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旻 《华夏考古》2005,(1):69-74
文章对现有的理论模式进行反思, 对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几种类型的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提出了假说: 从干栏式到地面的穿斗式是木构架自然的发展序列, 具有普遍性。官式建筑的产生和秦汉以来高等级建筑采用井干式与多层木楼阁有关, 并受到穿斗式的影响。抬梁式是官式建筑发展的结果并反过来影响了南北方的民间建筑。  相似文献   

2.
马捷 《神州》2012,(25):103-105
中国传统的木构架建筑,将木材这一主要的结构材料充分运用并将其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许多方面可以与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相媲美。所谓"木构架",就是建筑的结构与骨架,一般由柱、梁、檩、枋、椽以及斗拱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按照一定的模数合理排列布置,构成所要营造的建筑的整体支撑框架,从而起到稳固建筑整体与承托屋顶等部分重量的作用。本文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下寺当地木构架民居构建过程中用到的木构件为例,与中国传统木构架中的木构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朱学文 《文博》2002,(3):54-58
秦兵马俑坑作为宏大的建筑实体,它不是突兀于地面之上,而是深入地下,以砖、木、席、土为原材料,通过木构架和黄土的结合而形成的一组大型的地下土木建筑群。  相似文献   

4.
<正>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乔家大院古建筑作为晋商文化的一种载体,向人们展现了清末民初山西祁县一带的建筑、商业、金融、民俗、艺术等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清代北方民居建筑提供了经典蓝本。一、乔家大院古建筑结构充分体现礼制等级特征乔家大院为砖石木混合结构,主体结构为清代抬梁式构架。按照中国民居传统方式,南北纵轴对称布局,整个院落错落有致、流线分明。在乔  相似文献   

5.
浅谈秦汉十二字瓦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秦汉十二字瓦当杨平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秦阿房宫、汉长安城都是千古留名的著名建筑。宫殿群建筑在秦汉时期已进入了土木结构建筑的鼎盛时期。随之秦汉两代广筑宫寝庙宇,瓦当的使用也达到了鼎盛阶段。本文仅就精美古拙的十二字瓦当略谈...  相似文献   

6.
战国中山国建筑用陶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创造出多种建筑形式。在柱头和枋上装置斗和栱的结构,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斗栱的发展过程中,至迟在周初已有在柱上安置栌斗(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根据出土文物考查,西周时期铸的铜器"令簋"四足上方,即制出栌斗的形态。建筑中用斗出现于铜礼器的装饰或器体上,在  相似文献   

7.
岭南战国秦汉墓时常见有柱洞,其性质和功用较复杂,不仅与墓葬形制和棺椁结构有关,而且涉及若干值得探究的葬俗现象。本文依"封门排柱"、"椁盖顶柱"、"椁板壁柱"、"棺架立柱"、"甬道门柱"、"棺椁围柱"和"墓上表木和墓上建筑"逐一讨论。  相似文献   

8.
卢川  刘建业 《江汉考古》2022,(2):123-130
2019~2021年,荆州郢城遗址相继出土数处秦汉木构建筑遗存。本文结合考古及相关材料,考察了遗存年代、形制、性质及营建技术,认为这些建筑均由楚地匠人在营建郢城时,出于快速、简便的目的一并建造。其中三座木构桥梁属单跨简支梁桥,南城垣中部地下木构建筑为过水涵洞,具有排水并控制城内水系高度的作用。此外,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对这些建筑进行复原。郢城木构建筑的发现和研究,可为中国南方秦汉的城市和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丰富材料,也可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对古建筑木构架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对脱榫状态下的燕尾榫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分析得到残损状态下的木构架力学性能。按照预加载-加载的试验方案对构架进行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节点主要破坏形式、脱榫量对构架破坏的影响、极限承载力及极限荷载的取值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传统的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它不仅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中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世界建筑史上亦占有重要位置。 我们的祖先从穴居、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的木构架建筑,满足了最低的居住要求。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也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汉代画像石(砖)有大量表现汉代妇女多姿多彩的形象,她们向人们展示了在物质财富、文化艺术方面的惊人技艺和风彩,显示了广大女性的聪明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刘敏 《史学月刊》2003,(7):20-25
刘歆为西汉王朝宗室,又为王莽新朝功臣,是学术造诣高深的经学家,又是将儒家理想制度付诸实践的改革家。汉新之际名儒贤达党附王莽者甚众,刘歆不幸被过多地关注和指责,应与此多重身份有关。其与父刘向在政治上非真正对立,二人的基本倾向应是一致的;其与王莽之关系,于汉新禅代之作用,于王莽改制之影响,也远不像传统认识的那样密切、那样重要、那样深广。用“不忠”、“不孝”指责他有失公道。  相似文献   

