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中游地区商时期考古学文化演进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商一、二期时商文化在长江中游直接分布或间接影响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早商三期至殷墟一期是商文化趋于消退、土著文化逐渐兴起的文化整合阶段;殷墟二期至周初,这一时期长江中游区域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并产生了具有地域特征的青铜文明。  相似文献   

2.
李慧芬 《沧桑》2009,(5):7-8
长江流域一些商代遗存发掘之后,为商代南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理清了商代南土的变迁情况。在早商时期,长江以北的黄陂及其附近地区是商王朝的南土;中商时期,南土的范围有所扩大,向南逾长江在湖南和江西形成个别据点,商王朝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早已越过江汉地区,深入到今日的鄂赣与湘皖广大地区。商代的南土范围大致包括江汉平原,并进入长江以南两湖及江西部分地区,在外层周边地区为商文化波及区。但到晚商时期,自"殷墟文化"时期开始,中原与南方关系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商王朝的南土范围向北收缩,退至河南信阳罗山一线。  相似文献   

3.
段金萍 《安徽史学》2022,(5):98-106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甫经成立,便迫不及待地对招商局开始实施控制。初则派员清查,继则派员管理,最终于1932年底将其彻底收归国有。其间,以赵铁桥为代表的官方与李国杰为代表的商股,展开了激烈博弈。结果,赵铁桥被刺身亡,李国杰则锒铛入狱。此案一方面反映了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由于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私有产权的发展是不独立、不完整的,商权始终处于官权的压迫之下。另一方面,从招商局收归国营的复杂曲折过程来看,私人产权亦不再像以往一样一味地顺从、依附于国家政权,商权也会对政权产生冲击作用,使其尽可能地在现有的法律范围内行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失蜡铸造起源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期失蜡铸件,属春秋晚期器,技术已相当复杂。早期的、技术较原始的失蜡铸件并未发现。中国失蜡法的起始年代和原始技术仍是一个学术悬案。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早至商晚期的中原和长江中下游青铜器,其纹饰或附件的成形无法按陶范法解释。按技术特征分类,计有通体为难于脱范的模纹;模纹内宽外窄;模纹边缘上翘和绳索状附件缺少范线等4种。对4种现象进行了讨论,并作了部份模拟试验,据此提出:中国失蜡法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至春秋中晚期,无范线失蜡法已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5.
案发的地点及由来洞庭湖西部的子湖──大通湖,是这起民国湘鄂两省间的水利纠纷案发生之地。大通湖当时的面积为330平方公里,占整个洞庭湖面积的1/3。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洞庭湖的地理情况。洞庭湖原为我国第一大淡水猢,南钢湖南境内的湘。资、沅、澧四水,北接湖北境内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日之流。洞庭湖接纳这些水系的水后,再从岳阳城陵矾汇入长江,因而整个洞庭湖对调节长江水位,以及蓄洪和分洪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有命湖之称。再说案发的大通湖,其蓄水量可达17多亿立方米,因此,假若大通湖不能蓄洪,其可容之水量…  相似文献   

6.
《诗》训零补吕朋林古人有云“诗无达诂”,此言虽过,亦道出其事之难。自汉迄今,为《诗》作训者众矣。有诸说并存,“未知孰是”者①,有各执一端,“递相非笑”者②;有新训迭兴,犹无确解者。今不揣浅陋,作零补数条,或助、正旧说,或增以新见;至若“新见”与旧说偶...  相似文献   

7.
《江汉考古》2021,(4):71-80
湖南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文化归属和来源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伴随多个重要遗址的发掘,炭河里文化的面貌逐渐清晰,其分布范围与集中出土青铜器的沩水流域重合,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文从辨析炭河里文化的青铜器出发,发现湖南及其邻近地区出土的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实际上属于两种年代相继、特征不同的青铜器群,进而具体分析了各器群的文化内涵及其反映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清化镇是明清时期豫北地区的重要商镇。该镇兴起较早,明嘉隆年间已相当繁盛,清代继续发展。汇集清化的客商以晋商为多,实力也最强;清化本镇和怀庆帮商人也为数不少,其实力在清代逐渐增强。该镇地处河南、山西二省交界,是豫、晋二省间的商货转运枢纽。由山西南下的商品以铁货为最大宗,主要销往河南各府以及山东、直隶,兼及江南、湖北;从清化北运的商品以南方杂货为主;粮食、药材、花炮、竹器是清化本地输出的重要商品。该镇商业以南北商货的转运为主,故为流通服务的行店业、金融业也具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9.
湘西剿匪记     
正1949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蒋介石反革命军队的长江防线,乘胜横渡长江,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奋勇前进,解放了南京、上海及江南广大土地。然而,敌人仍不甘心灭亡,以白崇禧和宋希濂30多个师的兵力盘踞于衡阳、宝庆至湘西大庸一线,企图阻止我军进攻。我军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粉碎了蒋白匪帮所迷信的衡宝﹣大庸这条"活长城",歼灭性地打击了敌人在湖南地区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0.
商汤灭了夏朝最末的一个暴君桀之后,在宰相伊尹的辅佐下,建立了商朝,并很快成为黄河流域一个强盛的国家,其范围涉及到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以及长江两岸的湖北、湖南等部分地区,使西方的羌、氏等族摄于商的威力不敢再来侵犯。但是到了商朝中期,也就是18代国君阳甲的时候,奴隶主之间勾心斗角,国势日衰。传至19代国王盘庚,已经连治理洪水泛滥的能力都没有了,国都因洪水泛滥而被迫5次迁移。  相似文献   

