正在积极推进且取得基础性成果。遵循史、志、鉴学科相同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提出并阐述"借鉴方志学,构建年鉴学"的学科构建思路。第一、本文构建大型地方志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的学术思路与方式方法,并且结合年鉴文化的具体内容,提出并阐述设置"中国特色年鉴学三理论",即中国特色年鉴学政治理论、中国特色年鉴学基础理论、中国特色年鉴学应用理论。第二、按照"中国特色年鉴学三理论"形成一个学科系统并设置三个二级学,即中国特色年鉴政治学、中国特色年鉴基础学、中国特色年鉴应用学,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第三、在此基础上,提出阐述编纂大型年鉴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特色年鉴学》及其编撰框架设计。本文力求"博采众人之长,树一家之说",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文化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文化新学说,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学新学术流派。抛砖引玉",一花引来万花开",希望有更多的年鉴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中国特色年鉴学的讨论研究与构建,希望中国版协年鉴工委将此项工程领导好组织好,中国特色年鉴学的构建成功将指日可待。年鉴文化研究是世界性事业,我们应该学习与借鉴外国优秀年鉴的编纂与应用做法,从世界眼光将中国特色年鉴打造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文化作品,积极推进中国从世界年鉴大国向世界年鉴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20.
年鉴主编的风格、品位、眼光、能力、水平决定着一部年鉴的品质。只有主编对年鉴条目内容、栏目结构,特别是年鉴编纂中的几个重要"数字"把握恰当,才能编出符合年鉴体例和规范要求、入鉴内容丰富而合理、查询检索方便而实用的精品年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