13.
郑延欣 《史学月刊》2002,(7):127-128
汉代音乐化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其在音乐理论形成、乐器种类、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都为中国民族音乐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入研究和探讨汉代音乐化发展的原因,对中国音乐化“古为今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试图根据汉画考古资料,结合献记载,探讨一下汉代化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汉墓材料透视汉代乐浪郡的居民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乐浪汉墓在形制、棺椁和随葬器物上表现出来的土著文化因素、故燕文化因素、东北地区汉文化因素和东南沿海汉文化因素.从乐浪汉墓文化因素的构成情况看,汉代乐浪郡居民渊源和成分不一.结合文献记载分析,汉代乐浪郡居民主要是由战国汉初东夷后裔、战国燕民后裔、东北地区汉民和东南沿海汉民组成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汉画在中国绘画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考古资料表明,大量的汉代帛画,大批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画面上的家具及陈设造型,向我们展示了汉代家具及陈设的时代特点,将汉代多式多样的家具、华丽无比的陈设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论汉文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敏 《史学月刊》2001,(1):32-39
有着“仁”、改革家形象的汉帝,由于其即位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使他在即位后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出现了尊宠刘氏宗族和依靠重用老臣、宿将的局面。汉帝的这种报恩思想也赋予了他因循守旧和固守刘邦政治原则的形象,形成了他人格上的二重性。其结果,汉帝虽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政治、经济改革,相反却促使诸侯坐大,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经济改革措施则激化了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17.
18.
韩凭故事考     
姜生 《安徽史学》2015,(6):49-55
文章通过对韩凭故事原本形态的考证表明,故事的核心应是颂扬韩凭夫妇以生命复贞信,此世不可处,乃相踵讬死赴太阴,终成尸解仙。贞信守节、重义轻死,是汉代死后尸解成仙的标准。汉代画像石和铜镜等出土金石资料,说明韩凭夫妇的夫信妇贞、至死不渝品格所造就的爱情故事在汉代广为流传,并引起强烈共鸣。韩凭夫妇殉情而死及死后化作梓树、鸳鸯之说,实际上是汉晋时期盛行的以墓室为"炼形之宫"、经历"太阴炼形"、最终变形而仙的尸解信仰的一种仙话表达。图其形于古圣贤、忠孝、节义、贞烈、英雄之伦,意在示其同臻仙域,藉以讴歌春秋大义。应在汉墓画像的系统配置和更为宽广的汉代思想和信仰背景中去寻求对汉画中韩凭夫妇故事的合理认知。  相似文献   

19.
西汉和东汉王朝的流放地各以京师为中心分布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但两汉王朝的流放地分布有所区别。表现为西汉流放地集中在西方和南方,以西方的敦煌郡和南方的汉中郡、合浦郡最多;而东汉流放地集中在南北两个方向,以北方的朔方郡和南方的日南郡最为集中。两汉时期相同方位的流放地分布也有变化。两汉流放地的分布变化受政治中心、犯罪性质和中央控制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两汉流放刑罚一方面起到惩戒罪犯加强政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落后地区的文明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双乳山汉墓与武帝铸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乳山汉墓资料完整,年代清楚,出土钱币对西汉五铢研究具有较好的分类意义.鉴于有的学者对该墓等级提出了质疑,本文根据发掘情况和文献记载,对墓主身份进行了进一步考订,对墓中出土的铜铸钱币进行了初步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