11.
1948年孟冬,淮海战役前夕,国民党毫不顾惜已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沿江沿海见船就拉差,并在长江口布雷封锁航道。民生公司用加拿大银行贷款在加拿大魁北克订造的九艘新型长江客货轮(即“门”字轮,其中主要供旅游的三艘较大,名叫虎门、玉门、雁门),陆续建成并自航回国。除荆门、夔门完工最早,已于当年秋先期进入长江外,余因航道封锁,均驶至香港待命。1949年春,成立民生公司香港分公司,开辟港穗航线,经营客货运输,用两艘小“门”字轮每日对开。这样既便利了旅客和商货,又有固定收入可应付一部分开支。我们被派往美、加实习和监…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先秦史研究概况马季凡1995年的先秦史研究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有关学术活动十分频繁,5月21日至25日,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河南偃师举行;8月11日至14日,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召开;8月21日至24日,北京建城...  相似文献   

13.
<正>大矶头位于湖南岳阳云溪区陆城镇新设村塘湾组马鞍山西侧的长江边,现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的全称为"大矶头遗址"。槐山矶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槐山西侧的长江边,也已是国保,公布的全称为"槐山矶驳岸",类型为古建筑。实际上,两者均为驳岸类航运遗产,且至今仍能  相似文献   

14.
张家康 《江淮文史》2020,(4):139-151
正长江两岸、江淮地区,自三国、魏晋以来就盛产稻米及其他农产品。迨至北宋时,已成为"田地之入,倍于他郡,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其江山之胜,又天下之奇处"(《舆地纪胜》卷十八)的鱼米之乡。芜湖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兼有水陆交通之便,唐宋时即有兴建粮仓、屯粮转运的历史记载。经过明代商品经济的刺  相似文献   

15.
自商畅灭夏建立商王朝以后,商的势力不断扩大,到商代后期,商的势力已北达辽宁,南到湖南,西到甘肃,东到浙江了。各地发现的商代遗址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就中原地区来说,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可是黄河以南的豫南地区和豫西南地区在商代考古方面却一直是一个空白,直到一九七九年罗山县蟒张商代晚期墓地的发掘①才填补了这个地区的一部分空白。但豫西南地区却仍没有关于商代重要遗址特别是墓葬的详细资料。据《诗经·商颂》:“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袁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汝荆楚,居国南乡。”说明豫南、豫西南的信阳、南阳一带可能是商的“南  相似文献   

16.
《江汉考古》2021,(2):54-63,52
人兽结合的纹饰或造型屡见于商后期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本文试分析与此纹饰或造型相关的青铜器的年代和地域分布,并据此提出此纹饰有可能形成和沿用于淮河流域至长江中游地区并于殷墟文化二期以前北传的发展脉络。该类纹饰其后在殷墟文化区域得到改造和融合,继而被西周初期的工匠吸收并在车器和兵器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元宝     
"元宝"的起源,见陶宗仪"缀耕录"卷三十"银锭上字号扬州元宝,乃至元十三年大兵平宋,回至扬州,丞相伯颜号令搜检将士行李,所得撒花银子,销铸作锭。每重五十两,归朝献纳。世祖大会皇子、王孙、驸马、国戚,从而颁赐,或用货卖,所以民间有此锭也。后朝廷亦自铸。至元十四年者,重四十九两;十五年者,重四十八两……。一九五六年江苏省句容县春修水利中,在赤山源畔杨  相似文献   

18.
院文清 《收藏家》2010,(7):51-57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继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占学文化。在年代上相当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距今约三四千年。石家河文化因最先发现于湖北天门县石家河镇而命名。石家河文化的地域分布主要是在湖北和河南南部、湖南北部地区,其北端可至南阳盆地、西北到达汉水上游,  相似文献   

19.
"签商"从清代公牍中看,指多个办事机构间提出异见、进行交流的书面讨论形式,在中央司法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有三法司"签商"、九卿"签商"、秋审"签商"等。秋审"签商"意味着秋审班中的各官员根据招册所报送的案情,在决定死囚的"立决"或"监候"等行刑方式时,如产生不一致看法,则可将异见先行提出,于秋审机构内部讨论;其后果或是"签商"者与刑部等达成一致并"画一具奏",或是"签商"者保留异见并"两议具奏"。秋审"签商"本质是以秋审招册所载案情为基础、参与秋审的官员因具体情理与律例适用方面的斟酌权衡所产生的争议,其争议以确定犯人的"情实"、"缓决"处理为中心,其定论关系到待决犯人的生死,是复核死刑监候案件的最终环节。相比其他会审形式,秋审"签商"有独特之处,以此可透视秋审的制度特色与清代中央司法的运作。  相似文献   

20.
本就长江中下游孙吴东都南京周边的江苏、浙江、安徽和与孙吴西都武昌相邻的湖南、江西等地的东汉晚期至东晋这一历史时期的墓葬资料作些分析探讨,以期确认孙吴墓葬化,并对其进行分期讨论。在论述中注意了量化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